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0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Algorithm for Efficient Extraction of Relaxation Parameter Values from Wideband Permittivity of Baijiu
1
作者 Haoyan Yu Qi Jin +1 位作者 Zhaozong Meng Zhen Li 《Instrumentation》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of baijiu varies with frequency,and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has been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To simplify the analysi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parameters,a dielectric relaxation model...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of baijiu varies with frequency,and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has been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To simplify the analysi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parameters,a dielectric relaxation model is often used to fit the permittivity data.However,existing fitting methods such as the least squares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s are often computationally complex and require preset initial values.Therefore,a simpler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relaxation parameters considering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ittivity spectrum is proposed.It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e-Cole relaxation parameters and the Cole-Cole diagram,which is fitted by a geometric method.First,the concepts of the Cole-Cole parameters and the diagram are introduced,and then the process of obtaining the parameters from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measurement data is explained.Taking baijiu with 56%alcohol by volume(ABV)as an example,the fitting is better than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and similar to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This method is then used for the parameter fitting of baijiu with ABV of 42-52%,and the average error is less than 1%,demonstrating its wider applicability.Finally,a prediction model is used for baijiu with 53%ABV,and the error is only 1.51%.Hence,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ABV of baij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ITTIVITY cole-cole equation relaxation parameters alcohol by volume baiji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理化品质对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
2
作者 刘茂柯 刘瑶 +6 位作者 田新惠 秦俭 王思思 马超 唐玉明 冯军 刘成元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对两个不同类型(低直链淀粉和高直链淀粉)的5个稻米品种开展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酿造试验,解析稻米理化品质对白酒生产的影响。对不同品种稻米的产酒率进行统计,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显示,不同稻米品... 对两个不同类型(低直链淀粉和高直链淀粉)的5个稻米品种开展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酿造试验,解析稻米理化品质对白酒生产的影响。对不同品种稻米的产酒率进行统计,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显示,不同稻米品种的出酒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酒样香味物质的结构组成因稻米类型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P<0.05)。从两类稻米酒样中获得异戊醇、异丁醇、己酸乙酯等11个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挥发性香味物质(P<0.05),其均在高直链淀粉稻米酒样中的含量较高。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高直链淀粉稻米酒样的感官风味优于低直链稻米品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的粒长、长宽比、蛋白质、脂肪是酒样感官评分的负向影响因子,垩白粒率、垩白度是酒样感官评分的正向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酿酒稻米的品种选用及优化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酿造原料 理化品质 香气物质 水稻 直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白酒中20种吡嗪类化合物
3
作者 王娜 沈毅 +6 位作者 庄园 程伟 罗森 张亚东 刘子轩 刘冰 高红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7,共8页
