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消化道出血DSA诊断及栓塞结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国鑫 窦永充 +2 位作者 张彦舫 沈新颖 徐坚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和留置导管灌注小...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和留置导管灌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维持12h止血治疗。结果DSA诊断阳性率75%(24/32),其中肠伤寒2例,肠结核1例,血管性病变14例,肿瘤7例。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20例,手术成功率83.3%,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诊断不明确或保守治疗无效的下消化道出血有着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 灌注 介入性 介入栓塞治疗 dsa诊断 垂体后叶素 灌注治疗 小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平有 仇俊华 +1 位作者 杨守俊 徐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DSA诊断的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 2 1例 ,8例采用明胶海绵栓塞 ,13例采用血管加压素灌注。结果 出血原因为肠血管发育不良 14例 ,结肠憩室 2例 ,原因不明 5例。...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DSA诊断的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 2 1例 ,8例采用明胶海绵栓塞 ,13例采用血管加压素灌注。结果 出血原因为肠血管发育不良 14例 ,结肠憩室 2例 ,原因不明 5例。全部病例获得止血。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 5~ 74个月 ,4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复发。结论 DSA对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诊断很有价值。介入方法对其治疗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原因 下消化道 非肿瘤性 dsa诊断 介入治疗 血管发育 根治 原因不明 严重并发症 结肠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DSA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建荣 杨之晖 +4 位作者 姚秋英 沈加林 殷焱 宋子江 顾达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49-356,共8页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在明确病变类型和性质的同时,还需了解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分支及整个血循环状态,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治疗过程以及评估预后。目前,DSA仍是最为可靠的诊断工具,MRA和CTA可作为下肢动脉疑...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在明确病变类型和性质的同时,还需了解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分支及整个血循环状态,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治疗过程以及评估预后。目前,DSA仍是最为可靠的诊断工具,MRA和CTA可作为下肢动脉疑似病例的筛选性初步诊断方法,超声多用于随访复查。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临床维护性治疗、溶栓、球囊扩张、支架、内旋切、激光治疗、取栓、内膜剥离、搭桥术、截肢等,各种方法对各种病变特点均有其明确的适应证,但更强调联合多种方法予以综合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 dsa诊断 旁路搭桥 血管成形术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DSA诊断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波 韩国胜 +3 位作者 高明清 陈圣攀 李萌 曾现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总结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DSA诊断经验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经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分别经全椎板入路(4例)及半椎板入路... 目的总结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DSA诊断经验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经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分别经全椎板入路(4例)及半椎板入路(20例),紧靠硬脊膜下电凝并切断瘘结构向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术后予以扩容、血液稀释、改善循环、减轻水肿等药物治疗,24例患者均于刀口拆线后复查造影,证实脊髓表面引流静脉未再显影,术后3个月脊髓MRI检查及6~18个月随访,大部分患者脊髓表面静脉流空影消失,水肿减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症状多变,查体定位不准确,需根据脊髓MRI发现异常,并行脊髓DSA确诊,瘘口多偏于一侧,经半椎板入路多可显露并切断引流静脉,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准确定位并行手术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脊髓 硬脊膜 动静脉瘘 dsa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DSA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4 位作者 孙清荣 谭颖徽 周政 刘卫金 夏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加深对颈动脉假性动脉瘤DSA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对16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DSA检查均能明确诊断,其中颈总动脉者1例,颈动脉分叉... 目的:加深对颈动脉假性动脉瘤DSA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对16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DSA检查均能明确诊断,其中颈总动脉者1例,颈动脉分叉处9例,颈内动脉5例,颈外动脉1例。DSA主要表现为:所有瘤腔内造影剂滞留,瘤腔内形成涡流者12例,动脉瘤开口处“喷射征”17例,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者12例。结论:DSA是诊断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有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颈动脉分叉 dsa诊断 腔内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dsa表现 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DSA诊断 被引量:13
6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2 位作者 王文献 孙清荣 戴书华 《现代医学》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加深对颈动脉狭窄DSA表现特征的认识 ,探讨DS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选择性DSA造影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由 2名医生共同对其DSA表现进行动态观察、分析 ,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颈动脉造影显示... 目的 加深对颈动脉狭窄DSA表现特征的认识 ,探讨DS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选择性DSA造影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由 2名医生共同对其DSA表现进行动态观察、分析 ,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颈动脉造影显示全部患者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其中狭窄程度≤ 5 0 %者 2 6例 ,>5 0 %而≤ 70 %者 66例 ,狭窄程度 >70 %者 5 0例。狭窄部位位于颈总动脉 14例 ,颈内动脉 12 8例 ;狭窄段长度 8~ 65mm ,平均 (14 .5± 2 .5 )mm。结论 DSA检查是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 ,有利于估计其预后并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dsa诊断 狭窄程度 dsa表现 患者 颈动脉造影 颈内动脉 结论 特征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13
7
作者 江广斌 梁惠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81-883,共3页
关键词 介入栓塞治疗 消化道出血 dsa诊断 动脉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血管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技术 出血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DSA诊断原发性肝癌子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初建平 陈伟 +1 位作者 王于 李鹤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比较CT和DSA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子灶(≤2cm)的影像学表现及敏感性。方法对3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行CT检查和TACE术前的DSA造影,DSA造影在CT检查15~30d之内进行。然后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每例DSA造影图像和CT... 目的比较CT和DSA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子灶(≤2cm)的影像学表现及敏感性。方法对3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行CT检查和TACE术前的DSA造影,DSA造影在CT检查15~30d之内进行。然后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每例DSA造影图像和CT片进行分析。结果CT共发现53个子灶右(叶34个,左叶19个),DSA共发现82个子灶(右叶55个,左叶27个)。结论DSA在发现≤2cm肝癌子灶方面优于CT(P<0.01),尤其是位于肝表面近膈肌处的子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诊断 原发性肝癌 CT检查 造影 对比研究 CT片 经病 表面 放射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A和DS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桂杰 李彩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40-40,共1页
