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n a Novel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 :Tris(2,3- dibromopropyl) Isocyanurate(TBC)
1
作者 李妍 王玲 《科技视界》 2015年第15期165-165,223,共2页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environmental levels,toxicity effects and analytical development of Tris(2,3-dibromopropyl)Isocyanurate(TBC).Further study is required on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TBC,mechanism of toxic...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environmental levels,toxicity effects and analytical development of Tris(2,3-dibromopropyl)Isocyanurate(TBC).Further study is required on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TBC,mechanism of toxicity and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尿酸酯 毒性 环境保护 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箱阻燃防爆设计与机理研究
2
作者 田甜 周晶钟 +1 位作者 牛芳 李纲 《广州化工》 202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为推动燃油箱阻隔防爆材料的研究,研究分析了传统阻隔防爆的原理阐释、燃烧与爆炸的基本原理,深入阐明了阻燃防爆材料“蜂窝网孔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孔密度越高,紊乱度越大,自由基碰撞器壁的概率越高,自由基销毁的概率也就越大,就越... 为推动燃油箱阻隔防爆材料的研究,研究分析了传统阻隔防爆的原理阐释、燃烧与爆炸的基本原理,深入阐明了阻燃防爆材料“蜂窝网孔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孔密度越高,紊乱度越大,自由基碰撞器壁的概率越高,自由基销毁的概率也就越大,就越有利于阻隔防爆性能的提升。提出了阻燃防爆材料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一方面是在增大孔隙率的基础上,增大孔表面比表面积,以增强自由基碰撞湮灭概率;另一方面是对孔表面进行极化处理,增强孔表面对自由基捕获湮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箱 阻燃防爆 基本原理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研成果的化工类创新创业实验设计
3
作者 党力 吕智慧 《化工管理》 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
盐湖资源是青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资源之一。对盐湖锂、钠、钾、镁等无机元素的研究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结合笔者的科研工作及实验教学经验,将科研课题中具有创新性和教学可行性的内容引入实验教学中,设计了化工类创新创业... 盐湖资源是青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资源之一。对盐湖锂、钠、钾、镁等无机元素的研究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结合笔者的科研工作及实验教学经验,将科研课题中具有创新性和教学可行性的内容引入实验教学中,设计了化工类创新创业实验—镁基功能材料表面改性及阻燃聚合物复合材料。将该实验融入化工类创新创业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盐湖化工的兴趣与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氢氧化镁 阻燃 创新创业实验 科研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用泡沫材料阻燃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贾梦 许准 +2 位作者 魏思淼 张庆磊 许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综述了近5年来建筑用泡沫材料阻燃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聚氨酯泡沫材料、酚醛泡沫材料及气凝胶材料,并对其阻燃机理进行了概述,最后指出了环境友好阻燃泡沫材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泡沫材料 建筑领域 阻燃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孔子萌 张简 +2 位作者 邓雅馨 徐雪玲 陈雅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7,共13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复合材料阻燃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阻燃机理。常用于PBS复合材料的阻燃剂以磷氮系阻燃剂、纳米阻燃剂、生物基阻燃剂及其复配体系为主。其中磷氮系阻燃剂的开发和改性方案最多,尤其是基于聚... 综述了近年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复合材料阻燃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阻燃机理。常用于PBS复合材料的阻燃剂以磷氮系阻燃剂、纳米阻燃剂、生物基阻燃剂及其复配体系为主。其中磷氮系阻燃剂的开发和改性方案最多,尤其是基于聚磷酸铵(APP)的阻燃体系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体系,包括APP和纳米阻燃剂的复配体系以及APP和生物基阻燃剂的复配体系。