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季RhD14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杜高齐 李雪娇 +2 位作者 许彬 关文灵 孟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5,共12页
【目的】克隆月季独脚金内酯(SLs)信号应答底物受体即α/β折叠水解蛋白基因Dwarf 14(D14),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为探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SLs调控月季侧枝发生中的转导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月季品种滇红为材料... 【目的】克隆月季独脚金内酯(SLs)信号应答底物受体即α/β折叠水解蛋白基因Dwarf 14(D14),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为探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SLs调控月季侧枝发生中的转导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月季品种滇红为材料,克隆RhD1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烟草瞬时转化系统对RhD14基因编码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克隆RhD14基因(GenBank登录号OP009358)cDNA序列1094 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045 bp,编码34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式为C_(1738)H_(2703)N_(441)O_(510)S_(15),相对分子量为38.41 kD,理论等电点(pI)为5.71,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且RhD14为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的稳定蛋白,属于α/β水解酶家族,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RhD1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同属的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cD14(XP_024283944.1)的相似性最高为98.05%,其次是同亚科的草莓FvD14(XP_004287076.1),相似性为89.75%,三者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结果显示,RhD14基因在根、茎、叶、腋芽、节和顶芽中均有表达,其中RhD14基因在茎和腋芽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根(P<0.01,下同)。去顶处理后RhD14基因在茎和腋芽中的表达模式相似,均较未去顶处理明显上调表达,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去顶处理后12 h达峰值,尤其是腋芽中RhD14基因在6、12、24和48 h的相对表达量与未去顶处理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结论】RhD14基因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发挥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受去顶诱导高效表达,推测该基因参与腋芽萌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d14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和独脚金内酯参与磷素调控水稻分蘖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晨云 郭小丽陈 +4 位作者 亚轲 龚思远 李俊周 赵全志 孙虎威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6,共6页
研究不同磷浓度[低磷(10μmol/L)和正常供磷(300μmol/L)]下水稻分蘖数和分蘖芽长度的变化及施加外源生长素萘乙酸(NAA,10 nmol/L)、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0.5μmol/L)对水稻野生型及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 研究不同磷浓度[低磷(10μmol/L)和正常供磷(300μmol/L)]下水稻分蘖数和分蘖芽长度的变化及施加外源生长素萘乙酸(NAA,10 nmol/L)、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0.5μmol/L)对水稻野生型及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突变体d14分蘖发生的影响,旨在揭示水稻分蘖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及此过程中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低磷处理水稻的分蘖数显著降低,分蘖芽长度显著变短。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施加外源NAA能够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在低磷条件下,施加NPA不能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突变体d14对磷素不敏感,在正常供磷和低磷处理下均具有较多的分蘖数,说明D14基因在磷素调控水稻分蘖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正常供磷和低磷处理下,施加外源NAA均显著降低d14突变体分蘖数。综上,生长素和独脚金内酯均参与了低磷抑制水稻分蘖发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磷素 分蘖 生长素 独脚金内酯 d14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