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董紫凡 吴仁杰 +3 位作者 王隆柏 白丁平 周伦江 车勇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和poxtA在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耐药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16S rRNA对2020-2022年分离自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和poxtA在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耐药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16S rRNA对2020-2022年分离自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市不同猪场的107株菌(样品为鼻拭子、唾液、粪便和肺脏)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cfr、optrA和poxtA多重耐药基因检测;采用MEGA软件对cfr和optrA阳性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对cfr和optrA基因阳性菌株进行3种抗菌药物(酰胺醇类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和氯霉素,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经鉴定107株菌均为葡萄球菌,分属18个种,其中以科氏葡萄球菌占比最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07株葡萄球菌主要来自猪鼻拭子样品(占67.3%),并且在福州市猪场的样品中分离率最高(36.4%)。PCR筛查结果显示,在107株葡萄球菌中未检出poxtA基因阳性菌株;检测出14株cfr阳性菌和6株optrA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13.1%和5.6%,其中葡萄球菌FJNP2209-1和FJCT2212-1同时携带cfr及optr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4株cfr阳性葡萄球菌处于同一个分支内,其中菌株FJFQ2211与所研究的其他菌株亲缘关系稍远;6株optrA基因阳性葡萄球菌属于2个分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携带多重耐药基因cfr或optrA的18株葡萄球菌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100%耐药,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83.33%。【结论】福建省不同猪场来源的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基因cfr和optrA阳性率较高,但poxtA基因未检出。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利奈唑胺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应加强抗菌药物在养猪场中的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猪病防制 多重耐药基因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建 林淑芳 +3 位作者 戴志松 赵永 魏淑贞 周银发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福建省制定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福建省11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190例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菌株标本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菌种鉴定。... 目的了解福建省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福建省制定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福建省11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190例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菌株标本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Excel 2016与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采取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特征患者感染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特征,应用卡方检验比较胞内分枝杆菌与非胞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间特征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检出16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其中除8例未鉴定出具体感染的菌种外,153例由8种菌种感染。主要以胞内分枝杆菌(60.9%,98/161)和脓肿分枝杆菌(19.9%,32/161)为主。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患者平均年龄(57.3±13.0)岁,以男性(70.2%,113/161)、本地户籍(87.0%,140/161)、农民工(72.7%,117/161)、汉族(97.5%,157/161),以及沿海城市(77.6%,125/161)为主。感染胞内分枝杆菌和非胞内非结核分枝杆菌患者占比最高的均是45~60岁年龄组[分别为63.3%(62/98)和57.2%(36/63)];性别均以男性居多[分别为71.4%(70/98)和68.3%(43/63)];职业均以农民工居多[分别为76.5%(75/98)和66.7%(42/63)];户籍均以本地居多[分别为88.8%(87/98)和84.1%(53/63)];现住址均以沿海居多[分别为74.5%(73/98)和82.5%(52/63)];胞内分枝杆菌与非胞内非结核分枝杆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02、0.185、1,879、0.731、1.431,P值均>0.05)。感染胞内分枝杆菌患者与非胞内非结核分枝杆菌患者中汉族所占比率分别为100.0%(98/98)和93.7%(5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5)。结论福建省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主要以汉族、本地户籍、男性、中老年人、农民工居多;菌种分布以胞内分枝杆菌为主,其次为脓肿分枝杆菌;除民族外,胞内分枝杆菌与非胞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疾病特征 流行病学研究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志清 刘增加 +5 位作者 费晋秀 许诺 郭宏林 张峰 刘涛 杨广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0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调查了解陕西省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方法人群莱姆病螺旋体血清抗体检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莱姆病患者,采用个案调查;蜱样,采用拖旗法采集;莱姆病螺旋体检测,采用巢式PCR法;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分型,采用RFLP法。