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动物细胞对丝裂霉素诱导的DNA链间交联的修复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胡镛 王欣 +3 位作者 Amy J.Warren Randy J.Legerski 胡亚美 李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细胞能否修复DNA链间交联(imerstrand crosslink,ICL)。方法:构建带有丝裂霉素(mito mycin C,MMC)交联的质粒pCMV-Luc/ICL,将该交联质粒转染无修复酶缺陷和有修复酶缺陷的哺乳动物细胞系,观察细胞对 MMC链间交联的修...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细胞能否修复DNA链间交联(imerstrand crosslink,ICL)。方法:构建带有丝裂霉素(mito mycin C,MMC)交联的质粒pCMV-Luc/ICL,将该交联质粒转染无修复酶缺陷和有修复酶缺陷的哺乳动物细胞系,观察细胞对 MMC链间交联的修复能力。结果:(1)无酶缺陷的哺乳动物细胞对DNA的修复能力很强,即使缺乏同源序列,也能有效地去 除DNA链间交联;(2)修复过程需要许多酶类参与,其中与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相关的酶类起着 关键性作用,提示NER参与MMC链间交联的修复过程;(3)序列分析表明,非同源性重组修复为易错修复(error-prone re pair)。结论:哺乳动物细胞能有效地修复MMC诱导的DNA链间交联,核苷酸切除修复是重要的修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链间交联 丝裂霉素C 核苷酸切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链间交联修复与范可尼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磊 戴碧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0-54,共5页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多样化先天畸形、进行性骨髓衰竭、色素沉着症、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瘤倾向。该病最典型的特征是对DNA交联剂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产生DNA链间交联...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多样化先天畸形、进行性骨髓衰竭、色素沉着症、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瘤倾向。该病最典型的特征是对DNA交联剂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产生DNA链间交联(Interstrand Cross-Links,ICL)。目前已发现至少15种FA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参与特有的DNA修复途径—FA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链间交联 范可尼贫血 dna修复 发病机制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恶性血液系统肿瘤 FA基因 色素沉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链间交联的修复与辐射敏感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郭阳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71-372,376,共3页
实体肿瘤中存在大量的乏氧细胞。辐射可以导致这些乏氧细胞产生DNA链间交联(DNA interstrand cross—links,ICL)。ICL对细胞具有潜在的致死性毒性作用。细胞通过核酸切除修复、同源重组等方式修复ICL。但这种修复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 实体肿瘤中存在大量的乏氧细胞。辐射可以导致这些乏氧细胞产生DNA链间交联(DNA interstrand cross—links,ICL)。ICL对细胞具有潜在的致死性毒性作用。细胞通过核酸切除修复、同源重组等方式修复ICL。但这种修复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抑制ICL修复,有可能成为提高辐射敏感性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dna修复 辐射耐受性 dna链间交联
原文传递
简易检测DNA链间交联的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莉 庄志雄 +2 位作者 杨杏芬 蔡颖 林忠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又称彗星实验(cometasay),是一种较碱解螺旋法更加敏感的检测DNA损伤的技术。目前SCGE多用于检测DNA单链断裂(SSBs),国外偶有报道用于检测DNA链间交联(ISC)。甲醛是一...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又称彗星实验(cometasay),是一种较碱解螺旋法更加敏感的检测DNA损伤的技术。目前SCGE多用于检测DNA单链断裂(SSBs),国外偶有报道用于检测DNA链间交联(ISC)。甲醛是一种弱的动物促癌剂,在体外可诱发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SCGE dna链间交联 单细胞凝胶电泳 肿瘤
原文传递
DNA链间交联的检测用于估计肿瘤细胞对烷化剂的敏感性
5
作者 贺涛 夏寿萱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553-555,共3页
关键词 肿瘤细胞 烷化剂 dna链间交联
原文传递
UV-B辐射和NaCl胁迫对绿豆幼苗叶片DNA损伤的复合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贺军民 罗芬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75-1381,共7页
