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EZhou bentonite of Hubei province and its modif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Long Wei Fan Zitian Hu Xueting 《China Foundry》 SCIE CAS 2009年第4期308-313,共6页
Bo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ntonite raw ores in Ezhou area of Hubei province and Honghuoshan area of Liaoning of these two kinds of bentonites were tested before and provinc... Bo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ntonite raw ores in Ezhou area of Hubei province and Honghuoshan area of Liaoning of these two kinds of bentonites were tested before and provinc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properties after Na^+- and Li^+-mod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zhou bentonite ore possesses higher montmorillonite content than the Honghuoshan bentonite ore, but the Ezhou Na-bentonite has weaker castability (e.g. wet compression strength and hot wet tensile strength) than the Honghuoshan Na-bentonite, while the performance of Ezhou Li-bentonite, such as colloid index, swelling value, swelling volume and mould coating performance,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Honghuoshan Na-bento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hou bentonite Honghuoshan bentonite NA-BENTONITE Li-bentonit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时空动态适配方法研究
2
作者 刘攀 桑学锋 +2 位作者 张思琦 王浩 郑阳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0,共8页
针对区域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配置难点,提出了基于实际供、用水特征与行业用水动态需求的取用水时空适配改进算法(WISAA),用于改进水资源全过程模拟(WAS)模型的供水过程计算模块,并应用于湖北省鄂州市,验证WISAA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改... 针对区域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配置难点,提出了基于实际供、用水特征与行业用水动态需求的取用水时空适配改进算法(WISAA),用于改进水资源全过程模拟(WAS)模型的供水过程计算模块,并应用于湖北省鄂州市,验证WISAA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WAS模型对不同水源、不同行业的供水量模拟相对误差均小于2%,WISAA可有效应对多水源时段来水变化和配水计算过程不稳定的难点,使年内供水过程愈加稳健;在行业分(配)水比系数小于0.6时,改进的WAS模型年内供水模拟结果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5%,WISAA优化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多水源多用户 取用水时空适配改进算法 水资源全过程模拟模型 鄂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based simulation for land use structure change:a case study in Ezhou City,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Jing YE Zhijie HOU +1 位作者 Haiyan MING Yehuai CHE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526-542,共17页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and an optimization objective for land resource allocation.Integrating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ESV)accounting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ESP)deline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and an optimization objective for land resource allocation.Integrating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ESV)accounting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ESP)delineation,and combining with the land use structure of 2004/2010/2016 in Ezhou City,this research laid out the urban ESP based on ESV with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and made it a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 to simulate land use structure in 2022.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The water body has the biggest contribution to ESV,while the construction land has the minimum;2)91 ecological corridors are extracted,of which 28 were important ecological corridors;there were 36 ecological nodes extracted,including 17 important nodes;3)According to ESV,Ezhou City was divided into four security zones.The area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zone was the largest,and human activity core zone area was the smallest;4)In the no ESP protection scenarios and ESP protection scenarios separately,the net increase area of construction land is from 868.5 hm^(2) to 52.74 hm^(2) in the ecological core protection area;the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human activity core area has been increased by 2342.31 hm^(2) in protected scene,766.23 hm^(2) more than that of the unprotected scen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vision of security zones promoted the re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from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re zone to human activity core zone,which can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ively,and the ESP-based simulation can provide th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of regional l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zhou City
原文传递
鄂州市航空都市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及规划协调性分析
4
作者 李扬 曾嘉 +3 位作者 王芮琼 熊启华 李圣军 罗利川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其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愈发明显,为有效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变得愈加重要。以鄂州市航空都市区为研究对象,在1∶2.5万~1∶1万高精度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基础上,选取对工程建设影响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其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愈发明显,为有效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变得愈加重要。以鄂州市航空都市区为研究对象,在1∶2.5万~1∶1万高精度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基础上,选取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的地质环境因子作为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建立小区域高精度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研究区规划进行叠加,进行规划协调性分析,探索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良好,工程建设适宜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和适宜性差区面积分别占22.64%、29.24%、26.24%和21.88%,其中适宜性差区主要为花马湖湖区及周边区域;研究区规划协调性总体良好,规划协调性良好区、较好区、一般区和差区分别占31.20%、25.90%、25.43%和17.37%,其中差区主要为花马湖湖区及周边软土层厚度大的区域。本次研究的评价效果较好,为建立小区域高精度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以及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参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规划协调性分析 层次分析法 小区域 鄂州市航空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故道物理形态演变特征研究
