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北京保卫战若干史事考
1
作者 杨德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于谦之子于冕所撰《先肃愍公行状》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归功于于谦一人,这种书写得到后世史家的普遍认同。然而,揆诸亲历其事者李贤、刘定之、叶盛甚至于谦本人所撰写的官私史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其实是明景帝君臣群策群力的结果。这主... 于谦之子于冕所撰《先肃愍公行状》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归功于于谦一人,这种书写得到后世史家的普遍认同。然而,揆诸亲历其事者李贤、刘定之、叶盛甚至于谦本人所撰写的官私史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其实是明景帝君臣群策群力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五件史事上:第一,“谏阻南迁”的主导者是宦官金英等人;第二,“朝堂定乱”的主角是景帝本人;第三,景帝全权主持战守事宜,于谦是景帝的重要助手,大将石亨与于谦政治地位平等;第四,明军杀敌战果有限,但是景帝君臣凭借毅力和智慧坚守城池,迫使也先仓促撤军;第五,英宗、景帝兄弟无意间的相互配合促使明军擒获叛阉喜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北京保卫战 于谦 明景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帝四经》中“独”与“观”的双循环结构
2
作者 张士媛 《管子学刊》 2025年第2期34-47,共14页
《黄帝四经》具有较丰富的黄老思想特色的“观”与“独”的表述。“独”与“观”不仅是圣王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亦是圣王政治实践活动的重要面向。“独”与“观”二者具有循环互证关系:“独”所开启的“明”为“观”提供源初视域;借此视... 《黄帝四经》具有较丰富的黄老思想特色的“观”与“独”的表述。“独”与“观”不仅是圣王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亦是圣王政治实践活动的重要面向。“独”与“观”二者具有循环互证关系:“独”所开启的“明”为“观”提供源初视域;借此视域,“观”的过程亦是圣王积累政治实践知识的重要途径。“知”的蕴蓄与沉淀,可进一步助益圣王对“本体之独”即“道”的通达。在“独”与“观”的循环互证中,还包含“知”与“明”的循环互证。借助“知”与“明”的中介功能,最终落实“独”与“观”的循环互证关系。“独”与“观”、“明”与“知”的二重嵌套结构的动态循环、互相加强的过程,亦是圣王的政治治理得以不断自我更新、长久维持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四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齐帝乡、帝陵的政治隐喻与话语功能——以王敬则举兵的政治动员与《南齐书》的叙事立场为中心
3
作者 李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萧氏故里“晋陵武进县东城里”与祖茔“武进陵”在南齐的政治话语中被视作王朝气运的象征与王朝正统的符号。宋齐易代之际,与东城里相对照的童谣“东城出天子”,武进旧茔上的“五色云气”“有龙出”“甘露降”等祥瑞及“萧道成当为天子... 萧氏故里“晋陵武进县东城里”与祖茔“武进陵”在南齐的政治话语中被视作王朝气运的象征与王朝正统的符号。宋齐易代之际,与东城里相对照的童谣“东城出天子”,武进旧茔上的“五色云气”“有龙出”“甘露降”等祥瑞及“萧道成当为天子”的流言,均被当作萧道成得天命的有力证据纳入禅让之际的舆论中。旧茔所在的彭山扼守着自建康沿破冈渎的东出要道,“拜武进陵”由此兼具政治与军事双重涵义。在齐明帝推行诛杀高、武子孙与旧将的时政语境中,萧氏故里、祖茔的政治意义被激活。王敬则以在武进陵口恸哭的方式将其举事与维护高、武相联,动摇了齐明帝的统治基础,在对方镇势力的疑惧下,齐明帝依靠建康禁军以作抵抗。在王敬则事件中,高、武王侯几乎被齐明帝所诛戮。作为“戕夷之事”的受害者,萧子显在编撰《南齐书·王敬则传》时,凸显王敬则的“旧将”身份、晋陵境内对王敬则举兵的响应以及王敬则的哭陵之举,或许隐含着彰显齐明帝统治之正当性缺乏的意味。这同样也是《南齐书》编撰期萧梁王朝对历史问题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齐 明帝 王敬则 《南齐书》 萧子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元界画“真实性”的多重维度——从《明皇避暑宫图》轴的创作理性说起
4
