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窥镜术在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疾患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晓明 闵华庆 +4 位作者 范顺发 邓满全 麦伟源 陈德林 莫浩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4-136,共3页
本文分析了CT与鼻内窥镜手术诊治9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疾病的经验。结果提示:鼻内窥镜手术能准确地诊断放疗后鼻窦疾病,减少误诊误治,有效地治疗各种放疗后良性病变;是探查鼻窦肿块的优选手术方式。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内窥镜术 放射疗法 鼻窦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手术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袁波 张弢 +3 位作者 滕磊 张金铭 翁懿清 张治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8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12月27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手术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术后乳头状瘤病灶残留1例,1个月后行二次手术。术后随访24~116个月,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 目的探讨内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12月27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手术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术后乳头状瘤病灶残留1例,1个月后行二次手术。术后随访24~116个月,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其中恶变1例为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患者予以根治性放疗,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相比并不增加复发率,但创伤小。残留病灶宜尽早二次手术。术后随访内镜检查是明确有无复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鼻窦 乳头状瘤 内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骨瘤的内镜手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萧建新 刘悦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额窦骨瘤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式。方法分析13例额窦骨瘤手术病例中额窦骨瘤的大小、位置和手术方式的资料。结果9例骨瘤最小直径〈6mm者均能顺利经鼻内窥镜手术切除,而最小直径〉6mm的较大骨瘤,须经额窦外进路切除,对于侵... 目的探讨额窦骨瘤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式。方法分析13例额窦骨瘤手术病例中额窦骨瘤的大小、位置和手术方式的资料。结果9例骨瘤最小直径〈6mm者均能顺利经鼻内窥镜手术切除,而最小直径〉6mm的较大骨瘤,须经额窦外进路切除,对于侵犯前颅窝底的巨大骨瘤必须联合前额冠状切口切除骨瘤并修补前颅窝底的缺损。结论额窦骨瘤位于额窦眼眶内外侧缘中垂直面以内的内侧,基底呈蒂状附着于额窦,大小可通过额窦口、且额隐窝宽敞者可经鼻内窥镜手术切除。较大的额窦骨瘤额窦外手术进路是较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瘤 鼻窦肿瘤 额窦 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83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敏 袁友文 +1 位作者 甄泽年 李建忠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目的 :评价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83例原发于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及额窦的恶性肿瘤 ,分别施行上颌骨次全与全切除术 ,前额开窗 -鼻锥翻转进路额筛蝶眶肿瘤大块切除及颅面联合切除术 ,部分病例实施冷冻切除 ,... 目的 :评价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83例原发于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及额窦的恶性肿瘤 ,分别施行上颌骨次全与全切除术 ,前额开窗 -鼻锥翻转进路额筛蝶眶肿瘤大块切除及颅面联合切除术 ,部分病例实施冷冻切除 ,颌颈联合根治等手术 ,术后常规放疗。结果 :3年生存率为 4 7.5 %(36 76 ) ,5年生存率为 36 .2 %(2 5 6 9)。结论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通过手术及采用术后放疗等综合治疗 ,可提高疗效 ,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法 ,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上颌骨次全切除术 上颌骨全切除术 手术治疗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的手术治疗分析
5
作者 简天明 唐东润 +3 位作者 吴桐 时文杰 王丽娜 孙丰源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的效果和联合外路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结果纳入36例患者的54个副鼻窦黏液囊肿,包括额窦29个、筛窦21...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的效果和联合外路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结果纳入36例患者的54个副鼻窦黏液囊肿,包括额窦29个、筛窦21个、蝶窦2个、上颌窦2个。囊肿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6例,内上/内下象限30例。22例(61.1%)采用鼻内镜手术,均为囊肿侵犯眼眶内上/内下象限。14例(38.9%)采用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其中8例侵犯眼眶内上/内下象限,6例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2种手术术后眼球突出等症状均明显缓解。外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1例,鼻内镜手术出现中鼻甲粘连1例。随访12~61个月,手术后窦口再狭窄的发生率为8.3%(3/36),均发生在额窦手术后。鼻内镜手术未见囊肿复发,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安全、可行,对于囊肿在额窦外侧远端、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额筛窦囊肿伴厚壁骨性间隔者,可选择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疾病 黏液囊肿 副鼻窦 手术路径 鼻内镜 眶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眶脑型毛霉菌病九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海 刘钢 +1 位作者 杭伟 张金玲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6-451,共6页
