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in Northeast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A case study of Delingha,Qaidam Basin 被引量:8
1
作者 Wei Zhao Yan-zhu Lin +3 位作者 Peng-peng Zhou Guang-cai Wang Xue-ya Dang Xiao-fan Gu 《China Geology》 2021年第3期377-388,共12页
Delingh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aidam Basin.Bayin River alluvial proluvial fan is the main aquifer of Delingha,in which groundwater generally flows from north to south.The hydrochemistry results showed... Delingh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aidam Basin.Bayin River alluvial proluvial fan is the main aquifer of Delingha,in which groundwater generally flows from north to south.The hydrochemistry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different hydrochemical evolution paths formed along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directions,respectively.Cl-Na type groundwater was formed in front of Gahai Lake,and SO_(4)·HCO_(3)-Na·Ca type groundwater was formed in front of Keluke Lake.The results of deuterium(D)and 18O revealed that the groundwater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geological history under cold and humid climate conditions.In addition,results of ^(14)C indicated that the groundwater age was more than 1140 years,implying relatively poor renewal capability of regional groundwater.Moreover,our numerical model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ional groundwater level will continue to rise under the warm and humid climat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HYDROCHEMISTRY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Groundwater age Groundwater level rising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Qaidam Basin delingha Qinghai-Tibet Plate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ral variations of δ^(18)O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t Delingha 被引量:7
2
作者 YIN ChangLiang1, YAO TanDong2, TIAN LiDe2, LIU DongNian3, YU WuSheng2 & QU DongMei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yoshperic Science,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2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and Processes,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3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of Haixi Prefecture of Qinghai Province, Delingha 817000,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7期966-975,共10页
Oxygen stable isotope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is widely used to study the modern process of cli- mate.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Dlingha, northeast of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period from ... Oxygen stable isotope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is widely used to study the modern process of cli- mate.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Dlingha, northeast of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ly 2005 to February 2006. The variation of δ18O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δ18O and both the temperature and specific humidity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 sonal variation of δ18O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t Delingha is remarkable with higher δ18O in summer and lower δ18O in winter.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vapor δ18O shows obvious fluctuations, with magnitude of over 37‰. The daily variation of the δ18O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δ18O and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content is complex. Study shows that δ18O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pecific humidity in winter in seasonal scale and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specific humidity in summer rainy period. The δ18O values of at- mospheric water vapor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precipitation at Delingha, and the average difference is 10.7‰. Variations of δ18O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is also found to be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events,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ion effect could have caused the vapor δ18O in the raining season to lower by 7% in average in July and Aug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ingha Δ18O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原文传递
