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靶向治疗进展
1
作者 王琦 陈苗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3-430,共8页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对wAIHA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针对免疫系统不同靶点的药物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为wAIH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以...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对wAIHA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针对免疫系统不同靶点的药物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为wAIH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以新型CD20单抗、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抑制剂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of the TNF family,BAFF)抑制剂等为代表的抗B细胞靶向治疗,以及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和CD38单抗为代表的抗浆细胞靶向治疗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补体抑制剂、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单抗、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近年来wAIHA的免疫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抗体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治疗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与前景
2
作者 林秋玉 王宇鑫 林承赫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TC(differentiated TC,DTC)占90%以上,通常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摄...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TC(differentiated TC,DTC)占90%以上,通常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摄碘能力,成为RAI难治性DTC(radioiodinerefractory DTC,RAIR-DTC),预后较差。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RAIR-DTC复发病灶或远处转移灶,既往认为治疗方式有限。随着对RAIR-DTC的发生机制及其生物分子层面的改变有了更深的认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人类研究中被证实,为RAIR-DTC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概括了RAIR-DTC的发生、发展机制、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其主要结论,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多激酶抑制剂(multiple kinase inhibitors,MKIs)是晚期转移性RAIR-DTC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RAIR-DTC的药物包括索拉非尼(sorafenib)、仑伐替尼(lenvatinib)、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前两者也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RAIR-DTC的治疗。中国还有安罗替尼(anlotinib)、多纳非尼(donafenib)被批准用于RAIR-DTC的治疗。以上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得到了验证。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中国自主研发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望成为sorafenib耐药时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法。而单靶点选择性抑制剂因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对于某些含有特定突变类型的RAIRDTC,单靶点选择性抑制剂可以更好地发挥效果。TC通常被认为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较低,既往认为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包括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伊匹单抗(ipilimumab)在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独使用时疗效常不理想。当联合靶向治疗时,pembrolizumab可以增强靶向药物的疗效,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挽救疗法,这可能与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有关。对于联合治疗,各种治疗分别对抑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发挥了多大作用需要明确,特别是在病例数较少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合理的对照成为关键。既往研究受限于RAIR-DTC定义模糊、纳入患者量少且异质性大,未来需要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同时,还需要考虑治疗后延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是否能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以及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RAIR-DTC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基因突变 信号通路 免疫微环境 向治疗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治疗结直肠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蒋海涛 许阳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在治疗转移性CRC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仍然是影响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生存期的关键障碍。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CRC治疗中的研究进...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在治疗转移性CRC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仍然是影响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生存期的关键障碍。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CR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耐药机制以及如何解决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抗血管生成 耐药机制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铁死亡探讨中医药靶向治疗胃癌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多明 李建花 +2 位作者 王晓怀 黄邦荣 张志明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从胃癌与铁死亡、三种经典信号通路诱导铁死亡、中医对胃癌铁死亡的认识、中医药在胃癌铁死亡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胃癌细胞生长繁殖中的作用,并揭示了中医药诱导胃癌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发展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胃癌... 从胃癌与铁死亡、三种经典信号通路诱导铁死亡、中医对胃癌铁死亡的认识、中医药在胃癌铁死亡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胃癌细胞生长繁殖中的作用,并揭示了中医药诱导胃癌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发展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胃癌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铁死亡 中医药 向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对BCLC B期和C期肝细胞癌患者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余俊 王金鹏 +7 位作者 邵天胤 周洪浩 吴俣 申雪晗 董汉华 程琪 张志伟 陈孝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脾脏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的BCLC B期和C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BCLC B期... 