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with smartphones for measur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dolesc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Ernesto Magallón-Neri Teresa Kirchner-Nebot +2 位作者 Maria Forns-Santacana Caterina Calderón Irina Planellas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16年第3期303-310,共8页
AIM To analyze the viability of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EMA) for measuring the mental states associated with psychopathological problems in adolescents.METHODS In a sample of 110 adolescents,a sociodemographic... AIM To analyze the viability of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EMA) for measuring the mental states associated with psychopathological problems in adolescents.METHODS In a sample of 110 adolescents,a sociodemographic data survey and an EMA Smartphone application over a oneweek period(five times each day),was developed to explore symptom profiles,everyday problems,coping strategies,and the contexts in which the events take place.RESULTS The positive response was 68.6%.Over 2250 prompts about mental states were recorded.In 53% of situations the smartphone was answered at home,25.5% of casesthey were with their parents or with peers(20.3%).Associations were found with attention,affective and anxiety problems(P < 0.001) in the participants who took longer to respond to the EMA app.Anxious and depressive states were highly interrelated(rho = 0.51,P < 0.001),as well as oppositional defiant problems and conduct problems(rho = 0.56,P < 0.001).Only in 6.2% of the situations the subjects perceived they had problems,mainly associated with inter-relational aspects with family,peers,boyfriends or girlfriends(31.2%).We also found moderate-high reliability on scales of satisfaction level on the context,on positive emotionality,and on the discomfort index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CONCLUSION EMA methodology using smartphones is a usefu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adolescents' daily dynamics.It achieved moderate-high reliability and accurately identified psycho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experienced by community adolescents in their natural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MARTPHONE COPING Adolesc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ying Distinct Quitting Trajectories after an Unassisted Smoking Cessation Attempt: An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Study
2
作者 Monica S. Bachmann Hansjorg Znoj Jeannette Brodbeck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12年第3期44-50,共7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distinct quitting trajectories over 29 days after an unassisted smoking ces- sation attempt by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EMA).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se trajectories...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distinct quitting trajectories over 29 days after an unassisted smoking ces- sation attempt by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EMA).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se trajectories we tested if they predict smoking frequency up to six months later. Methods: EMA via mobile phones was used to collect real time data on smoking (yes/no) after an unassisted quit attempt over 29 days. Smoking frequency one, three and six months after the quit attempt was assessed with online questionnaires. 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230 self-quitters. Results: Four different quitting trajectories emerged: quitter (43.9%), late quitter (11.3%), returner (17%) and persistent smoker (27.8%). The quitting trajectories predicted smoking frequency one, three and six months after the quit attempt (all p < 0.001). Conclusions: Outcome after a smoking cessation attempt is better described by four distinct trajectories instead of a binary variable for abstinence or relapse. In line with the relapse model by Marlatt and Gordon, late quitter may have learned how to cope with lapses during one month after the quitting attempt. This group would have been allocated to the relapse group in traditional outcom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oking Cessation LAPSE Relapse Process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Self-Quit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生态瞬时评估的范围综述