结果通过血清流... 目的调查了解陕西省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方法人群莱姆病螺旋体血清抗体检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莱姆病患者,采用个案调查;蜱样,采用拖旗法采集;莱姆病螺旋体检测,采用巢式PCR法;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分型,采用RFLP法。结果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陕西省富县张家湾镇、南郑县碑坝、陇县八渡镇3个农林地区人群莱姆病螺旋体自然感染率分别为8.33%(6/113)、8.88%(3/36)和7.51%(4/45)(P>0.05),发现莱姆病患者14例,蜱类以嗜群血蜱和达吉克斯坦革蜱为优势种,检测蜱样1 116只。检测出阳性138只,总阳性率为12.35%。物种的阳性率分别为嗜群血蜱30.06%(107/356),达吉克斯坦革蜱3.88%(29/747),日本血蜱15.38%(2/13);检测出阳性蜱样138只,其中嗜群血蜱107只,84只为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23只为阿弗西尼疏螺旋体基因型;达吉克斯坦革蜱29只,24只为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5只为阿弗西尼疏螺旋体基因型;日本血蜱2只,均为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结论研究提示陕西省富县张家湾镇、南郑县碑坝、陇县八渡镇3个农林地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自然疫源地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城乡人群牙周健康抽样调查报告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超 陈群 +4 位作者 林挺 刘崇武 詹暶 卢友光 闫福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 了解福建省牙周健康现状 ,为防治牙周疾病以及预测牙周疾病的发展趋势提供基线资料。 方法 以社区牙周指数 (CPI)作为调查标准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福建省城乡 12 ,15 ,18,35~ 4 4及 6 5~ 74岁共计 10 6 ... 目的 了解福建省牙周健康现状 ,为防治牙周疾病以及预测牙周疾病的发展趋势提供基线资料。 方法 以社区牙周指数 (CPI)作为调查标准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福建省城乡 12 ,15 ,18,35~ 4 4及 6 5~ 74岁共计 10 6 6 0人 ,牙龈炎的患病率、牙周袋的检出率、患牙龈炎的平均区段数和检出牙周袋的平均区段数 ,牙周健康区段的人数情况。 结果 福建省农村各年龄组牙龈炎的患病率和患牙龈炎的平均区段数均高于城市 (P<0 .0 1) ,牙龈炎的患病率在青春期达到高峰 ,随年龄增长牙龈炎的患病率下降。 15 ,18和 35~ 4 4岁组的牙周袋的检出率和检出牙周袋的平均区段数城乡无差异 (P>0 .0 5 ) ,6 5~ 74岁组城市高于农村 (P<0 .0 1) ,牙周袋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城乡各年龄组 6区段均健康者检出率很低 ,随年龄增长 ,牙周健康区段明显减少 (H =2 837,P<0 .0 1) ,相邻两个年龄组间的牙周健康区段等级人数分布有差异。 结论 须加强对全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提高城乡人群的口腔健康意识 ,加强预防保健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疾病 口腔保健 抽样调查 流行病学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油茶病虫害现状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学友 蔡守平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1-184,188,共5页
介绍了福建省目前油茶病虫害发生概况,分析了当前油茶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与原因;针对目前存在经营管理粗放,科研投入不足,预测预报信息缺乏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加强抚育管理,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提倡无公害防治,正确使用化学农药等防治... 介绍了福建省目前油茶病虫害发生概况,分析了当前油茶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与原因;针对目前存在经营管理粗放,科研投入不足,预测预报信息缺乏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加强抚育管理,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提倡无公害防治,正确使用化学农药等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病虫害 发生现状 防治对策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20—2022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许莹 唐旭威 +4 位作者 龚丽君 周策 陈良万 胡志坚 廖东山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72-279,284,共9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和筛查工作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地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基于福建省新生儿CHD筛查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对筛查指标进行描述和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识别有统计学差异的时空异常聚集区,... 目的分析福建省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和筛查工作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地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基于福建省新生儿CHD筛查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对筛查指标进行描述和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识别有统计学差异的时空异常聚集区,并计算识别区域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2020—2022年福建省CHD总筛查率、总筛查阳性率、总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总阳性确诊率和总发病率分别为89.66%、2.18%、58.29%、32.26%和6.30‰。其中,筛查率从2020年的70.58%增加至2022年的96.67%,发病率从2020年的5.02‰增加至2022年的7.16‰,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从2020年的58.78%增加至2022年的64.52%,阳性确诊率从2020年的24.15%增加至2022年的42.78%,以上指标均呈增加趋势(P均<0.001)。筛查阳性率从2020年的2.95%下降至2022年的1.73%,指标呈下降的趋势(P<0.001)。