本文同时对各种阻燃体系的阻燃性能及典型阻燃机理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阻燃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曾书航 李智力 +3 位作者 陈红兵 安建平 廖杰 何东升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介绍了氢氧化镁(MH)阻燃剂的应用特点和作用机理,综述了MH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粉碎法和化学合成法(固相法、气相法、液相法),着重介绍了液相法中的直接沉淀法、溶剂热及水热法、沉淀-共沸蒸馏法、超声化学法和微波辅助法。结合MH... 介绍了氢氧化镁(MH)阻燃剂的应用特点和作用机理,综述了MH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粉碎法和化学合成法(固相法、气相法、液相法),着重介绍了液相法中的直接沉淀法、溶剂热及水热法、沉淀-共沸蒸馏法、超声化学法和微波辅助法。结合MH阻燃剂的工业应用特点,从微细纳米化、表面改性、多种制备工艺融合化研究、复合协同化和固体废弃物制备MH等5个方面对MH阻燃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阻燃 制备方法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物理粉碎法 化学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用钼系阻燃抑烟剂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宇 陈建超 《塑料助剂》 CAS 2024年第2期42-46,62,共6页
本文介绍了聚氯乙烯用钼系阻燃抑烟剂的抑烟机理以及分类,阻燃抑制剂按组分不同分为单一型、复配型和复合型钼系阻燃抑烟剂,综述了各类钼系阻燃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钼系 阻燃 抑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毒阻燃剂的开发及其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劲松 杨滨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59-61,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保持着稳定发展的状态。目前国内塑料制品行业的主要产品是塑料管材、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零部件,其中塑料管材和塑料薄膜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对于绿色低毒阻燃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保持着稳定发展的状态。目前国内塑料制品行业的主要产品是塑料管材、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零部件,其中塑料管材和塑料薄膜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对于绿色低毒阻燃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需要牢牢把握,使其为后续的生产安全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作出贡献。基于此,本文针对绿色低毒阻燃剂的开发及其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进行重点分析,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毒阻燃剂 塑料制品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阻燃剂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立晨 杜新奇 +1 位作者 杨德旭 安红匣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8-44,共7页
针对传统阻燃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吸水失效、与基体相容性差和对原材料物理性质影响较大的问题,新型阻燃剂成为目前被广泛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阻燃剂改性方面的现状,并对所使用的微胶囊制备方法进行分类,重点分... 针对传统阻燃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吸水失效、与基体相容性差和对原材料物理性质影响较大的问题,新型阻燃剂成为目前被广泛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阻燃剂改性方面的现状,并对所使用的微胶囊制备方法进行分类,重点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对微胶囊阻燃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技术 阻燃剂 研究进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3的飞行机器人火焰跟踪技术研究
10
作者 章顺 马瑞 《装备机械》 2024年第3期82-87,19,共7页
针对高层建筑消防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识别和跟踪火焰的飞行机器人,使用YOLOv3检测算法来检测火焰。介绍了飞行机器人结构和动力学模型,分析了YOLOv3检测算法和视觉伺服跟踪控制,并进行了仿真试验,确认基于YOLOv3的飞行机器人火焰... 针对高层建筑消防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识别和跟踪火焰的飞行机器人,使用YOLOv3检测算法来检测火焰。介绍了飞行机器人结构和动力学模型,分析了YOLOv3检测算法和视觉伺服跟踪控制,并进行了仿真试验,确认基于YOLOv3的飞行机器人火焰跟踪技术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火焰 跟踪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氢燃料微预混喷嘴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11