一直以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动脉硬化血管病变的金标准。随着影像设备的更新及扫描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对下肢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DSA和MSCTA特... 一直以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动脉硬化血管病变的金标准。随着影像设备的更新及扫描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对下肢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DSA和MSCTA特点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dsa诊断 MSCTA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狭窄闭塞 血管病变 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诊断及介入干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齐劲松 杨瑞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3期571-573,共3页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常规的内镜检查阴性但是患者仍存在着持续而反复的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内科干预往往效果不满意,而外科干预又因为盲目探查,风险性过大,且可能找不到出血部位。所以早期运用DSA检查明确出血的部位...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常规的内镜检查阴性但是患者仍存在着持续而反复的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内科干预往往效果不满意,而外科干预又因为盲目探查,风险性过大,且可能找不到出血部位。所以早期运用DSA检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同时介入干预以尽可能的挽救生命,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介入干预 临床研究 dsa诊断 内镜检查阴性 dsa检查 外科干预 出血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DSA诊断和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劲松 许林锋 陈绍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56-257,共2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探讨超选择性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5例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患者行DSA检查,并在其监视下超选择性永久栓塞病灶和供血动脉。【结果】DSA可以清晰... 【目的】研究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探讨超选择性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5例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患者行DSA检查,并在其监视下超选择性永久栓塞病灶和供血动脉。【结果】DSA可以清晰显示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病变区域及引流静脉,超选择性栓塞后原异常造影剂团状着色影消失,供血动脉大部分闭锁,出血立即停止,血管异常搏动和杂音消失;栓塞后患者仅有低热、局部疼痛肿胀感,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SA检查可直观地确定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病变范围和供血特点,超选择性栓塞术对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头颈部 高流量 超选择性 供血动脉 栓塞 dsa诊断 消失 着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诊断阴茎海绵状血管瘤致勃起障碍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利 杨熙章 陈自谦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9期628-629,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10年余入院。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阴茎不能充分、持续勃起,不能获得满意性生活。就诊全国多家医院,诊断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给予多种中西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关键词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dsa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 勃起障碍 中西药治疗 病例资料 持续勃起 性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DSA诊断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咏红 李宏儒 +1 位作者 田晶 吕忠敏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8-439,共2页
关键词 非高血压性 脑叶出血 dsa诊断 MSCT cT血管造影 血分 医学影像设备 血管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食管癌的DSA诊断与动脉内治疗(附75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孝华 许日初 +2 位作者 熊宗凡 莫雪红 唐春潮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 探讨各段食管癌的血供 ,总结食管癌的DSA征象 ,寻找中晚期食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筛选 75例已经X线钡餐或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病人 ,进行DSA检查和 1~ 3次以上的介入治疗。结果 各段食管癌的供血动脉不同 ,DSA的表现略有不... 目的 探讨各段食管癌的血供 ,总结食管癌的DSA征象 ,寻找中晚期食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筛选 75例已经X线钡餐或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病人 ,进行DSA检查和 1~ 3次以上的介入治疗。结果 各段食管癌的供血动脉不同 ,DSA的表现略有不同 ,对介入治疗效果亦有差异 ,鳞癌比腺癌好 ,农村病人比城镇病人效果好 ,尤其是首次效果更明显。结论 DSA对各段食管癌的诊断和转移情况的判断有定性作用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 食管癌 dsa诊断 动脉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和介入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明伟 卜向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20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难治性 消化道出血 dsa诊断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诊断外伤性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并大量出血(附3例报告)
16
作者 陈国东 陈胜利 +2 位作者 黄子诚 黄齐好 朱栋梁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1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dsa诊断 假性动脉瘤 外伤性 动脉瘤破裂 大量出血 肾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rtery 回顾性分析 破裂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DSA诊断颈动脉体瘤并动静脉瘘形成一例
17
作者 张国荣 贾广志 尹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旋转dsa诊断 劲动脉体瘤 动静脉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DSA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鸿超 汪盛参 《适宜诊疗技术》 2002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dsa诊断 动脉肿瘤 颈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宪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该院收治的28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经DSA诊断后,分别采用保守及介入治疗。结果 DSA确诊率为96.4%。治疗组成功率100%;对照组成功率7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该院收治的28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经DSA诊断后,分别采用保守及介入治疗。结果 DSA确诊率为96.4%。治疗组成功率100%;对照组成功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诊断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dsa诊断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的DSA诊断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附53例报告)
20
作者 朱晓黎 倪才方 +1 位作者 丁乙 陈学仁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的DSA诊断价值并与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对53例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DSA及心电图、扇超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53例冠心病中冠脉狭窄共累及血管61支,其中前除支38支、回旋支10支、右冠8支、左... 目的:研究冠心病的DSA诊断价值并与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对53例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DSA及心电图、扇超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53例冠心病中冠脉狭窄共累及血管61支,其中前除支38支、回旋支10支、右冠8支、左冠主干5支。心电图有ST-T段改变或有心肌梗塞者40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ST-T段改变且有偶发房早或室早者48例,且狭窄组提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有改变。扇超示左室顺应性下降者37例,左室平均射血分数51.43±13.74%。结论: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DSA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是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心室功能改变情况的重要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分析 冠心病 dsa诊断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检查 动脉dsa 临床资料分析 左室顺应性 诊断价值 冠脉狭窄 心肌梗塞 射血分数 狭窄部位 冠状动脉 诊断手段 功能改变 前降支 回旋支 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