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Dynamics and Performance Association of the Tetrasphaera-Enriched Microbiome for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被引量:2
1
作者 Hui Wang Yubo Wang +2 位作者 Guoqing Zhang Ze Zhao Feng Ju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68-178,共11页
Tetrasphaera have been recently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16S ribosomal RNA(rRNA)gene as among the most abundant 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s)in global fu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with enha... Tetrasphaera have been recently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16S ribosomal RNA(rRNA)gene as among the most abundant 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s)in global fu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with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However,it is unclear how Tetrasphaera PAOs are selectively enrich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EBPR microbiome.In this study,an EBPR microbiome enriched with Tetrasphaera(accounting for 40%of 16S sequences on day 113)was built using a top-down design approach featuring multicarbon sources and a low dosage of allylthiourea.The microbiome showed enhanced nutrient removal(phosphorus removal~85%and nitrogen removal~80%)and increased phosphorus recovery(up to 23.2 times)compared with the seeding activated sludge from a local full-scale WWTP.The supply of 1 mg·L^(-1)allylthiourea promoted the coselection of Tetrasphaera PAOs and Microlunatus PAOs and sharply reduc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both ammonia oxidizer Nitrosomonas and putative competitors Brevundimonas and Paracoccus,facilit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BPR microbiome.Based on 16S rRNA gene analysis,a putative novel PAO species,EBPR-ASV0001,was identified with Tetrasphaera japonica as its closest relative.This study provides new knowledg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etrasphaera-enriched microbiome facilitated by allylthiourea,which can be further exploited to guide future process upgrading and optimization to achieve and/or enhance simultaneous biological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from high-strength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 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s) Tetrasphaera MICROBIOME Phosphorus recov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in SBR Using Glucose as a Single Organic Substrate
2
作者 蒋轶锋 李相昆 +4 位作者 冯晓宇 王树涛 王宝贞 刘亚男 陈建孟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 was investigated in an anaerobic/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 supplied with glucose as a single organic substrate.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EBPR process could a...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 was investigated in an anaerobic/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 supplied with glucose as a single organic substrate.