3
作者 雷昱 张变子 +1 位作者 刘萍 李海鸿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目的 对生态瞬时评估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评估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预防和管理青少年群体久坐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 目的 对生态瞬时评估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评估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预防和管理青少年群体久坐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集、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生态瞬时评估应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3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生态瞬时评估工具包括日记、移动设备及应用程序,可对儿童青少年屏前、社交、通勤型等久坐行为进行评估,数据取样以等时间间隔为主,可突破应用场景及时间的限制,其应用形式包括单一生态瞬时评估、与回顾性问卷及客观评估工具的联合应用,且从应答率、同期效度和受试疲劳效应上体现其应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生态瞬时评估可对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及相关背景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并分析其因果关联。未来应对生态瞬时评估的研究设计及开展形式进一步完善,拓宽应用途径,推动个体化精准干预策略的实施,助力儿童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久坐行为 生态瞬时评估 生活方式 身心健康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瞬时评估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才智 贠芸 +3 位作者 肖志华 周忠英 童婷 任志洪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7-2090,共24页
生态瞬时评估作为一种数据采集方法,通过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实时监测被试的自杀意念、情绪状态和行为,捕捉其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变化,在自杀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瞬时评估采用事件相关设计、时间相关设计或混合设计收集数... 生态瞬时评估作为一种数据采集方法,通过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实时监测被试的自杀意念、情绪状态和行为,捕捉其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变化,在自杀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瞬时评估采用事件相关设计、时间相关设计或混合设计收集数据,适用于不同来源与年龄的样本,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能够有效减少被试的回忆偏差和主观解释。以往研究证明,在自杀领域开展生态瞬时评估研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安全的。生态瞬时评估证实了自杀危险的短期变异性,改善了对自杀危险性及其近端因素的理解。未来除了加强本土化研究、关注数据的隐私保护外,还需要结合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开展自杀危险性动态监测的生态瞬时评估研究,进一步提高理解、预测和预防自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瞬时评估 自杀 危险因素 可行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活动地理环境对居民瞬时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苏玲玲 周素红 +2 位作者 关美宝 柴彦威 齐兰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通过GPS和移动传感器收集活动地的即时环境数据,来探索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瞬时幸福感体验受到活动地点即时环境的影响,适宜的温度、POI密度可以促进幸福感,而噪音、PM_(2.5)、人口密度、POI类型和交叉路口不利于幸福感。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的关系也受到时间和空间要素的调节,相比工作日,休息日的活动地即时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而活动的离家距离会削弱建成环境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证实了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相关,并受到时空行为特征的调节,为指导中国城市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幸福感 地理环境 日常活动 ema 移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情绪失调的动态特征:情绪动力学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朝毅 王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85,I0012-I0014,共25页
抑郁症在DSM-5中界定的核心特征是持久的情绪紊乱,如过度悲伤和急剧减少的愉悦情绪体验。近年来,情绪动力学强调:抑郁症临床人群的情绪失调不局限于较高的消极情绪平均强度和较低的积极情绪平均强度,还表现为异常的情绪动态模式。本综... 抑郁症在DSM-5中界定的核心特征是持久的情绪紊乱,如过度悲伤和急剧减少的愉悦情绪体验。近年来,情绪动力学强调:抑郁症临床人群的情绪失调不局限于较高的消极情绪平均强度和较低的积极情绪平均强度,还表现为异常的情绪动态模式。本综述系统地纳入18篇采用生态瞬时评估探究日常生活中抑郁症临床人群的情绪动态特征的文献,结果表明:1)相比于健康对照组,抑郁症患者消极情绪波动幅度更大,表现为更大的消极情绪变异性和消极情绪不稳定性。2)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系统僵化且缺乏灵活性,表现为更大的消极情绪惯性和更密集的情绪网络。3)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性存在异常,表现为经历积极事件后的心境点亮效应,经历消极事件后更大的消极情绪反应性。4)患者情绪系统的复杂度下降,表现为更低的情绪分化水平。处于抑郁症缓解期的个体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情绪失调。本综述首次从情绪动力学的视角总结了抑郁症情绪失调的特征,这些情绪动态特征为抑郁症的个体化医疗和复发预防提供了潜在的、具有高生态效度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情绪动力学 情绪失调 生态瞬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瞬时评估的肺癌患者围术期症状与体力活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侯礼佳 顾丹凤 +5 位作者 张铭栖 王小波 朱利红 吴心艳 陈亭亭 赵阳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1期1138-1144,共7页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围术期症状与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关系。