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foliated Graphite/ABS Composites 被引量:1
1
作者 Bhardwaj Neha K. S. Manjula +1 位作者 B. Srinivasulu Shit C. Subhas 《Open Journal of Organic Polymer Materials》 2012年第4期75-79,共5页
Exfoliated graphite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route and then further subjected to thermal oxidation and sonication for size reduction and increased interlayer spacing in natural flake graphite. Exfoliated graphite/ABS ... Exfoliated graphite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route and then further subjected to thermal oxidation and sonication for size reduction and increased interlayer spacing in natural flake graphite. Exfoliated graphite/ABS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with varying filler concentration by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Exfoliated graphite and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techniques. After thermal exfoliation significant peak of graphite at 2? = 26.4? disappeared completely, confirming successful exfoliation of graphite. SEM images revealed homogeneous dispersion of exfoliated graphite in the matrix and EDAX confirmed successful reduction of graphite ox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e INTERCALATED Compound exfoliated graphite exfoliated graphite/abs composit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O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Cu-Exfoliat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xGnP) Metal Matrix Composite by Powder Metallurgy Route
2
作者 Syed Nasimul Alam Lailesh Kumar Nidhi Sharma 《Graphene》 2015年第4期91-111,共21页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exfoliat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xGnP) as reinforce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u-bas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is explored. Cu-based m...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exfoliat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xGnP) as reinforce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u-bas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is explored. Cu-bas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xGnP were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 route. The microstructure, sliding wear behaviou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u-xGnP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xGnP has been synthesized from the 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GIC) through rapid evaporation of the intercalant at an elevated temperature. The thermally exfoliated graphite was later sonicated for a period of 5 h in acetone in order to achieve further exfoliation. The xGnP synthesized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SEM, HRTEM, X-ray diffraction, Raman spectroscop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Cu and xGnP powder mixtures were consolidated under a load of 565 MPa followed by sintering at 850°C for 2 h in inert atmosphere. Cu-1, 2, 3 and 5 wt% xGnP composites were developed. Results of the wear test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s up to addition of 2 wt% of xGnP. Hardness, tensile strength and strain at failure of the various Cu-xGnP composites also show improvement upto the addition of 2 wt% xGnP beyond which there is a decrease in these properties. The density of the composites decrea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higher wt% of xGnP although addition of higher wt% of xGnP leads to higher sinterability and densification of the composites, resulting in higher relative density values. The nature of fracture in the pure Cu as well as the various Cu-xGnP composites was found to be ductile. Nanoplatelets of graphite were found firmly embedded in the Cu matrix in case of Cu-xGnP composites containing low wt% of xG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der METALLURGY exfoliat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xGnP) Cu-Bas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 SLIDING We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phite Nanoplatelets Composite Materials: Role of the Epoxy-System i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3