本研究采用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测定白酒中20种吡嗪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10种香型不同品牌白酒中的吡嗪类化合物进行测定。该方法在0.01~10.0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在0.998 3~0.999 ... 本研究采用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测定白酒中20种吡嗪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10种香型不同品牌白酒中的吡嗪类化合物进行测定。该方法在0.01~10.0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在0.998 3~0.999 7的范围内,检出限在0.16×10^(-3)~3.25×10^(-3) mg/L范围内,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加标回收率在81.26%~113.13%之间,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42%~4.98%之间。10种香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吡嗪类化合物在酱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质量浓度范围为2.63~16.88 mg/L,其次是芝麻香型和兼香型。该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及灵敏度,适用于不同香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白酒 吡嗪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己酸菌微胶囊的无窖泥发酵浓香型白酒工艺研究
4
作者 汪江波 朱嘉璐 +5 位作者 金维君 荣光玉 何超 蔡凤娇 张瑞景 徐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197,共10页
该研究将己酸菌复合菌液微胶囊化,以期替代窖泥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通过将己酸菌微胶囊与酒醅混合发酵,对加曲量、发酵时间、己酸菌微胶囊添加量和添加方式进行单因素试验,测定发酵结束后酒醅及酒体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含量,并结合多元... 该研究将己酸菌复合菌液微胶囊化,以期替代窖泥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通过将己酸菌微胶囊与酒醅混合发酵,对加曲量、发酵时间、己酸菌微胶囊添加量和添加方式进行单因素试验,测定发酵结束后酒醅及酒体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含量,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条件下酒醅中水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己酸乙酯含量受发酵条件变化影响比较明显。所得浓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到96种物质,其中酯类、醇类物质种类及含量占比最高,受发酵条件变化影响最大,发酵时间和加曲量是对酒体风味物质变化影响最显著的2个因素。己酸乙酯与己酸菌微胶囊添加量、发酵时间、加曲量呈正相关,与己酸菌微胶囊添加量相关性最强。该研究可为无窖泥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窖泥发酵 浓香型白酒 己酸菌微胶囊 风味物质 己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固定化的浓香型白酒无窖泥发酵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汪江波 荣光玉 +5 位作者 杜彪 朱嘉璐 何超 张瑞景 蔡凤娇 徐健 《酿酒》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实验以丝瓜络为载体,通过固定化窖泥中的功能微生物,从而代替窖泥发酵浓香型白酒。考察了载体添加量、加曲量、发酵时间、载体添加方式等因素对浓香型白酒无窖泥发酵酒醅及酒体中风味物质的影响,并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 本实验以丝瓜络为载体,通过固定化窖泥中的功能微生物,从而代替窖泥发酵浓香型白酒。考察了载体添加量、加曲量、发酵时间、载体添加方式等因素对浓香型白酒无窖泥发酵酒醅及酒体中风味物质的影响,并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确定了影响白酒中四大酯含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因素条件对酒醅的含水率无明显影响,而酸度随着载体添加量、加曲量、发酵时间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在酒体中共检测到79种化合物,其中未添加固定化载体的酒体中检测到26种物质。结合冗余分析发现酒体中己酸乙酯含量与载体添加方式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发酵时间。丁酸乙酯与发酵时间呈正相关,而乙酸乙酯与载体添加量和加曲量呈正相关。因此,在后续的生产操作中可以适当调控发酵条件来改善酒体中四大酯的含量。本研究证明了丝瓜络固定复合己酸菌代替窖泥生产浓香型白酒具有实际可行性,为无窖泥发酵浓香型白酒的工艺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无窖泥发酵 固定化 四大酯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中酚类化合物的代谢转化、风味贡献及健康功效研究
6
作者 孙金沅 闫如毓 孙宝国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8,21,共9页
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对白酒的风味塑造及其潜在的健康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酚酸和单宁等,源自酿酒原料本身及其在酿造过程中经历的微生物代谢和化学反应,不仅为白酒带来了独特的风味,还具有抗氧化、抗... 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对白酒的风味塑造及其潜在的健康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酚酸和单宁等,源自酿酒原料本身及其在酿造过程中经历的微生物代谢和化学反应,不仅为白酒带来了独特的风味,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应用现代仪器分析结合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人员已能够识别多种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追踪它们的代谢路径,并了解它们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为深入理解白酒复杂的化学构成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白酒中酚类化合物的健康功效,尤其是4-甲基愈创木酚和4-乙基愈创木酚的抗氧化和抗炎特性,以及香兰素、丁香酚、阿魏酸和麝香草酚等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这些研究结果为白酒可能具有的健康功效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酚类化合物 代谢组学技术 风味贡献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餐饮消费场景的白酒销售对策研究
7