5
作者 刘小光 孙贵洲 +2 位作者 姚瑞 金中武 柴朝晖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29,共6页
水文过程改变、物理形态收缩是制约长江中游天鹅洲与上车湾故道作为国家级保护物种重要迁地保护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子。通过遥感解译提取两条故道1990~2021年逐年枯水期水域形态,识别主要形状参数,分析计算岸线发育系数(SDI)、形态发... 水文过程改变、物理形态收缩是制约长江中游天鹅洲与上车湾故道作为国家级保护物种重要迁地保护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子。通过遥感解译提取两条故道1990~2021年逐年枯水期水域形态,识别主要形状参数,分析计算岸线发育系数(SDI)、形态发育系数(Φ)及收缩特征系数(R_(s))等,然后利用LASSO回归模型构建消除水域面积影响的形态参数序列,再利用PELT算法和分段拟合方法分析形态参数年际间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闸控通江故道可用形态发育系数表征,自然通江故道可用收缩系数表征;闸控后天鹅洲故道牛轭湖化进程基本停滞,岸线逐渐趋向于简单及平滑;随着下荆江河道持续冲刷,上车湾故道牛轭湖化进程可能会逐步加速;建议采用水道疏浚、岸线整治、涵闸节制与调度等措施对故道形态进行保护。研究成果对于辨析三峡水库运行、闸控等对故道物理形态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洲故道 上车湾故道 遥感解译 物理形态 LASSO模型 PEL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州市花马湖流域软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贺金明 罗飞 +1 位作者 杨火平 於智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更好掌握花马湖流域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室内土工试验等方式,对该流域软土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花马湖流域软土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组成... 为更好掌握花马湖流域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室内土工试验等方式,对该流域软土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花马湖流域软土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组成,呈致密块状结构,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强度低、结构性强等特点;其孔隙比和含水量与其他物理力学指标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可为花马湖流域地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花马湖流域 鄂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20年鄂州市旱涝演变特征分析
7
作者 姜润 叶永 +1 位作者 王保 张火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3,共9页
【目的】近年来鄂州市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本研究探讨了鄂州市近30a来的旱涝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鄂州市合理构建干旱预警评估指标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并应用线性回归、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 【目的】近年来鄂州市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本研究探讨了鄂州市近30a来的旱涝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鄂州市合理构建干旱预警评估指标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并应用线性回归、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鄂州市旱涝的演变及持续特征,最后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旱涝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鄂州市中度及以下旱涝受旱几率高于受涝几率,而重度及以上旱涝正好相反;鄂州市整体变旱,但季节略有差异,其中春季、夏季和冬季变旱,秋季变涝;鄂州市旱涝发生季节差异明显,其中夏季易旱,但持续时间较短;春季易涝,持续时间长;降水量直接决定鄂州市旱涝程度,其次是蒸散量,而蒸散量的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结论】SPEI适用于研究鄂州市旱涝演变特征,可以作为气候变化和预警发布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市 SPEI指数 旱涝布局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背景下武鄂黄黄地区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8
作者 王韡 张梅梅 +2 位作者 何寰 朱芳芳 朱林艳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武鄂黄黄地区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区,为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学习国内外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经验,将区域综合交通发展细化为“全域”和“核心城市”2个层面,其中,“全域”层面重点对武鄂黄黄地区的轨道、枢纽和骨架路网进行系统提升,“核心城... 武鄂黄黄地区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区,为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学习国内外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经验,将区域综合交通发展细化为“全域”和“核心城市”2个层面,其中,“全域”层面重点对武鄂黄黄地区的轨道、枢纽和骨架路网进行系统提升,“核心城市”层面通过以“疏解、强片、缓堵、提质”为抓手,对武汉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进行优化提升,分层次、有重点地统筹推进武鄂黄黄地区的综合交通发展,构建适合武鄂黄黄地区长远发展的交通支撑体系,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都市圈 武鄂黄黄 综合交通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州花湖机场首级控制网的建立及精度验证
9
作者 陈元洪 高方强 张广东 《测绘标准化》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大型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建立首级控制网。针对非城镇区大型工程项目同时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详细介绍鄂州花湖机场控制网建立过程。首先,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静态观测模型建立平面控制网(最弱边相对... 大型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建立首级控制网。针对非城镇区大型工程项目同时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详细介绍鄂州花湖机场控制网建立过程。首先,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静态观测模型建立平面控制网(最弱边相对精度为2.15 ppm);其次,采用水准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中误差为0.037 mm);最后,利用两套坐标成果求解机场区域坐标转换参数(七参数和四参数转换中误差分别为0.35 cm和0.02 cm),并利用求解的转换参数检核网外已知点,统计其平面坐标中误差为0.39 cm。结果表明,本项目建立的控制网成果可靠,本文方法可以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花湖机场 测量控制网 数据处理 坐标转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学理论下分段式神兽镜的图案分析研究--以鄂州黄龙神兽镜为例
10
作者 陈怀玉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23期38-40,共3页