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晋江市(RR=2.53)、东山县(RR=3.73)、长汀县(RR=2.62)、仓山区(RR=2.06)和大田县(RR=1.97)为高发病率聚集中心(P<0.001)。晋安区(RR=0.18)、仙游县(RR=0.64)、永安市(RR=0.15)、南安市(RR=0.60)、漳浦县(RR=0.49)和惠安县(RR=0.57)为低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聚集中心(P<0.001)。福州市城区、大田县和东山县同时处于高发病率和低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聚集范围内(P<0.001)。结论福建省新生儿CHD筛查已经基本覆盖,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分布不均衡,提示部分地区可能为CHD的高发区域,建议在福州市城区、大田县和东山县开展CHD病因学调查,同时进一步加强省内薄弱地区的筛查工作,强化核心技术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福建省 筛查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史视野下家族的病因认识、疾病应对与病患叙事——以福建螺江陈氏家族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希洋 余新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9,共8页
从福建《螺江陈氏家谱》来看,疾病与医疗贯穿陈氏家族史始终。面对疾病,陈氏族人及其亲朋好友往往将病患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境况中加以认识而非一味追究医学上的解释,具有强烈的人文性;陈氏族人应对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割股疗亲、诉诸超自... 从福建《螺江陈氏家谱》来看,疾病与医疗贯穿陈氏家族史始终。面对疾病,陈氏族人及其亲朋好友往往将病患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境况中加以认识而非一味追究医学上的解释,具有强烈的人文性;陈氏族人应对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割股疗亲、诉诸超自然力量、求助于医生和药物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但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和高下之别。当把病因认识、疾病应对放在文本叙事的整体语境中进行解读时,我们会发现福建《螺江陈氏家谱》这一文本中的病患叙事隐藏着陈氏家族彰显儒家价值观念与强化家族文化认同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螺江陈氏家族 病因认识 疾病应对 病患叙事 社会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实施DOTS策略防治结核病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淑芳 陈求扬 +1 位作者 林勇明 李卫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0-21,共2页
[目的]研究结核病防治资金投入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评价DOTS策略在我省实施的效果。[方法]对2001—2005年全省结核病防治中投入的经费与病人发现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共投入经费6255万元,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12893例,其... [目的]研究结核病防治资金投入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评价DOTS策略在我省实施的效果。[方法]对2001—2005年全省结核病防治中投入的经费与病人发现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共投入经费6255万元,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12893例,其中涂阳病人614253例,治愈53291例;使53.3~79.9万人免受感染,减少新发病人2.7~4.0万;治愈病人并减少新发病人的发生,共挽回生命质量调整年841970~983193年,相当于挽回11 362~3268个健康生命;DOTS方案与传统方法比较治疗费用节省3658万元;减少传染而节省的费用3122~4695万元;减少病人误工损失4743万元。[结论]采用DOTS防治结核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符合疾病控制与卫生经济学成本-效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疾病控制 成本-效益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松材线虫病监测鉴定及其分布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金水 杨希 +2 位作者 汤陈生 何学友 黄炳荣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4,8,共5页
2006—2009年分别在福建省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重点监控区、重点预防区和一般预防区的重点区域设立了3 030个监测点,及时采集全省9个设区市48个县(市、区)发现的松枯死木样本,选择症状较典型和可疑松枯死木... 2006—2009年分别在福建省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重点监控区、重点预防区和一般预防区的重点区域设立了3 030个监测点,及时采集全省9个设区市48个县(市、区)发现的松枯死木样本,选择症状较典型和可疑松枯死木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共快速分离鉴定标本176批次,计9 866个标本,其中含有松材线虫的标本2 819个,松材线虫病检出率为28.57%;鉴定样本的林分小班数2 214个,有松材线虫分布的小班690个,占31.17%。共监测出22个县级新疫点。2008年在野外首次监测到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因感染松材线虫病后成片死亡。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松材线虫病鉴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监测鉴定 新疫点 湿地松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脚医生对福建农村医疗的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榕华 吴菲菲 胡安徽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0,共4页
福建是我国疾病高发区。建国初期,福建百姓因病死亡人数很多。赤脚医生通过学习提高了医疗技术,通过宣传提高了百姓卫生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丰富了医学知识,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卫生状况。赤脚医生通过采集病原标本、发放和注射疫苗、利用... 福建是我国疾病高发区。建国初期,福建百姓因病死亡人数很多。赤脚医生通过学习提高了医疗技术,通过宣传提高了百姓卫生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丰富了医学知识,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卫生状况。赤脚医生通过采集病原标本、发放和注射疫苗、利用民间验方、土方和单方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当时本地区的流行病、传染病,挽救了因农药、煤气中毒导致生命垂危的百姓生命,治愈了细菌性痢疾、软组织挫伤、感染和癫痫等农村常见病。赤脚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大大减少了农村因病死亡人数,对福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脚医生 福建 农村医疗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莲雾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玲 魏秀清 +1 位作者 章希娟 许家辉 《东南园艺》 2019年第2期28-31,共4页
