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MSA-YOLOv5的息烽县中坝水库裂缝检测
1
作者 李其吉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水库大坝表面裂缝检测,对于确保水库结构安全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裂缝检测方法,该方法结合EMSA(高效多头自注意力模块)与YOLOv5目标检测框架,创建一个专门用于检测大坝裂缝的模型。通过利用EMSA的细致注意力机制,该... 水库大坝表面裂缝检测,对于确保水库结构安全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裂缝检测方法,该方法结合EMSA(高效多头自注意力模块)与YOLOv5目标检测框架,创建一个专门用于检测大坝裂缝的模型。通过利用EMSA的细致注意力机制,该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捕捉裂缝特征,并提高在复杂背景下的识别率。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检测精度方面展示出良好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大坝、水库等水利工程设施提供可靠的裂缝监测工具,同时也为水库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开辟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分割 深度学习 emsa YOLOv5 中坝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放射性EMSA法检测AP-1蛋白DNA结合活性实验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房军帆 杜俊英 +1 位作者 梁宜 方剑乔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方案简便,仪器要求较低,且有效的非放射性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的检测方法。方法以AP-1蛋白为实验对象,自制退火缓冲液合成生物素标记AP-1探针,抽提炎症大鼠脊髓背角处核蛋白(无需纯化),取10μg核蛋白与探针室温反应30 min... 目的探索一种方案简便,仪器要求较低,且有效的非放射性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的检测方法。方法以AP-1蛋白为实验对象,自制退火缓冲液合成生物素标记AP-1探针,抽提炎症大鼠脊髓背角处核蛋白(无需纯化),取10μg核蛋白与探针室温反应30 min。小型聚丙烯酰胺非变性凝胶电泳后将探针湿转至正电子加强尼龙膜上,紫外交联,ECL显影。通过正常探针与变性探针的竞争实验,证明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自制退火缓冲液成功合成生物素标记AP-1探针;炎症大鼠脊髓背角处AP-1蛋白与正常探针的结合后产生明显滞后条带,且结合力远高于变异探针。结论优化后的非放射性EMSA方案,有效降低了实验花费和仪器要求,且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 AP-1 凝胶电泳 实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A法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 D1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德煌 邱丽玲 +3 位作者 柳晓兰 罗庆良 董波 毛秉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1-33,共3页
利用蛋白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法 (EMSA)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D1的相互作用。探针位于cyclinD1启动子区的 - 2 48到 - 2 2 0之间 ,该区域包含SATAT5与cyclinD1的结合序列TTN5AA。STAT5与cyclinD1共形成a、b两条蛋白滞后... 利用蛋白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法 (EMSA)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D1的相互作用。探针位于cyclinD1启动子区的 - 2 48到 - 2 2 0之间 ,该区域包含SATAT5与cyclinD1的结合序列TTN5AA。STAT5与cyclinD1共形成a、b两条蛋白滞后带 ,当用点突变的探针作用时 ,仅剩下滞后带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 STAT5 周期蛋白D1 信号分子 相互作用 细胞 em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BZR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CsBZR1-5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
4
作者 董圆 张永恒 +1 位作者 肖烨子 余有本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8,共14页
BZR1转录因子是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茶树基因组数据,鉴定并克隆了6个茶树BZR1家族成员,分析了它们的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 BZR1转录因子是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茶树基因组数据,鉴定并克隆了6个茶树BZR1家族成员,分析了它们的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并探究了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6个茶树BZR1成员的内含子个数为2或3,其编码蛋白都包含典型的bHLH特征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除了CsBZR1-1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余CsBZR1s均定位于细胞核;转录激活活性分析表明,CsBZR1s在酵母中均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显示,CsBZR1s在茶树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其中CsBZR1-1和CsBZR1-6的表达模式较为相似;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6个CsBZR1基因均响应干旱胁迫,其中CsBZR1-5的表达持续被PEG模拟的干旱胁迫诱导。此外,ABA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CsNCED1在干旱胁迫下与CsBZR1-5的表达模式高度相似,凝胶电泳迁移试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zssay,EMSA)分析发现,CsBZR1-5能够与CsNCED1启动子上的E-box元件结合,说明CsBZR1-5可能参与调控了CsNCED1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过程。本研究系统分析了6个CsBZR1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为进一步阐明CsBZR1成员在茶树生长发育和干旱胁迫响应中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sBZR1s基因 亚细胞定位 转录自激活 凝胶电泳迁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鉴定Femu2p-C_2H_2蛋白与TTGGGTBOX相互作用的EMSA实验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费小雯 吴小霞 +1 位作者 范新照 邓晓东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4期365-368,共4页
