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rvoir micro structure of Da'anzhai Member of Jurassic and its petroleum significance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SW China
1
作者 PANG Zhenglian TAO Shizhen +6 位作者 ZHANG Qin YANG Jiajing ZHANG Tianshu YANG Xiaoping FAN Jianwei HUANG Dong WEI Tengq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1期68-78,共11页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study of microscopic reservoir features using core analysis,cast and fluorescence thin sections inspe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study of microscopic reservoir features using core analysis,cast and fluorescence thin sections inspe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and quantitative examination of pore size and geometry using mercury injection,nano-CT and nitrogen adsorption,reservoir rock of Da’anzhai Member were divided into 9 types,while storage spaces were divided into 4 types and 14 sub-types.The study shows that sparry coquina is the most promising reservoir type.Pores that smaller than 1μm in diameter contribute 91.27%of storage space volume.Most of them exhibit slot-like geometry with good connectivity.By building up storage space models,it was revealed that micron scale storage spaces mainly composed of fractures and nanometer scale pores and fractures form multi-scale dual porosity system.Low resource abundance,small single well controlled reserve,and low production are related to the nano-scale pore space in Da’anzhai Memer,whereas the dual-porosity system composed of pores and fractures makes for long-term oil yield.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bundant slot-like pore space and fractures,economic tight oil production was achieved without st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SICHUAN Basin da’anzhai member coquina storage spac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multi-scale FRACTURES ISOTHERMAL adsorption micro-nano po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其勘探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洪海涛 路俊刚 +6 位作者 秦春雨 张少敏 张芮 周易鑫 肖正录 周红飞 韩璐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为进一步指导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的勘探与开发,亟需理清页岩油的有利赋存岩相。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岩石热解等实验,分析大安寨段页岩层系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油性。... 为进一步指导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的勘探与开发,亟需理清页岩油的有利赋存岩相。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岩石热解等实验,分析大安寨段页岩层系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油性。结果表明,大安寨段主要发育块状(泥质)介壳灰岩、层状泥质介壳灰岩、层状介壳页岩、纹层状含介壳页岩、块状含介壳黏土质页岩和页理状含粉砂黏土质页岩6类岩相;页岩物性远优于介壳灰岩,且随着灰质含量的增加孔径逐渐增大,但总孔体积和总连通体积逐渐减小;大安寨段页岩层系平均游离油(S1)值为1.31 mg/g,含油性中等,页理状含粉砂黏土质页岩与纹层状含介壳页岩S1值较高,分别为2.37 mg/g与1.82 mg/g。页理状含粉砂黏土质页岩和纹层状含介壳页岩的储集性较好、含油性较高,两者构成的岩相组合可作为大安寨段页岩油的重点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含油性 页岩油 储层特征 大安寨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页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楠 洪海涛 +6 位作者 赵正望 张少敏 张芮 康家豪 王兴志 曾德铭 陈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为探究陆相页岩储层特征及页岩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因素,文中以四川盆地东部大安寨段页岩为例,基于页岩岩心的分析化验资料,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优势岩相及甜点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大安寨段页岩... 