高寒绿洲农田健康关键限制因子识别
3
作者 胡智毅 任向宁 陈文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高寒绿洲农田是青藏高原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国家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但是在资源开发与经济驱动双重胁迫下,高寒绿洲农田健康压力剧增,急需识别其关键限制因子,为科学保护农田健康系统奠定基础。以青海省德令哈市为研究区... 高寒绿洲农田是青藏高原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国家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但是在资源开发与经济驱动双重胁迫下,高寒绿洲农田健康压力剧增,急需识别其关键限制因子,为科学保护农田健康系统奠定基础。以青海省德令哈市为研究区,根据已有研究文献,结合研究区农田特征,构建高寒绿洲农田健康限制因子体系,采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关键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高寒绿洲农田健康受地理环境健康背景、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农田利用健康水平4个维度,15个限制因素,51个限制因子的共同影响,其中影响维度约束力在0.747~4.042,限制因素在0.044~2.230,限制因子在0.001~0.541。高寒绿洲农田健康存在11个关键限制因子,其约束力在0.224~0.541,盐渍化程度>田面坡度>防风林建设水平>灌溉方法>经济效益水平>砾石含量>河流湿地密度>有机质含量>年降水量>土壤侵蚀程度>通常地下水位。高寒绿洲农田健康面临整体水资源紧缺与局部地下水上升胁迫双重压力,以及盐碱化程度增加、风力侵蚀、土壤肥力难以保存等诸多威胁,其健康状况较低地平原区农田更为敏感、脆弱,急需科学系统解决方案予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绿洲 农田健康 关键限制因子 地理探测器 青海省德令哈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ee-ring width index and NDVI of grassland in Delingha 被引量:13
4
作者 HE Jicheng1,3 & SHAO Xuemei1,2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3.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9期1106-1114,共9页
Using five well-replicated Qilian juniper (Sabina przewalskii Kom.) tree-ring width index se- ries, monthly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of grassland, and climatic data from 1982 to 2001, the relation... Using five well-replicated Qilian juniper (Sabina przewalskii Kom.) tree-ring width index se- ries, monthly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of grassland, and climatic data from 1982 to 2001,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ee-ring width index, NDVI of grassland, and climatic data were analyzed firstly.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ring width index and NDVI of grassland was explored.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1)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June influenced tree-ring width index and NDVI of grassland deeply in Delingha. (2) There were sig- 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ve tree-ring width index series (DLH1-DLH5) and monthly NDVI of grassland from June to September,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ing between tree-ring width index series and NDVI of grassland in August. (3) The PC1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derived from DLH1-DLH5 series) exhibited good agreement with monthly NDVI of grassland in the grass growth sea- son (from June to September) and the averaged NDVI in the growth season,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ir common responses to water-supply limit in Delingha. This study may allow an increase in studying the past dynamics of grassland in Delingha in that the variation of grassland NDVI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has been reconstructed from P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柏 祁连山 NDVI 草原 年轮宽度指数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德令哈地区砂岩型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5
作者 田明明 李子颖 +8 位作者 蔡煜琦 贺锋 周保军 李西得 赵兴齐 李孟华 钟灵 王杰 张希梁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076-1088,共13页