作者 Lurayni Diaz-Chacon Renaud Metz +5 位作者 Philippe Dieudonné Jean Louis Bantignies Said Tahir Mehrdad Hassanzadeh Eleida Sosa Reinaldo Atenci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5年第5期75-87,共13页
Polymers typically have intrinsic thermal conductivity much lower than other materials. Enhancement of this property may be obtained by the addition of conductive fillers. In this research, epoxy nanocomposites with e... Polymers typically have intrinsic thermal conductivity much lower than other materials. Enhancement of this property may be obtained by the addition of conductive fillers. In this research, epoxy nanocomposites with exfoliat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a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chosen approach requires no surface treatment and no sophisticated equipments allowing one to produce composites on a pilot scal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graphite fillers content is nevertheless observed on 4 mm thick specimens. Our results viewed in the latest scientific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hoice of resin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move towards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Epoxy-GnP Thermal Conductivity graphite NANOPLATELETS exfoliated graph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ABS树脂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金政 闫善涛 +2 位作者 李瑞琦 陈征 陈天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用机械共混法制备电性能优良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含量、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电导率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同时,使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石墨粒子相互接触形成导电通路... 用机械共混法制备电性能优良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含量、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电导率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同时,使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石墨粒子相互接触形成导电通路。高阻仪和万用表测试分析得出:石墨在ABS中的逾渗滤值约为35%。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分析出石墨含量为30%左右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大可达39.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abs 导电复合材料 电导率 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石墨/NBR导热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傅伟宁 张云灿 +1 位作者 韦亚兵 成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98,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石墨/丁腈橡胶(NBR)导热复合材料,通过热常数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NBR、ABS高胶粉及石墨(G)的添加量对ABS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石墨/丁腈橡胶(NBR)导热复合材料,通过热常数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NBR、ABS高胶粉及石墨(G)的添加量对ABS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S高胶粉和NBR均能明显提高ABS的热导率和缺口冲击强度,但是丁腈胶粉的改性效果优于高胶粉。以NBR作为ABS复合材料的增韧剂,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大,增韧效果下降,ABS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到纯ABS的5倍,热分解温度提高40℃左右,热膨胀系数下降。当ABS/G/NBR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60/15/25时,其热导率为纯ABS的2倍,缺口冲击强度达21.8 kJ/m2,明显高于纯ABS(2.6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石墨 丁腈橡胶 复合材料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WNT/Fe/ABS屏蔽材料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6
作者 周旭 顾卫标 +1 位作者 倪红军 朱昱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48,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G-MWNT(石墨化碳纳米管)/Fe/ABS新型屏蔽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综合性能及其机理,初步探讨了该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G-MWNT质量分数为35%~40%时,对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拉伸模量、硬度能起到最大增强效果。...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G-MWNT(石墨化碳纳米管)/Fe/ABS新型屏蔽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综合性能及其机理,初步探讨了该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G-MWNT质量分数为35%~40%时,对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拉伸模量、硬度能起到最大增强效果。而随着G-MWNT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明显增强,在50 k^1.5 GHz均有良好的屏蔽性能。