方法 采用生态瞬时评估法(ecd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EMA),便利选取2023年4—10月就诊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的96例肺癌手术患者为研...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围术期症状与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关系。方法 采用生态瞬时评估法(ecd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EMA),便利选取2023年4—10月就诊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的96例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EMA工具(疼痛数字评估量表、疲乏视觉模拟量表、呼吸困难视觉模拟量表、心理痛苦温度计、斯坦福瞌睡量表)和PA监测工具在患者术前和术后的1~6 d内进行每天3个时间点的症状(疼痛、疲乏、心理痛苦、呼吸困难、嗜睡)评估和持续监测PA水平(步数、活动距离、活动热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症状与PA在围术期呈负相变化趋势,不同症状峰值时间存在差异。多层线性模型显示:5种症状均可在瞬时水平显著负向影响PA指标(P<0.001),其中疼痛效应最显著。与男性相比,女性肺癌患者围术期PA水平更低(P<0.01),相同程度的疼痛、心理痛苦和嗜睡可导致女性步数、活动距离和活动热量更大程度的下降。此外,高龄是影响患者PA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老年患者疼痛时的步数、活动距离和活动热量减退更为显著,但心理痛苦对老年患者步数和活动热量的负面影响较小(β=-7.65和-0.236)。结论 肺癌患者的症状与体力活动在围术期呈动态变化规律,患者当期症状越严重PA水平越低,且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存在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围术期 症状 体力活动 生态瞬时评估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时长对错失恐惧的动态影响:特质性正念的跨层调节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昫澄 田紫晴 +1 位作者 陈爽 袁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052-1058,共7页
目的:运用生态瞬时评估法,探讨大学生过去半小时内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长与当前的错失恐惧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检验特质性正念水平对此关系是否存在跨层调节作用。方法:使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测量45名在校大学生的特质性正念水平作为个体间... 目的:运用生态瞬时评估法,探讨大学生过去半小时内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长与当前的错失恐惧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检验特质性正念水平对此关系是否存在跨层调节作用。方法:使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测量45名在校大学生的特质性正念水平作为个体间水平数据,并在被试的实际生活中持续9个工作日、每天2次采集过去半小时内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长以及当前的错失恐惧水平(共获810个数据点)作为个体内水平数据,之后进行多层线性分析。结果:在个体内水平上,在对抑郁和焦虑水平进行统计控制后,过去半小时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长正向预测当前的错失恐惧水平(γ10=0.01,P<0.001);特质性正念水平的跨层调节作用显著(γ11=-0.06,P<0.05),具体来说,特质性正念水平越高的个体,在使用社交媒体后体验到的错失恐惧程度较低。结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较长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长可能加剧错失恐惧的产生,但较高的特质性正念水平可能缓解错失恐惧的产生;考虑到错失恐惧可能进一步引起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未来研究可探索正念训练对减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使用 错失恐惧 特质性正念 生态瞬时评估 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时适应性干预在身体活动促进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9
作者 雷昱 张变子 +1 位作者 刘萍 李海鸿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11-117,共7页
目的对即时适应性干预在身体活动促进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即时适应性干预研究的开展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4年6月20日,... 目的对即时适应性干预在身体活动促进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即时适应性干预研究的开展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4年6月2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即时适应性干预交付载体多为智能手机及应用程序,干预人群包括学生、职业人群、老年人、超重/肥胖人群以及慢性病患者;理论基础包括行为改变理论和福格(Fogg)行为模型;干预的设计框架包括远期结局、近期结局、决策点、干预选项、适配变量和决策规则;干预的结局指标包括久坐时长、活动水平、步行距离、心理/情感状态、生活质量、生理参数、可行性、可接受性8个方面。结论即时适应性干预具有生态学效度、自动化及趣味性优势,有助于提升干预人群的身体活动水平。未来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重视受试者群体特征及需求,完善方案设计,优化学习算法,考虑干预交付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提升即时适应性干预在活动促进中的渐进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适应性干预 适配干预 身体活动 健康促进 久坐行为 生态瞬时评估 数字技术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消极情绪惰性和疲劳状态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基于生态瞬时评估
10
