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by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1
作者 魏在荣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4期268-268,共1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for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Methods From Jan. 2005 to Jun. 200...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for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Methods From Jan. 2005 to Jun. 2009,10 cases with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by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s of fingertip and polydigital crush injuries with island and random flaps:a case report
2
作者 Krishnakumar Subbaraman SUN Bing-wei +1 位作者 TAI Ning-zheng SHEN Jun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61-362,364,共3页
关键词 reverse digital artery island flap polydigital crush injury abdominal flap fingertip inju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在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明华伟 袁宗毅 +5 位作者 张兴安 贾佳欣 王华东 陈方园 谭小尧 何芸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在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面颊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的组织缺损采用颏下蒂岛状肌皮瓣I期修复重建,供... 目的:探讨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在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面颊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的组织缺损采用颏下蒂岛状肌皮瓣I期修复重建,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11例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肿瘤无复发、转移,颜面部外形基本对称,肌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无张口受限、下唇外翻畸形发生,患者较为满意。结论: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制备简单,血管蒂恒定,供区比较隐蔽,是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面颊部 缺损 颏下动脉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区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对指端缺损患者手指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胡朝波 陈华佑 +5 位作者 黄泽晓 吴育煜 陈绵川 王望任 周塏 符永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供区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对指端缺损患者手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治疗的指端缺损患者80例,根据皮瓣的不同供区分为近节背侧组40例和中节背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 目的分析不同供区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对指端缺损患者手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治疗的指端缺损患者80例,根据皮瓣的不同供区分为近节背侧组40例和中节背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两点分辨觉)、术后恢复情况(外观满意度、痛觉敏感、感觉麻木及瘢痕形成)、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和手指外观及功能情况。结果中节背侧组愈合时间、两点分辨觉、瘢痕形成发生率均低于近节背侧组(P<0.05),外观满意度高于近节背侧组(P<0.05)。术后两组关节活动度、手指外观及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中节背侧组高于近节背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痛觉敏感、感觉麻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治疗指端缺损疗效确切,不同供区疗效不同;相较于近节背侧支,中节背侧支为供区的血管链皮瓣修复能更有效地促进患指恢复,提升患指关节活动度及手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背侧支 血管链皮瓣修复 指端缺损 手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分析及治疗体会
5
作者 郑江钒 谷爱奇 +1 位作者 闵祥辉 王煜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随访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皮瓣感觉恢... 目的分析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随访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患指活动功能。结果术后19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并顺利拆线,1例因术后私自吸烟致皮瓣严重发绀延迟愈合,1例因术后私自开空调温度过低致皮瓣部分坏死。21例患者中共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9±4.6)个月。获得随访患者中,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很满意16例(84.2%)、比较满意3例(15.8%),无不满意病例。皮瓣感觉恢复情况:S415例(78.9%),S3+3例(15.8%),S31例(5.3%)。患指活动功能:优16例(84.2%),良3例(15.8%)。结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外形功能满意,优势明显,术后积极处理和密切护理对于术后良好疗效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 指端缺损 手外伤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离断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6
作者 易进 邹秀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9期107-111,共5页
目的对比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离断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手指末节离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红蓝球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对... 目的对比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离断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手指末节离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红蓝球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伤指活动度、伤指血液循环、伤指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两点辨别觉低于对照组,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指甲长度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液循环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伤指感觉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动脉逆行与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一般情况均较优,但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在手指末节离断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面的效果更佳,能更好地促进患者伤指活动及血液循环的恢复,手术时间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均更短,综合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离断伤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皮肤软组织修复