分析了电泳迁移率(EMSA)技术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法改进。通过检测TTGGGT Box及其突变体与Femu2p-C2H2蛋白的相互作用,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快速、简便、经济适用的EMSA实验法,该方法可用于DNA结合蛋白和其相关的DNA... 分析了电泳迁移率(EMSA)技术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法改进。通过检测TTGGGT Box及其突变体与Femu2p-C2H2蛋白的相互作用,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快速、简便、经济适用的EMSA实验法,该方法可用于DNA结合蛋白和其相关的DNA结合序列相互作用的特异性竞争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迁移率(emsa)实验法 Femu2p-C2H2蛋白 TTGGGT Box 特异性竞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的行人遮挡目标检测
6
作者 徐升 苏庆华 +2 位作者 万开政 戚翔宇 张智超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在遮挡图像中,行人目标通常被其他物体部分或完全遮挡,导致其外观特征不完整、边缘模糊,甚至与背景或遮挡物混淆。行人遮挡目标的检测需要算法能够在特征缺失的情况下,仍然准确识别和定位目标。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本文基于YOLOv10提出一... 在遮挡图像中,行人目标通常被其他物体部分或完全遮挡,导致其外观特征不完整、边缘模糊,甚至与背景或遮挡物混淆。行人遮挡目标的检测需要算法能够在特征缺失的情况下,仍然准确识别和定位目标。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本文基于YOLOv10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自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Multi-directional Self-Attention, EMSA)的多尺度感知能力的YOLOv10改进方法。首先在YOLOv10中的C2f中融合MSDA注意力机制,增强了模型在多尺度上的特征捕捉能力,提升了对不同尺度遮挡目标的检测能力,通过自适应地加权不同通道的特征,提高了对遮挡目标特征的关注;其次基于动态聚焦机制引入新的损失函数Focaleriou,动态调整损失焦点,提高对不同尺度目标的检测能力,同时改善边界框回归损失收敛速度,之后添加了小目标检测头,增强小遮挡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最后使用公开数据集Citypersons进行消融实验。结果表明,该融合了MSDA注意力机制的模型平均精度(Map@0.5)达到了62.3%,相较于官方YOLOv10n提升了2.2%。实验结果表明该EMSA注意力能够有效改进行人遮挡目标的检测,满足自动驾驶、监控等应用场景下的行人遮挡场景的检测需求。In occluded images, pedestrian targets are often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blocked by other objects, leading to incomplete appearance features, blurred edges, and even confusion with the background or occluding objects. Detecting occluded pedestrian targets requires algorithms capable of accurately recognizing and localizing targets despite missing features.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YOLOv10 method with enhanced multi-scale perception by integrating an Efficient Multi-directional Self-Attention (EMSA) mechanism. Firstly, the MSDA attention mechanism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2f module of YOLOv10 to enhance the model’s ability to capture features at multiple scales,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of occluded targets of various sizes. By adaptively weighting features across channels, the method increases focus on occluded target features. Secondly, a novel loss function, Focaleriou, is introduced based on a dynamic focusing mechanism. This adjusts the focus of the loss dynamically,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argets at different scales and improving the convergence speed of bounding box regression loss. Additionally, a small-object detection head is added to strengthen feature extraction for small occluded targets. Finally, ablation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the public Citypersons datase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MSDA attention mechanism achieves a 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0.5) of 62.3%, which is 2.2% higher than the official YOLOv10n. Experimental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EMSA attention mechanism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detection of occluded pedestrian targets,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scenarios such as autonomous driving and surveillance under occluded pedestrian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挡目标检测 emsa多尺度自注意力 YOLO 动态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染法用于EMSA分析检测三链核酸形成