此外纳米铁粉能显著增强和改善碳纳米管的电磁屏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化碳纳米管 abs 屏蔽复合材料 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不锈钢纤维/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敏 刘清亭 +2 位作者 张荣 魏文闵 胡圣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27-12130,12135,共5页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基体,不锈钢纤维(SSF)和石墨为混杂导电介质制备了ABS/不锈钢纤维/石墨0-1-3复合体系。采用动态机械分析(DMA)、数字万用表和旋转流变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渗流行为、流变渗流特性的关联性及在...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基体,不锈钢纤维(SSF)和石墨为混杂导电介质制备了ABS/不锈钢纤维/石墨0-1-3复合体系。采用动态机械分析(DMA)、数字万用表和旋转流变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渗流行为、流变渗流特性的关联性及在DMA多频应变模式-动态微力场下的阻温特性与导电机理。结果表明,石墨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复合体系的渗流导电能力;复合体系的导电渗流与流变渗流的渗滤阀值相近,均约为15%;在动态交变微载荷下,电阻率强烈的依赖于振动频率和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出现电阻正温度效应(PTC)和电阻负温度效应(NTC);且频率越高,SSF含量越低,复合体系的PTC转变温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不锈钢纤维 石墨 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石墨/AB5合金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储氢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晓峰 尚青 +3 位作者 夏同驰 董会超 王力臻 宋延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5-47,共3页
以AB5型储氢合金为添加剂,采用球磨法对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再将改性后的石墨与AB5型储氢合金组成复合材料。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的复合材料组成为:10%(wt,下同)改性石墨+90%AB5合金,其中改性石墨含20%AB5合金。该复合电极的0.2... 以AB5型储氢合金为添加剂,采用球磨法对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再将改性后的石墨与AB5型储氢合金组成复合材料。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的复合材料组成为:10%(wt,下同)改性石墨+90%AB5合金,其中改性石墨含20%AB5合金。该复合电极的0.2C容量达到315mAh/g,大电流放电性能明显优于AB5合金电极。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与AB5合金电极相比,H在复合电极中的扩散速率明显增加,从而有利于电极充放电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ab5合金 球磨 复合材料 电化学储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膨胀石墨的红外遮蔽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豆正伟 李晓霞 赵纪金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可膨胀石墨,并将其分别与CuO、Fe3O4混合、高温(900℃)膨胀,得到了掺杂膨胀石墨;测试掺杂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并用静态测试方法对比测试了掺杂膨胀石墨的遮蔽率。结果发现,掺杂CuO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从不掺杂膨胀...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可膨胀石墨,并将其分别与CuO、Fe3O4混合、高温(900℃)膨胀,得到了掺杂膨胀石墨;测试掺杂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并用静态测试方法对比测试了掺杂膨胀石墨的遮蔽率。结果发现,掺杂CuO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从不掺杂膨胀石墨的245 mL·g-1下降到130 mL·g-1,相应的遮蔽率从78.4%下降到48.3%。而掺杂Fe3O4的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下降到190 mL·g-1,遮蔽率下降到73.7%。两种掺杂膨胀石墨的红外遮蔽效果均比不掺杂的膨胀石墨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膨胀石墨 膨胀体积 遮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微 赵志凤 周长海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31-133,共3页
为改善膨胀石墨的阻燃性能,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插层剂制备可膨胀石墨,经原位滴定法得到氢氧化镁/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膨... 为改善膨胀石墨的阻燃性能,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插层剂制备可膨胀石墨,经原位滴定法得到氢氧化镁/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膨胀石墨为蠕虫多孔结构,氢氧化镁为六方晶系,形貌为球形,平均粒径约为250 nm,且氢氧化镁纳米粒子成功负载于膨胀石墨的边缘和内壁。XRD表征显示,膨胀石墨的存在并未改变氢氧化镁的晶型结构。该研究可以为制备氢氧化镁/膨胀石墨复合型阻燃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氢氧化镁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作介质下二氧化锰/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电容器行为 被引量:7
11
作者 万传云 AZUMI +2 位作者 Kazuhisa KONNO Hidetaka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911-1916,共6页
研究了氧化还原法制备二氧化锰/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用作电化学电容器,利用热重分析、比表面及X射线衍射方法对材料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三电极循环伏安及充放电循环法研究了材料在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钾及硝酸钾不同电解质中的电... 研究了氧化还原法制备二氧化锰/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用作电化学电容器,利用热重分析、比表面及X射线衍射方法对材料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三电极循环伏安及充放电循环法研究了材料在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钾及硝酸钾不同电解质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锰以非晶态的形式在复合材料中存在,膨胀石墨起良好电导作用,随其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比表面下降,但二氧化锰的比电容增加.不同工作介质中电化学行为显示,复合材料电化学行为的不同主要跟阳离子的种类有关.在钠离子电解质中,复合材料电极体现较高的表观电容和真实电容,在钾盐电解质体系中,复合材料电极的电流响应速度比较快,这是由于钠盐和钾盐溶液具有不同的水合数、水合半径和电导率.当复合材料中膨胀石墨的用量为24%左右时,复合材料在2mV/s扫描速度下,在1mol/LNa2SO4溶液中体现的比电容为220F/g,复合材料显示优良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膨胀石墨 复合材料 电化学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微 高丽敏 丁丽丽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84-487,共4页