原文传递
人工真皮上皮化与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小面积创面疗效对比
7
作者 张家盛 王锦辉 +2 位作者 陈建永 杨松 高峻青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571-1576,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上皮化与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小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人工真皮修复43例47指(真皮组)、指动脉皮瓣修复45例48指(皮瓣组)的患者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皮肤两点辨别觉...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上皮化与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小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人工真皮修复43例47指(真皮组)、指动脉皮瓣修复45例48指(皮瓣组)的患者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皮肤两点辨别觉,创面瘢痕质量(VSS),手功能评分(MHQ)。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伤指部位、缺损面积及随访时间等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对比两组住院时间,真皮组(5.64±3.17)d,皮瓣组(10.88±4.98)d,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真皮组(28.62±5.34)d、皮瓣组(17.81±2.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点辨别觉,真皮组(4.70±0.73)mm、皮瓣组(4.74±0.7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皮组MHQ手功能评分为(87.18±3.73)分,高于皮瓣组(80.81±4.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VSS评分,真皮组(4.23±1.07)分,皮瓣组(4.29±1.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真皮上皮化与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小面积肌腱或骨外露创面效果良好,其中人工真皮操作简便、手功能恢复更好,是临床上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指动脉皮瓣 手指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8
作者 孔祥明 魏雪峰 李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患者指端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指标、皮瓣感觉功能分级。结果29...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患者指端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指标、皮瓣感觉功能分级。结果29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治疗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问题,拆部分缝线后好转;其余患者皮瓣组织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3个月,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掌指关节伸屈范围达到90°,近侧指关节活动范围在90~100°,远侧指关节活动范围在30~45°。术后1个月,29例患者深痛觉均完全恢复,浅感觉、两点辨别感觉均未恢复;术后3个月,23例患者浅感觉恢复;术后6个月,29例患者的浅感觉、深痛觉均完全恢复。术后不同时点浅感觉、两点辨别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均为S1级;术后3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S2级20例,S3级9例;术后6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S2级1例,S3级28例。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感觉 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缺损 皮瓣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孙清妍 王鑫源 +4 位作者 母晓丹 刘天驰 燕梦棋 胡敏 刘华蔚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75-279,295,共6页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老年口腔癌患者29例,术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老年口腔癌患者29例,术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收集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皮瓣大小、皮瓣制备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情况、肿瘤复发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16例)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13例),统计并对比分析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术后均随访2~7年。2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皮瓣面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皮瓣一期愈合。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复发情况(18.8%vs 23.1%,P=0.630)、术后并发症情况(0.0%vs 23.1%,P=0.7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口腔癌患者,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后缺损,该皮瓣的应用不会增加短期肿瘤的复发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口腔癌患者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颏下岛状瓣 颌面缺损修复 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 口腔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10
作者 周鹏 胡浩 +2 位作者 黄旭 孟胜东 戴琰琨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对比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20年8月~2022年9月收治的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病人128例,患指128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侧支组和背支组,每组各64例,侧支组予以指固有动脉... 目的对比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20年8月~2022年9月收治的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病人128例,患指128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侧支组和背支组,每组各64例,侧支组予以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背支组予以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12个月,评价移植皮瓣存活率、采用手指总主活动度(TAM)评分评价关节功能、远节移植皮瓣感觉功能、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瘢痕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3±12.41)分钟、(54.78±15.65)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65±10.03)ml、(26.52±12.61)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所有病人远端缺损部分均正常愈合,两组皮瓣移植成功率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的VSS分别为(3.15±0.69)分、(3.17±0.6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的TAM评分分别为(9.71±0.65)分、(10.93±0.71)分。侧支组TAM评分低于背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皮瓣两点辨别觉分别为(8.93±2.05)mm、(7.51±1.64)mm,侧支组皮瓣两点辨别觉高于背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组术后静脉回流障碍2例,不耐寒1例;背支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比较,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效果更为良好,且静脉回流障碍风险相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节手指 皮肤缺损 岛状皮瓣修复术 指侧支动脉 指背侧支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比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7