研究了0·4W/m2UV-B辐射和0·4%NaCl胁迫对两绿豆品种中绿_1和秦豆-20(PhaseolusraditusL.cv.Zhongl櫣-1andQindou-20)幼苗叶片DNA损伤的复合效应。结果表明:(1)中绿-1抗UV-B辐射和NaCl胁迫的能力均强于秦豆-20;NaCl胁迫能降低... 研究了0·4W/m2UV-B辐射和0·4%NaCl胁迫对两绿豆品种中绿_1和秦豆-20(PhaseolusraditusL.cv.Zhongl櫣-1andQindou-20)幼苗叶片DNA损伤的复合效应。结果表明:(1)中绿-1抗UV-B辐射和NaCl胁迫的能力均强于秦豆-20;NaCl胁迫能降低中绿-1UV-B敏感性,但对秦豆-20UV-B敏感性无明显影响。(2)两逆境因子单独胁迫或复合胁迫下DNA增色效应均明显降低,但中绿-1降低程度小于秦豆-20,复合胁迫下降低程度小于单独NaCl胁迫下。(3)UV-B辐射诱导的中绿-1DNA链内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累积量明显低于秦豆-20;NaCl胁迫能降低UV-B诱导的中绿-1CPD累积,而对UV-B诱导的秦豆-20CPD累积无影响。(4)各种胁迫处理均导致两品种幼苗DNA含量降低,但两品种间相比中绿-1降低程度较大。结果说明UV-B辐射不仅能诱导DNA链内交联形成CPD,而且能诱导DNA链间交联和DNA含量降低,且不同绿豆品种或同一品种在有无NaCl胁迫时UV-B敏感性的差异主要与CPD累积量和DNA链间交联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NACL胁迫 绿豆幼苗 dna链间交联 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脱碱基位点的检测方法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武海江 张雅姣 +2 位作者 袁舒妍 徐华 谢剑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5-1374,共10页
DNA中糖苷键断裂形成的脱碱基位点(脱嘌呤/嘧啶位点,AP位点)是常见的DNA损伤类型之一,由核苷酸自发水解产生,也是DNA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体。若修复不及时,可能会导致DNA复制阻滞和DNA链断裂,产生突变和细胞毒性,同时还会引起... DNA中糖苷键断裂形成的脱碱基位点(脱嘌呤/嘧啶位点,AP位点)是常见的DNA损伤类型之一,由核苷酸自发水解产生,也是DNA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体。若修复不及时,可能会导致DNA复制阻滞和DNA链断裂,产生突变和细胞毒性,同时还会引起形成DNA交联或DNA-蛋白质交联的损伤,因此对于AP损伤的检测有助于理解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基因毒性物质的毒性评价。目前检测AP位点的方法有14C或32P后标记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等。该文重点概述DNA中AP位点的检测方法和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展望了AP位点损伤相关研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碱基位点 dna损伤 质谱 dna链间交联 dna-蛋白质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顺铂导致培养的原代兔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世文 刘世杰 段前碧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顺铂导致培养的原代兔肾近端小管细胞 (PT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体外建立原代兔肾近端小管细胞培养。采用溴乙锭荧光法测量DNA链间交联和Fur-2 /AM测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首先将牛磺酸 ( 0 .1,1,10g .L 1 )...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顺铂导致培养的原代兔肾近端小管细胞 (PT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体外建立原代兔肾近端小管细胞培养。采用溴乙锭荧光法测量DNA链间交联和Fur-2 /AM测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首先将牛磺酸 ( 0 .1,1,10g .L 1 )与PTC保温 2 4小时 ,然后 ,加入顺铂使其终浓度达到 2 6μmo1.L 1 ,再继续保温 2 4小时。顺铂损伤组同样培养 48小时 ,前 2 4小时不加入牛磺酸和顺铂 ,后 2 4小时加入顺铂使其终浓度为 2 6μmo1.L 1 。对照组不加入牛磺酸和顺铂 ,同样培养 48小时。结果 :顺铂导致损伤组形成DNA链间交联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 ,牛磺酸 1,10g.L 1 可明显降低DNA链间交联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顺铂 兔肾小管细胞 抗肿瘤药物 溴乙锭荧光法 dna链间交联 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P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可尼贫血途径在肿瘤治疗及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瞿加牧 叶定德 李国强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729-731,735,共4页
铂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以DNA为靶点,通过共价链连接2条DNA链,形成DNA链间交联(ICL)以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其中,染色体畸变是ICL的常见表现[1-3]。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基因组不稳定疾病,临床表现为发育性疾病、骨髓衰竭... 铂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以DNA为靶点,通过共价链连接2条DNA链,形成DNA链间交联(ICL)以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其中,染色体畸变是ICL的常见表现[1-3]。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基因组不稳定疾病,临床表现为发育性疾病、骨髓衰竭综合征、染色体脆性综合征以及癌症易感等。FA不同亚型病人的细胞均对DNA交联剂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作用机制 铂类药物 基因组不稳定 dna链间交联 范可尼贫血 肿瘤治疗 染色体畸变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几种醛类化合物分别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华 张志虎 李会庆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醛类化合物 dna链间交联 测定方 二硝基苯肼 紫外检测器 空气 机动车尾气 鼻咽部疾病 dna断裂 生活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