该文主要阐述了福建省莲雾的主要病虫害的种类、特征、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和为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莲雾 福建省 病虫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漳平奇和洞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牙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园 范雪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4-614,共5页
目的:了解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牙齿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肉眼观察法对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出土Ⅱ号、Ⅲ号个体的上下颌骨及牙齿进行观察,记录患病类型和发病程度,进行相关计算;选取19个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样本组,进行相关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牙齿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肉眼观察法对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出土Ⅱ号、Ⅲ号个体的上下颌骨及牙齿进行观察,记录患病类型和发病程度,进行相关计算;选取19个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样本组,进行相关比较、分析.结果:奇和洞人同时患有龋齿、牙周病、根尖周病、第三臼齿与阻生、釉质发育不全等牙齿疾病.结论:奇和洞人所患牙病种类之多、时间之早是其他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居民所不具有的.奇和洞人所患多种牙病,反映了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健康状况,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居民的食物结构、日常行为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病 新石器时代早期 奇和洞遗址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莱姆病防制的研究
13
作者 李守军 杨林 +1 位作者 师志海 王洪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9-351,共3页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由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有严重危害,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应重点防治研究的传染病。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先发现本病的地区,在本地区进行蜱现场防制试验、动物及圈舍蜱防制试验、蜱...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由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有严重危害,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应重点防治研究的传染病。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先发现本病的地区,在本地区进行蜱现场防制试验、动物及圈舍蜱防制试验、蜱驱避试验。结果表明,在蜱密度较高的林区,用0.5%毒死蜱和0.045%高效氯氰菊酯喷洒,可将蜱杀灭,持效在30 d以上;用同样药物对动物及其圈舍喷洒,24h可杀灭所有的蜱;避蚊胺作为林场作业工人和旅行者个人防护用药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莱姆病 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某大学新生中莱姆病和恙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4
作者 李静 童淑芬 +5 位作者 杨志芬 何瑞云 崔宇晖 朱自伟 柳爱华 宝福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某大学新生莱姆病和恙虫病感染情况,间接了解两种虫媒传染病在云南省的分布.方法采集来自云南滇中及滇东北2地区大学新生血样标本,以ELISA方法检测莱姆病和恙虫病IgG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结果共检测大学新生血清标本42份... 目的分析云南省某大学新生莱姆病和恙虫病感染情况,间接了解两种虫媒传染病在云南省的分布.方法采集来自云南滇中及滇东北2地区大学新生血样标本,以ELISA方法检测莱姆病和恙虫病IgG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结果共检测大学新生血清标本42份,检出莱姆病IgG抗体阳性率为2.4%;恙虫病IgG抗体阳性率为4.8%.结论云南省存在莱姆病和恙虫病散发,应进一步加强对这2种虫媒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恙虫病 大学新生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排涝建设与涝灾治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连伟良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年第11期49-52,共4页
福建是洪涝灾害较为频繁的省份,县级以上城市的涝灾损失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问题。该文分析了福建城市涝灾的特点和成因,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涝害的减灾和治理对策。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排涝 工程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主要森林病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初奖 《福建林业科技》 1996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主要森林病害的种类及危害情况,在分析病害发生的特点、趋势和原因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本省病害的对策。