11
作者 李桂石 王增涛 +3 位作者 朱磊 梁友 李常辉 郝丽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为不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0侧尸体手标本,观测指掌侧固有动脉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外径、分布,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相对位置关系。结果:⑴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 目的:为不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0侧尸体手标本,观测指掌侧固有动脉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外径、分布,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相对位置关系。结果:⑴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关系分为2型:①外侧优势型:皮支多行经神经外侧;②均势型:行经神经内、外侧的皮支数量均等。⑵在手指中节,指动脉皮支多从指固有神经外侧穿出。⑶在手指末节,两侧指固有动脉向中央靠拢并吻合成弓,发出的皮支多经神经内侧至皮肤。结论:⑴手指中节皮支多经神经外侧发出,在此处切取皮瓣时,应将神经向内侧分出,以免损伤皮支导致皮瓣血管障碍;⑵在手指近节切取指动脉皮瓣时,指固有神经从皮瓣内侧或外侧分离出皆可,但从内侧分离相对更安全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 指固有神经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位置关系 皮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28
12
作者 赵民 邵新中 +3 位作者 田德虎 张继春 韩久卉 赵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9月~2002年12月以近节或中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切取掌骨头背侧或近节手指背侧皮瓣,逆行修复近节指间关节或以远的皮肤缺损35例42指,同时对伴...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9月~2002年12月以近节或中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切取掌骨头背侧或近节手指背侧皮瓣,逆行修复近节指间关节或以远的皮肤缺损35例42指,同时对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损伤者进行修复。皮瓣切取范围1.0cm×2.5cm~1.5cm×3.5cm。结果术后35例42指获3个月~1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两点辨别觉6~10mm,指外形及功能佳。结论此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旋转弧大和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背侧支 筋膜蒂岛状皮瓣 皮肤缺损 手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应用改进 被引量:13
13
作者 姚双权 张英泽 +3 位作者 张奉琪 宋朝晖 吴昊天 赵立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及防腐尸体下肢共25肢,对腓动脉皮支进行解剖学观测。于2003年9月~2005年6月收治足跖趾关节处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1~55岁。其中背侧6例,跖侧... 目的探讨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及防腐尸体下肢共25肢,对腓动脉皮支进行解剖学观测。于2003年9月~2005年6月收治足跖趾关节处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1~55岁。其中背侧6例,跖侧4例,缺损范围10cm×6cm^15cm×10cm。应用带有外踝上11.0±1.7cm腓动脉固定皮支的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范围11.0cm×6.5cm^16.0cm×11.0cm。供区6例直接减张缝合,4例行自体游离皮片覆盖。结果解剖学观测外踝上11.0±1.7cm自腓动脉发出一固定皮支,起始点直径1.45±0.12mm,入深筋膜点距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线15.70±1.20mm。1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无静脉回流障碍;供区愈合良好。术后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11~18mm。结论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经改进后血运好,逆转距离长,修复范围大,操作简便,为临床修复足中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 腓动脉皮支 跖趾创面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8
14
作者 雷林革 何如祥 +3 位作者 沈美华 张伟 程鹏 闫宛春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32例146指指端缺损的患者,吻合或不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皮瓣切取面积1.0 cm×1.0 cm~3.0 cm×2.5 cm。结果:146例皮瓣全部...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32例146指指端缺损的患者,吻合或不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皮瓣切取面积1.0 cm×1.0 cm~3.0 cm×2.5 cm。结果:14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68例获得随访6~24月,伤指外形满意,指腹饱满,两点分辨率在6~8 cm,供区损伤小,吻合与不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远期疗效差别不明显。结论: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端缺损疗效较好,该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指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金光哲 巨积辉 +2 位作者 李雷 周荣 侯瑞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血管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5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观察指动脉背侧支的起始处外径,走行距离及吻合支情况。1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氧化铅灌注,分别于灌注后2、4h行X线片摄影... 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血管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5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观察指动脉背侧支的起始处外径,走行距离及吻合支情况。1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氧化铅灌注,分别于灌注后2、4h行X线片摄影,观察指动脉背侧支走行、分布情况。临床上设计切取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共6例6指。结果指动脉背侧支发出部位比较恒定,分别在近节指中段、近节中远1/3、中节中段及远指间关节平面,其中以近节中远1/3处的皮支发出最为恒定,起始处外径约为0.2mm。临床设计游离皮瓣6例6块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乒18月(平均12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外形美观,感觉恢复s3,对供区损伤小。结论指动脉背侧支解剖恒定,供血可靠,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指腹创面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临床上可依具体情况选择来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 背侧支 外科皮瓣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5