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EBPR process could also occur successfully with glucose other than 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High phosphorus release and poly-hydroxyalkanoate(PHA) accumulation in the anaerobic phase was found vital for the removal of phosphorus during the aerobic phase.The measurement of intracellular reserves revealed that glycogen had a higher chance to replace the energy role of poly-P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Moreover,glycogen was also utilized as the carbon source for PHA synthesis,as well as a reducing power as reported earlier.The accumulated PHA in this system was mainly in the form of poly-hydroxyvalerate(PHV) instead of poly-hydroxybutyrate(PHB),and was inferred to be caused by the excess reducing power contained in glucose.Lactate as a fermentation product was also found released into the bulk solution.Applying fundamental biochemistry knowledge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a conceptual biochem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xplain the metabolism of the glucose-induced EB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GLUCOSE GLYCOGEN poly-hydroxyalkanoate (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除磷药剂对EBPR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林俊雄 江心 +2 位作者 操家顺 方芳 冯骞 《净水技术》 CAS 2018年第12期84-90,共7页
为研究化学除磷药剂的种类及投加浓度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以人工配制废水为进水,通过长期试验,分别考察了FeCl_3和AlCl_3两种除磷药剂的投加对系统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化学除磷药剂的种类及投加浓度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以人工配制废水为进水,通过长期试验,分别考察了FeCl_3和AlCl_3两种除磷药剂的投加对系统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化学除磷药剂投加浓度的增加,出水COD浓度逐渐降低,而氨氮去除率未随化学除磷药剂投加量的增加而产生明显的变化;低浓度(Fe^(3+)和Al^(3+)的投加浓度分别不大于8 mg/L和6 mg/L)化学除磷药剂将提高微生物活性,高浓度(Fe^(3+)和Al^(3+)的投加浓度分别为24 mg/L和18 mg/L时)产生抑制效果。长期试验中,当Fe^(3+)、Al^(3+)投加量分别为8 mg/L和6mg/L时,即Fe^(3+)、Al^(3+)投加量分别为8.6、7.0 mg/(g VSS)时,系统厌氧释磷量及好氧吸磷量均达到较大值,系统除磷效果最好,此时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6.5%和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磷药剂 强化生物除磷(ebpr) SBR COD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PR中两类细菌PAOs和GAOs竞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旭东 王磊 +2 位作者 张龙涛 吕永涛 王志盈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4,132,共5页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可以获取高效的除磷效果,已在很多污水处理厂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型污水处理厂在相当多的条件下,EBPR工艺也会出现周期性除磷效果的波动和不充分。针对这一难题,研究者试图采用许多手段来研究工艺中的主要微生...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可以获取高效的除磷效果,已在很多污水处理厂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型污水处理厂在相当多的条件下,EBPR工艺也会出现周期性除磷效果的波动和不充分。针对这一难题,研究者试图采用许多手段来研究工艺中的主要微生物。文章针对典型的EBPR工艺和碳源、pH值、温度等因素对EBPR工艺中两类细菌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竞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糖菌 聚磷菌 除磷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丙酸/乙酸长期驯化的活性污泥对EBPR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超 陈银广 刘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48-2552,共5页
通过长期驯化的SBR增强生物除磷系统,研究了不同丙酸/乙酸对磷和PHA转化的影响,以及微生物代谢PHA及其组分的计量学.结果表明,随着丙酸/乙酸的升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增强;污水中合适的丙酸/乙酸(C-mol比)为2∶1.计量学研究表明,聚磷菌消耗... 通过长期驯化的SBR增强生物除磷系统,研究了不同丙酸/乙酸对磷和PHA转化的影响,以及微生物代谢PHA及其组分的计量学.结果表明,随着丙酸/乙酸的升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增强;污水中合适的丙酸/乙酸(C-mol比)为2∶1.计量学研究表明,聚磷菌消耗1 C-mol乙酸生成0.65 C-mol PHB和0.33 C-mol(PHV+PH2MV),消耗1 C-mol丙酸生成极小量PHB和1.21C-mol(PHV+PH2MV).磷去除率与(PHV+PH2MV)代谢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生物除磷 乙酸 丙酸 聚羟基烷酸(PHA) 聚羟基丁酸(PHB) 聚羟基戊酸(PHV) 聚二甲基三羟基戊酸(PH2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硫比和硝酸根投加量对DS-EBPR工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晴 余美 +3 位作者 程娜 邱林清 孟了 吕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75,共5页