目的探讨脾脏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的BCLC B期和C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BCLC B期和C期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是否行脾切除术将患者分为既往脾切除组(n=57)和非脾切除组(n=70),通过随访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S)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使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至2023年12月30日随访结束,中位随访时间为18.9个月。既往脾切除组死亡29例,非脾切除组死亡41例,既往脾切除组中位OS(24.9个月)与中位PFS(13.8个月)均长于非脾切除组的中位OS(18.1个月)和中位PFS(8.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7,P=0.003;χ^(2)=5.74,P=0.017)。既往脾切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38.6%)高于非脾切除组(18.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1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既往未行脾切除(HR=2.86,95%CI 1.64-4.76,P<0.001)、BCLC分期C期(HR=1.83,95%CI 1.11-3.03,P=0.018)、Child-Pugh分级B级(HR=2.23,95%CI 1.24-4.01,P=0.007)、有门静脉侵犯(HR=5.93,95%CI 3.37-10.43,P=0.001)、肿瘤多发(>3个)(HR=2.96,95%CI 1.69-5.18,P=0.001)是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既往未行脾切除(HR=2.00,95%CI 1.23-3.23,P=0.005)、BCLC分期C期(HR=1.69,95%CI 1.06-1.69,P=0.001)、ALBI分级2级(HR=1.93,95%CI 1.19-3.12,P=0.007)、有门静脉侵犯(HR=1.95,95%CI 1.15-3.30,P=0.013)、肿瘤多发(>3个)(HR=2.20,95%CI 1.36-2.56,P=0.001)是H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脾切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94.29%)高于既往脾切除组(92.98%),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1.00)。结论既往行脾切除术可以显著延长BCLC B期和C期HCC患者使用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PFS和OS,改善预后;既往行脾切除术并不会增加患者使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 脾切除术 向治疗 免疫治疗 COX回归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术后开展靶向治疗与放疗对其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
6
作者 李向东 夏明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评估靶向治疗结合放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00例胃癌患者,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评估靶向治疗结合放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00例胃癌患者,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和MMP-9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随访一年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疾病复发的情况较少,两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更低,表明该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结论 对于胃癌术后患者,联合使用靶向治疗与放疗不仅可以提高其存活率、降低复发风险,还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患者术后 向治疗 放疗 生存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ERBB2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科 苏国庆 +2 位作者 钱靖航 朱羽 杨柳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尽管近些年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有所改进,但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预后仍然较差。值得注意的是,5%的mCRC病例中存在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ERBB2)的...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尽管近些年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有所改进,但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预后仍然较差。值得注意的是,5%的mCRC病例中存在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ERBB2)的改变。ERBB2通常被称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属于蛋白酪氨酸激酶。除了在胃癌和乳腺癌治疗中被公认为治疗靶点外,它在结直肠癌的管理中也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该综述从mCRC靶向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角度描述了ERBB2的分子生物学,新的靶向治疗方法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这可能有助于为ERBB2阳性mCRC患者制定新的治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BB2 结直肠癌 向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
8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 赵静 +11 位作者 王欣 高婕 赵艺媛 徐晓霞 曹家燕 马宏文 金艾香 赵洁 张方圆 王舒朗 陈昌连 马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1-895,共15页
目的:制定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指南网站,对相关证据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形成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初稿,组织国内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1轮专家会议,... 目的:制定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指南网站,对相关证据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形成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初稿,组织国内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1轮专家会议,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对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初稿内容进行修改并达成共识,形成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终稿。结果: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包括对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期间出现的7种常见不良反应(皮疹、手足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腹泻、疲乏、恶心呕吐及高血压)的评估及干预。结论: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对晚期甲状腺癌病人的靶向治疗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向治疗 不良反应 护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9
作者 许杨悦 马佩 束永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 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由3个核心部分构成: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药物载荷,以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子。ADC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将细胞毒性载荷定向运送至肿瘤细胞,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局限性。本文综述了ADC在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治疗潜力,旨在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肺癌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肝细胞癌免疫靶向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