为探究陆相页岩储层特征及页岩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因素,文中以四川盆地东部大安寨段页岩为例,基于页岩岩心的分析化验资料,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优势岩相及甜点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岩相类型包括硅质页岩、混合质页岩以及黏土质页岩,其中黏土质页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混合质页岩。2)页岩孔隙类型以片状黏土矿物晶间孔与有机质孔为主,裂缝以页理缝为主。3)页岩储集空间的发育主要受矿物组分、成岩作用以及构造因素的共同控制。4)基于页岩生烃潜力与储集能力,认为混合质页岩为大安寨段的优势页岩岩相。大安寨段页岩甜点储层段主要分布于大二亚段a小层,主要为混合质页岩与介壳灰岩的薄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储层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大安寨段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再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熊亮 董晓霞 +4 位作者 王同 魏力民 欧阳嘉穗 王保保 冯少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9-1001,共13页
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四川盆地产油主力层系之一。近年来,随着非常规勘探理论的发展,开始转变思路针对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开展勘探,川北地区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的认识得到提高。基于LY1及YY2等页岩油探井的岩心、实验、钻井、压裂... 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四川盆地产油主力层系之一。近年来,随着非常规勘探理论的发展,开始转变思路针对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开展勘探,川北地区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的认识得到提高。基于LY1及YY2等页岩油探井的岩心、实验、钻井、压裂等资料,对其油气形成条件、资源潜力、工程地质条件等3个方面进行了再认识。研究表明:(1)阆中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形成条件,勘探潜力巨大。大二亚段主要发育页岩、介壳灰岩、页岩夹介壳灰岩3种岩性,页岩烃源品质较好,整体处于中成熟—高成熟阶段,生烃强度为(20~90)×10^(4)t/km^(2),滞留烃量占总生烃量的66%~78%,页岩油资源量为3.26×10^(8)t;(2)研究区大二亚段页岩样品的裂缝网络不发育,具有渗流条件差、可钻性和可压性条件差的特征,基质型页岩油具有原油黏度大、含蜡量高的特征,页岩样品渗流条件和页岩油流动性之间的耦合配置关系是目的层高产的关键;(3)在目前基质型页岩勘探成效不佳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常规—非常规结合的勘探思路,对研究区页岩—灰岩互层型储层成藏体系进行研究,将优质页岩与裂缝—孔隙型灰岩的层段作为有利的勘探目标,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方法,对可钻性、可压性及排采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提升工程工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资源量 勘探方向 大安寨段 下侏罗统 川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大安寨段页岩排烃效率及其勘探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本健 路俊刚 +2 位作者 张芮 蒋奇君 肖正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烃源岩的排烃效率是油气资源评价中的重要参数,排烃效率的研究既可以指导资源评价,又可以作为验证资源评价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科学手段。基于目前生烃潜力法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生烃潜力法,并利用此方法求取了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 烃源岩的排烃效率是油气资源评价中的重要参数,排烃效率的研究既可以指导资源评价,又可以作为验证资源评价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科学手段。基于目前生烃潜力法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生烃潜力法,并利用此方法求取了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页岩的排烃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地质条件下,大安寨段页岩的排烃效率分布于0∼62.6%。随着有机质成熟度(R_(o))的增加,排烃效率逐渐上升,含油饱和度指数先增加后降低。R_(o)处于0.95%∼1.72%,含油饱和度指数大于100 mg/g,页岩层系的可动烃含量较高。岩相组合对排烃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在纵向上有页岩向介壳灰岩排烃的趋势,相较于纯页岩储层而言,互层型组合层间缝发育,有利于页岩油流动和产出。综合认为,R_(o)>1.25%的大一亚段下部互层型组合是大安寨段页岩油的重点勘探目标。该成果可为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安寨段 页岩油 排烃效率 生烃潜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东坡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储层裂缝分布预测
6