为获得适宜的硫循环协同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DS-EBPR)运行条件,采用批次实验研究了进水m(C)/m(S)和NO_3^--N投加量对DS-EBPR的影响,同时对工艺代谢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m(C)/m(S)为150/200时有最大吸磷速度2.4 mg/(g·h),而... 为获得适宜的硫循环协同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DS-EBPR)运行条件,采用批次实验研究了进水m(C)/m(S)和NO_3^--N投加量对DS-EBPR的影响,同时对工艺代谢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m(C)/m(S)为150/200时有最大吸磷速度2.4 mg/(g·h),而PHA的储存和消耗速度却最低,同时poly-S的储存和消耗速度却最大。DS-EBPR释磷段和吸磷段的反应进行能量平衡分析,说明poly-S在DS-EBPR工艺运行中可作为潜在的能量来源。poly-S在吸磷段可调节NO_3^--N的反硝化作用,可减少NO_3^--N对下一周期释磷段的影响,以达到良好的释磷效果。DS-EBPR工艺的反应机理明显不同于传统的EBPR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循环协同反硝化生物除磷(DS-ebpr) 碳硫质量比 NO_3^--N投加量 pol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好氧EBPR系统污泥的同步脱氮及吸磷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俞小军 李杰 +1 位作者 王亚娥 赵炜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97-105,共9页
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尤其有限碳源污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亚硝酸盐型反硝化除磷因仅将硝化进行到亚硝酸盐阶段可进一步降低污水的处理费用.采用一个2L的SBR反应器,通过控制好氧段溶解氧并调整NO_2^-投加时间,在E... 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尤其有限碳源污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亚硝酸盐型反硝化除磷因仅将硝化进行到亚硝酸盐阶段可进一步降低污水的处理费用.采用一个2L的SBR反应器,通过控制好氧段溶解氧并调整NO_2^-投加时间,在EBPR系统内成功富集了兼具稳定除磷和脱氮性能的污泥,用以考察污泥的缺氧吸磷特性及同步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微好氧条件下(DO=0.2mg/L)反应器具有很高的氮、磷去除性能,系统内的NH4^+-N能100%硝化且无NO_X^--N的积累,出水磷浓度低于0.5mg/L.此外,该除磷污泥能利用亚硝酸盐进行缺氧吸磷,NO_2^--N投加浓度为10mg/L和50mg/L时的最大比吸磷速率分别为最大比好氧吸磷速率的44.9%和87.2%.批式试验证明:NH4^+-N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而非厌氧氨氧化去除,但微好氧条件下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均较聚磷菌差,因此,低DO条件下,吸磷总是优先于氨氧化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同步硝化反硝化 微好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PR工艺污泥中聚磷菌多样性与除磷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郑少奎 罗焇湝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38-2347,共10页
自1970年代研究者发现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并提出经典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工艺“厌氧释磷-好氧摄磷”机理以来,随着EBPR工艺中PAO新菌株的不断发现和生理生化特... 自1970年代研究者发现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并提出经典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工艺“厌氧释磷-好氧摄磷”机理以来,随着EBPR工艺中PAO新菌株的不断发现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对EBPR机理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更新.及时总结近40年来EBPR机理的研究进展,基于活性污泥中PAO菌株信息全面归纳PAO多样性特征,以此为依据客观评价目前活性污泥中PAO除磷潜力评价方法的不足并展望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对于推动EBPR工艺优化升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全面调研了1980—2021年国际期刊相关文献,发现传统EBPR机理中厌氧内碳源合成、厌氧释磷意义等受到了较多质疑,反硝化聚磷新机理已获得广泛认同;活性污泥中PAO具有异常丰富的多样性,包含Acinetobacter(29%)、Pseudomonas(15%)、Tetrasphaera(4%)、Alcaligenes(4%)等42个菌属,部分PAO具有反硝化聚磷和异养硝化能力.在目前主流的活性污泥PAO除磷潜力评价方法中,荧光原位杂交和定量PCR技术只以Accumulibacter或Acinetobacter属PAO为检测对象,高通量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基于片面的PAO多样性信息作为分析依据,在此基础上PAO丰度所反映的PAO除磷潜力的准确性尚存在疑问,未来需要加强面向活性污泥PAO多样性的探针或特异性引物的研发.与传统方法相比,EDTA法胞内多聚磷酸盐颗粒含量检测技术较为先进,但需要以PAO和非PAO菌株为参照深入阐明检测结果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多聚磷酸盐激酶(PPK) 聚磷菌(PAO) 反硝化聚磷菌(DPAO) 除磷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EBPR工艺除磷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乐星星 顾向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比较亚硝酸盐对不同进水碳源驯化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污泥除磷活性的抑制作用,分析亚硝酸盐影响EBPR污泥除磷效率的机制。[方法]采用厌氧-好氧型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分别以乙酸(SBR-1)和丙酸(SBR-2)为进水碳源驯化EBPR污泥,... [目的]比较亚硝酸盐对不同进水碳源驯化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污泥除磷活性的抑制作用,分析亚硝酸盐影响EBPR污泥除磷效率的机制。[方法]采用厌氧-好氧型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分别以乙酸(SBR-1)和丙酸(SBR-2)为进水碳源驯化EBPR污泥,待反应器达到稳态运行状态后取1个运行周期,定期取样测定混合液中磷酸根和亚硝氮质量浓度的周期变化,比较亚硝酸盐对2种EBPR污泥除磷活性的影响,测定2种EBPR污泥的脱氮活性;通过研究亚硝酸盐对运行周期中聚磷菌胞内聚羟基烷酸(PHA)和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分析亚硝酸盐抑制EBPR除磷活性的机制。