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氏体晶粒细化对特厚EH47止裂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九鑫 任潇健 +1 位作者 金东正 田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1,共9页
常规工艺下特厚船舶用钢奥氏体晶粒细化的程度受限,导致极小尺寸奥氏体晶粒对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利用二次奥氏体化法和热机械控制工艺,研究了细化奥氏体晶粒对特厚EH47止裂钢的显微组织演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轧钢... 常规工艺下特厚船舶用钢奥氏体晶粒细化的程度受限,导致极小尺寸奥氏体晶粒对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利用二次奥氏体化法和热机械控制工艺,研究了细化奥氏体晶粒对特厚EH47止裂钢的显微组织演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轧钢的加热温度从890℃升高至1050℃时,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从14μm增加至28μm;铁素体含量的降低导致大角度晶界数量比例由57.4%降低至40.5%;马氏体/奥氏体(martenite/austenite,M/A)岛体积分数从2.0%增加至6.5%;钢板的屈服强度从440 MPa提高到488 MPa.890℃轧制钢板的单位体积有效晶界面积为269.0 mm-1,是其显微组织细化、均匀化,并在-100℃时具有241J的冲击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47止裂钢 原奥氏体晶粒 显微组织 M/A岛 冲击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量对EH47止裂钢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九鑫 任潇健 +1 位作者 金东正 田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利用MMS⁃200热模拟机试验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研究了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量对EH47止裂钢组织演化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量从15%增大到60%时,原奥氏体晶粒长宽比从1.2±1.4增加至2.7±2.3;显微组织形态由粗化的贝氏... 利用MMS⁃200热模拟机试验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研究了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量对EH47止裂钢组织演化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量从15%增大到60%时,原奥氏体晶粒长宽比从1.2±1.4增加至2.7±2.3;显微组织形态由粗化的贝氏体向细化的铁素体贝氏体转变;大角度晶界比例(HAGB)由34.6%升高至61.7%,有效晶粒尺寸从4.5±5.9μm减小至3.4±4.2μm;硬度从230 HV50降低至211 HV50。变形60%试样的奥氏体晶粒在相变前具有106.7 mm-1的单位体积有效界面积,是其显微组织细化、均匀化的根本原因。在原奥氏体晶粒边界形核、长大并相互接触的铁素体晶粒,提高了20°~47°取向差范围内的HAGB比例(21.5%),是其具有61.7%HAGB的关键。高含量的铁素体、位错密度的降低、再结晶晶粒比例的增加是显微硬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47止裂钢 变形量 原奥氏体晶粒 显微组织 硬度
原文传递
EH47止裂钢过冷奥氏体等温相变行为
3
作者 胡文莉 侯娅丽 +3 位作者 邹宗晏 赵金华 黄志权 马立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采用高分辨热膨胀相变仪研究了EH47止裂钢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对试验钢在不同相变条件下的微观组织特征进行表征,基于获得的膨胀量曲线变化规律及微观组织特征,讨论了试验钢在不同等温相变条件下过冷... 采用高分辨热膨胀相变仪研究了EH47止裂钢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对试验钢在不同相变条件下的微观组织特征进行表征,基于获得的膨胀量曲线变化规律及微观组织特征,讨论了试验钢在不同等温相变条件下过冷奥氏体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40℃/s冷却速率下,试验钢的相变开始温度为628~636℃;当等温相变温度介于630~570℃时,试验钢过冷奥氏体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出现相变不完全现象;当等温温度为600和570℃时,试验钢的相变产物为由针状铁素体(AF)、贝氏体铁素体(BF)、粒状贝氏体(GB)及马氏体(M)组成的复相组织;当等温温度为540、510和480℃时,试验钢相变产物为由AF、贝氏体(B)及GB组成的复相组织,M消失。对于试验用EH47止裂钢而言,为了获得由AF、BF及GB构成的复相组织,需保证等温温度介于540~480℃,等温时间不少于10 min,以避免相变产物中出现M等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47止裂钢 等温相变 过冷奥氏体
原文传递
弛豫时间对EH47特厚止裂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大恒 李骞 +3 位作者 高擎 周文浩 谢振家 尚成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60,133,共9页
采用拉伸、冲击、无塑性转变(NDT)温度落锤等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显微组织分析手段,研究了EH47钢轧后弛豫60、180和360 s对特厚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弛豫时间为60 s和180 s的试验钢1/4厚度... 采用拉伸、冲击、无塑性转变(NDT)温度落锤等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显微组织分析手段,研究了EH47钢轧后弛豫60、180和360 s对特厚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弛豫时间为60 s和180 s的试验钢1/4厚度(t/4)处屈服和抗拉强度相差不大,分别为518、538 MPa和641、655 MPa,而弛豫时间为360 s时,试验钢t/4屈服和抗拉强度明显降低,分别为474 MPa和553 MPa。试验钢t/4低温韧性和表面P-2型NDT落锤性能随弛豫时间从60 s增加至360 s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弛豫60、180和360 s的试验钢t/4处-40℃冲击功分别为248、78和340 J,钢板表面-50℃P-2型NDT落锤性能分别为无开裂、开裂和无开裂。显微组织表征结果表明,弛豫时间对试验钢表面至t/4位置的显微组织具有显著影响。弛豫时间为60 s时,试验钢表面为板条贝氏体,t/4位置为针状铁素体加贝氏体;弛豫180 s时表面为贝氏体和呈网状分布铁素体,t/4位置为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加贝氏体;弛豫360 s时表面为多边形铁素体加少量贝氏体,t/4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加针状铁素体。进一步研究表明,弛豫时间为180 s的试验钢,由于沿晶界分布的网状铁素体的存在,在低温落锤冲击时,应变主要集中在晶界铁素体中,从而形成孔洞,这种网状分布铁素体中的孔洞很容易串联形成裂纹而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裂钢 eh47特厚板 弛豫 无塑性转变 多相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