作者 谢润成 邓昆 +4 位作者 周国晓 罗紫薇 邓美洲 李思远 马婷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5-867,共13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东坡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致密油气的主要开发目的层,裂缝是大安寨段储层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大安寨段地层岩性复杂,传统裂缝预测评价方法适用范围窄、预测结果精度低。基于岩心裂缝调查及薄片鉴定资料,运...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东坡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致密油气的主要开发目的层,裂缝是大安寨段储层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大安寨段地层岩性复杂,传统裂缝预测评价方法适用范围窄、预测结果精度低。基于岩心裂缝调查及薄片鉴定资料,运用地质统计学及数值模拟方法,明确了不同岩性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揭示了大安寨段裂缝发育特征;结合岩石破裂基础和破裂外力二大因素,在区分岩性及亚段的条件下,提出并构建了3项裂缝评价因子,对各亚段裂缝平面分布进行预测评价。研究表明:(1)大安寨段储层为(介壳)灰岩、砂岩及泥页岩相互叠置的复杂岩性;(2)主要发育全充填裂缝,(介壳)灰岩主要发育构造裂缝,砂岩和泥页岩主要发育层间缝,缝面存在溶蚀现象,对油气流动具有积极意义;(3)提出并构建了岩性厚度评价因子、构造变形强度因子和断裂破裂强度因子3项裂缝评价因子,并建立裂缝综合预测评价定量模型,对各亚段裂缝平面分布进行综合预测评价,预测的裂缝密度与单井识别的裂缝发育指数吻合性较好,预测结果可靠。该裂缝平面分布预测评价方法对于同类型油气藏的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性 裂缝发育特征 裂缝预测 裂缝评价因子 大安寨段 下侏罗统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混积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7
作者 黄蕾 颜瑞晶 +3 位作者 周凯 曾传富 冯国奇 王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0-628,共9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重要的陆相致密气勘探层系之一。基于野外露头与岩心宏观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及储层物性质等分析测试数据,证实普光地区大安寨段混积岩储层规模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大安寨段混积岩储层岩性可划分... 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重要的陆相致密气勘探层系之一。基于野外露头与岩心宏观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及储层物性质等分析测试数据,证实普光地区大安寨段混积岩储层规模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大安寨段混积岩储层岩性可划分为黏土质混积岩、砂质混积岩和灰质混积岩等3种主要类型;2)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溶)孔、无机孔、壳缘缝及微裂缝为主;3)混积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浅湖—半深湖相区,受湖平面波动、地形坡度与风暴、重力流的共同控制,是相混合与间断混合沉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风暴流 重力流 大安寨段 普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页岩热演化史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奇君 李勇 +3 位作者 肖正录 路俊刚 秦春雨 张少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开发的最有利层段,页岩油勘探潜力巨大,然而对该地层的热演化史缺乏系统研究。利用含油气盆地模拟系统,对比分析了川中地区北部与中部大安寨段页岩热演化及生烃差异,并探讨其对页岩油富集...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开发的最有利层段,页岩油勘探潜力巨大,然而对该地层的热演化史缺乏系统研究。利用含油气盆地模拟系统,对比分析了川中地区北部与中部大安寨段页岩热演化及生烃差异,并探讨其对页岩油富集的影响。研究区大安寨段页岩现今热演化程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高,平面上可分为高成熟区和成熟区。高成熟区位于研究区北部,镜质体反射率为1.3%~1.7%,主要发育Ⅲ型有机质,在晚侏罗世早期进入早期生油阶段,晚侏罗世末达到生烃高峰,存在2期生烃作用;成熟区位于研究区中—南部,镜质体反射率为0.9%~1.3%,主要发育Ⅱ1型—Ⅱ2型有机质,侏罗系沉积厚度相对较小,有机质成熟时期较晚,晚侏罗世末进入早期生油阶段,早白垩世进入生烃高峰,仅有1期生烃过程。相较于北部地区,中部地区沉积了大套的富有机质页岩,是大安寨段页岩油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古近纪以来的构造抬升与地层剥蚀,对该区的油气保存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侏罗统 自流井组 大安寨段 热演化史 生烃能力 保存条件 页岩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油赋存特征
9
作者 张晨雨 刘子驿 +4 位作者 王斌 单帅强 陆建林 王保华 左宗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5-1225,共11页