作者 喻梦哲 李超 陈斯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界画是以描绘建筑、舟车、桥梁等构筑物为目的,用界尺辅助作图的特殊画种,能否如实表现建筑信息是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指标,对画作“真实性”的求索引出对版本、原型、创作意图和笔法等不同内容的探讨,影响人们评判此类媒材的立场。举元人... 界画是以描绘建筑、舟车、桥梁等构筑物为目的,用界尺辅助作图的特殊画种,能否如实表现建筑信息是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指标,对画作“真实性”的求索引出对版本、原型、创作意图和笔法等不同内容的探讨,影响人们评判此类媒材的立场。举元人所摹郭忠恕本《明皇避暑宫图》轴为例,探索画家建构图像内部形式秩序的方法,并比较其与真实营造工法的异同。通过辨析图像内蕴的几何规律与折算原则,总结画家的创作理性,利用控制网格、扩大模数等工具系统考察该例的“真实性”,深化对于主观创作理性与客观真实性间辩证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画 创作理性 真实性 《明皇避暑宫图》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王府到帝宫的跃迁--明代兴王府建筑规制演变研究
5
作者 张奕 何月琴 徐宇甦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72-176,共5页
王府建筑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形制的重要实物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该文借助史料文献,通过历史学研究以及图像分析法,梳理明代钟祥兴王府(龙潜旧邸)遗址的历代沿革,探寻兴王府的建筑规制特征及变迁,论述兴王府与《大明会典》中... 王府建筑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形制的重要实物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该文借助史料文献,通过历史学研究以及图像分析法,梳理明代钟祥兴王府(龙潜旧邸)遗址的历代沿革,探寻兴王府的建筑规制特征及变迁,论述兴王府与《大明会典》中所颁定的亲王府规制的差异性以及背后的原因,为明代官式建筑研究提供独具特色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世宗 嘉靖皇帝 兴王府 明代建筑 大明会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卫黄昏:崇祯朝与南明时期勇卫营研究
6
作者 吴志远 蔡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勇卫营设置于明末崇祯年间,由四卫营、勇士营改编而成,是崇祯帝即位后京营改革的关键一环。勇卫营虽称天子禁卫,却常年四方作战,或北御清兵,或南征流寇,战果颇著,是明廷倚重的重要军事力量。崇祯十五年(1642年),督理勇卫营太监刘元斌因... 勇卫营设置于明末崇祯年间,由四卫营、勇士营改编而成,是崇祯帝即位后京营改革的关键一环。勇卫营虽称天子禁卫,却常年四方作战,或北御清兵,或南征流寇,战果颇著,是明廷倚重的重要军事力量。崇祯十五年(1642年),督理勇卫营太监刘元斌因“杀良冒功”被崇祯帝诛杀,成为勇卫营重要的转折点。“杀良冒功”并非刘被杀的真正原因,是否存在杀良冒功之事亦存疑,这恰是崇祯朝政治气氛的独有特色。甲申之变后,南明各政权亦设勇卫营,但其战斗力不可与崇祯朝勇卫营相论,且常成为各方夺权斗争的主角,其命运与各政权兴衰息息相关,并最终与南明政权一起灭亡。勇卫营的历史是晚明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晚明政局的发展变迁,也是晚明朝廷政治公信力崩溃的真实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勇卫营 崇祯帝 南明 政治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大诰》系列编纂研究
7
作者 霍艳芳 刘贝贝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6期109-114,共6页
明代《大诰》系列由明太祖亲自主持编纂而成,是明代重要的法律文献汇编。本文在搜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其选题、挑选、编排、颁布等进行系统性研究,有助于挖掘它们对保存明初法律文献的意义,同时进一步拓宽了文献编撰学的研究范围。
关键词 图书编纂 《大诰》系列 法律汇编 明太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武宗历史形象考释
8
作者 杜洪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6-123,128,共19页
由于大礼议、政治文化、道德史观等综合因素,现存史料中关于明武宗的记载存在大量曲笔。这些曲笔塑造了一个“荒唐怪诞”“荒废朝政”“以兵为戏”的昏君形象。通过各类文献中直书与曲笔的矛盾,考察这些历史形象遮蔽的事实,可以更准确... 由于大礼议、政治文化、道德史观等综合因素,现存史料中关于明武宗的记载存在大量曲笔。这些曲笔塑造了一个“荒唐怪诞”“荒废朝政”“以兵为戏”的昏君形象。通过各类文献中直书与曲笔的矛盾,考察这些历史形象遮蔽的事实,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这个争议颇多的历史人物与正德年间的政治史、军事史和边疆史。同时,探究这些历史形象得以形成的历史细节,可以丰富对明代政治文化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武宗 历史形象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与调适中的经济交流:洪武至正统时期明蒙经济关系探析