魏晋是鄂州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道教兴起,使神仙瑞兽题材颇为流行。通过运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的3个方法⸺图像描述、图像分析、图像寓意,3个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本文以魏晋时期具有特色的分段式神兽镜为主要... 魏晋是鄂州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道教兴起,使神仙瑞兽题材颇为流行。通过运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的3个方法⸺图像描述、图像分析、图像寓意,3个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本文以魏晋时期具有特色的分段式神兽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和分析铜镜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寓意和社会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铜镜 图像学 分段式神兽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以鄂州市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春晓 何建华 +2 位作者 刘殿锋 于秀波 石青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97-4208,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栖息地破碎、缺失与退化的重要原因。生态网络能保护重要栖息地,促进栖息地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州市为研究区,基于CLUE-S模型预测现状延续、生态保护和城市扩... 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栖息地破碎、缺失与退化的重要原因。生态网络能保护重要栖息地,促进栖息地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州市为研究区,基于CLUE-S模型预测现状延续、生态保护和城市扩张3种土地利用情景,将生境质量作为遴选生境斑块的依据之一,以鸟类最大迁徙距离为阈值构建生态网络,从连通概率指数PC和斑块重要性指数dPC两方面,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情景的地类数量和空间结构均有差异,与生态保护相比,城市扩张情景的建设用地增加11603.52 hm^(2),林地、耕地和水体减少5041.8 hm^(2)、2540.16 hm^(2)、3385.8 hm^(2),新城区、山地风景区与水体周边是主要变化区域;(2)现状延续和城市扩张情景的生境斑块降至235块和216块,网络出现破碎化,生态保护情景增至367块,网络结构完整但空间位置改变;(3)2004-2024年PC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生态保护的PC高于现状延续和城市扩张,且利于保护短距离迁徙鸟类;(4)生态保护情景边缘型和关键小型斑块得到保护,第一等级斑块增加,城市扩张情景第二等级斑块增加,现状延续情景部分斑块的重要性提高。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鄂州市要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优先保护受到土地利用变化威胁的大型与关键小型栖息地,重点保护短迁徙鸟类的栖息地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情景 CLUE-S模型 InVEST模型 生态网络 鸟类栖息地连通性 鄂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鄂州市氮、磷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翟正丽 许立祥 +1 位作者 周祖昊 刘佳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8-13,共6页
近年来,鄂州市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以及畜禽粪便的不适当处理,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鄂州市2015、2020、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氮、磷入河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药、化肥源中的总氮入河量由2... 近年来,鄂州市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以及畜禽粪便的不适当处理,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鄂州市2015、2020、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氮、磷入河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药、化肥源中的总氮入河量由2015年的2850. 40 t下降到到2020年的2382. 02 t再到2030年的1590. 74 t,总磷入河量由2015年的1305. 59 t下降到2020年的850. 78 t到2030年的503. 84 t。畜禽养殖源中的总氮入河量由2015年的618. 17 t下降到2020年的313. 17 t再到2030年的604. 37 t,总磷入河量由2015年的351. 71 t下降到2020年的45. 59t再到2030年的145. 75 t。空间上,葛华新城、涂家垴镇的化肥、农药污染削减明显,主城区、葛华新城、东沟镇、沼山镇、杨叶镇的畜禽养殖污染削减明显。畜禽养殖源2030年比2020年污染物入河量增加,这是因为在2020年以前,非规模养殖场关停,规模畜禽养殖逐年增加。利用GIS对污染物入河量的展布,从空间上,能够清晰地反映不同水平年鄂州市污染物入河量的效果,为鄂州市有针对性的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总氮 总磷 污染物入河量 GIS 鄂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方法研究 被引量:58
13
作者 叶菁 谢巧巧 谭宁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2-271,共10页
为揭示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特征,探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方法,该文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力-社会经济协调力"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法在市域范围进行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利用三维... 为揭示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特征,探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方法,该文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力-社会经济协调力"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法在市域范围进行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利用三维魔方法设计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关联模型,结合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与评价单元主体功能分区结果进行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最大值为0.233 8,位于梁子镇,最小值为0.050 9,位于临江乡。受到资源环境本底和社会经济投入条件影响,研究区生态承载力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湖一带,北部相对较低,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国土空间格局划为城市经济核心区、城市经济拓展区、农业生产区、生态功能涵养区四大功能区域和一类禁止开发区域,能够较好地反映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能够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理论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 生态承载力 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状态空间法 三维魔方法 鄂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湖北省鄂州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常胜 李江风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4,共4页
传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评价结果不够准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简化评价过程,避免主观影响。本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湖北省鄂州为例,进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评... 传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评价结果不够准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简化评价过程,避免主观影响。本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湖北省鄂州为例,进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评价,网络输出结果显示:鄂州城市土地利用处于中等集约水平。该评价结果与鄂州城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BP神经网络 鄂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鄂州五里墩出土孙吴时期“红色粉状物”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小莉 秦颍 徐劲松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利用X射线荧光(XRF),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湖北省鄂州市五里墩M2墓葬出土孙吴时期的红色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面这种红色物质主要是超细的朱砂粉料与油脂等的混合物,结合考古资料推测可能是调制的古代化妆品;其制作... 利用X射线荧光(XRF),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湖北省鄂州市五里墩M2墓葬出土孙吴时期的红色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面这种红色物质主要是超细的朱砂粉料与油脂等的混合物,结合考古资料推测可能是调制的古代化妆品;其制作工艺是:从矿石中选出朱砂,研磨成很细的粉状,加入油脂(或许还加入了白色的高岭土)调和成膏状。本研究结果不但为该墓葬分析提供重要考古信息,对古代朱砂质化妆品的相关研究也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 孙吴时期 朱砂 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惩罚型变权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以鄂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辉 渠丽萍 魏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8期4679-4684,4704,共7页