作者 石自彬 刘竟成 赵天惠 《酿酒》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白酒在餐饮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是有效传递和增加社交情感的载体。餐饮一直都是白酒的重要销售场所,但随着现代餐饮业的发展和白酒新兴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传统销售模式在现有白酒餐饮场所己不能完全满足商家及消费者的需求。... 白酒在餐饮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是有效传递和增加社交情感的载体。餐饮一直都是白酒的重要销售场所,但随着现代餐饮业的发展和白酒新兴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传统销售模式在现有白酒餐饮场所己不能完全满足商家及消费者的需求。白酒销售应准确把握餐饮场所在开展白酒营销中具有的优势,把握顾客的餐饮消费心理,通过打造沉浸式餐饮消费场景、举办餐酒融合品鉴活动、餐酒深度融合相互促销等形式培养白酒消费忠诚顾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销售 餐饮场景 餐酒融合 白酒庄园 沉浸式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乙酯含量对特香型白酒感官的影响
8
作者 胡贤民 郭琼 +6 位作者 陈盈 万星 朱海花 王镇辉 邓雄 文悦宇 熊敏骙 《酿酒》 2025年第1期98-100,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温环境下(-8℃以下)棕榈酸乙酯含量对特香型白酒感官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确定棕榈酸乙酯含量与低温絮凝物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低度酒(≤45%vol)的棕榈酸乙酯含量≤0.03 g/L、高度酒(>45%vol)的棕榈酸乙酯含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温环境下(-8℃以下)棕榈酸乙酯含量对特香型白酒感官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确定棕榈酸乙酯含量与低温絮凝物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低度酒(≤45%vol)的棕榈酸乙酯含量≤0.03 g/L、高度酒(>45%vol)的棕榈酸乙酯含量≤0.04 g/L时,在-8℃的低温环境下酒体仍能保持清亮透明未见明显絮凝物,随着棕榈酸乙酯含量的增加,絮凝物逐渐增多,二者含量在酒体中呈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乙酯 特香型白酒 絮凝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白酒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分析
9
作者 王晓军 陈佳欢 《江苏商论》 2025年第3期68-73,共6页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结合中国白酒行业背景,对16家白酒类上市公司2018—2022年的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同行业间的各公因子得分情况,深入了解各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白酒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影...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结合中国白酒行业背景,对16家白酒类上市公司2018—2022年的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同行业间的各公因子得分情况,深入了解各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白酒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财务绩效的主要因素,从而为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理论支持,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各公司以及整个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而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最后,针对白酒行业现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议及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绩效评价 白酒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离子与铝离子对不同年份浓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0
作者 郑逸龙 许德富 +3 位作者 明红梅 敖宗华 周军 王文龙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中钾离子与铝离子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检测新酒、陶罐储存0.5年、1.0年、2.0年、3.5年的浓香型白酒金属离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中钾离子与铝离子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检测新酒、陶罐储存0.5年、1.0年、2.0年、3.5年的浓香型白酒金属离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添加金属离子浓香型白酒基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结果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聚类分析(CA)。ICP-MS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金属离子含量与储存时间相关,其中钾离子与铝离子浓度随着保存时间增加。HS-SPME-GC-MS结果显示,新酒中共检出6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42种酯类,8种醇类,4种酮类以及7种酸类。在添加钾离子新酒酒样中共检出74种风味物质,其中47种酯类,13种醇类,4种酮类以及10种酸类;添加铝离子新酒酒样中共检出97种风味物质,其中65种酯类,15种醇类,7种酮类以及10种酸类。OPLS-DA能有效区分添加Al3+与K+浓香型白酒新酒。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且P<0.05筛选出添加钾离子、铝离子浓香型白酒新酒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3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新酒 年份酒 钾离子 铝离子 鉴别模型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香型白酒基酒贮存期风味成分平衡过程的解析
11