为了提高膨胀石墨和TiO2在污染领域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硫酸为插层剂、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膨胀石墨,高温膨化得到低硫膨胀石墨,然后采用醇热法进一步制备了TiO2/膨胀石墨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 为了提高膨胀石墨和TiO2在污染领域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硫酸为插层剂、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膨胀石墨,高温膨化得到低硫膨胀石墨,然后采用醇热法进一步制备了TiO2/膨胀石墨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表征。以汽油为样品油,研究膨胀石墨及TiO2/膨胀石墨对汽油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iO2成功负载于膨胀石墨的边缘和内壁,平均粒径为100 nm,形貌为球形。膨胀石墨对汽油的最大吸附量为40 g/g,复合材料对汽油的吸附量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TIO2 复合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功能化热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兆路 杨雅琦 +2 位作者 段宏基 赵贵哲 刘亚青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8,共6页
将尼龙6(PA6)与功能化热膨胀石墨(EG–T)复合制备具有高性能化的PA6复合材料。可膨胀石墨经热膨胀、酸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功能化改性处理,制得EG–T,通过超声辅助挤出手段与PA6熔融共混制备得到PA6/EG–T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 将尼龙6(PA6)与功能化热膨胀石墨(EG–T)复合制备具有高性能化的PA6复合材料。可膨胀石墨经热膨胀、酸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功能化改性处理,制得EG–T,通过超声辅助挤出手段与PA6熔融共混制备得到PA6/EG–T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及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测试对PA6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膨胀石墨的功能化改性和超声外场的引入使热膨胀石墨的分散性提高,并且与PA6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增强;PA6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耐热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其力学性能也有所上升。超声辅助挤出制备的PA6/EG–T复合材料的结晶度相对于纯PA6提高了7.84%,热变形温度从纯PA6的76.5℃提升到了110.9℃,提高了34.4℃,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相对于纯PA6分别提高了15.8%和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热膨胀石墨 功能化 超声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纤维-石墨/ABS-PVDF复合材料相转变与导电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文闵 杨敏 +3 位作者 王学林 张荣 刘清亭 胡圣飞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77-2484,共8页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不锈钢纤维(SSF)和石墨为导电填料,通过熔融法制备SSF-石墨/ABS-PVDF导电复合材料,探究了其导电性能及流变性能。讨论了SSF/ABSPVDF复合体系中导电填料的分布、导电...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不锈钢纤维(SSF)和石墨为导电填料,通过熔融法制备SSF-石墨/ABS-PVDF导电复合材料,探究了其导电性能及流变性能。讨论了SSF/ABSPVDF复合体系中导电填料的分布、导电性能及基体的相转变行为。结果表明:SSF倾向于分布在PVDF相中,当SSF含量为20wt%时,SSF/ABS-PVDF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随PVDF比例增加,先降低经历一个平台期后继续降低。PVDF在ABS-PVDF复合基体中含量为30wt%~40wt%和70wt%~80wt%时,SSF/ABS-PVDF复合材料出现相态转变行为。当SSF含量为16.84wt%和25wt%~30wt%时SSF-石墨/ABS-PVDF复合材料出现二次逾渗的现象,且与其动态模量及复数黏度的变化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PVDF 不锈钢纤维 石墨 导电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石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导电3D打印复合耗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前进 诸葛祥群 +3 位作者 赵俊 于文海 田伟 罗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2-75,79,共5页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高胶粉、苯乙烯-丙烯腈(SAN)高胶粉和石墨鳞片粉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出不同石墨鳞片粉含量的3D打印复合耗材。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耗材的导电性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弯曲强...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高胶粉、苯乙烯-丙烯腈(SAN)高胶粉和石墨鳞片粉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出不同石墨鳞片粉含量的3D打印复合耗材。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耗材的导电性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显微硬度也明显增强,但断裂延展率和冲击强度有所下降。当石墨粉含量达到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可用以制成导电3D打印耗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丙烯腈 石墨 3D打印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混杂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宏武 徐晓强 刘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6-99,共4页