[结果]以乙酸为进水碳源的SBR-1和以丙酸为进水碳源的SBR-2分别经过8和11 d的驯化期成功实现了稳定的EBPR功能,除磷效率稳定在98%以上;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和丙酸驯化的EBPR污泥均可产生抑制作用,其中以丙酸驯化的EBPR污泥对亚硝酸盐更为敏感,在亚硝氮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5 mg·L^(-1)时即会丧失磷的吸收功能;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和丙酸驯化的EBPR污泥均有一定的脱氮能力,以乙酸为碳源驯化而成的EBPR污泥其脱氮活性明显高于丙酸驯化而成的EBPR污泥;在亚硝酸盐抑制除磷活性的同时聚磷菌胞内PHA和糖原代谢也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与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相比,丙酸驯化的EBPR污泥对亚硝酸盐引起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以乙酸为进水碳源有利于EBPR工艺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亚硝酸盐 糖原 聚羟基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作为EBPR进水碳源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建兵 顾向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2,共8页
[目的]探索乳酸作为强化生物除磷(EBPR)进水碳源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采用厌氧-好氧型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以乳酸为唯一进水碳源驯化EBPR污泥(SBR-2),并与以乙酸为唯一进水碳源的EBPR污泥(SBR-1)对比;待SBR-2达到稳态运行后,在1个运行周... [目的]探索乳酸作为强化生物除磷(EBPR)进水碳源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采用厌氧-好氧型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以乳酸为唯一进水碳源驯化EBPR污泥(SBR-2),并与以乙酸为唯一进水碳源的EBPR污泥(SBR-1)对比;待SBR-2达到稳态运行后,在1个运行周期定期取样,测定混合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磷酸根、氨氮和硝氮等参数的周期变化,并与SBR-1比较;通过研究不同进水磷浓度对2个反应器除磷效率的影响,比较2种EBPR污泥的除磷能力。[结果]以乙酸为进水碳源的SBR-1和以乳酸为进水碳源的SBR-2分别经过8和31 d的驯化期实现了稳定的EBPR功能;与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类似,乳酸驯化所得的EBPR污泥也表现出典型聚磷菌(PAO)的代谢特征。以乳酸为碳源驯化而成的EBPR污泥其主要特征参数如有机酸吸收速率、磷释放速率和磷吸收速率均明显低于以乙酸为碳源驯化而成的EBPR污泥,但是由于其厌氧释放的磷浓度较低,结果仍可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磷的吸收。在进水磷酸根质量浓度小于等于12 mg·L-1时,以乳酸为进水碳源的反应器可以实现稳定高效的除磷效果,出水磷酸根质量浓度稳定在0.3 mg·L-1以下。[结论]采用乳酸作为EBPR的进水碳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 强化生物除磷 乳酸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PR系统中聚糖菌及其反硝化代谢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烁 曾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3,共6页
聚糖菌(GAOs)作为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组成部分,具有反硝化脱氮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关于GAOs的富集培养及反硝化代谢机理的研究尚不完善。综述了GAOs的种群类型以及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代谢机理,着重归纳了碳源、pH... 聚糖菌(GAOs)作为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组成部分,具有反硝化脱氮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关于GAOs的富集培养及反硝化代谢机理的研究尚不完善。综述了GAOs的种群类型以及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代谢机理,着重归纳了碳源、pH、温度等因素对GAOs富集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GAOs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对GAOs的生理性能及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糖菌 反硝化聚糖菌 代谢机理 生长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产物对EBPR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春娣 侯春艳 +4 位作者 李悦 王传德 韩颖璐 程丽阳 杨箫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8-906,共9页