土地生态安全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方面构建了鄂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惩罚型变权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鄂州市2005~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 土地生态安全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方面构建了鄂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惩罚型变权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鄂州市2005~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鄂州市2005~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总体上由中警向轻警状态转变并逐渐趋于平稳,但2013年仍处于较低水平的轻警状态,土地生态安全仍面临威胁。2依据准则层诊断分析,最大障碍因子在2009年由系统压力转变为系统响应;依据指标层诊断分析,环保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人均耕地面积及万元GDP能耗为三大障碍因子。该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鄂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变化状况,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 惩罚型变权模型 障碍因子 鄂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1年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调查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汉忠 尹良琼 +5 位作者 付达东 张福瑜 霍淑萍 王好艺 陈开琦 王志安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2007年5月~ 2011年4月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关系,以了解该地区支气管哮喘情况.方法 运用暴片调查法和暴皿调查法统计和记录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的种类及数量.选择该时期内鄂州市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真菌变应原... 目的 探讨2007年5月~ 2011年4月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关系,以了解该地区支气管哮喘情况.方法 运用暴片调查法和暴皿调查法统计和记录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的种类及数量.选择该时期内鄂州市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真菌变应原浸液作过敏原皮试发现有35例患者皮内试验阳性,将35例发作期患者和40例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曲霉特异性IgE测定.结果 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皮内实验组阳性35例,阳性率为35%,而在35例患者中IgE阳性有31例,检测符合率为88.58%,稳定期患者中阳性反应例数2例,阳性率为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曲霉,是支气管哮喘的致敏原之一,需要注意环境卫生以减少气传致敏真菌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市 气传致敏真菌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志 龚健 +1 位作者 杨建新 马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3,31,共7页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格局与驱动力研究是揭示全球与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模型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各地类转化方向以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格局与驱动力研究是揭示全球与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模型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各地类转化方向以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8年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大,减幅达到28.39%,主要转移方向为建设用地、养殖和林地。养殖水面和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200.62%、84.83%,主要增加来源为耕地和水体。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增加、经济增长、政策因素、城市规划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素 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动态度 湖北省鄂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研究——以鄂州市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晓翠 何建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分析鄂州市生态环境矛盾和生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红线原理和目标,提出较为完整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及连续性,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安全。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灾害危险评价等3... 在分析鄂州市生态环境矛盾和生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红线原理和目标,提出较为完整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及连续性,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安全。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灾害危险评价等3方面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展开生态适宜性分析。在GIS与RS支持下,创建了鄂州市网格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完成生态适宜性评价,将鄂州市划分为红线、黄线、蓝线、绿线等4个区域,同时,叠加整合已有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并将红线区划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明确重点保护方向,确定生态红线管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适宜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 生态灾害危险性 生态红线管控 鄂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鄂州市城区气传花粉调查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熊汉忠 高国胜 +3 位作者 皮亚平 贺艳子 张福瑜 王志安 《华中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调查湖北省鄂州市城区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分析其季节消长规律以及与花粉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力沉积法,2003年11月~2004年11月进行了1年的气传花粉调查。同时对鄂州市城区89例花粉症患者采用单价花粉变应原浸液作过敏原皮试... 目的调查湖北省鄂州市城区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分析其季节消长规律以及与花粉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力沉积法,2003年11月~2004年11月进行了1年的气传花粉调查。同时对鄂州市城区89例花粉症患者采用单价花粉变应原浸液作过敏原皮试,调查其发病季节。结果鄂州市城区1年中气传花粉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4月和秋季的8~10月,并受温度、风力、降雨量的影响。89例花粉症患者发病高峰主要为春季、秋季,与该地区气传花粉飘散高峰吻合。花粉症患者皮试阳性率最高的致敏花粉为蒿属,其次为豚草属。结论调查结果对鄂州市城区花粉症等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症 鄂州市城区 气传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