我国湖相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开采过程具有一定难度。揭示页岩油不同赋存状态在页岩储层中的赋存情况有助于页岩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二亚段(以下简称大二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温阶热解实验的实施... 我国湖相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开采过程具有一定难度。揭示页岩油不同赋存状态在页岩储层中的赋存情况有助于页岩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二亚段(以下简称大二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温阶热解实验的实施、扫描电镜孔隙发育特征的观察以及洗油前后孔径分布的分析,揭示了页岩油不同状态在各介质孔隙中的赋存方式。川中地区大二亚段页岩中热模拟恢复后的页岩油以游离态为主(0.42~10.88 mg/g),吸附态次之(0.30~1.95 mg/g)。页岩发育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有机质孔(孔径2~600 nm)、黄铁矿粒间孔(孔径10~700 nm)、介壳粒内孔(孔径20~1000 nm)、石英/长石粒间孔(孔径4~500 nm)以及黏土矿物晶间孔(孔径4~500 nm)。洗油后氮气吸附—高压压汞结果显示,页岩中孔径在2~30 nm以及60~1000 nm的孔隙明显增多,页岩油主要赋存于此孔径范围的孔隙之中。同时建立了页岩油赋存状态与岩石中各介质间的关系热图,阐明了大二亚段页岩油主要赋存于有机质和黄铁矿之中。最终采用页岩油各赋存状态含量与洗油前后获取的含油体积拟合的方法,指明了研究区不同状态页岩油聚集的孔径范围。大二亚段页岩油游离态主要聚集于孔径60~700 nm的有机质和黄铁矿孔隙之中,吸附态主要聚集于孔径2~6 nm的有机质孔隙之中。对页岩油赋存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川中地区大二亚段页岩油开采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赋存状态 赋存空间 赋存方式 大安寨段二亚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侏罗系大安寨二亚段页岩油富集有利岩性组合
10
作者 刘子驿 陈冬霞 +4 位作者 雷文智 朱传真 卢龙飞 朱建辉 张晨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0-1252,共13页
我国湖相页岩层系地层中岩性组合复杂,且不同岩性组合中的页岩油含量差异较大,明确有利的岩性组合将有助于探寻页岩油富集区。以川中侏罗系大安寨二亚段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组分分析和岩心观察指明了页岩层系中主要发育介壳灰... 我国湖相页岩层系地层中岩性组合复杂,且不同岩性组合中的页岩油含量差异较大,明确有利的岩性组合将有助于探寻页岩油富集区。以川中侏罗系大安寨二亚段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组分分析和岩心观察指明了页岩层系中主要发育介壳灰岩、夹介壳层页岩、含介壳页岩和纯页岩,各岩性中发育的孔缝类型多样,其中含介壳页岩和纯页岩中顺层微裂缝更加发育。为了进一步揭示页岩层系中发育的孔缝系统,开展了一维核磁实验来确定岩石中亲油孔缝和亲水孔缝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孔缝配置)。其中介壳灰岩和夹介壳层页岩的孔缝配置值>60%,指示油气在其中的运移将受到限制;受顺层微裂缝发育的影响,含介壳页岩和纯页岩的孔缝配置值<60%,说明其中的孔缝系统能成为较好的油气运移通道。受烃源供给能力和油气运移阻力的影响,在ω(TOC)>1.0%的岩石中,相较于孔缝配置值<60%,孔缝配置值>60%的岩石具有更多残留油量且可动性较好(S1在0.86~2.19 mg/g范围,均值为1.42 mg/g;OSI值在65.96~123.21 mg/g,均值为91.98 mg/g)。最终结合研究区有机质富集特征,阐明了研究区大安寨二亚段页岩油富集有利岩性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含量 孔缝配置 页岩油富集 有利岩性组合 大安寨二亚段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致密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以四川盆地大安区块茅一段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栗维民 马立桥 +6 位作者 何方雨 王鹏万 计玉冰 徐云俊 徐政语 曹全斌 贾丹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4,共9页
四川盆地大安区块大安2、大安1、大坝1井相继在茅一段石灰岩中获得天然气发现,由于勘探程度低,对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认识不清。文中以该区茅一段为例,综合野外地质调查、单井分析,以及有机碳分析、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 四川盆地大安区块大安2、大安1、大坝1井相继在茅一段石灰岩中获得天然气发现,由于勘探程度低,对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认识不清。文中以该区茅一段为例,综合野外地质调查、单井分析,以及有机碳分析、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成果,开展烃源岩岩性、地球化学特征、储层沉积相、矿物组分、微观孔隙特征及含气系统研究,分析致密气成藏地质条件,建立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茅一段眼球、眼皮灰岩沉积受控于中缓坡沉积环境,构成了自生自储的物质基础;眼皮灰岩是一套有效烃源岩,提供充足的烃源供给;眼球、眼皮灰岩为低孔低渗致密储层,互层状叠置,纳米孔、微米孔发育,微裂缝贯通穿插,有利于大面积成藏;成藏模式为致密气源储一体、源内聚集、就近吸附,天然气动态生成,动态聚集,不易逸散;该区在燕山中晚期成藏,喜马拉雅期保存,中缓坡的眼皮灰岩带具有高脆性、中高TOC、中含气性特点,是致密气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碳酸盐岩 成藏 茅一段 大安区块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源找油”:论四川盆地非常规陆相大型页岩油气田 被引量:114
12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1 位作者 王红岩 董大忠 刘洪林 施振生 张斌 孙莎莎 刘德勋 李贵中 吴松涛 庞正炼 潘松圻 袁懿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51-1562,共12页