10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卢实春 蔡建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多达半数的肝细胞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而对于晚期肝细胞癌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显示出较高的有效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也为序贯外科根... 多达半数的肝细胞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而对于晚期肝细胞癌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显示出较高的有效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也为序贯外科根治性手术提供了可能。经转化治疗后序贯根治性肝切除或肝移植治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获益。为了提高肝癌总体人群的远期生存率,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业专家,就《基于免疫联合靶向方案的晚期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发布以来新的进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就相关要点的修改、增补达成新的共识,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分子向治疗 肝切除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向联合治疗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
11
作者 崔寅玲 曹珊 +4 位作者 薛晓彤 赵晴 周桂芝 刘红 张福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235,共2页
报告1例应用双靶向联合治疗的对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患者。患者男,35岁。全身红斑和鳞屑17年,加重2年。皮肤科检查:头皮、躯干和四肢弥漫分布红斑片,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诊断:银屑病。治疗:患者曾成功使用IL-17A... 报告1例应用双靶向联合治疗的对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患者。患者男,35岁。全身红斑和鳞屑17年,加重2年。皮肤科检查:头皮、躯干和四肢弥漫分布红斑片,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诊断:银屑病。治疗:患者曾成功使用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治疗,实现皮损清零。然而,在维持期间患者病情复发。再次应用IL-17A抑制剂后,病情未改善。评估病情后,患者使用司库奇尤单抗和乌帕替尼的双靶向联合治疗方案使病情达成平稳过渡,成功转换为口服乌帕替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联合治疗 乌帕替尼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 Janus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新时代
12
作者 王郡 孟娟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关节内外、器官及系统受累,临床异质性强,但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关节炎症明显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出现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RA的靶向...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关节内外、器官及系统受累,临床异质性强,但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关节炎症明显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出现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RA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对RA靶向药物(包括生物制剂类和小分子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加以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思路,更好地指导RA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向治疗 生物制剂 小分子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O3a对HER-2阳性乳腺癌抗HER-2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意义
13
作者 朱迪迪 李晶晶 +1 位作者 魏芬芬 李烦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探讨FoxO3a对HER-2阳性乳腺癌抗HER-2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7例标本(包括23例乳腺癌原发灶和24例乳腺癌转移灶)FoxO3a的表达水平,通过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FoxO3a的预测作用。结果 表明,乳腺癌... 探讨FoxO3a对HER-2阳性乳腺癌抗HER-2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7例标本(包括23例乳腺癌原发灶和24例乳腺癌转移灶)FoxO3a的表达水平,通过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FoxO3a的预测作用。结果 表明,乳腺癌患者的原发灶FoxO3a表达与患者是否初诊Ⅰ-Ⅲ期(P=0.037)有关,转移灶FoxO3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2)有关。乳腺癌患者FoxO3a低表达的抗HER2靶向治疗PFS明显短于高表达患者(P<0.05),FoxO3a胞核表达的抗HER2靶向治疗PFS明显低于FoxO3a胞质表达(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FoxO3a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抗HER-2靶向治疗PFS的重要预测因子。此外,FoxO3a胞质表达、乳腺癌原发灶FoxO3a低表达可能与曲妥珠耐药有关(P<0.05)。结论 我们的结果表明,FoxO3a对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靶向治疗的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并且在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性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3A 乳腺癌 HER-2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免疫治疗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转化治疗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康志龙 周益民 +5 位作者 宋燕州 张昆 苏一男 魏文平 赵新 李志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患者行靶向免疫治疗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临床效果及转化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uHCC患者共计6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免疫治疗联合HAIC,并...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患者行靶向免疫治疗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临床效果及转化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uHCC患者共计6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免疫治疗联合HAIC,并记录临床疗效,统计转化治疗成功情况,以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转化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67例uHCC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34例(50.75%),疾病稳定(SD)23例(34.33%),疾病进展(PD)10例(14.93%),客观缓解率(ORR)为50.75%(34/67),疾病控制率(DCR)为85.07%(57/67)。67例uHCC患者的转化治疗成功率为40.30%(27/67)。未转化组多发肿瘤、双叶肿瘤、肿瘤低分化、合并肝硬化、总胆红素(TBIL)水平>17.1μmol/L的占比均较转化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肿瘤(OR=2.930)、双叶肿瘤(OR=7.752)、肿瘤低分化(OR=5.603)、合并肝硬化(OR=7.890)、TBIL水平>17.1μmol/L(OR=5.261)是影响uHCC转化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uHCC患者行靶向免疫治疗联合HAIC的效果确切,但肿瘤数量、肿瘤位置、肿瘤低分化、合并肝硬化、TBIL水平均会影响转化治疗成功率,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靶向免疫治疗 经动脉灌注化疗 转化治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结合免疫激活治疗CLDN18.2阳性胃癌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聂扬 汪越 魏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紧密连接蛋白18.2(Claudin18.2,CLDN18.2)是一种参与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结构蛋白,在正常组织中限制性表达,而在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成为颇具潜力的肿瘤治疗新靶点。目前CLDN18.2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紧密连接蛋白18.2(Claudin18.2,CLDN18.2)是一种参与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结构蛋白,在正常组织中限制性表达,而在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成为颇具潜力的肿瘤治疗新靶点。