作者 葛正好 撒博文 +2 位作者 朱涛 邵宇轩 邵卫卫 《燃气轮机技术》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探究微预混喷嘴在纯氢燃料下的燃烧特性,设计了模型实验件,并在常压下开展了纯氢燃料燃烧性能实验研究。研究了喷嘴间距、直径以及进气空气温度对火焰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工况范围内,微混火焰呈现独立的多微射流... 为探究微预混喷嘴在纯氢燃料下的燃烧特性,设计了模型实验件,并在常压下开展了纯氢燃料燃烧性能实验研究。研究了喷嘴间距、直径以及进气空气温度对火焰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工况范围内,微混火焰呈现独立的多微射流火焰形态,在接近贫熄边界时,火焰开始抬升并转变成整体大火焰形态。当喷嘴间距缩小至S x=1.5D后,相邻火焰之间的火焰锋面存在相互重叠的区域,耦合作用增强,导致稳定性下降。火焰宽度随着喷嘴直径缩小而缩小。该微预混喷嘴可在较宽范围内实现纯氢燃料稳定燃烧,且具有较优的低排放燃烧性能。在绝热温度2000 K工况下NO_(x)排放低于10×10^(-6)(干基,体积分数,15%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氢燃料 微预混喷嘴 火焰结构 NO x排放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燃烧凹槽火焰稳定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欧子 胡欲立 +2 位作者 蔡元虎 刘敬华 凌文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5-271,共7页
高超声速气流在燃烧室的停留时间非常短,使得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与气流的混合及其燃烧变得非常困难。目前集燃料喷射、混合及火焰稳定为一体的凹槽有望改进这一情况而受到了普遍关注。介绍了超声速气流流过凹槽的自激振荡及其... 高超声速气流在燃烧室的停留时间非常短,使得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与气流的混合及其燃烧变得非常困难。目前集燃料喷射、混合及火焰稳定为一体的凹槽有望改进这一情况而受到了普遍关注。介绍了超声速气流流过凹槽的自激振荡及其控制、停留时间和阻力等特性,总结、分析了近几年凹槽在超声速气流中增强混合及燃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指出了在把凹槽用于提高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 燃烧室 喷射混合流 超音速燃烧 火焰稳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CARS测量燃烧场的温度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振荣 胡志云 +2 位作者 黄梅生 关小伟 刘晶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325,共3页
 介绍了用BOXCARS技术测量CH4/air火焰的温度。给出了甲烷气体不同流量下和火焰不同高度处的温度测量结果,分析了温度随甲烷气体流量变化和火焰高度变化的变化趋势,根据实际的实验参数计算了相应的空间分辨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BOXCAR...  介绍了用BOXCARS技术测量CH4/air火焰的温度。给出了甲烷气体不同流量下和火焰不同高度处的温度测量结果,分析了温度随甲烷气体流量变化和火焰高度变化的变化趋势,根据实际的实验参数计算了相应的空间分辨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BOXCARS技术可进行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的温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CARS 燃烧场 温度测量 甲烷气体 流量 火焰高度 空间分辨率 激光检测 四波混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火焰传播规律及其加速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卢捷 宁建国 +1 位作者 王成 林柏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5-311,共7页
研究了煤气/空气预混气在两端封闭管道中的火焰传播加速现象和管道中有无障碍物时火焰的加速机理,认为火焰加速是由于火焰前未燃气体被前驱压缩波加热和障碍物诱导的湍流区对燃烧过程的正反馈造成的。实验结果表明,障碍物存在时,最大爆... 研究了煤气/空气预混气在两端封闭管道中的火焰传播加速现象和管道中有无障碍物时火焰的加速机理,认为火焰加速是由于火焰前未燃气体被前驱压缩波加热和障碍物诱导的湍流区对燃烧过程的正反馈造成的。实验结果表明,障碍物存在时,最大爆炸压力可提高20%,与理论计算一致;火焰传播特性随煤气浓度的变化而改变;障碍物阻塞比对火焰的速度和压力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火焰加速 阻塞比 煤气 障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量燃烧场内NO的浓度分布 被引量:14
15
作者 关小伟 刘晶儒 +2 位作者 黄梅生 胡志云 张振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29-631,共3页
 介绍了平面激光诱导荧光的原理及实验装置,利用可调谐OPO激光器,在甲烷 空气火焰及一些高能燃剂燃烧火焰中测得了NO分子在不同压力、不同燃烧时刻的系列荧光谱线及二维浓度分布,并给出实验结果分析。
关键词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燃烧场 NO 一氧化氮 浓度分布 激光诊断 测量技术 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IF法定量测量甲烷-空气火焰二维温度场分布 被引量:19
16