作者 祝云飞 林培 +3 位作者 吴生文 谢芳迁 曾婷婷 蔡珊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以40个陶坛贮存的特香型白酒新基酒为研究对象,每3个月进行检测,跟踪检测2年。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化学反应平衡角度解析基酒总酸/总酯、乳酸/乳酸乙酯、乙酸/乙酸乙酯、己酸/己酸乙酯、丁酸/丁酸乙酯、乙醛/乙缩醛共6组风味成分... 以40个陶坛贮存的特香型白酒新基酒为研究对象,每3个月进行检测,跟踪检测2年。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化学反应平衡角度解析基酒总酸/总酯、乳酸/乳酸乙酯、乙酸/乙酸乙酯、己酸/己酸乙酯、丁酸/丁酸乙酯、乙醛/乙缩醛共6组风味成分在贮存期的相互平衡过程,同时通过配制平衡前后的模拟酒样,分析平衡对基酒感官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酒酸酯比值各异,但在贮存过程中差异逐渐变小,酸与对应乙酯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不断增大,贮存2年相关系数(R2)可达到0.9以上,酸酯比值接近同一数值,达到化学反应平衡。贮存2年白酒酯化浓度商减小量与新酒浓度商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表明新酒酸酯比值与平衡比值相差越大,平衡速度越快。乙醛与乙缩醛在贮存过程中同步增长,始终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风味成分化学平衡作用可提升酒体的闻香、绵甜感、醇厚感与爽净度。特香型基酒陶坛贮存2年主要风味成分可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老熟 风味成分 变化规律 酸酯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酒传统功效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丁君平 宋艳 +3 位作者 黄张君 余松柏 刘蓉 曾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
白酒作为我国的国酒,深受民众喜爱,对我国经济、文化有深远影响。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白酒对健康的影响备受学者关注。酒类自古以来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大量应用与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酒对机体心血管、糖代谢等... 白酒作为我国的国酒,深受民众喜爱,对我国经济、文化有深远影响。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白酒对健康的影响备受学者关注。酒类自古以来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大量应用与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酒对机体心血管、糖代谢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该文简要介绍了白酒中微量风味物质(醇类、酸类、酯类、酚类物质、含氮化合物及萜烯类化合物),对古籍记载白酒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进行归纳,采用现代药理作用阐释白酒传统功效,总结白酒发挥功效的相关机制,以期为白酒功效阐明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风味物质 传统功效 现代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快速检测与分析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余松柏 黄张君 +6 位作者 赵兴蓉 吴奇霄 贾俊杰 马龙 王红梅 王松涛 沈才洪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4-561,共18页
红外光谱技术以其无损、简便、快捷、无污染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白酒酿造的各个环节,并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及红外光谱设备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白酒行业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建模过程,以及当前应用于白... 红外光谱技术以其无损、简便、快捷、无污染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白酒酿造的各个环节,并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及红外光谱设备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白酒行业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建模过程,以及当前应用于白酒行业的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并阐述了各方法的应用特点。对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原辅料、酒曲、酒醅、基酒、成品酒、黄水、窖泥和部分生产工艺阶段应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行业检测应用的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或新开发专用于白酒行业的设备或者算法,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将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将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白酒生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结合,可推动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酿造智能化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酿造 红外光谱技术 化学计量学方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萜烯类化合物及溯源分析
14
作者 赵晴 王明月 +4 位作者 唐平 王炼清 卢君 陈叶福 郭学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白酒中的萜烯具有呈香和呈味作用,是白酒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功能化合物。该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酱香型白酒的原料、大曲、糟醅、基酒、成品酒中的萜烯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并进行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样品... 白酒中的萜烯具有呈香和呈味作用,是白酒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功能化合物。该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酱香型白酒的原料、大曲、糟醅、基酒、成品酒中的萜烯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并进行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到了59种萜烯类化合物,原料45种,大曲56种,糟醅44种,基酒41种,成品酒34种。经分析比对,成品酒中的34种萜烯类化合物有27种来自原料,6种来自于大曲中微生物代谢合成,1种由其他物质转换而成。