德令哈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找矿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研究,对德令哈地区新发现的德科、德东和旺尕秀三个铀矿化点进行重点剖析。研究表明:德令哈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主要以中新统下... 德令哈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找矿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研究,对德令哈地区新发现的德科、德东和旺尕秀三个铀矿化点进行重点剖析。研究表明:德令哈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主要以中新统下油砂山组(N_(1)y)、上油砂山组(N_(2)y)和狮子沟组(N_(2)s)为主,含矿砂岩主要包括褐红色、黄色、褐黄色、黄绿色中粗砂岩及灰绿色钙质细砂岩,矿石中有机质较为发育,常见“有机质+黄铁矿+铀矿物”组合形式。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研究区砂岩型铀矿化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铀矿化主要发育于背斜构造靠近核部一翼,部分断层中也发育铀矿化。石油部门资料指示德令哈地区发育一套厚约200 m的石炭系克鲁克组(C_(2)h)富铀暗色泥岩,铀含量可达30×10^(-6)~50×10^(-6)以上,可以为上覆含矿层提供深部铀源。研究区“背斜+断裂”构造组合形式是良好的构造减压区,为深部富铀成矿流体的向上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据此分析认为柴东北缘德令哈地区的砂岩铀矿找矿方向应以“渗出型”砂岩铀矿为主,找矿目的层应以中新统下油砂山组、上油砂山组和狮子沟组为主,重点关注“背斜+断裂”的叠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铀成矿作用 砂岩型铀矿 德令哈地区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德令哈M_(S)6.0地震序列视应力时空演化特征
6
作者 胡维云 余娜 +4 位作者 刘文邦 黄浩 张丽峰 李启雷 郭瑛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5期45-52,共8页
基于Brune模型,对2022年青海德令哈M_(S)6.0地震序列中145个M_(L)≥2.5余震视应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德令哈M_(S)6.0地震序列余震视应力值与震级具有良好的拟合关系,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强余震发生前,视应力具有升高趋势,对判定后续强... 基于Brune模型,对2022年青海德令哈M_(S)6.0地震序列中145个M_(L)≥2.5余震视应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德令哈M_(S)6.0地震序列余震视应力值与震级具有良好的拟合关系,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强余震发生前,视应力具有升高趋势,对判定后续强余震发生时间和地点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M_(S)6.0地震 地震序列 视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德令哈市农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发生动态研究
7
作者 何宗娥 马国月 +2 位作者 周锁记 李继刚 雪雅妮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72-675,共4页
为掌握青海省德令哈市农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类及其发生动态,于2018—2022年连续5 a应用马来氏网进行天敌昆虫采集,并对采集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实验室进行样本分拣及种类鉴定。结果表明,5 a共采集到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3目4科,分属于... 为掌握青海省德令哈市农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类及其发生动态,于2018—2022年连续5 a应用马来氏网进行天敌昆虫采集,并对采集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实验室进行样本分拣及种类鉴定。结果表明,5 a共采集到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3目4科,分属于食蚜蝇科、褐蛉科、瓢虫科和草蛉科。作为该地区农田的优势天敌,埃褐蛉和多异瓢虫在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出现,埃褐蛉在7月中旬至下旬达到高峰,多异瓢虫在8月下旬达到高峰,大灰优蚜蝇在9月上旬至中旬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性天敌 农田 发生动态 德令哈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西州德令哈市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
8
作者 鲁千红 罗一鸣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185-192,共8页
德令哈地区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地质现象典型、独特,且有世界罕见的地质遗迹,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笔者通过分析德令哈地区地质旅游资源特点、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德令哈旅游空间布局和规划提出了从空... 德令哈地区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地质现象典型、独特,且有世界罕见的地质遗迹,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笔者通过分析德令哈地区地质旅游资源特点、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德令哈旅游空间布局和规划提出了从空间上划分为“一心一带四区”的个人观点,同时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地质知识宣传、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培养专业人才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 地质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德令哈地区基性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形成时代 被引量:49
9
作者 张建新 万渝生 +2 位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孟繁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3-458,共6页