9
作者 苏晓红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6期82-87,共6页
洪武至正统时期,明蒙经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这与该时期明蒙政治关系未能得到真正改善以及明蒙双方的政策密切相关。尽管如此,明蒙之间还是进行了一定的通贡互市贸易及文化交往。明朝方面,意图通过通贡互市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洪武至正统时期,明蒙经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这与该时期明蒙政治关系未能得到真正改善以及明蒙双方的政策密切相关。尽管如此,明蒙之间还是进行了一定的通贡互市贸易及文化交往。明朝方面,意图通过通贡互市关系的建立和维系控制漠北蒙古各部;而蒙古方面,亦基于自身实力的消长之变化,采取了明智的应对之策,特别是在经济和军事上以灵活多变与明进行周旋。于是,明蒙经济贸易关系便在明蒙矛盾和调适中产生、发展,且以跌跌撞撞的形式前行。研究洪武至正统时期明蒙之间的朝贡贸易关系及其产生之根源,对于深入认识“土木之变”前明蒙关系走向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至正统时期 明蒙经济关系 调适 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花灯形制细究——以《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子涵 吕九芳 《家具》 2024年第4期99-103,93,共6页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是明代宫廷画派的重要作品,反映出明代宫廷贵族在元宵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和文化生活,构成了解明代宫廷元宵节状态的系列图像。图像记载便于从史实的视角探究明代宫廷花灯的具体形制,由此将图内花灯分为花灯本体式样...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是明代宫廷画派的重要作品,反映出明代宫廷贵族在元宵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和文化生活,构成了解明代宫廷元宵节状态的系列图像。图像记载便于从史实的视角探究明代宫廷花灯的具体形制,由此将图内花灯分为花灯本体式样、高灯式样、鳌山式样、大型摆灯式样4个方面并结合相关图例进行介绍。将明代经典花灯个体进行元素细分,从上到下依次为华盖、球灯、灯架、系带,明确各组成的外形特点,归纳总结明代花灯有阶级性、建筑关联性、制式稳定性特点。通过对画幅中花灯的研究,利于传承明代花灯这一传统物质文化,也为现代复原制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代家具 明代花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世宗崇道研究——以嘉靖朝道士群体的行为解读为中心
11
作者 佘巧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明世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广征道士入京,助其斋醮修炼,还给予道士群体贵极人臣的无上恩荣。然而这些道士在以道术和妖法获宠之后,却凭借着世宗的宽纵和信任,援引同类,交结朝臣,干涉朝政,最终对嘉靖朝政治造成了... 明世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广征道士入京,助其斋醮修炼,还给予道士群体贵极人臣的无上恩荣。然而这些道士在以道术和妖法获宠之后,却凭借着世宗的宽纵和信任,援引同类,交结朝臣,干涉朝政,最终对嘉靖朝政治造成了众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朝 明世宗 道士群体 崇道 谄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熹宗实录》订误举隅
12
作者 苏循波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62-163,184,共3页
《明熹宗实录》为明代十三朝最后一部官修《实录》,其按时间顺序记载了天启七年间(公元1621—1627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民族等诸方面内容,是研究晚明历史的重要资料。然因其纂修内容复杂以及誊录、传抄等原因,是书仍有不少讹误,涉及... 《明熹宗实录》为明代十三朝最后一部官修《实录》,其按时间顺序记载了天启七年间(公元1621—1627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民族等诸方面内容,是研究晚明历史的重要资料。然因其纂修内容复杂以及誊录、传抄等原因,是书仍有不少讹误,涉及数量、人名、时间等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熹宗实录》 订误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王朝对明朝先皇宾天的礼仪回应与外交表达
13
作者 王伟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23-33,143,144,共13页