该文对酱香型白酒整个酿造过程中的萜烯类化合物进行了溯源分析,有利于加深对酱香型白酒中萜烯类化合物的了解,推动对酱香型白酒风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萜烯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 溯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囊复膜酵母麸曲制备及其在小曲白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霄 黄治国 +3 位作者 卫春会 任志强 谢军 邓杰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提高小曲白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以大曲中分离的一株产酯能力较强的扣囊复膜酵母M1为出发菌株,将其制备为麸曲(M1麸曲)并用于小曲白酒酿造,分析M1麸曲强化发酵对小曲白酒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M1麸曲最佳培养条件为:水分质... 为提高小曲白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以大曲中分离的一株产酯能力较强的扣囊复膜酵母M1为出发菌株,将其制备为麸曲(M1麸曲)并用于小曲白酒酿造,分析M1麸曲强化发酵对小曲白酒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M1麸曲最佳培养条件为:水分质量分数40%、培养温度28℃、麸皮初始酸度6 mmol/100 g、培养时间48 h;酿造实验结果显示,添加M1麸曲显著提高了实验组(K组)乙酸和乙酸乙酯的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异丁醇和异戊醇的含量(P<0.01);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对照组和K组酒醅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存在差异,K组扣囊复膜酵母属和魏斯氏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同时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验证了K组参与乙酸和乙酸乙酯代谢的酶丰度更高。通过麸曲为介质将扣囊复膜酵母M1应用到小曲发酵可有效提高小曲白酒乙酸乙酯的含量,对提高小曲白酒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囊复膜酵母 麸曲 小曲白酒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投粮量对翻沙酱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基酒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胡永芯 汪茜 +10 位作者 王红梅 叶青青 屠婷瑶 牛曼思 李姝 杨阳 赵侨 钟小忠 赵秋伟 沈才洪 王松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5,共9页
翻沙工艺是酱香型白酒的常用酿造工艺之一,为探究不同投粮量(25 kg/t、50 kg/t、75 kg/t、100 kg/t、125 kg/t)对翻沙酱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基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测定了出窖酒醅的理化参数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 翻沙工艺是酱香型白酒的常用酿造工艺之一,为探究不同投粮量(25 kg/t、50 kg/t、75 kg/t、100 kg/t、125 kg/t)对翻沙酱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基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测定了出窖酒醅的理化参数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了基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对基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出窖酒醅中,金山醋酸乳杆菌(Acetilactobacillus jinshanensis)(96.59%~98.22%)是绝对优势细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49.50%~82.82%)、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1.29%~13.98%)、库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0.01%~30.69%)是优势真菌。HS-SPME-GC-MS半定量结果表明,不同投粮方案所产基酒在风味物质种类结构和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100 kg/t所产基酒风味物质总量最高,酯类物质占比最大。感官评价结果亦显示,100 kg/t所产基酒在香气、口味和口感上表现最佳。综上,在酱香型白酒翻沙工艺中,最适高粱添加量为100 kg/t酒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翻沙工艺 高粱添加比例 微生物群落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大曲产α-淀粉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杨雯净 李煜滋 +2 位作者 黄丹 罗惠波 夏玙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6,共7页
该研究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筛选产α-淀粉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探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和初始水分含量对筛选菌株固态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产α-淀粉酶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进行挥发性风味... 该研究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筛选产α-淀粉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探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和初始水分含量对筛选菌株固态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产α-淀粉酶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α-淀粉酶的菌株L-3,其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初始水分含量40%、发酵温度40℃条件下最适合菌株L-3生长,发酵4 d时菌数最多,为1.08×1011 CFU/g;初始水分含量40%、发酵温度50℃条件下淀粉酶活力最高,发酵4 d时酶活可达(128.64±1.191)U/g,更有利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合成。