德令哈地区的基性麻粒岩呈透镜状或脉状分布于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麻岩中。基性麻粒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紫苏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 ,含有少量的钛铁矿、锆石等副矿物。单斜辉石中具有针状的斜方辉石和钛铁矿的出熔片晶 ,代表... 德令哈地区的基性麻粒岩呈透镜状或脉状分布于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麻岩中。基性麻粒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紫苏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 ,含有少量的钛铁矿、锆石等副矿物。单斜辉石中具有针状的斜方辉石和钛铁矿的出熔片晶 ,代表了高温条件下的出熔结构。采用不同方法的二辉石温度计 ,估算出其麻粒岩相的温度为 72 0~ 92 5℃。基性麻粒岩的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显示其原岩的形成环境可能为大陆边缘环境。全岩及矿物的 Sm- Nd等时线年龄为 1791± 37Ma,代表了麻粒岩相的变质时代。基性麻粒岩及其围岩的 Nd模式年龄显示出这一地区可能有太古宙的地壳物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地区 基性麻粒岩 出熔结构 钐-钕同位素定年 形成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与德令哈地热观测井在汶川与玉树地震前的异常特征 被引量:36
10
作者 何案华 赵刚 +1 位作者 刘成龙 范良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61-1268,共8页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二口地热观测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两口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此外某些强地震前也有类似的异常信息.进...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二口地热观测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两口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此外某些强地震前也有类似的异常信息.进一步对每口井的水温异常信息(诸如异常幅度、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及每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对比、异常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这两口井在不同地震前的水温异常形态表现出高度相似性;通过对这些曲线形态的认识与分析,为今后利用水温数据进行经验预报地震的探索开辟一条新路径.另外得出玉树井水温异常的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的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且玉树井的异常主要是中长周期的异常,这种特性对利用水温异常特征判断未来地震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德令哈井则呈现出短临异常特性十分明显的特点,这种特性对利用该井水温数据来判断发震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观测 前兆异常 玉树井 德令哈井 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令哈盆地尕海湖DG03孔岩芯矿物组合与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西营 马海州 +3 位作者 韩风清 陈忠 曹广超 王建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7-773,共7页
对气候敏感区德令哈盆地尕海湖DG03孔岩芯的矿物学分析表明,DG03孔岩芯的矿物主要包括石英、斜长石、微斜长石、绿泥石、伊利石、方解石、文石、白云石、石膏及石盐等。岩芯记录了尕海湖约11ka以来(AMS-14C年龄)的古环境变化。根据矿物... 对气候敏感区德令哈盆地尕海湖DG03孔岩芯的矿物学分析表明,DG03孔岩芯的矿物主要包括石英、斜长石、微斜长石、绿泥石、伊利石、方解石、文石、白云石、石膏及石盐等。岩芯记录了尕海湖约11ka以来(AMS-14C年龄)的古环境变化。根据矿物、碳酸盐含量及岩性的变化,整个岩芯可划分为三个部分:Ⅰ.约11ka~10kaBP,晚冰期末期;Ⅱ.10ka~4kaBP,全新世早中期;Ⅲ.4ka至今,全新世晚期。矿物组合表明,自晚冰期以来,尕海湖先后经历了湖泊演化的逆向和正向演化阶段,即尕海湖先后经历了晚冰期的干冷气候,早全新世的暖干气候,中全新世的暖湿气候以及晚全新世以来的逐渐干冷的气候。岩性分析还表明,尕海湖沉积环境复杂,存在多种微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盆地 尕海湖 矿物组合 古环境 文石 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德令哈地震分析青藏高原北缘东段的深部构造活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枚 许志琴 +2 位作者 钱荣毅 王亚军 张立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68-274,共7页
在祁连山南北布设的10台REFTEK宽频地震仪器记录到了2003年4月发生在仪器台阵范围内的6.7级地震及其数十次余震,提供了研究青藏高原北缘深部构造的新资料,对3级以上震源的定位和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逆冲左行走滑断裂... 在祁连山南北布设的10台REFTEK宽频地震仪器记录到了2003年4月发生在仪器台阵范围内的6.7级地震及其数十次余震,提供了研究青藏高原北缘深部构造的新资料,对3级以上震源的定位和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逆冲左行走滑断裂东段的宗务隆山逆冲断裂在南北挤压作用下引发了此次地震活动,是陆陆碰撞和内陆俯冲的结果,青藏高原北缘的走滑断裂在浅部呈缓倾斜,深部往往以较陡的产状向下延伸。震源区的构造分析证实了印度板块岩石圈的超深俯冲作用对高原北缘的影响,受南北向应力作用影响形成的走滑断裂近东西向的位移目前仍很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 青藏高原北缘 地震 精确定位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5
13
作者 甘贵元 严晓兰 +1 位作者 赵东升 熊德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9-503,共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德令哈断陷是一个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通过野外露头石油地质考察,结合目前钻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广泛发育中生界侏罗系和古生界石炭系泥岩、碳酸盐岩和煤系烃源岩,奥陶系泥岩和碳酸盐岩也是较好—好烃源...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德令哈断陷是一个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通过野外露头石油地质考察,结合目前钻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广泛发育中生界侏罗系和古生界石炭系泥岩、碳酸盐岩和煤系烃源岩,奥陶系泥岩和碳酸盐岩也是较好—好烃源岩;储层发育,中新生界油气储层都为砂岩。德令哈断陷为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区内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样,数量多,面积大,埋藏深度多小于4 000 m,有利于钻探。预测油气总资源量在10×108t以上,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沉积地层 烃源岩 油气储层 德令哈断陷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构造含义 被引量:19