源岩油气规模快速发展,是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选项;陆相页岩油和气是中国源岩油气最具潜力的组成类型,是中国陆上未来"进源找油"最重要的突破对象。本文首次研判提出四川盆地侏罗系油和气发展,应尽快由常规构造-裂缝... 源岩油气规模快速发展,是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选项;陆相页岩油和气是中国源岩油气最具潜力的组成类型,是中国陆上未来"进源找油"最重要的突破对象。本文首次研判提出四川盆地侏罗系油和气发展,应尽快由常规构造-裂缝石油、致密灰岩与砂岩油向孔隙型页岩油气转变,重点阐述了大安寨段页岩油气4项新进展:①评价侏罗系4套富有机质页岩总生油量245×10^8t,石油总资源量172×10^8t,还有相当规模的天然气资源,既富油又富气,其中67%的油气资源集中在大安寨段;②大安寨段二亚段是侏罗系页岩油和气的"甜点段",黑色页岩厚度一般20~80m,TOC平均值大于2%,Ⅱ1~Ⅱ2型干酪根,Ro主体1.1%~1.4%,处于轻质油-凝析油气窗口,页岩储层孔隙度4%~6%,页理裂缝发育,脆性矿物含量一般在50%以上,压力系数1.2~1.8,滞留烃量多为100~200mg/g·TOC,油质较轻,地层埋深较浅,具备与北美页岩油气媲美的地质工程条件;③优选出页岩油气"甜点区"评价的3项核心参数(Ro、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埋藏深度),评价出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油"甜点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北部地区,页岩厚度20~50m,面积约2×104km2;④提出了加快页岩油和气以水平井体积压裂为核心的风险勘探和开发试验、加强全层系资源评价、加速准备先导试验技术方案等建议,力争推动侏罗系孔隙型页岩油和气突破发现。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油和气新认识,可能为真正开启侏罗系源岩油气"进源找油"、规模开发新征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油气 页岩油 页岩气 最佳油气窗口 大安寨段 甜点段 甜点区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27
13
作者 孙莎莎 董大忠 +5 位作者 李育聪 王红岩 施振生 黄世伟 昌燕 拜文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油气勘探过去主要聚焦在构造-裂缝型常规油气和介壳灰岩及砂岩致密油气上,为实现侏罗系油气重大新突破,思路需要向页岩油气转变。在分析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的分布、生烃、物性和保存等地质特征基础上,认为... 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油气勘探过去主要聚焦在构造-裂缝型常规油气和介壳灰岩及砂岩致密油气上,为实现侏罗系油气重大新突破,思路需要向页岩油气转变。在分析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的分布、生烃、物性和保存等地质特征基础上,认为大安寨段具备形成大规模页岩油气成藏地质特征,提出3项成藏控制因素。大安寨段二亚段暗色页岩作为页岩油气的供烃源岩,油气显示丰富,页岩厚度在20~80 m,整体分布面积广、厚度大、连续稳定,孔缝发育、物性好,处于中-高成熟热演化阶段,有区域性致密顶底板灰岩封闭的超压页岩油气藏。半深湖-深湖亚相、致密灰岩顶底板与高孔隙储层、中-高成熟热演化阶段这3项因素共同控制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气的生成、储集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条件 成藏控制因素 陆相页岩油气 大安寨段 自流井组 下侏罗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黑色页岩孔隙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9
14
作者 祝海华 陈琳 +8 位作者 曹正林 王明磊 洪海涛 李育聪 张芮 张少敏 朱光仪 曾旭 杨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5-1126,共12页
为研究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电镜、显微荧光、物性分析、氮气吸附、有机碳及热解等测试手段,开展页岩层系的储集空间、物性、含油性分析,并讨论了微观特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大安... 为研究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电镜、显微荧光、物性分析、氮气吸附、有机碳及热解等测试手段,开展页岩层系的储集空间、物性、含油性分析,并讨论了微观特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包括微裂缝和孔隙,微裂缝主要为页理缝和介壳方解石解理缝,孔隙以粘土孔隙为主,其次为介壳方解石晶间孔、自生石英晶间孔,少量有机质孔、黄铁矿晶间孔。②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具有孔径-孔隙度负相关特征,即页岩孔隙度高(平均5.69%),粘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孔径小,孔隙与页理缝组成水平孔缝系统;介壳灰岩孔隙度低(平均3.27%),介壳方解石、石英晶间孔比例增加,孔径大,孔隙与解理缝形成网状的孔缝系统。③油相微观赋存具有较强非均质性,表现为富有机质页岩段含油性(热解游离烃含量S_(1)、油饱和度指数OSI)好,但油相分散分布于粘土微小孔隙中,显微荧光弱,流动性差;孔径大的介壳方解石/石英晶间孔隙、解理缝以及页理缝中烃类更富集,显微荧光强。④微裂缝对烃类的微观富集至关重要。油气生成之后优先进入页理缝,并在页理缝附近的介壳方解石孔缝系统中富集,而距离页理缝较远的介壳方解石孔隙含油性变差,建议以孔径和微裂缝发育程度作为大安寨段页岩油有利层段优选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 孔隙特征 孔缝系统 页岩油 大安寨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37
15
作者 周德华 孙川翔 +1 位作者 刘忠宝 聂海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42,共11页