基于差异风味物质通路富集结果,最适菌株L-3生长的初始水分含量40%、发酵温度40℃条件下,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显著富集,乙醛的合成与通向丙酮酸代谢和糖异生的转化在此通路中进行,其显著富集可能与乙醛在该温度下的大量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大曲 Α-淀粉酶 分离 鉴定 代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高粱理化品质与清茬大曲白酒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史琳铭 杜艳红 +3 位作者 聂建光 谭昊 李斯迈 李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优质原料是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前提。为探究高粱原料理化品质与酿造清茬大曲白酒品质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晋杂22’‘东北高粱’和‘美国高粱’三种高粱原料酿造酒样的风味物质含量,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DA)解析了... 优质原料是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前提。为探究高粱原料理化品质与酿造清茬大曲白酒品质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晋杂22’‘东北高粱’和‘美国高粱’三种高粱原料酿造酒样的风味物质含量,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DA)解析了酒样中的差异性标志物;运用曼特尔检验(Mantel test)深入探究了高粱理化品质与酿造酒样差异性物质的相关性;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揭示了高粱理化品质与出酒率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从不同高粱酿造酒样中共筛选出15种差异性标志物,高粱中蛋白质含量和酒样中β-苯乙醇、3-羟基-2-丁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支链淀粉含量和β-苯乙醇、3-羟基-2-丁酮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脂肪含量和乙酸、乙酸乙酯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淀粉含量和β-苯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单宁含量和乙醛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高粱理化品质与出酒率相关性分析显示,高粱中支链淀粉、单宁含量与出酒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淀粉、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与出酒率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合感官品评和风味检测数据检测,发现选择HXGL-22和HXGL-01等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偏高的高粱更有利于提升酿造清茬大曲白酒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工业化生产清香型白酒的原料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高粱理化性质 不同品种 白酒风味成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膜在浓香型白酒酒尾浓缩中的运用研究
19
作者 许驰 周军 +9 位作者 邵燕 郭佳 陈永利 王毓 张宿义 代汉聪 赵小波 代宇 秦辉 吕沛恒 《酿酒科技》 2025年第3期83-85,90,共4页
采用渗透汽化膜对酒尾进行浓缩提质,对渗透液进行感官鉴评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滤时间增加,渗透液中酸类物质和乳酸乙酯均先降低后逐步提升,酯类、醇类和醛类均先升高后降低;分析对比原液、渗透液和余留液的色谱数据,发现原... 采用渗透汽化膜对酒尾进行浓缩提质,对渗透液进行感官鉴评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滤时间增加,渗透液中酸类物质和乳酸乙酯均先降低后逐步提升,酯类、醇类和醛类均先升高后降低;分析对比原液、渗透液和余留液的色谱数据,发现原液中绝大部分醇类和酯类均能提取到渗透液中,大部分的乳酸乙酯和酸类物质仍留在余留液中,其中乙醇、醇类、酯类(不含乳酸乙酯)、酸类物质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89.59%、95.93%、93.13%、30.97%;感官鉴评结果表明,此方法消除了酒尾的异杂味,实现了酒尾浓缩提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膜 酒尾 浓香型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饮酒对大鼠血脂影响及机制
20
作者 丁君平 宋艳 +3 位作者 黄张君 余松柏 刘蓉 曾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0,共9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UPLC-Q/Orbitrap-HR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选择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推荐成人最大饮酒量(25 g/d),分别给予低剂量(2.63 mL/kg)和高剂量(5.25 mL/kg)的某品牌52°浓香型白酒及...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UPLC-Q/Orbitrap-HR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选择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推荐成人最大饮酒量(25 g/d),分别给予低剂量(2.63 mL/kg)和高剂量(5.25 mL/kg)的某品牌52°浓香型白酒及体积分数52%乙醇(5.25 mL/kg),持续30 d,探究不同给酒剂量对SD大鼠脂质代谢物以及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及低剂量连续给酒30 d,对大鼠体质量、肝脏指数、肝功能及血脂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体积分数52%乙醇灌胃30 d,可引起大鼠脂代谢紊乱,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升高(P<0.05)。基于血清脂代谢组分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能有效区分各实验组,共鉴定出814种脂质,以甘油三酯类和磷脂酰胆碱类物质为主。随着饮酒剂量的加大,大鼠发生变化的脂质代谢物数量越多。饮酒对脂质代谢相关通路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和α-亚麻酸代谢通路,乙醇组脂质代谢物还富集到胰岛素抵抗通路和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合理饮酒 血脂 肝功能 脂质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