14
作者 孙长虹 许丰 +2 位作者 杨玉波 钱荣毅 孟小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38-3346,共9页
利用8个流动数字地震台和国家数字地震台站的地震波形记录,测量了2003年4月17日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及其主要余震的直达P波、SV波、SH波的初动方向和振幅比,应用Snoke(2003)的测定震源机制解的格点尝试法,测定出德令哈地震序列的48个2.... 利用8个流动数字地震台和国家数字地震台站的地震波形记录,测量了2003年4月17日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及其主要余震的直达P波、SV波、SH波的初动方向和振幅比,应用Snoke(2003)的测定震源机制解的格点尝试法,测定出德令哈地震序列的48个2.4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搜集分析了美国哈佛大学测定的德令哈6.7级主震和2004年二期地震活动中的7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于余震空间分布特征和对震源机制解特征的分析,讨论了德令哈地震序列的可能断层活动方式和地震的构造含义.结果表明,主震和大部分余震都是沿NWW—SEE走向的逆断层错动,北边的上盘可能沿低角度向北倾的断层面向南仰冲;个别正断层余震可能是震源区挤压变形弧顶区附近发生的局部张性破裂;在二期地震活动中,逆断层和走滑断层都有,走滑断层地震主要发生在震源区东侧.德令哈地震活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NWW—SEE向延伸的挤压带继续处于隆升活动中的表现,这一继承性新构造运动是德令哈地震序列的可能发震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地震序列 Snoke震源机制解测定法 断层活动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成林 张禹 +6 位作者 杨晟颢 李宗星 田继先 彭博 马寅生 杨元元 孔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5-307,共13页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难点是资料少、地质认识程度低、主要参数获取难度大,影响评价结果可信性。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系统评价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生储盖条件,油气资源评价选用盆地模拟法与类比法相结合方法,关...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难点是资料少、地质认识程度低、主要参数获取难度大,影响评价结果可信性。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系统评价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生储盖条件,油气资源评价选用盆地模拟法与类比法相结合方法,关键参数的确定采用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学等多种方法,利用油气运移聚集模拟和不同运聚单元资源量计算结果划分有利勘探区带,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特点。评价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上石炭统发育有泥岩、碳质泥岩、煤和泥灰岩等4类烃源岩,下石炭统发育泥岩和泥灰岩等2类烃源岩;上石炭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克鲁克组多数泥岩、碳质泥岩、煤和泥灰岩TOC含量分别为大于1.0%、6.0%~10.0%、大于60%、大于0.3%,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少量的Ⅰ型,成熟度均已达到成熟,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石炭系发育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并发育有多套盖层,生储盖组合类型有自生自储自盖式、下生上储上盖式和上生下储上盖式,石油地质条件总体较好;石炭系主要生烃时期为石炭纪晚期—三叠纪中期,生烃高峰时期为二叠纪中期—三叠纪中期;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的油气资源量达到3.83×108 t(油当量),石油资源量为1.63×108 t,天然气资源量为2760.21×108 m 3,油气主要分布于欧南凹陷和欧龙布鲁克凸起两个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坳陷 石炭系 烃源岩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MODIS-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曾彪 高维 杨太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8,共9页
利用遥感与GIS手段,分析了12年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MODIS-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量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2000-2011年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生长季NDVI平均值年际变化趋势中,改善区、稳定区、退化区和无植被生长区的面积分... 利用遥感与GIS手段,分析了12年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MODIS-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量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2000-2011年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生长季NDVI平均值年际变化趋势中,改善区、稳定区、退化区和无植被生长区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9.13%,32.14%,0.51%,18.21%;山地和绿洲生长季NDVI平均值的增长率分别为3.9%/10a,2.9%/10a.在山地的各海拔高度带上,12年NDVI平均值越大的区域,植被改善趋势越强烈,反之改善趋势越微弱.山地改善区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区域以及南坡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较大,绿洲植被改善显著的典型区域主要分布在农场区域和临近河流的部分区域,退化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镇建设区域,植被砍伐、铁路和公路修建区域.12年来德令哈地区气候呈暖湿化趋势.