作者 关小伟 刘晶儒 +3 位作者 黄梅生 胡志云 张振荣 叶锡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通过选择适合的OH自由基激励线,定量测量了甲烷 空气燃烧火焰的二维温度场分布。给出炉面中心上方火焰温度随离炉面高度的变化和距炉面 12 mm高处沿炉面水平方向变化的实验测量结果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通过选择适合的OH自由基激励线,定量测量了甲烷 空气燃烧火焰的二维温度场分布。给出炉面中心上方火焰温度随离炉面高度的变化和距炉面 12 mm高处沿炉面水平方向变化的实验测量结果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与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喇曼散射(CARS)技术进行测温的实验结果相比,该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优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 OH 燃烧诊断 激光诊断 温度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气爆震管中爆燃到爆震转捩距离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韩启祥 王家骅 王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为了获得预混气爆震管中爆燃到爆震转捩 (DDT)距离的变化规律 ,进行了一系列的单循环爆震试验 ,其中预混气为按化学恰当比配制的乙炔与氧气以及稀释剂氮气 ,变化的试验参数包括 :预混气初始压力 (0 0 2MPa~ 0 1MPa)、稀释剂的浓度 (... 为了获得预混气爆震管中爆燃到爆震转捩 (DDT)距离的变化规律 ,进行了一系列的单循环爆震试验 ,其中预混气为按化学恰当比配制的乙炔与氧气以及稀释剂氮气 ,变化的试验参数包括 :预混气初始压力 (0 0 2MPa~ 0 1MPa)、稀释剂的浓度 (0 %~ 70 % )及三种扰流片的形状。试验测得了不同工况下爆震管内火焰传播速度 ,并由此确定了DDT距离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预混气初始压力下降或稀释剂浓度增加时 ,DDT距离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燃到爆震转捩 脉冲爆震发动机 火焰传播 爆震试验 DDT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CP提高硝胺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燃速 被引量:9
18
作者 廖林泉 覃光明 +2 位作者 李笑江 王国强 李军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8,共5页
通过添加快燃物ACP来提高硝胺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燃速, 得到了ACP影响推进剂燃速的一般规律:推进剂的燃速随ACP的含量和粒度的增大而增大。运用热分析、扫描电镜、燃烧火焰单幅照相、燃烧波温度分布等分析和测试手段来研究含ACP的硝胺改... 通过添加快燃物ACP来提高硝胺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燃速, 得到了ACP影响推进剂燃速的一般规律:推进剂的燃速随ACP的含量和粒度的增大而增大。运用热分析、扫描电镜、燃烧火焰单幅照相、燃烧波温度分布等分析和测试手段来研究含ACP的硝胺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燃烧过程, 揭示了ACP提高推进剂燃速的机理: ACP的快速燃烧, 使得推进剂燃面增大和传热量增加, 导致推进剂燃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燃速推进剂 改性双基推进剂 燃速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射流扩散火焰的层流火焰面模拟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海峰 陈义良 +1 位作者 蔡晓丹 李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2,共5页
采用双尺度k ε湍流模型 ,标量联合的概率密度函数 (PDF)输运方程和层流火焰面模型相结合 ,模拟湍流射流扩散火焰。比较了几种不同k ε湍流模型对轴对称湍流射流速度场模拟的结果 ,建立了混合物分数和湍流频率的联合PDF输运方程 ,并假... 采用双尺度k ε湍流模型 ,标量联合的概率密度函数 (PDF)输运方程和层流火焰面模型相结合 ,模拟湍流射流扩散火焰。比较了几种不同k ε湍流模型对轴对称湍流射流速度场模拟的结果 ,建立了混合物分数和湍流频率的联合PDF输运方程 ,并假定湍流频率和标量频率的线性关系 ,得到标量耗散率的概率分布 ,化学组分的浓度和温度由层流火焰面系综的平均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射流 扩散火焰 湍流燃烧 概率密度函数 层流火焰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火焰图像重建三维温度场的模型和实验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飞 马增益 +1 位作者 严建华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火焰温度场的非接触测量对于能源领域的生产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摄像机光学成像模型和辐射传递原理,提出了根据火焰图像重建火焰三维温度场的模型和方法.采用代数重建技术ART对温度场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在煤粉试验炉上进行了三维温... 火焰温度场的非接触测量对于能源领域的生产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摄像机光学成像模型和辐射传递原理,提出了根据火焰图像重建火焰三维温度场的模型和方法.采用代数重建技术ART对温度场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在煤粉试验炉上进行了三维温度场测试,测试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场重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层析成像 三维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