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对肠化型Barrett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振芹 赵卫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799,共2页
近年来,Barrett食管(BE)发病率逐年升高,容易引发食管下段腺癌〔1,2〕。在BE患者中,癌变率最高的病理类型为含杯状细胞〔3〕的特殊肠化型BE,而临床上采用的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BE具有较大的局限性〔4〕,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5〕。本文... 近年来,Barrett食管(BE)发病率逐年升高,容易引发食管下段腺癌〔1,2〕。在BE患者中,癌变率最高的病理类型为含杯状细胞〔3〕的特殊肠化型BE,而临床上采用的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BE具有较大的局限性〔4〕,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5〕。本文拟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与FICE染色内镜联合CK7检查,旨在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化型Barrett fice染色内镜 EP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兴鸿 冯裕容 +1 位作者 贺应琼 黄秀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2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9例白光胃镜下疑似上消化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行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然后再行病理活检,以病理检验结果评定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9例白光胃镜下疑似上消化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行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然后再行病理活检,以病理检验结果评定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效果。结果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出66例为早期上消化道癌,13例为浸润癌,50例为良性病变;取活检病理检验诊断出早期上消化道癌患者70例,17例为浸润癌,良性病变为42例。计算可得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的敏感度为90.80%,特异度为84.00%,2种检验方法的kappa系数为0.874。2种方法判定的87例上消化道癌患者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验的肿瘤浸润深度与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度达91.21%。结论采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早期上消化道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肯定,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患者可耐受,临床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胃镜 fice染色 上消化道早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CE染色、联动成像技术及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洪寅生 罗夏朋 +1 位作者 伦伟健 黄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188-1190,共3页
目的:对比FICE染色、联动成像技术及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胃黏膜肠化生患者240例,并依据不同检查方式分为FICE染色组、联动成像技术组和联合组(联动成像技术联合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每组80例。... 目的:对比FICE染色、联动成像技术及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胃黏膜肠化生患者240例,并依据不同检查方式分为FICE染色组、联动成像技术组和联合组(联动成像技术联合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每组80例。比较三组不同方式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结果:FICE染色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低于其他组。联合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进行检查时,采用将联动成像技术与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敏感度及检出结果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e染色 联动成像技术 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 胃黏膜肠化生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CE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余世界 廖燕 沈磊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年第5期312-314,共3页
FICE染色内镜,即智能分光比色内镜,是由日本Chiba大学Yoichi Miyake发明的[1],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本研究主要从FICE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在消化道不同部位中的应用两方面来论述其现阶段的临床应用进展。
关键词 fice染色内镜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