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49岁,采用侧卧位改良Frosch入路,后外侧...目的:探讨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49岁,采用侧卧位改良Frosch入路,后外侧骨折块采用支撑钢板或由后向前螺钉固定,前外侧采用常规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固定。X线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时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d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即刻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76°~86°、6°~10°,术后12个月分别为79°~88°、6°~10°。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伸0°~5°,屈曲106°~137°。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为74~94分,优8例,良3例。结论:经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单一切口完成2个部位骨折显露固定,避免采用联合切口,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术中应熟悉掌握腘窝结构,注意保护腓总神经,避免损伤。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切口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行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切口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行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4~51岁,平均(32.7±4.2)岁;左膝5例,右膝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常规行CT、MRI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及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术后行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大腿周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10.6±2.2)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6个月大腿周径缩小,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术后下地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屈膝130°~140°,平均(132.7±3.5)°;伸膝0°~10°,平均(6.3±2.2)°。均无感染、皮肤坏死、内同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一期可修复关节内韧带等软组织,后外侧坚强内固定可实现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涉及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Frosch入路显露方法及开放复位策略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43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3D打印辅助经Frosch入路切...[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涉及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Frosch入路显露方法及开放复位策略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43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3D打印辅助经Frosch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Frosch组),22例采用经前外侧联合后外侧Carlson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前后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rosch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前后组[(8.4±0.3) d vs (14.5±0.3) d, P<0.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痛VAS评分、HSS评分、膝伸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Frosch组膝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2.2±1.1) vs (3.9±1.7), P=0.039;末次随访,(0.9±0.7) vs (1.8±1.4), P<0.001]、HSS评分[术后3个月,(62.5±6.2) vs (58.1±6.3), P=0.026;末次随访,(88.8±7.5) vs (81.6±9.2), P=0.007]、膝伸屈ROM [术后3个月,(91.7±3.2)°vs(87.6±3.8)°, P<0.001;末次随访,(120.6±4.3)°vs (116.9±3.5)°, P=0.003]均显著优于前后组。[结论] 3D打印辅助联合Frosch入路可以直视复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有效恢复关节面,便于内固定置入,术口并发症少,早起下地活动,功能恢复更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49岁,采用侧卧位改良Frosch入路,后外侧骨折块采用支撑钢板或由后向前螺钉固定,前外侧采用常规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固定。X线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时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d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即刻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76°~86°、6°~10°,术后12个月分别为79°~88°、6°~10°。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伸0°~5°,屈曲106°~137°。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为74~94分,优8例,良3例。结论:经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单一切口完成2个部位骨折显露固定,避免采用联合切口,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术中应熟悉掌握腘窝结构,注意保护腓总神经,避免损伤。
文摘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切口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行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4~51岁,平均(32.7±4.2)岁;左膝5例,右膝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常规行CT、MRI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及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术后行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大腿周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10.6±2.2)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6个月大腿周径缩小,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术后下地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屈膝130°~140°,平均(132.7±3.5)°;伸膝0°~10°,平均(6.3±2.2)°。均无感染、皮肤坏死、内同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一期可修复关节内韧带等软组织,后外侧坚强内固定可实现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文摘[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涉及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Frosch入路显露方法及开放复位策略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43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3D打印辅助经Frosch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Frosch组),22例采用经前外侧联合后外侧Carlson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前后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rosch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前后组[(8.4±0.3) d vs (14.5±0.3) d, P<0.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痛VAS评分、HSS评分、膝伸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Frosch组膝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2.2±1.1) vs (3.9±1.7), P=0.039;末次随访,(0.9±0.7) vs (1.8±1.4), P<0.001]、HSS评分[术后3个月,(62.5±6.2) vs (58.1±6.3), P=0.026;末次随访,(88.8±7.5) vs (81.6±9.2), P=0.007]、膝伸屈ROM [术后3个月,(91.7±3.2)°vs(87.6±3.8)°, P<0.001;末次随访,(120.6±4.3)°vs (116.9±3.5)°, P=0.003]均显著优于前后组。[结论] 3D打印辅助联合Frosch入路可以直视复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有效恢复关节面,便于内固定置入,术口并发症少,早起下地活动,功能恢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