朝鲜王朝建国后主动纳入明朝主导的东亚朝贡-册封体系,对明朝“至诚事大”,礼仪一遵中华正统,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认同与自觉,先皇宾天服丧礼仪谨遵明朝丧礼服制。朝鲜王朝为永乐帝服丧期间,确立了“闻丧即举哀”的礼制规则,修订举哀、成... 朝鲜王朝建国后主动纳入明朝主导的东亚朝贡-册封体系,对明朝“至诚事大”,礼仪一遵中华正统,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认同与自觉,先皇宾天服丧礼仪谨遵明朝丧礼服制。朝鲜王朝为永乐帝服丧期间,确立了“闻丧即举哀”的礼制规则,修订举哀、成服、举临、释服的基本仪注。但在后世遵行期间,为避免明朝对朝鲜获知大行消息渠道的外交误会,往往在讣告公文到达王京日才行“举哀”礼,体现了“礼仪从权”的外交考量。朝鲜王朝祭奠明帝丧礼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洪武至正统期间,朝鲜朝对明帝宾天的祭奠是草创成文与规范遵行,取法中华礼制,履行藩国义务;成化至正德期间,朝鲜朝对明帝的祭奠是流于程式、偶有敷衍,力图弱化明朝影响力,王权自主性意识增强;嘉靖至天启期间,朝鲜王朝在“宗系辩诬”和“壬辰倭乱”中获得国家利益,对明朝先帝的祭奠政治色彩浓厚,更重外交表达。朝鲜王朝对明帝的祭奠思想文化,根源于程朱理学在朝鲜朝的逐渐独尊,朝鲜朝士人视明朝为理学之正源,“士林派”在祭奠明帝宾天中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增强,最终汇流为明清鼎革后朝鲜王朝的“小中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先帝 朝鲜王朝 祭奠礼 小中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魏明帝禁浮华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蓉 薛振恺 蒋重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8-143,共6页
汉晋时“浮华”一词因使用场合不同而有多种含义 ,可以指奢靡 ,不守章句礼仪 ,有名无实及轻薄放纵的社会风气 ,也可以指朋党。魏明帝太和年间禁浮华则主要是从政治着眼 ,其真实意义在于严禁朋党。魏明帝本人虽口吃少言 ,却颇有大略 ,特... 汉晋时“浮华”一词因使用场合不同而有多种含义 ,可以指奢靡 ,不守章句礼仪 ,有名无实及轻薄放纵的社会风气 ,也可以指朋党。魏明帝太和年间禁浮华则主要是从政治着眼 ,其真实意义在于严禁朋党。魏明帝本人虽口吃少言 ,却颇有大略 ,特好法理 ,习于军事 ,且又雄心勃勃想要完成统一大业 ,因此对于桀骜不驯、恃才傲物的当时名士颇为厌恶。太和二年的未遂政变 ,使明帝强烈感受到了叔父曹植的政治压力 ,由此直接导致了禁浮华的一系列举措。曹植在明帝继位时仍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 ,并且与当时名士在很多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极有可能结为朋党 ,成为政治隐患。因此 ,魏明帝禁浮华主要是针对曹植的 ,曹植死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明帝 曹植 浮华 名士 曹魏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帝王民族观和历史观的异同——从历代帝王庙帝王祭祀角度出发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92,共10页
坐落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国家祭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立于明初,改建于明中叶,清朝则沿袭了历代帝王庙的祭祀且倾注了更多的关注。明清时,历代帝王庙入祀帝王名录的增减及相关帝王的言论,反映了明清帝王统治... 坐落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国家祭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立于明初,改建于明中叶,清朝则沿袭了历代帝王庙的祭祀且倾注了更多的关注。明清时,历代帝王庙入祀帝王名录的增减及相关帝王的言论,反映了明清帝王统治理念的异同,是分析和对比明清两代帝王民族观和历史观的一个剖面。同时,明清时期有关历代帝王庙的改革及相关帝王的言论,又显示了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佐证了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科学性,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历史叙述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依据和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庙 明清 帝王 历史观念 民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周麟趾学士的设置、学术活动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燕鹏 张素格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7-80,共4页