16
作者 熊建义 王大平 肖建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报道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 ,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 ,根据其血管分布设计成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结果 :掌背动脉... 目的 :报道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 ,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 ,根据其血管分布设计成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结果 :掌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 ,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 ,位于指背腱膜的两侧 ,一般不超过近节指骨中部 ,有小分支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结论 :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 ,可以其为蒂 ,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 ,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 ,是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修复较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动脉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点掌背皮动脉皮瓣修复腕手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17
作者 路来金 宫旭 +1 位作者 刘志刚 张志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双轴点掌背皮动脉皮瓣修复腕或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1995年~ 2 0 0 3年 ,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 ,由掌背动脉发出的近侧及远侧皮支在皮下组织内形成恒定的弓状动脉吻合 ,以其近侧或远侧皮支为蒂 ,手... 目的 探讨应用双轴点掌背皮动脉皮瓣修复腕或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1995年~ 2 0 0 3年 ,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 ,由掌背动脉发出的近侧及远侧皮支在皮下组织内形成恒定的弓状动脉吻合 ,以其近侧或远侧皮支为蒂 ,手背皮肤为供区 ,可形成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了 2 7例 ,采用顺行修复手背 3例 ,皮瓣范围 2 .0 cm× 4 .0 cm~ 4 .0 cm× 6 .0 cm;逆行修复手指 2 4例 ,其中食指 12例 ,中指 6例 ,环指 4例 ,小指 2例 ,皮瓣范围2 .5 cm× 3.5 cm~ 3.0 cm× 7.0 cm。供区均直接闭合。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经 1~ 3年随访 ,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满意 ,术后 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 ,1年后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外形及功能正常。 结论 以掌背皮动脉为蒂的顺行或逆行皮瓣修复腕或手指软组织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 岛状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链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鹏 郑有卯 +3 位作者 李宏亮 郑雪峰 王宇龙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为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前臂和手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2侧肘关节以上部位截肢的上肢新鲜标本,10侧采用乳胶灌注肱动脉,2侧用乙酸乙酯和塑料灌注肱动脉制作铸型标本,解剖观测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的... 目的为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前臂和手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2侧肘关节以上部位截肢的上肢新鲜标本,10侧采用乳胶灌注肱动脉,2侧用乙酸乙酯和塑料灌注肱动脉制作铸型标本,解剖观测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的起始、走行、分布和吻合情况,并对其外径进行测量。结果以尺骨茎突尖端到手背尺侧第5掌指关节部位作为一个单位长度。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发出的远段皮支2.3支,远段皮支血管聚集点约在第5掌骨颈部,到第5掌指关节的距离占总单位长度的(18.2±7.0)%;近段皮支4.4支,近段皮支血管聚集点约在第5掌骨基底部,到第5掌指关节的距离占总单位长度的(66.4±16.7)%。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在桡尺侧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在手背尺侧浅筋膜内相互吻合,形成与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相平行的皮支链,并营养相应的皮肤。结论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链岛状皮瓣可用于修复手指或前臂较小的皮肤缺损,而且不损伤其主干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 皮支链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组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伟军 李文翠 +1 位作者 王大平 张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方法应用指背动脉为蒂,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从2002年6月~2006年10月,临床应用掌背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30例,皮瓣面积1.2cm×1.4cm~2.4cm×3.2c...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方法应用指背动脉为蒂,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从2002年6月~2006年10月,临床应用掌背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30例,皮瓣面积1.2cm×1.4cm~2.4cm×3.2cm。结果临床应用30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以指背动脉为蒂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动脉 掌背动脉 岛状皮瓣 指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涛 顾玉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42-344,共3页
介绍一种新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993年10月~1996年12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3例17指皮肤缺损,并对皮瓣带或不带指掌侧静脉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本组17块皮瓣均成活。在术后早期并发症中,不带... 介绍一种新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993年10月~1996年12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3例17指皮肤缺损,并对皮瓣带或不带指掌侧静脉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本组17块皮瓣均成活。在术后早期并发症中,不带指掌侧静脉皮瓣的静脉危象发生率为87.5%(7/8),带指掌侧静脉的皮瓣仅为11.1%(1/9)。认为,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明显减少该皮瓣静脉危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指动脉 指静脉 皮肤缺损 手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