以不同粒径的膨胀石墨(EG)为填料,通过双辊混炼热压成型制备聚丙烯(PP)/EG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EG填充量、粒径和不同粒径混杂填充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当填充量超过30%时,热... 以不同粒径的膨胀石墨(EG)为填料,通过双辊混炼热压成型制备聚丙烯(PP)/EG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EG填充量、粒径和不同粒径混杂填充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当填充量超过30%时,热导率提升幅度增大,达到渗流阈值;当EG填充量为5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1.791W/(m.K);大粒径填料粒子提高复合材料热导率的能力优于小粒径粒子;大小粒径按合适比例混杂填充得到的复合材料热导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混杂填充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改性少层剥离石墨增强石墨基钾离子电池负极稳定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键 尹波 +5 位作者 高天 王星懿 李望 洪兴星 汪竹青 何海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1,共8页
钾在石墨中嵌入电位较低,因此石墨负极可使钾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是一种理想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石墨嵌钾后的体积膨胀率高达60%,导致钾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较差。此外,钾嵌入石墨层间的动力学过程缓慢,制约了钾离子... 钾在石墨中嵌入电位较低,因此石墨负极可使钾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是一种理想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石墨嵌钾后的体积膨胀率高达60%,导致钾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较差。此外,钾嵌入石墨层间的动力学过程缓慢,制约了钾离子电池倍率性能的提升。在本工作中,我们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剥离石墨(EG),得到一种具有协同效应的层状复合材料。一方面,以少层的EG代替石墨可以减少由于钾的嵌入/脱嵌所引起的体积膨胀和内部应力;另一方面,外层rGO可以避免EG的堆叠,这有利于加速动力学过程并在钾化/去钾化过程中稳定结构。当复合材料所用EG和GO的质量比为1:1时,其性能达到最优,在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能够提供443 mAh·g^(-1)的比容量;在电流密度为800 mA·g^(-1)时,比容量为190 mAh·g^(-1),保持率为42.9%。相同测试条件下,纯EG和rGO的容量保持率仅为14.2%和27.2%。测试结果说明EG-1/rGO-1复合材料在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两个方面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电池 负极 水热合成 复合材料 剥离石墨 氧化石墨烯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膨胀石墨/PP纤维吸附型导热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翔 付武昌 +1 位作者 刘汉 吴宏武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0,79,共5页
从增加导热路径的数量,提高导热填料相互接触的概率角度出发,研究了提高复合材料热导率的方法。研究了剑麻/膨胀石墨/PP纤维吸附型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冲击断面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实验结... 从增加导热路径的数量,提高导热填料相互接触的概率角度出发,研究了提高复合材料热导率的方法。研究了剑麻/膨胀石墨/PP纤维吸附型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冲击断面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剑麻纤维吸附膨胀石墨能够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热性,但力学性能降低,纤维的加入和对膨胀石墨的吸附对复合材料形成更多数量的导热路径形成了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剑麻 聚丙烯 纤维吸附 导热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膨化石墨/焦炭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制备(英文)
19
作者 Ivan M. Afanasov Gustaaf Van Tendeloo Andrei T. Matveev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5-260,共6页
运用两种不同技法制备了ZrO2纳米粒子改性的膨化石墨/焦炭复合材料,应用XRD、SEM和TEM对所得ZrO2改性炭材料进行了表征。技法1:在ZrO(NO3)2及NH4OH溶液中反复交替地浸渍低密度膨化石墨/焦炭块体,随后在1200℃氮氛中热处理,以使在炭块自... 运用两种不同技法制备了ZrO2纳米粒子改性的膨化石墨/焦炭复合材料,应用XRD、SEM和TEM对所得ZrO2改性炭材料进行了表征。技法1:在ZrO(NO3)2及NH4OH溶液中反复交替地浸渍低密度膨化石墨/焦炭块体,随后在1200℃氮氛中热处理,以使在炭块自由表面沉积ZrO2纳米粒子的薄层。技法2:将可膨胀石墨、酚醛树脂粉和ZrOC2O4—改性的纤维素纤维混合物封装于一容器中,使之经受900℃热激震,随后在氮氛中1200℃热处理,获得改性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ZrO2纳米粒子呈现三种尺寸:6nm^30nm为单独的纳米粒子和小微粒;200nm^1000nm为长树突状结构物;1μm^40μm为形如纤维素前驱体的杆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石墨 焦炭 ZrO_2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摩擦挤压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20
作者 曹建 缪宇 +2 位作者 夏春 黄春平 柯黎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89-4296,共8页
将石墨填入纯铝1060板材中,通过旋转摩擦挤压(RFE)的方法实现石墨的原位剥离而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与基体组织的演变、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石墨在RFE大塑性变形作用下分散于基体的同时,被破碎并... 将石墨填入纯铝1060板材中,通过旋转摩擦挤压(RFE)的方法实现石墨的原位剥离而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与基体组织的演变、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石墨在RFE大塑性变形作用下分散于基体的同时,被破碎并原位剥离出大量5~12层的石墨烯,添加石墨使基体晶粒得到明显细化、大角度晶界增加;石墨破碎产生大量的边缘缺陷有利于原子的扩散,结果在石墨烯和基体间易形成扩散界面,比机械结合界面更有利于载荷的传递;可能主要归因于载荷传递和Hall-Petch强化,添加石墨使材料的力学强度明显提高,特别当添加石墨质量分数0.82%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76.4和163.2 MPa,较同等条件RFE的基体分别提高了91%和71.4%,取得了较好的增强效果,此时复合材料的延伸率虽比基体有所下降,但也达到25.3%,有较好的强塑性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旋转摩擦挤压 石墨 原位剥离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