麟趾学士是北周明帝设置的文化著述职官。麟趾学士的主要执掌是"刊校经史",主要的修撰成果是《世谱》。麟趾学士的设置为文士的集中创造了条件,客观上推动了南北文士的文化交流和北周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 北周明帝 麟趾学士 学术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一州两格”与宋明帝的上台——孝武帝置王畿的政治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磊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3,共9页
自孝武帝以来,刘宋财政日趋依赖扬州东土诸郡(三吴、吴会)。在政治上,孝武帝将浙江东五郡划出扬州暨王畿范围,造成“一州两格”的格局。景和、泰始之际,东土诸郡在会稽的主导下起兵,便是孝武帝改制的反向后果。孝武帝以来建康朝廷的王... 自孝武帝以来,刘宋财政日趋依赖扬州东土诸郡(三吴、吴会)。在政治上,孝武帝将浙江东五郡划出扬州暨王畿范围,造成“一州两格”的格局。景和、泰始之际,东土诸郡在会稽的主导下起兵,便是孝武帝改制的反向后果。孝武帝以来建康朝廷的王畿化使东土诸郡与建康之间的人事关系错综复杂,这是东土士族、豪强的地方势力在战后得以留存的重要原因。控制东土诸郡的宋明帝“以中制外”、重构了政权,但东土诸郡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宋明帝时期,浙江东五郡在扬州之内仍被区别对待。泰始五年(469)蔡兴宗主政会稽,浙江东五郡与建康朝廷良性互动,孝武帝改制以来扬州“一州两格”的局面才稍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宋明帝 扬州 浙江东五郡 三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合法性视野中的明成祖朱棣——一个范本的解读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小平 周少青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9-64,共6页
政治合法性危机是贯穿明成祖朱棣一生政治生涯的主线。本文以政治合法性为考察视角,研究了朱棣获得和维持政治合法性的过程,揭示了政治合法性问题对朱棣政治活动的影响,并由此对传统政治体制和政治哲学提出一些新见解。
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 明成祖 朱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朝内迁女真安置政策——以安乐、自在州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奇文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6,共6页
安乐、自在州是成祖时专为安置内迁女真设立的。明初 ,由于明朝取代元朝 ,曾引起北方民族大量内迁。对内迁人口 ,明朝的安置政策皆以抚慰为主 ;但专门设州集中安置的却惟有女真。成祖确立的区别于他族的女真安置政策 ,突出的是贯彻“优... 安乐、自在州是成祖时专为安置内迁女真设立的。明初 ,由于明朝取代元朝 ,曾引起北方民族大量内迁。对内迁人口 ,明朝的安置政策皆以抚慰为主 ;但专门设州集中安置的却惟有女真。成祖确立的区别于他族的女真安置政策 ,突出的是贯彻“优养”原则 ,其目的是配合稳定东北、牵制蒙古的战略。这一政策在明初收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成祖 内迁女真 安置政策 安乐州 自在州 官理体制 形成过程 移民 明朝 官员设置 基层组织管理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宋晚期的政权重构与高门士族的权势复升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3-170,192,共9页
宋明帝以宫廷政变弑君夺权后,形成了依赖高门士族的政治路线。一方面是缘于他缺乏长期主政州郡的经历,身边并无可资依赖的政治军事集团。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与刘子勋的皇位争夺战中,宋明帝占据京师“以中制外”,聚居于建康的高门士族安危... 宋明帝以宫廷政变弑君夺权后,形成了依赖高门士族的政治路线。一方面是缘于他缺乏长期主政州郡的经历,身边并无可资依赖的政治军事集团。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与刘子勋的皇位争夺战中,宋明帝占据京师“以中制外”,聚居于建康的高门士族安危、利益均系于其帝业成败,双方具有合作需求。宋明帝对晋宋士风的认同,对高门士族理政才能的承认,是他依赖高门士族、维护“高流官序”的心理基础与情感取向。得益于泰始初年的政权重构,高门士族的政治权势在经历了孝武帝的压制之后有了较为显著的回升。后废帝时期袁粲、褚渊与萧道成、刘秉共同“平决万机”的四贵体制,正是宋明帝时期高门士族权势复升的历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高门士族 宋明帝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