关键词 福建 森林病害 发生趋势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M2基因与中国福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江斌 毕敏 +1 位作者 马琪林 童绥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4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TREM2基因与中国福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的关联性。方法:纳入中国福建地区106例AD患者(AD组)和12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提取其外周血白细胞DNA和RNA,运用Sanger测序方法检测TREM2基因R47H变异,同时... 目的:探讨TREM2基因与中国福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的关联性。方法:纳入中国福建地区106例AD患者(AD组)和12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提取其外周血白细胞DNA和RNA,运用Sanger测序方法检测TREM2基因R47H变异,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 RNA表达水平,分析TREM2基因与AD的相关性。结果:AD组与健康对照组TREM2基因R47H变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人群TREM2基因m RN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M2基因可能与中国福建AD患者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TREM2基因 R47H变异 中国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晓阳 吴松 +3 位作者 王美鑫 韩森汇 宋漳 陈全助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6-312,共7页
为了明确福建省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对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三明市明溪县、南平市建阳区和顺昌县4个地区采集的樟树枝干溃疡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分析,将病原菌进行系统形态学观察,并结合代表菌株的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 为了明确福建省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对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三明市明溪县、南平市建阳区和顺昌县4个地区采集的樟树枝干溃疡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分析,将病原菌进行系统形态学观察,并结合代表菌株的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翻译延伸因子(EF-1α)、RNA聚合酶Ⅱ大亚基(RPB2)和β-微管蛋白(BT)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进化树,最终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在福建省不同地区内采集到的75份樟树溃疡样本,经过组织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检测,得到43个病原菌株,根据观察病原菌的菌丝生长状态和孢子特征,并结合系统进化树的结果,得到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和Lasiodiplodia iranensis 4种类型菌株。接种菌株后发病症状与野外发病症状相同,但致病程度不同,其中小新壳梭孢最强,可可毛色二孢次之,L.iranensis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溃疡病 病原鉴定 毛色二孢属 新壳梭孢属 致病性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烟区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上官克攀 林祥永 +1 位作者 曾文龙 王鑫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通过对闽西烟区主要病害调查发现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烟草炭疽病、烟草病毒病(含TMV、CMV、PVY、TRSV、TEV、TLCV)、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青枯病,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烟草气候斑点病和缺素症等。同时,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有关试验及... 通过对闽西烟区主要病害调查发现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烟草炭疽病、烟草病毒病(含TMV、CMV、PVY、TRSV、TEV、TLCV)、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青枯病,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烟草气候斑点病和缺素症等。同时,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有关试验及调查结果,提出综合防治技术,该技术对烟草重要病虫害的防治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闯西烟区 烤烟区病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卫星改变
20
作者 蔡建春 刘棣 +3 位作者 刘凯华 张海萍 钟山 夏宁邵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食管腺癌(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DNA微卫星的改变。方法应用稀释性PCR技术检测老年人ESCC、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中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食管腺癌(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DNA微卫星的改变。方法应用稀释性PCR技术检测老年人ESCC、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中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7个位点DNA微卫星的改变。结果在非稀释DNA中,23例老年人ESCC和18例老年人EAD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频率分别是47.8%(11/23例)和38.9%(7/18例),杂合性丢失(LOH)的频率分别是26.1%(6/23例)和16.7%(3/18例),两者的MSI或LOH频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在稀释DNA中,8例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序列的MSI和LOH频繁出现,尤其在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上,与非稀释DNA的MSI和LOH频率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老年人ESCC和EADC微卫星改变没有差别。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组织DNA的MSI和LOH普遍存在,它们可能是EADC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的微卫星改变可能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食管肿瘤 腺癌 微卫星重复 聚合酶链反应 BARRETT食管 化生 增生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