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车辆轨迹数据的城市建成区边界识别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善辉 张和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59,64,共5页
城市建成区边界是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和城市扩张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利用多分辨率下规则格网对比分析法及Densi-Graph阈值确定法,来自动提取城市建成区边界的方法。试验采用北京市2008年出租车GPS轨迹点数据,... 城市建成区边界是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和城市扩张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利用多分辨率下规则格网对比分析法及Densi-Graph阈值确定法,来自动提取城市建成区边界的方法。试验采用北京市2008年出租车GPS轨迹点数据,依据该方法模型计算提取城市建成区并进行结果准确度评价,将提取结果与北京市2008年土地覆盖空间分布图进行比对,所提取建成区边界范围与城镇、建设用地区域范围基本相符;将提取结果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进行比对,该年鉴中给定2008年北京市建成区总面积为1 310.94 km^2,本文方法提取建成区总面积约为1 077.33 km^2,提取准确度约为82.18%,表明本文方法可以获得准确的建成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格网 轨迹数据 建成区边界 densi-gra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patial Vitality of Urban Built-up Area: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被引量:1
2
作者 XU Yingy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0年第4期36-40,共5页
As an important goal of urban design research,the evaluation of urban spatial vitalit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Taking Shenzhen as an example,the urban built-up area of Shenzhen was identifi ed using improved DENsi-G... As an important goal of urban design research,the evaluation of urban spatial vitalit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Taking Shenzhen as an example,the urban built-up area of Shenzhen was identifi ed using improved DENsi-Graph analysi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ntifi cation of urban spatial morphological features.Th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streets,degree of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form,and degree of functional mixing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rough space syntax,space matrix and mixeduse index(MXI),and the spatial vitality of urban built-up area was evaluated.Research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mproved Densi-Graph analysis could better identify the built-up area of Shenzhen,and the overall classifi cation accuracy was 0.810.The analysis results of spatial vitality showed that the urban spatial vitality in Shenzhen urban built-up area was well created.The street accessibility of Shenzhen generally hindered the creation of urban vitality;the spatial matrix value in the north of Shenzhen urban built-up area was lower;and the MXI of most areas within the study area was above the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patial vitality Urban built-up area POI densi-gra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地图兴趣点的城市建成区边界识别方法 被引量:263
3
作者 许泽宁 高晓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8-939,共12页
城市建成区边界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的重要基础性信息,也是落实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实施界限管控的前提。但是,以往通过夜间灯光的强度、土地覆被或建筑覆盖率等信息获取城市空间范围的方法,由于受到数据精度和尺度限制,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 城市建成区边界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的重要基础性信息,也是落实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实施界限管控的前提。但是,以往通过夜间灯光的强度、土地覆被或建筑覆盖率等信息获取城市空间范围的方法,由于受到数据精度和尺度限制,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解释性不强,因而存在较大局限性。电子地图兴趣点(POI)作为城市空间分析的基础数据之一,直观且有效地反映了各类城市要素的集聚状况。本文基于POI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要素空间分布的关联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通过POI密度分布来判别城市建成区边界的技术方法。为此,开发了DensiGraph分析方法,用来分析POI密度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城乡过渡地带的阈值识别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讨论了单中心圆结构、双中心"鱼眼型"结构、双中心"子母型"结构等各类城市POI密度等值线的生长规律,证明了Densi-Graph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较之以往的城市建成区边界识别方法,这种方法的基础数据更加直观可信,分析结果也更加客观。运用这种方法,本文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建成区边界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了城市建成区边界的阈值及其与城市人口规模、城市所在区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界 城市建成区 POI densi-graph 核密度分析 城乡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城市群边界识别 被引量:42
4
作者 高晓路 许泽宁 牛方曲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0-289,共10页
合理界定城市群的边界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群的必然要求,也是通过空间规划落实区域功能空间布局和发展指向的基础条件。然而,社会各界对城市群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理解更是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从经济地理学的"... 合理界定城市群的边界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群的必然要求,也是通过空间规划落实区域功能空间布局和发展指向的基础条件。然而,社会各界对城市群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理解更是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从经济地理学的"点—轴系统"理论出发,对城市群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判别城市群边界的4个步骤:一是分析对象区域是否存在若干发育良好的中心城市;二是分析这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具有较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三是分析城市之间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联系,使之具有一体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四是通过对城市群实际生长边界的判别,对"点—轴系统"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对该区域是否已经形成城市群进行判断。较之以往的学术研究,强调城市群的发育程度也应该作为城市群判别的重要条件,同时,也通过POI数据的Densi-Graph分析提出了判别城市群发育程度的方法。基于此,对京津冀及全国主要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较为成熟,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较之偏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尚处于形成阶段。这些结论对于客观认识城市群以及制定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多层次的空间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界 “点—轴系统”理论 densi-graph 中心性 区域发展
原文传递
高效联合LDPC编码递归MSK调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包建荣 詹亚锋 陆建华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递归最小频移键控(minimum shift keying,MSK)中的差分编码器引起了调制后相邻符号间的相关性,对设计联合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编码递归MSK调制有较大影响。针对该问题,该文通过联合系统因子图的分析,将MSK编... 递归最小频移键控(minimum shift keying,MSK)中的差分编码器引起了调制后相邻符号间的相关性,对设计联合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编码递归MSK调制有较大影响。针对该问题,该文通过联合系统因子图的分析,将MSK编码部分与LDPC码采用增加最小环长及联合译码的处理,得到联合编码调制。仿真表明,在加性Gauss白噪声(AWGN)下误码率为10-5及采用LD-PC码(2560,1024)时,该联合方案比简单级联的递归MSK和LDPC码系统,性能提高约1.3 dB,实现了高效的联合编码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低密变奇偶校验(LDPC)编码 递归最小频移键控(MSK)调制 因子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