7
作者 周钢 朱敏 胡维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银染法在三链形成的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MSA)中的可行性 ,从而为三链核酸研究提供有效的非同位素检测方法。 方法 三链形成反应后进行 EMSA分析 ,然后用银染显示电泳形成的 DNA区带。 结果 银染法显示出三链的 EMSA滞后... 目的 探讨银染法在三链形成的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MSA)中的可行性 ,从而为三链核酸研究提供有效的非同位素检测方法。 方法 三链形成反应后进行 EMSA分析 ,然后用银染显示电泳形成的 DNA区带。 结果 银染法显示出三链的 EMSA滞后带 ,并揭示三链形成的平台效应。 结论 本文首次表明银染法可用于三链形成的 EMSA分析快速检测 ,且 SOX9基因内含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链核酸 银染法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bZIP71基因的克隆及EMS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兵 南海洋 +2 位作者 袁晓辉 刘宝辉 孔凡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5,41,共5页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从大豆品种Harosoy中克隆到1个新的b ZIP基因(Gmb ZIP71),基因表达分析表明Gmb ZIP71在叶片、生长点、花、花芽、荚和根等多个器官中表达。将Gmb ZIP71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9b上,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其进行I...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从大豆品种Harosoy中克隆到1个新的b ZIP基因(Gmb ZIP71),基因表达分析表明Gmb ZIP71在叶片、生长点、花、花芽、荚和根等多个器官中表达。将Gmb ZIP71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9b上,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其进行IPTG诱导。结果表明:在IPTG浓度为0.25 mmol·L-1,诱导时间为4 h,诱导温度为28℃时,重组蛋白得到表达,分子量大约为48 k Da,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His蛋白纯化系统回收得到Gmb ZIP71-His重组蛋白,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实验表明Gmb ZIP71重组蛋白可以在体外与ACGT顺式作用元件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BZIP 原核表达 em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组织有效实施EMSA的基本条件
9
作者 王建刚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2年第2期48-50,共3页
ISO14000是各类组织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如何依据此标准建立组织的EMS并保证其有效性,是摆在组织面前的问题。为此,本文在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认证实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组织有效实施EMSA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 国际标准 em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错部分卷积的高压输电线路检测方法
10
作者 李利荣 戴俊伟 +3 位作者 崔浩 梅冰 贺章擎 李婕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59-5168,I0074-I0076,I0073,共14页
在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任务中,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航拍图像中待检测目标检测精度不高和模型过大而难以部署至无人机等移动端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以YOLOv7-tiny为基础网络进行改进以实现提高检测精度并将模型轻量化的方法。首先,该文设计了... 在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任务中,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航拍图像中待检测目标检测精度不高和模型过大而难以部署至无人机等移动端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以YOLOv7-tiny为基础网络进行改进以实现提高检测精度并将模型轻量化的方法。首先,该文设计了一种交错部分卷积(interlace partial convolution,IPConv),并利用其构建IP1-ELAN、IP2-ELAN模块作为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块,使其能有效减轻模型中通道冗余问题,并大幅度减少模型的参数量和浮点数;其次,在骨干网络最后一层中融合高效多尺度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EMSA)以实现跨通道交互,增强目标区域特征提取能力;最后,融合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及跨阶段空间通道(spatial pyramid pooling faster,cross stage partial channel,SPPFCSPC)模块,进一步增强特征提取能力,提升模型检测性能。通过实验验证,该文方法在输电线路巡检数据集中模型参数量和浮点数分别仅为3.79M,8.4G,检测精度为85.8%。