为探索陆相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以川东北元坝、涪陵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有机碳含量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重点研究了陆相页岩沉积环境与岩性、有... 为探索陆相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以川东北元坝、涪陵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有机碳含量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重点研究了陆相页岩沉积环境与岩性、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空间与含气性、矿物组成、流体性质等气藏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寨段发育浅湖—半深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岩性以页岩夹条带状或薄层状砂岩、介壳灰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或Ⅲ型,TOC为0.33%~3.78%,Ro为1.11%~1.82%,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页岩储层以无机质孔为主,孔隙度为1.5%~6.7%,以小于2nm的微孔和2~50nm的介孔为主,具有良好的含气性(含气量平均为1.49m3/t);页岩可压裂性较好,脆性矿物含量平均达51%。已有12口井获高产油气流,总体表现出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在对比研究陆相页岩与海相页岩特征差异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有利沉积相是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基础,同时受控于岩石组合及岩性成分、有机碳含量、物性参数、流体压力和微裂缝发育程度,以上认识可为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气最佳勘探开发层系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大安寨段 陆相页岩气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演化表征--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朱毅秀 金振奎 +5 位作者 金科 郭芪恒 王欢 吕品 王昕尧 师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4-508,共15页
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湖相细粒岩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有利岩石类型及成因。本段发育泥岩类(泥岩与页岩)、粉砂岩和灰岩3大类岩石,具体为泥岩与页岩、灰... 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湖相细粒岩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有利岩石类型及成因。本段发育泥岩类(泥岩与页岩)、粉砂岩和灰岩3大类岩石,具体为泥岩与页岩、灰质泥岩,以及介壳页岩和介壳灰岩;矿物组分主要为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长石和黄铁矿;粘土矿物包括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发育介壳页岩和泥岩夹介壳灰岩的岩石组合类型为主。本段细粒岩经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及有机质的生烃演化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亚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控制页岩和灰岩物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沉积及成岩的控制,富有机质页岩和介壳页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成岩影响导致常规储层的介壳灰岩与灰岩致密而没有储集油气,反而使相对致密的细粒介壳页岩成为页岩气藏的有利储层,导致了测试时介壳页岩大量出气而相邻的介壳灰岩无气泡。纹层与微纹层(显微镜下显示纹层)发育及硅质与灰质组分显微定向排列有利于优质储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岩石学特征 细粒沉积岩 大安寨段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涪陵地区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51
17
作者 周德华 焦方正 +2 位作者 郭旭升 郭彤楼 魏志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结合钻井、岩心、野外露头、测井等成果,从富含有机质页岩空间展布、地化特征、岩石矿物学、孔渗性特征和地质力学性质等方面,采用页岩气目标优选评价综合分析方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页岩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着重... 结合钻井、岩心、野外露头、测井等成果,从富含有机质页岩空间展布、地化特征、岩石矿物学、孔渗性特征和地质力学性质等方面,采用页岩气目标优选评价综合分析方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页岩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着重定量评价了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含气量、孔隙度、脆性矿物含量、岩石矿物成分、岩石力学参数等评价指标,初步证实该区页岩与美国Bakken页岩具有类似特征。涪陵大安寨泥页岩与灰岩、砂岩互层频繁,半深湖-深湖页岩为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岩相。大安寨上亚段灰岩厚10~30 m,物性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特征;下亚段富有机质页岩夹薄层灰岩、砂岩,微孔缝发育,孔隙度高。页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33%,粘土矿物平均含量为51.7%~56.1%,石英平均含量为33%,现场实测平均含气量为1.66 m3/t,处于凝析油-湿气的高成熟阶段;杨氏模量为29 GPa,泊松比为0.30,有利于压裂形成网络裂缝。大安寨段中部浅湖相区岩性组合特征更有利于裂缝发育,是大安寨段页岩气勘探有利地区,评价优选出有利区面积82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富含有机质页岩 页岩气 大安寨段 侏罗系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对四川元坝地区页岩微裂缝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磊 郝景宇 +3 位作者 肖继林 李平平 张正辰 邹华耀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72,共11页