作者 章晨阳 张珊珊 +1 位作者 曾翠莲 陈瀛 《心理学通讯》 2024年第3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究日常消极情绪惰性、疲劳状态和个体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每天8次,连续7天的生态瞬时评估法(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EMA),对209名大学生的日常消极情绪惰性和疲劳状态进行跟踪测评。跟踪测评结束1周后再... 目的:探究日常消极情绪惰性、疲劳状态和个体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每天8次,连续7天的生态瞬时评估法(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EMA),对209名大学生的日常消极情绪惰性和疲劳状态进行跟踪测评。跟踪测评结束1周后再次测试该人群的抑郁、焦虑水平。通过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变量间的关系。结果:日常消极情绪惰性对个体的抑郁(c=42.945,p<0.001)和焦虑(c=26.621,p=0.001)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疲劳状态在日常消极情绪惰性对个体抑郁(abetween×b=9.958,p=0.002)和焦虑(abetween×b=10.690,p=0.001)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日常消极情绪惰性既直接预测个体的抑郁、焦虑水平,又可通过疲劳状态影响个体抑郁、焦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消极情绪惰性 疲劳状态 抑郁 焦虑 生态瞬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方式的生态瞬时评估法及其他测量方法简介 被引量:21
11
作者 封丹珺 石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9-434,共6页
生态瞬时评估法(EMA)是当前对应对方式进行测量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它也广泛适用于其它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领域,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重点介绍了EMA的特点、使用方法、使用情况、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等。由于EM... 生态瞬时评估法(EMA)是当前对应对方式进行测量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它也广泛适用于其它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领域,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重点介绍了EMA的特点、使用方法、使用情况、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等。由于EMA特别适合于研究过程性的问题,因此用它来研究应对是非常恰当的。另外,文章还简单介绍并评价了其它的应对方式测量方法,并指出将来对应对方式进行测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方式 测量 问卷法 生态瞬时评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炼情境中情绪效益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昭 程静静 +1 位作者 魏平 毛志雄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87,共4页
关于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锻炼行为的解释率都不理想。研究显示,锻炼中体验到的情绪对锻炼行为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对锻炼情境中情绪测量方法和实验设计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 关于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锻炼行为的解释率都不理想。研究显示,锻炼中体验到的情绪对锻炼行为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对锻炼情境中情绪测量方法和实验设计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锻炼情境中,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情绪的测量法,考查锻炼前后情绪整体的变化,选用多维研究法;考查锻炼中某种特定情绪状态的变化,选用类别研究法;2)锻炼情境情绪的研究中,应重视锻炼过程中情绪的变化;3)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更多的利用生态瞬时评估法收集锻炼或身体活动数据,以提高研究的生态学效度;4)锻炼情绪效益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如用乳酸阈或通气阈来定义锻炼的强度;5)检验锻炼情绪的变化不仅在群体水平上,如平均数,也要考虑个体和亚群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炼 情绪 多维研究法 生态瞬时评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瞬时评估在体力活动行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61,79,共9页
体力活动行为干预策略依赖于对身体活动及其相关因素的准确测量与评估,以往回顾性的身体活动报告存在回忆性偏差和个体认知偏向,基于加速度计的客观测量无法提供体力活动行为发生的背景以及与体力活动行为密切相关的情绪、心理等信息,... 体力活动行为干预策略依赖于对身体活动及其相关因素的准确测量与评估,以往回顾性的身体活动报告存在回忆性偏差和个体认知偏向,基于加速度计的客观测量无法提供体力活动行为发生的背景以及与体力活动行为密切相关的情绪、心理等信息,可能导致对体力活动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解产生偏差。生态瞬时评估(ecologicalmomentary assessment,EMA)可克服以上不足,可对体力活动行为及认知、情感、环境背景等相关信息进行多次动态实时评估,在体力活动行为干预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也引起了关注。研究从生态瞬时评估特征、设计方法、可行性、有效性、评估内容、应用现状等方面对生态瞬时评估在体力活动行为干预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有助于体力活动行为干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影响因素 生态瞬时评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的生态研究模式述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里存在着三种研究取向,即符号加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和生态主义取向。对心理学生态主义研究取向的界定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梳理广义生态学取向下的认知实证研究,可知认知生态学取向的研究模式有三种:情绪与认知、任...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里存在着三种研究取向,即符号加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和生态主义取向。对心理学生态主义研究取向的界定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梳理广义生态学取向下的认知实证研究,可知认知生态学取向的研究模式有三种:情绪与认知、任务情境与认知、社会文化因素与认知。认知生态学应注重狭义生态学取向的认知研究,在动态系统研究中加入社会文化因素,并结合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等因素来探讨社会文化对认知的影响机制,加大生态学方法如生态瞬时评估法(EMA)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生态学 认知心理学 生态瞬时评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品味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来自生态瞬时评估的证据
15
作者 宫火良 张方屹 张晋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7-124,共8页