综合性能优于目前常用的检测算法,能够基本满足部署至无人机端进行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巡检 通道冗余 多尺度 交错部分卷积 高效多尺度注意力机制 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及跨阶段空间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TNF单克隆抗体对TNF诱导的NF-κB核转位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参胜 欧阳为明 +3 位作者 刘雪松 梁晓聪 宋朝君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 :鉴定 3株抗人TNF单克隆抗体 (mAb)D2、E6和F6对TNF诱导的NF κB核转位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 3株mAb及无关mAb分别与TNF溶液孵育后 ,加入到ECV30 4细胞培养液中。孵育 1h后收获细胞 ,从中提取核蛋白并测定其含量 ,用电... 目的 :鉴定 3株抗人TNF单克隆抗体 (mAb)D2、E6和F6对TNF诱导的NF κB核转位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 3株mAb及无关mAb分别与TNF溶液孵育后 ,加入到ECV30 4细胞培养液中。孵育 1h后收获细胞 ,从中提取核蛋白并测定其含量 ,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检测核提取液中NF κB的核转位。结果 :3株抗TNFmAb均可抑制TNF诱导的ECV30 4细胞中NF κB的核转位。其中mAbD2的抑制作用最强 ,其次为mAbF6和E6 ,无关对照抗体也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反应。抑制作用与加入的mAb呈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 ,在 10mg/L和 0 .1mg/L条件下 ,mAbD2的抑制率分别为 94 .2 %和75 .1% ,mAbE6分别为 6 4 .9%和 2 8.6 % ,mAbF6分别为 70 .3%和 4 9.5 % ,无关对照抗体分别为 2 0 .0 %和 11.1%。结论 :mAbD2、E6和F6可特异性地抑制TNF诱导的NF κB核转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单克隆抗体 NF-ΚB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核转录因子的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被引量:54
12
作者 王勇 黄文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实用、成功率高的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方法 参照国内外介绍的实验方法并加以改进 ,并结合本室的实际情况。主要步骤为核蛋白快速抽提与定量 ,探针标记与纯化 ,DNA与蛋白质的结合 ,电泳及显影。结果 此方法操...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实用、成功率高的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方法 参照国内外介绍的实验方法并加以改进 ,并结合本室的实际情况。主要步骤为核蛋白快速抽提与定量 ,探针标记与纯化 ,DNA与蛋白质的结合 ,电泳及显影。结果 此方法操作时间较短 ,简化了核蛋白抽提 ,且省去了繁锁的干胶步骤 ,图像清晰 ,有可比性及重复性。结论 此方法本室运用过多次 ,稳定可靠 ,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 电泳迁移率 emsa 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胃癌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扈启宽 李文梅 +1 位作者 赵喜荣 吕有勇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肿瘤细胞中核转录因子B(NFκB)活性的影响 ,探讨大蒜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凝胶滞留 (EMSA)方法分析应用大蒜素处理前后人胃癌细胞系BGC 82 3的细胞核蛋白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用大蒜素处理后可观察...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肿瘤细胞中核转录因子B(NFκB)活性的影响 ,探讨大蒜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凝胶滞留 (EMSA)方法分析应用大蒜素处理前后人胃癌细胞系BGC 82 3的细胞核蛋白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用大蒜素处理后可观察到肿瘤细胞有增殖减慢及诱导分化等现象 ,大蒜素处理后NFκB结合DNA的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emsa NFkB活性 胃癌细胞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乙烯响应因子GmERF6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莹 赵艳 +3 位作者 杨晓杰 孙天国 张军 姚雅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77,共5页
GmERF6是从大豆中克隆到的一个新的ERF转录抑制子基因,对其功能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显示GmERF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利用原核表达纯化GmERF6蛋白并进行凝胶阻滞分析(EMSA),结果显示,GmERF6蛋白在体外可以与GCC-box元件... GmERF6是从大豆中克隆到的一个新的ERF转录抑制子基因,对其功能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显示GmERF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利用原核表达纯化GmERF6蛋白并进行凝胶阻滞分析(EMSA),结果显示,GmERF6蛋白在体外可以与GCC-box元件特异结合;对GmERF6转基因拟南芥干旱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和植株表型进行观察,结果证实GmERF6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旱性,表明该基因可作为培育抗旱材料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ERF6 亚细胞定位 emsa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II对血管内皮细胞三种转录因子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华 斯琴 +3 位作者 王小明 郭恒怡 李素敏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和方法 :分别采用凝胶迁移率改变法 (EM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AngII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 4的影响。