目的 探讨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9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等进行总结.9例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根治性手术治疗及... 目的 探讨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9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等进行总结.9例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根治性手术治疗及联合用药抗真菌治疗.结果 9例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9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前有颅内侵犯并感染,住院治疗期间因颅内感染加重死亡,1例患者术前无颅内侵犯,治疗后头痛症状减轻,视力部分恢复,但术后4个月鼻窦毛霉菌病再次复发并侵犯颅内,再次入院,在住院治疗期间因颅内感染加重死亡.其余6例患者中,2例治疗后头痛消失,视力恢复至眼前手动,鼻内镜检查术腔干净,上皮化,未再复发,存活至今已5年.4例治疗后头痛消失,视力明显改善,鼻内镜下术腔干净,随访未再复发,存活至今超过2年,仍在进行原发病的治疗中.结论 鼻眶脑型毛霉菌病是一种继发于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严重机会感染性疾病,发展迅速,病死率极高,联合用药及经鼻内镜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病 鼻窦疾病 眶疾病 脑疾病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鼻内镜手术治疗以鼻面部疼痛为症状的微小鼻窦骨瘤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宇 郑天其 +2 位作者 李重 邓红园 郭朝先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157-2159,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鼻面部疼痛的微小鼻窦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1例引起鼻面部疼痛的微小鼻窦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鼻面部疼痛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眼眶青... 目的:探讨引起鼻面部疼痛的微小鼻窦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1例引起鼻面部疼痛的微小鼻窦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鼻面部疼痛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眼眶青淤,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小鼻窦骨瘤引起的鼻面部疼痛临床少见,多由于骨瘤局部膨胀压迫致神经性鼻面部疼痛。及早诊断并行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鼻面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肿瘤 骨瘤 外科手术 内镜检查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促进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创面上皮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冬 邓萍萍 +3 位作者 黄芳 谢和新 杨举国 龚树生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rhEGF凝胶及bFGF滴眼液联合应用对鼻内窥镜鼻窦相关手术后的术腔创面黏膜上皮化的效果。方法对30例(60侧)经鼻内镜全鼻窦开放术患者进行同体对照观察,左侧为观察组,鼻窦术后每周在鼻内镜下作一次详尽术腔清理,于术腔置放rhEGF... 目的观察rhEGF凝胶及bFGF滴眼液联合应用对鼻内窥镜鼻窦相关手术后的术腔创面黏膜上皮化的效果。方法对30例(60侧)经鼻内镜全鼻窦开放术患者进行同体对照观察,左侧为观察组,鼻窦术后每周在鼻内镜下作一次详尽术腔清理,于术腔置放rhEGF凝胶及bFGF滴眼液,混合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的明胶海绵;右侧为对照组鼻窦每天使用鼻腔冲洗器自行冲洗鼻腔,鼻内使用局部类固醇激素,每周作鼻内镜下的术腔清理1次。连续内镜随访12周,观察双侧术腔上皮化过程。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93.33%,好转(2例)6.67%,平均上皮化时间4周;对照组治愈(24例)80%,好转(6例)20%,平均上皮化时间9周,平均上皮化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联合应用rhEGF及bFGF可以促进术腔上皮化,显著缩短上皮化时间,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鼻窦手术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鼻内镜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生存质量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魏建初 何云生 +1 位作者 蔺林 李伯臣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910-914,共5页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鼻内...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局部切除、局部糖皮质激素喷鼻、上颌窦穿刺冲洗等综合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生活质竝健康调査量表(SF-36)和鼻-鼻窦炎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NOT-20)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来次随访时,观察组治愈率84.4%.好转率13. 3%.;对照组治愈率45. 2%,好转率20. 0%,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7.291,P<0.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SF-36量表中生理角色评分(69. 5 ±14. 1)分、总体健康评分(62.9 ±11.4)分,以及SNOT-20量表中20个总条目得分(15.5 ±3.4)分和5大条目得分(8. 1 ±3.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4.881 ,5. 102 ,20.283,14.360,均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角色、机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86. 8 ±11.5)分、(81.0 ±12. 1)分、(82.8 ± 12.7)分、(70.4 ± 11.0)分、(84. 5 ± 13. 0)分、(73. 4 ± 11.6)分、(87.0 ±12. 4)分和(6& 7 ± 16. 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 8 ± 11.4)分、(69. 5 ± 12. 4)分、(78. 5 ± 13. 1 )分、(68.4±11.9)分、(74.4 ±11.7)分、(67.4 ± 11.9)分、(78.9 ± 12. 3)分和(64. 3 ±1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153、7.712、2.738 ,2.012,6.710.4. 195 ,5.388 ,2.450,均 P<0.05);而 20 个总条目得分和 5 大条目得分与3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5).结论鼻内镜下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尚满意,患者总体症状和生活质量基本恢复正常.但必须抑鼻涕、流黏稠鼻涕、夜间睡眠不好、鼻涕向后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5大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喉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鼻窦疾病 窦口鼻道复合体 慢性鼻窦炎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鼻腔鼻窦浆细胞肉芽肿3例报告
10
作者 陈秋蓉 杨慧 +3 位作者 吕丹 肖浩 郑义涛 任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970-1972,共3页
浆细胞肉芽肿(plasma cell granuioma,PCG)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炎性肿块,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以肺部最常见〔1〕,而发生于鼻腔、鼻窦者少见。我科收治3例鼻腔鼻窦PCG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12岁,因“偶然发现左眼... 浆细胞肉芽肿(plasma cell granuioma,PCG)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炎性肿块,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以肺部最常见〔1〕,而发生于鼻腔、鼻窦者少见。我科收治3例鼻腔鼻窦PCG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12岁,因“偶然发现左眼外凸3d”于2001年6月7日入院。入院前3天患儿家属偶然发现患儿左眼外凸,无眼球活动障碍、视力下降、鼻阻、流脓涕、发热等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疾病 浆细胞肉芽肿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