温暖沿海地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硫酸盐,而其在厌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硫化物及聚硫颗粒(polymeric sulfur compound, poly-S)会对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硫化物对传统强化... 温暖沿海地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硫酸盐,而其在厌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硫化物及聚硫颗粒(polymeric sulfur compound, poly-S)会对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硫化物对传统强化生物除磷(conventional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CEBPR)系统营养物去除、沉降性能和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硫循环协同强化生物除磷(sulfur cycle-associated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S-EBPR)系统的创建及特征(主要包括其生物转化过程、优势功能菌及除磷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poly-S在S-EBPR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发现了硫化物和poly-S在硫循环参与的生物除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且通过适当调控,或许能实现生物除磷系统对低ρ(C)/ρ(P)且含硫废水处理效果的强化;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EBPR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及低ρ(C)/ρ(P)含硫污水的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聚硫颗粒 传统强化生物除磷 硫循环协同强化生物除磷 聚磷菌 低ρ(C)/ρ(P)含硫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 NPs对EBPR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孝宁 施延君 +3 位作者 李琦 唐芳 胡亚琴 黄晓宇 《能源环境保护》 2020年第6期26-30,共5页
针对纳米氧化锌(ZnO NPs)对污水强化生物除磷(EBPR)的抑制作用,阐述了ZnO NPs对EBPR系统除磷效率和污泥特性的影响,分析了ZnO NPs对微生物代谢过程的作用机制。现有研究表明:ZnO NPs可促进聚糖菌活动,使水生物释放大量抑制剂而降低聚磷... 针对纳米氧化锌(ZnO NPs)对污水强化生物除磷(EBPR)的抑制作用,阐述了ZnO NPs对EBPR系统除磷效率和污泥特性的影响,分析了ZnO NPs对微生物代谢过程的作用机制。现有研究表明:ZnO NPs可促进聚糖菌活动,使水生物释放大量抑制剂而降低聚磷菌的活性;不同浓度的ZnO NPs对菌种的影响具有选择性;ZnO NPs在水中释放出的Zn^2+可增加活性氧产量,Zn2+和活性氧的共同作用抑制了聚磷菌的活性;在短期暴露条件下,ZnO NPs可导致系统除磷效率迅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强化生物除磷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烃基烷酸转化对强化生物除磷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燕 行智强 +1 位作者 陈银广 周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3-1106,共4页
通过丙酸和乙酸C-mol比为0.5和2的合成废水驯化微生物的SBR反应器(SBR1和SBR2)批式实验,研究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烃基丁酸(PHB)和聚烃基戊酸(PHV)的转化对磷吸收/释放及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磷的释放/吸收和去除率与PHB和PHV的转... 通过丙酸和乙酸C-mol比为0.5和2的合成废水驯化微生物的SBR反应器(SBR1和SBR2)批式实验,研究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烃基丁酸(PHB)和聚烃基戊酸(PHV)的转化对磷吸收/释放及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磷的释放/吸收和去除率与PHB和PHV的转化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0).回归系数表明,特定废水驯化的污泥,磷的吸收和释放主要受PHB转化的影响,但磷的去除率却主要依赖于PHV的合成与降解;对于不同比例丙酸/乙酸废水驯化污泥,SBR2比SBR1污泥的PHB合成和降解能力增强,PHV合成和降解能力减小,生物除磷效果平均增加16.69%.因此,进水丙酸/乙酸比例及驯化影响聚磷微生物的PHB/PHV转化量,进而影响对磷的吸收/释放和除磷效果,PHB与PHV的转化量应作为生物除磷系统的关键调控因素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羟基烷酸(PHA) 聚羟基丁酸(PHB) 聚羟基戊酸(PH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丙酸比例对富集聚磷菌生物除磷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刘燕 陈银广 +1 位作者 郑弘 周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78-1283,共6页
通过丙酸/乙酸(以C计)比例为0.1、0.5、1、2、10的合成废水,在SBR反应器(1#~5#)中长期驯化聚磷菌(PAO)富集的污泥,研究了丙酸/乙酸比例对增强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短链脂肪酸(SCFA)降解、溶解性正磷(SOP)的释放/吸收及其... 通过丙酸/乙酸(以C计)比例为0.1、0.5、1、2、10的合成废水,在SBR反应器(1#~5#)中长期驯化聚磷菌(PAO)富集的污泥,研究了丙酸/乙酸比例对增强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短链脂肪酸(SCFA)降解、溶解性正磷(SOP)的释放/吸收及其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O对SCFA的利用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PAO对丙酸的利用速率较乙酸快,因此,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有助于EBPR系统的稳定性.随丙酸/乙酸比例增加,SOP的释放与吸收量减少,SOP的代谢速率降低,但SOP的去除率明显增加.因此,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有助于提高EBPR系统除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聚磷菌(PAO) 丙酸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起始pH值对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增强生物除磷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郑弘 陈银广 +2 位作者 杨殿海 刘燕 顾国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2-516,共5页