结果 :(1)EMSA结果表明 ,AngII组核抽提物与 3种探针的结合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与NF -κB ,SP - 1和AP ... 目的和方法 :分别采用凝胶迁移率改变法 (EM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AngII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 4的影响。结果 :(1)EMSA结果表明 ,AngII组核抽提物与 3种探针的结合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与NF -κB ,SP - 1和AP - 1探针结合活性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 10 98倍 ,3 97倍和 1 33倍 ,说明AngII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F -κB ,SP - 1和AP - 1等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增加有关。进一步证实NF -κB ,AP -1在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发现转录因子SP - 1也可能参与此过程。 (2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 ,AngII处理后细胞核内NF -κB含量明显增加 ,提示AngII能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 -κB的核转位 ,进一步验证了EMSA的结论。而细胞核内SP - 1和AP - 1的含量较对照组略有增加 ,提示AngII对SP - 1和AP - 1的核转位无明显影响而可能主要是促进转录因子与相应顺式调控元件的结合活性。结论 :AngII对内皮细胞 3种重要的转录因子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转录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emsa WESTERN-BLOT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活性表达及抗菌药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卢中秋 梁欢 +5 位作者 李萌芳 邱俏檬 杨光田 周铁丽 洪广亮 吴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VV)脓毒症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以及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制作大鼠VV脓毒症模型(VV组)和VV脓毒症药物干预模型(AA组),使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NF...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VV)脓毒症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以及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制作大鼠VV脓毒症模型(VV组)和VV脓毒症药物干预模型(AA组),使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较低,VV组染菌2h的肝组织NF-κB活性即达到高峰,较NC组明显增高(P<0.05),后肝组织NF-κB活性逐渐减少,但VV组染菌6、9、12、16h肝组织NF-κB活性仍明显高于NC组(P<0.05)。AA组染菌后9、12h肝组织NF-κB活性仍显著高于NC组(P<0.05),后逐渐减低,染菌16h、36h、2周的肝组织NF-κB活性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时间点的VV组相比,AA组染菌9、12、16h的肝组织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创伤弧菌脓毒症早期肝组织NF-κB活性即达高峰,及早使用头孢哌酮钠和乳酸左氧氟沙星可明显减低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脓毒症 核转录因子-ΚB 抗菌药物 凝胶电泳迁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WRKY2基因的克隆和非生物逆境下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立芹 王西瑶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1-407,共7页
马铃薯WRKY2基因的功能尚未见有报道,WRKY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家族,它们在植物应对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和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该研究采用电子克隆法获得马铃薯WRKY2基因,该基因的编码区长度1 065 bp,编... 马铃薯WRKY2基因的功能尚未见有报道,WRKY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家族,它们在植物应对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和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该研究采用电子克隆法获得马铃薯WRKY2基因,该基因的编码区长度1 065 bp,编码355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WRKY家族第二组成员,锌指结构为C-X5-C-X23H-X-H。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它与番茄WRKY7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6%,与烟草中WRKY蛋白的相似性为86%,利用原核表达法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该蛋白。通过凝胶阻滞实验证明,该蛋白在体外能结合W-box元件,而且这种结合能被冷探针所竞争,同时也表明St WRKY2不能结合含有突变W-box DNA片段,证明St WRKY2与W-box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该基因主要在根中表达,其次是叶和茎。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可能参与的生理功能,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10μmol/L低磷、10μmol/L低钾、200 mmol/L Na Cl、400 mmol/L PEG溶液和4℃低温处理,处理时间6 h,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低磷处理后表达量明显下降,在200 mmol/L Na Cl和400 mmol/L PEG处理6 h后表达量明显升高,但在10μmol/L低钾和4℃低温处理后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St WRKY2能响应低磷、Na Cl和PEG这三种非生物逆境胁迫。