目前CLDN18.2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LDN18.2阳性胃癌可能具有独特的免疫微环境,靶向与免疫激活相结合治疗CLDN18.2阳性胃癌可能能够发挥协同治疗作用,进一步提高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本文重点介绍并讨论了CLDN18.2阳性胃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并总结了目前靶向结合免疫激活治疗CLDN18.2阳性胃癌的相关研究探索和临床试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laudin18.2 肿瘤免疫微环境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及靶向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黄甘法 陈祖毅 +1 位作者 张佰纳 赵昌 《现代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冷冻消融具有微创、精准、目的明确、耐受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肿瘤的治疗。冷冻消融除杀伤肿瘤细胞外,还促进细胞内抗原和细胞因子以掩蔽状态释放入血流,从而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本文对冷冻消融联合免疫及靶向治疗... 冷冻消融具有微创、精准、目的明确、耐受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肿瘤的治疗。冷冻消融除杀伤肿瘤细胞外,还促进细胞内抗原和细胞因子以掩蔽状态释放入血流,从而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本文对冷冻消融联合免疫及靶向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肝癌的联合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为肝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肝癌 免疫治疗 向治疗 免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吕思彤(综述) 韩丹娜(审阅) 杨洋(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TAAME)是一种由正常脂肪组织及肿瘤相关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源性成纤维细胞等新型细胞共同组成的结构,通常存在于乳腺癌等富含脂肪组织的实体肿瘤中。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乳腺癌细胞有利于TAAME中各种新型脂肪细胞的... 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TAAME)是一种由正常脂肪组织及肿瘤相关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源性成纤维细胞等新型细胞共同组成的结构,通常存在于乳腺癌等富含脂肪组织的实体肿瘤中。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乳腺癌细胞有利于TAAME中各种新型脂肪细胞的形成。同时,TAAME中的各种脂肪细胞通过分泌脂肪因子、脂肪酸等活性物质促进乳腺癌的增殖、转移及影响癌细胞代谢等。二者间的“对话”机制使乳腺癌细胞不断适应外界变化,诱导肿瘤耐药等问题,致使乳腺癌治疗效果不佳。靶向TAAME中的各种脂肪细胞、分泌因子等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的进展。为此,本文对TAAME促进乳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针对TAAME开展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纳米治疗等新辅助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 乳腺癌 向治疗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小凤 陈元静 +3 位作者 周娟红 席毓淋 杜盟盟 刘会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46-52,共7页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近年来,随着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免疫及靶向治疗也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临床策略。放疗和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较大,免疫及靶向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为解决这一难题,靶...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近年来,随着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免疫及靶向治疗也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临床策略。放疗和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较大,免疫及靶向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为解决这一难题,靶向特定的致病蛋白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的出现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其是一类消除靶蛋白的新型药物,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诱导目的蛋白泛素化降解,与小分子抑制剂相比,其还能特异性降解致病目标蛋白,同时在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克服耐药性及靶向“不可成药”靶点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综述PROTAC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评估其在治疗中的优劣势,为癌症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 恶性肿瘤 不可成药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组恶性肿瘤靶向、免疫治疗支付管理调查研究
19
作者 张丽成 高明 冷家骅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 调查医疗机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组恶性肿瘤靶向、免疫治疗(RG19)支付管理情况,为完善DRG相关制度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对全国22个DRG试点城市的96家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医保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包括RG19组支... 目的 调查医疗机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组恶性肿瘤靶向、免疫治疗(RG19)支付管理情况,为完善DRG相关制度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对全国22个DRG试点城市的96家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医保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包括RG19组支付管理情况、各地区特殊支付政策等。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48份。调查结果显示,37%的医院RG19组呈现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创新药的使用以及靶向、免疫联合治疗病例占比较高。46%的调查对象认为RG19组的支付标准不能很好地体现诊疗方案制定的价值,分组规则有待进一步优化,需综合考虑疾病分线治疗情况、药品使用类型等因素。此外,24%的医院RG19组的盈利原因在于临床试验病例占比较高,但大部分地区对临床试验病例支付并无特殊政策。结论 建议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DRG组的费用管理,各地区在DRG分组规则和支付方案制定上应更加注重符合临床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靶向、免疫治疗 支付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肢端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
20
作者 李彩莉 斯璐 毛丽丽 《皮肤科学通报》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黑色素瘤是一类高复发、高转移及预后差的高度恶性肿瘤。近年来,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以肢端和黏膜型为主,肢端黑色素瘤(AM)有着相对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预后更差、死亡风险更高。BRAF基... 黑色素瘤是一类高复发、高转移及预后差的高度恶性肿瘤。近年来,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以肢端和黏膜型为主,肢端黑色素瘤(AM)有着相对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预后更差、死亡风险更高。BRAF基因在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中BRAF突变率为25.9%,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BRAF V600E,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预后更差。靶向治疗在晚期皮肤黑色素瘤取得了进展,虽然AM携带BRAF或KIT突变患者可能受益于靶向治疗,但这些突变的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对于大多数缺乏常见驱动突变的AM患者缺乏针对性靶向治疗。AM不良预后也可归因于对其独特的分子景观和临床特征缺乏了解。本文旨在回顾AM相关激活通路,并总结新兴通路靶向治疗最新进展及各种个性化联合治疗,以期为后续AM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肢端黑色素瘤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