通过序批式反应器(SBR)的连续运行,研究了污水不同起始pH值对增强生物除磷的影响(SBR1:pH=6.8;SBR2:pH=7.6).结果表明,在厌氧阶段,SBR2释磷量高于SBR1;在好氧阶段,SBR2降解的聚羟基烷酸(PHA)量低于SBR1,并且糖原合成量/PHA降解量的比例... 通过序批式反应器(SBR)的连续运行,研究了污水不同起始pH值对增强生物除磷的影响(SBR1:pH=6.8;SBR2:pH=7.6).结果表明,在厌氧阶段,SBR2释磷量高于SBR1;在好氧阶段,SBR2降解的聚羟基烷酸(PHA)量低于SBR1,并且糖原合成量/PHA降解量的比例要远远低于SBR1.但是,SBR2反而比SBR1吸收更多的磷.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于SBR2比SBR1合成的糖原少,因此其低PHA降解量并没有导致低吸磷量.推测SBR2中的聚磷菌(PAO)量高于SBR1,从而导致SBR2有着更高的吸磷量以及PHA利用率.在好氧末,SBR2中的可溶解性正磷酸盐(SOP)浓度远远低于SBR1,SBR2的除磷效果达到93.67%,但SBR1仅为65.06%.因此,通过控制污水起始pH值的方法可以达到显著提高增强生物除磷效果的目的,比控制整个污水生物处理过程pH的方法要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生物除磷 PH值 序批式反应器 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类型对生物除磷过程释放磷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侯红勋 王淑莹 +1 位作者 闫骏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81-2086,共6页
厌氧释放磷是生物除磷的重要部分,释放磷不充分是生物除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碳源种类对厌氧生物除磷的影响,以A2/O氧化沟工艺好氧末端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投加乙酸钠、丙酸钠、葡萄糖、甲醇和乙醇等碳源,在厌氧和缺氧状态下进... 厌氧释放磷是生物除磷的重要部分,释放磷不充分是生物除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碳源种类对厌氧生物除磷的影响,以A2/O氧化沟工艺好氧末端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投加乙酸钠、丙酸钠、葡萄糖、甲醇和乙醇等碳源,在厌氧和缺氧状态下进行释放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PAOs)以乙酸钠或丙酸钠为碳源释放磷速率很快,120min平均比释放磷速率分别为290.5和236.7mgP.(gVSS)-1.d-1;PAOs利用葡萄糖、乙醇和甲醇释放磷速率较低,比释放磷速率分别为49.4、38.8和8.91mgP.(gVSS)-1.d-1;(2)在缺氧条件下,PAOs以乙酸钠或丙酸钠为碳源释放磷速率与厌氧状态下释放磷速率相差不大,而其他3种碳源作用下,PAOs并不释放磷;(3)初始NO3-过高时,乙酸钠作为碳源,PAOs在释放磷结束后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吸收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厌氧释放磷 碳源 PAOS 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燕 陈银广 +1 位作者 周琪 行智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介绍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的生化代谢机理研究现状,包括:微生物的多样性、聚磷菌的生化代谢途径、以及影响代谢的主要因素等,并对今后相关重点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磷菌 生化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HRT对A/O除磷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志广 周琪 +1 位作者 陈银广 顾国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3,40,共4页
为系统考察厌氧水力停留时间(AHRT)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本文以实际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在实验室连续流厌氧/好氧(A/O)除磷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统计了不同AHRT下系统除磷效果及胞内贮存物的变化。设计批式实验,考察了AHRT较长情况下生... 为系统考察厌氧水力停留时间(AHRT)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本文以实际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在实验室连续流厌氧/好氧(A/O)除磷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统计了不同AHRT下系统除磷效果及胞内贮存物的变化。设计批式实验,考察了AHRT较长情况下生物增强除磷代谢过程,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厌氧聚羟基链烷酸酯(PHAs)分解和厌氧糖原合成现象,提出聚磷不足情况下聚磷菌代谢的假想模式。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指出A/O除磷工艺AHRT的确定应以PHAs的合成量最大作为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增强除磷 水力停留时间 聚羟基链烷酸酯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S-MBR工艺生物强化除磷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艳 夏世斌 +3 位作者 张召基 陈小珍 汤文斐 朱瀛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6,共4页
采用新型GS-MBR对校园污水生物强化除磷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小试装置采用全泥龄操作,正常运行92d。SBR运行条件为厌氧5h,好氧5h,沉淀1h,出水与进水合计1h,进水COD、NH4^+—N、TP和TN分别为202-550mg/L、7.66~16.46mg/L、1.2... 采用新型GS-MBR对校园污水生物强化除磷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小试装置采用全泥龄操作,正常运行92d。SBR运行条件为厌氧5h,好氧5h,沉淀1h,出水与进水合计1h,进水COD、NH4^+—N、TP和TN分别为202-550mg/L、7.66~16.46mg/L、1.25~3.28mg/L和10.56-38.26mg/L,去除效率平均分别为95,2%、95%、96.4%和50.5%。进水COD/TP=148,出水磷浓度仅为70μg/L。分析表明:进水COD/TP是本装置生物强化除磷的关键因素,在进水COD/TP较高的条件下,无需排泥也能达到强化除磷的目的。此外,膜污染以无机盐为主,酸洗效果优于碱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 生物强化除磷 脱氮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