德令哈地区植被的生长状况与生长季降水量和生长季前期气温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生长季气温和前期降水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春季较高的温度和较多的降水量、夏季较多的降水量以及前一年冬季较高的温度是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NDVI 空间差异 气候变化 德令哈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侏罗系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丽荣 黄成刚 黄昌武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3期12-15,共4页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侏罗系勘探程度较低,为了弄清其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在野外地质踏勘、微观显微镜观察及分析化验的基础上,认为这一地区重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其岩石孔隙体积减小...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侏罗系勘探程度较低,为了弄清其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在野外地质踏勘、微观显微镜观察及分析化验的基础上,认为这一地区重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其岩石孔隙体积减小的重要因素;早期的碳酸盐胶结作用不仅可以固定岩石骨架保存原生孔隙,而且可以促进次生孔隙的发育,当碳酸盐胶结物质量分数小于15%时易产生有利的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地区 胶结作用 次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成刚 陈启林 +3 位作者 阎存凤 张正刚 陈迎宾 石亚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2期4-7,共4页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侏罗系勘探程度较低,钻遇主要烃源岩发育层段侏罗系的探井仅德参1井,且完钻层位为上侏罗统,而通过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发现德令哈坳陷内大面积分布侏罗系,因此对于该区侏罗系的研究评价工作中野外地质考察尤为重要,在...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侏罗系勘探程度较低,钻遇主要烃源岩发育层段侏罗系的探井仅德参1井,且完钻层位为上侏罗统,而通过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发现德令哈坳陷内大面积分布侏罗系,因此对于该区侏罗系的研究评价工作中野外地质考察尤为重要,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及样品采集、分析化验的基础上对侏罗系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德令哈地区最重要的一套烃源岩是中侏罗统暗色泥岩、油页岩、碳质泥岩和煤,为一套"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质量分数绝大多数为1.5%~10%,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为0.101%~0.448%,总烃量为1 104~1 513μg.g-1,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腐殖型(Ⅱ—Ⅲ型)为主,并且已经进入成熟阶段,通过综合研究估算研究区生油量约为42.77×108 t,资源量约为3.83×108 t,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地区 烃源岩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青海德令哈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和发震构造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长虹 钱荣毅 +1 位作者 肖国林 孟小红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应用交切法对2003年4月17日德令哈地震序列的ML=6.7主震和截止至2003年10月25日的ML小于1.0级的余震,共117次地震事件进行了初始定位,并以双差地震定位法对这些地震重新进行精确定位。认为德令哈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37.566°N,... 应用交切法对2003年4月17日德令哈地震序列的ML=6.7主震和截止至2003年10月25日的ML小于1.0级的余震,共117次地震事件进行了初始定位,并以双差地震定位法对这些地震重新进行精确定位。认为德令哈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37.566°N,96.509°E,震源深度为13km,余震震源空间位置分布与哈佛大学震源机制解给出的走向为294°的节面一致。德令哈地震序列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穿过震区的走向NWW—SEE、倾向NE的大柴旦—宗务隆山现代活动断裂带是这次德令哈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同时表明该区域应力场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范围大致在N24°E—N34°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地震序列 地震重新定位 发震构造 震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SA1B情景下德令哈盆地2016-2075年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波 刘金胜 +3 位作者 束龙仓 李修仓 鲁程鹏 刘晓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利用ECHAM5/MPI-OM模式SRES A1B气候情景下预估2016-2075年间60 a的气温及降水资料,通过分析其总体趋势、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研究德令哈盆地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预估结果显示:2016-2075年,德令哈盆地气温将可能呈上升趋势,四季及... 利用ECHAM5/MPI-OM模式SRES A1B气候情景下预估2016-2075年间60 a的气温及降水资料,通过分析其总体趋势、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研究德令哈盆地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预估结果显示:2016-2075年,德令哈盆地气温将可能呈上升趋势,四季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总体上基本保持一致,上升幅度在3~4℃之间,其中夏季和全年的增温速率相对较大;降水量在未来60 a将基本保持平稳,有微弱的下降趋势,年际间变化以夏季最为显著,降水不均将易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无论气温还是降水,预估未来都将有突变发生,气温将在2035年前后发生一次突变,降水量则分别在2030 s末和2040 s初各发生一次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估 德令哈盆地 气温 降水 气候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