探讨生态瞬时评估法(EMA)在心理评估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大学生品味对学业倦怠的影响。采用品味信念量表和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对7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持续17天的调查。结果表明(1)两种测量方式下品味信念问卷总分间相关系数在0.55-0.88之间... 探讨生态瞬时评估法(EMA)在心理评估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大学生品味对学业倦怠的影响。采用品味信念量表和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对7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持续17天的调查。结果表明(1)两种测量方式下品味信念问卷总分间相关系数在0.55-0.88之间,学业倦怠量表总分间相关系数在0.66-0.87之间;(2)大学生每日品味显著负向影响当天学业倦怠,在品味的三个维度中,每日期待未来、品味当下对当天学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每日回忆过去对当天学业倦怠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EMA在心理评估中的应用有其必要性;大学生的品味水平与学业倦怠关系密切,期待未来与品味当下可以作为大学生学业倦怠干预的有效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味 学业倦怠 生态瞬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瘾物质使用的生态瞬时评估与干预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明瑞 周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生态瞬时评估通过自我监测和经验取样两种方法,高效、实时、准确的获取被试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使用行为,渴求感和情境、情绪等因素的数据信息,对被监测者的物质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实时评估,该方法与现代移动科技结合,具有比传统评估方... 生态瞬时评估通过自我监测和经验取样两种方法,高效、实时、准确的获取被试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使用行为,渴求感和情境、情绪等因素的数据信息,对被监测者的物质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实时评估,该方法与现代移动科技结合,具有比传统评估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逐渐受到物质成瘾领域研究者的青睐。因此不少研究者开始将生态瞬时评估应用到临床测评和干预中,对干预对象提供实时而又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使用 生态瞬时评估 经验取样法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瞬时评估在慢性病患者体力活动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濯 陈举凤 +1 位作者 张振香 卢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26-128,F0003,共4页
对生态瞬时评估的定义和特征、在慢性病患者体力活动中的采样方法、数据采集方式、采样内容,生态瞬时评估在慢性病患者体力活动中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为慢性病患者体力活动的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慢性病 体力活动 生态瞬时评估 数据采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瞬时评估在恢复性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庭鸿 董靓 +2 位作者 刘畅 张俊杰 蔡贤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66,共5页
恢复性环境是包括风景园林学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前沿课题。既往研究基本证实了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景观环境的健康促进作用,但仍存在效益变化过程不明、环境特征细分不足等突出问题。对此,旨在"实时、实地"收集个体即时性反应数... 恢复性环境是包括风景园林学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前沿课题。既往研究基本证实了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景观环境的健康促进作用,但仍存在效益变化过程不明、环境特征细分不足等突出问题。对此,旨在"实时、实地"收集个体即时性反应数据的生态瞬时评估方法可能带来新的机会。在简要述评恢复性环境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瞬时评估及其代表性研究。进一步以新旧方法对比分析视角,重点从三方面讨论了生态瞬时评估助力下恢复性环境的研究前景,包括细分环境类型和识别恢复性环境特征、弥合短期-长期恢复性环境效益,以及实现个体内的恢复性环境效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恢复性环境 环境心理学 生态瞬时评估 自我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管理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尚子妺 吴静 +1 位作者 李楠楠 周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9期2906-2910,2922,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管理研究现状。方法以Web of Seience数据库为基础,对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管理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并在此基础上利用Refviz软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84篇相关英文文献。通过文献... 目的分析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管理研究现状。方法以Web of Seience数据库为基础,对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管理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并在此基础上利用Refviz软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84篇相关英文文献。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近年来生态瞬时评估法在症状管理方面的研究呈现发展趋势,其中美国的文献量最多,其次是欧洲等发达国家。结论生态瞬时评估法已逐渐从最初戒烟、戒酒等研究引入临床心理、医学和护理等领域,并逐渐应用于症状管理研究。目前,随着移动设备智能化,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管理方便易行,且获取数据更精确,利于指导临床实施精准的对症护理,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瞬时评估法 症状管理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瞬时评估法在精神障碍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新竹 王伟梁 周郁秋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81-1784,共4页
重点介绍生态瞬时评估法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以及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现状、前景与挑战,以期为实现我国精神障碍病人疾病症状的精准评估及监测,达到最优化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瞬时评估法 精神障碍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