页岩中微裂缝的定量研究有利于认识储层类型与页岩气勘探潜力评价。微米级X射线断层成像(微米CT)技术是观测微裂缝最为直观的方法。本文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米CT二维图像上微裂缝的识别与统计,定量计算了... 页岩中微裂缝的定量研究有利于认识储层类型与页岩气勘探潜力评价。微米级X射线断层成像(微米CT)技术是观测微裂缝最为直观的方法。本文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米CT二维图像上微裂缝的识别与统计,定量计算了页岩样品的微裂缝孔隙度,并结合氦气法获得的页岩样品的总孔隙度,定量评价了微裂缝在页岩总孔隙空间的比例。结果表明:页岩中微裂缝主要为构造微裂缝,缝宽主要在0~12μm,三维空间内呈层状展布;页岩的氦气孔隙度为2.24%~4.60%(平均3.48%),其中微裂缝孔隙度为0.25%~1.06%(平均0.82%),在总孔隙空间中占比平均23.28%。与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海相龙马溪组页岩(微裂缝孔隙度平均0.3%~1.3%,占总孔隙空间的6.1%~22.4%)中微裂缝的发育程度相当。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为孔隙型储层,发育丰富的纳米级基质孔隙,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同时微裂缝发育,可以沟通众多孤立的基质孔隙,有利于页岩气的高产。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为孔隙型储层同时微裂缝发育,表明具有页岩气高产稳产的孔隙条件和良好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X射线断层成像 微裂缝 定量表征 元坝地区 大安寨段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储层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瑞 张尚锋 +3 位作者 周林 刘皓天 姚明君 蒋雪桂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具有“近源成藏”特征。通过烃源岩评价、流体包裹体分析、埋藏史恢复等方法,对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泥页岩... 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具有“近源成藏”特征。通过烃源岩评价、流体包裹体分析、埋藏史恢复等方法,对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实测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0.67%,生烃潜量为1.53 mg/g,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1.1%~1.3%,总体上,大安寨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偏下,处于生烃高峰期。(2)研究区大一亚段岩性以介壳灰岩和灰岩为主,构造缝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其次为沿构造缝发育的溶孔(洞)、溶蚀微孔,储层物性较差,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3)研究区大安寨段油气藏存在2期原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2期原油充注时间分别为距今约140 Ma和25 Ma,其中第一期为相对低成熟度的原油充注,第二期为相对高成熟度的原油充注,且后者为主要充注期,天然气充注时间与第二期原油充注时间一致,主要为原油伴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油气成藏 油气充注 介壳灰岩 大安寨段 自流井组 侏罗系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湖相页岩油气有机碳含量下限研究——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黄东 段勇 +3 位作者 李育聪 陈洪斌 闫伟鹏 戴鸿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45,共8页
国内海相页岩气已成功实现商业化有效开发,但对于湖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始终存在较大争议,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页岩油气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在陆相页岩油气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淡水湖相为对象,从湖相页岩... 国内海相页岩气已成功实现商业化有效开发,但对于湖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始终存在较大争议,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页岩油气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在陆相页岩油气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淡水湖相为对象,从湖相页岩岩石类型、矿物组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开展页岩油气形成地质条件分析,并根据大量页岩有机碳热解数据、页岩产气层段与有机碳含量关系、页岩产油层段与有机碳含量关系的综合分析,初步确定淡水湖相页岩油气的有机碳下限为1.5%,试验数据与勘探实践较为吻合,确立的湖相页岩油气有机碳下限较为合理。并以此为依据,圈定了大安寨段有机碳含量大于1.5%的湖相优质页岩分布范围,为盆地下步湖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下限 热解参数 页岩油 页岩气 湖相 大安寨段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