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马铃薯WRKY2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WRKY 系统发育 emsa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末端酶大亚单位DNA结合能力的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申晓冬 张克斌 +6 位作者 李明 周莹冰 蹇锐 胡晓梅 陈志瑾 饶贤才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末端酶大亚单位与噬菌体基因组末端cos位点的结合能力。方法通过PCR扩增出末端酶大亚单位编码基因tls,经pMD-T18载体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1上,IPTG诱导表达,获得包涵体蛋白,用包涵体裂解液溶解包涵体,通过N...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末端酶大亚单位与噬菌体基因组末端cos位点的结合能力。方法通过PCR扩增出末端酶大亚单位编码基因tls,经pMD-T18载体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1上,IPTG诱导表达,获得包涵体蛋白,用包涵体裂解液溶解包涵体,通过Ni-NTA亲和层析,分离出重组目的蛋白rTLS,透析复性后,与生物素标记的基因组末端cos片段进行结合反应,通过EMSA检测DNA滞后现象。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QE-tls,获得了纯化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末端酶大亚单位rTLS,EMSA结果证实结合rTLS后的cos片段与无蛋白加入的对照组相比明显滞后。结论重组噬菌体PaP3末端酶大亚单位在体外可与基因组末端cos片段发生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酶大亚单位 噬菌体PaP3 emsa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细胞中调控ezrin基因基本转录活性的顺式作用元件及转录因子的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书颖 李恩民 +4 位作者 孟令英 崔磊 袁华敏 杜则澎 许丽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6,共9页
研究发现,质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而且Ezrin的表达上调与肿瘤细胞的移动侵袭相关,但是调控ezrin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却不清楚.为了探明ezrin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以肺癌细胞A549为材料,首先采用双荧光素酶... 研究发现,质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而且Ezrin的表达上调与肿瘤细胞的移动侵袭相关,但是调控ezrin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却不清楚.为了探明ezrin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以肺癌细胞A549为材料,首先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ezrin基因5′侧翼嵌套缺失序列和位点突变序列的转录活性,鉴定肺癌细胞中ezrin基因的基本启动子区以及关键的顺式作用元件Sp1结合位点(-75/-69)和AP-1结合位点(-64/-58).其次,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证明,肺癌细胞核蛋白提取物能够与ezrin基因含有关键顺式作用元件的DNA序列结合,形成DNA-核蛋白复合物,而且Sp1结合位点和AP-1结合位点与重组蛋白rhSp1和rhAP-1的结合具有位点特异性.最后,利用瞬时转染实验证实,转录因子Sp1和AP-1(由c-Jun和c-Fos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分别通过Sp1结合位点和AP-1结合位点,增强ezrin基因基本转录活性,而且,过表达转录因子Sp1、c-Jun或c-Fos上调了Ezrin蛋白表达.研究确定,肺癌细胞中调控ezrin基因基本转录活性的关键顺式作用元件是Sp1结合位点(-75/-69)和AP-1结合位点(-64/-58),与之作用的转录因子Sp1和AP-1对于ezrin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基因 转录调控元件 转录因子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 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芒大麦DREB1转录因子的克隆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呈玉 万甡 +3 位作者 翟凤艳 张明哲 吕世友 李彦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67,共9页
【目的】克隆强抗寒性牧草——短芒大麦DREB1(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转录因子,分析其生理生化特性,为理想抗逆工程基因的筛选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RACE-PCR(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po... 【目的】克隆强抗寒性牧草——短芒大麦DREB1(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转录因子,分析其生理生化特性,为理想抗逆工程基因的筛选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RACE-PCR(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分离短芒大麦DREB1转录因子全长cDNA序列,North-ern杂交和凝胶滞留试验分析其在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及其与DRE(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元件的结合活性。【结果】从强抗寒性短芒大麦中成功分离了1个新的DREB1类转录因子HbDREB1,该基因全长899 bp,其蛋白序列中含有1个典型的AP2/EREBP DNA结构域及"PKK/RPAGRxKFxETRHP"和"DSAWR"、"LWSY"3个DREB1特征标签序列;序列比对分析表明,HbDREB1与其他植物的DREB1类转录因子的同源性较高。HbDREB1在转录水平上明显受冷胁迫诱导表达,具有结合DRE-顺式作用元件的功能及作为转录因子必备的核定位特性。【结论】HbDREB1基因参与了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具有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E-结合蛋白 短芒大麦 非生物胁迫 凝胶滞留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