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9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分析D/L手性谷氨酸
1
作者 徐雪萍 李姝妹 李静 《广东化工》 2025年第2期138-141,159,共5页
建立了一种D/L手性谷氨酸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最佳分离条件:40 mmol/L硼砂和40 mmol/L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缓冲体系中,添加20 mmol/Lβ-CD(β-环糊精),并调节pH=9.3,分离电压18kV,D/L手性谷氨酸实现基线分离。结果显... 建立了一种D/L手性谷氨酸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最佳分离条件:40 mmol/L硼砂和40 mmol/L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缓冲体系中,添加20 mmol/Lβ-CD(β-环糊精),并调节pH=9.3,分离电压18kV,D/L手性谷氨酸实现基线分离。结果显示,该方法适用于橙汁、味素等复杂基质食品中D/L手性谷氨酸的分离检测,同时适用于药物研发中D/L手性氨基酸的鉴别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 手性氨基酸 d/l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的酶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项蓉 王丹芸 +6 位作者 娄婷婷 吴子健 张宏宇 王素英 赵彦巧 张得光 马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不仅稳定性强且保留了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大部分生理活性,是L-AA最好的替代品。体外酶法合成AA-2G具有经济、快速、绿色和安全等显著优势,...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不仅稳定性强且保留了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大部分生理活性,是L-AA最好的替代品。体外酶法合成AA-2G具有经济、快速、绿色和安全等显著优势,是规模化生产AA-2G的可行方法。该文综述体外酶法合成AA-2G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和蔗糖磷酸化酶合成AA-2G的研究现状,并对AA-2G的功能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 酶法合成 糖基转移酶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IL-6及IL-8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
3
作者 张佳 宋宴宏 +1 位作者 孙茜 马霞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561-564,57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维生素D、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的早产儿(胎龄≤35周,住院时长≥28 d)216例,依据BPD... 目的 分析血清维生素D、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的早产儿(胎龄≤35周,住院时长≥28 d)216例,依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n=120)、非BPD组(n=96)。比较两组第1、7、14、21、28 d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IL-6、IL-8水平变化。比较BPD组出院时不同病情程度血清1,25-(OH)2D3、IL-6、IL-8水平变化。分析血清1,25-(OH)2D3、IL-6、IL-8水平与FiO2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两组血清1,25-(OH)2D3水平均在第21 d降到最低值,且BPD组在各时间点血清1,25-(OH)2D3水平均低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血清IL-6、IL-8水平分别在第14、21 d达到顶峰,且BPD组各时间血清IL-6、IL-8水平均高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OH)2D3水平:重度<中度<轻度,IL-6、IL-8水平:重度>中度>轻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1,25-(OH)2D3、IL-6、IL-8为因变量,经Pearson’s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性结果得知,血清1,25-(OH)2D3与FiO2水平呈负相关,血清IL-6、IL-8水平与FiO2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D、IL-6及IL-8水平与早产儿BPD发生发展具有一定联系,动态监测上述水平有利于评估早产儿BPD病情发展,并为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和干预BPD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Il-6 Il-8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两对手性钴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识别
4
作者 曹梦茹 姜国远 +2 位作者 李宏利 李思浓 宋会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6,共15页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 Cl_(2)·6H_(2)O反应合成...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 Cl_(2)·6H_(2)O反应合成了2对手性配合物{[Co(D-hpg)(4,4'-bipy)(H_(2)O)]Cl·H_(2)O}_(n )(1-D)、{[Co(L-hpg)(4,4'-bipy)(H_(2)O)]Cl·H_(2)O}_(n )(1-L)、[Co(D-hpg)_(2)(5,5'-BM-2,2'-bipy)]Cl·5.5H_(2)O (2-D)、[Co(L-hpg)_(2)(5,5'-BM-2,2'-bipy)]Cl·5.5H_(2)O (2-L)。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配合物1-D和1-L属于单斜晶系,P2_(1)手性空间群,分别呈现1D左手螺旋链和右手螺旋链,通过4,4'-bipy分子扩展为2D网状矩形格子结构。配合物2-D属于单斜晶系,P2_(1)手性空间群,为0D小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1D超分子双链,并以ABAB形式在a轴方向堆积排布。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差异归因于辅助配体和Hhpg配位模式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配合物1-D表现出电化学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并可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有效地检测组氨酸对映体和定量测定组氨酸混合物中的对映体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PlUS%)-对羟基苯甘氨酸 手性配合物 晶体结构 电化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阿拉伯糖异构酶催化生物合成D-塔格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德煌 陈少先 +1 位作者 刘仁荣 徐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0期232-240,共9页
D-塔格糖(D-tagatose)是一种稀有的天然六碳酮糖,是D-半乳糖同分异构体、D-果糖C-4位置上的差向异构体,学术界把这类天然存在较为罕见的单糖称为稀有糖。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催化法合成D-塔格糖的研究背景和意义、D-塔格糖的物理化学性... D-塔格糖(D-tagatose)是一种稀有的天然六碳酮糖,是D-半乳糖同分异构体、D-果糖C-4位置上的差向异构体,学术界把这类天然存在较为罕见的单糖称为稀有糖。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催化法合成D-塔格糖的研究背景和意义、D-塔格糖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并重点介绍了生物合成D-塔格糖主要的生物酶L-阿拉伯糖异构酶(L-arabinose isomerase,L-AI)的性质及结构和L-阿拉伯糖异构酶N-糖基化分子改良,并对未来D-塔格糖的生物合成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D-塔格糖进行工业产业化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塔格糖 l-阿拉伯糖异构酶 N-糖基化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D,L-对羟基苯甘氨酸
6
作者 魏雪花 周林利 吴鹏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1期111-114,共4页
建立了乙醛酸为原料合成D,L-对羟基苯甘氨酸反应体系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以ZORBA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4.6×250 mm,5μm)为色谱柱,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探讨了各种色谱条件对分离度的影响,在优化... 建立了乙醛酸为原料合成D,L-对羟基苯甘氨酸反应体系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以ZORBA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4.6×250 mm,5μm)为色谱柱,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探讨了各种色谱条件对分离度的影响,在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下(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4 nm),D,L-对羟基苯甘氨酸与杂质A分离度大于1.5,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线性方程为y=7 602.4x+254.55,线性相关系数0.999 6,检出限(S/N=3)为0.05 mg·kg^(-1),测定下限(S/N=10)为0.18 mg·kg^(-1)。加标回收率为93.4%~101.0%,相对标准偏差(n=6)为0.7%~2.0%。该方法与薄层色谱(TLC)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更为简单,且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对羟基苯甘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 杂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厌氧表达dld基因以提高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产L-乳酸的光学纯度
7
作者 余杰 李正 +3 位作者 王金华 王永泽 高娃 赵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1,共7页
为去除廉价发酵原料中的D-乳酸从而提高发酵最终产物L-乳酸的光学纯度,该研究通过构建带有不同厌氧诱导启动子(pflBp6、pnirB、pflBp6-pnirB)的D-乳酸脱氢酶基因(dld)的表达质粒,并将其分别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BUT-L,加强... 为去除廉价发酵原料中的D-乳酸从而提高发酵最终产物L-乳酸的光学纯度,该研究通过构建带有不同厌氧诱导启动子(pflBp6、pnirB、pflBp6-pnirB)的D-乳酸脱氢酶基因(dld)的表达质粒,并将其分别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BUT-L,加强其在发酵产L-乳酸的同时消除外源D-乳酸的能力。通过装液量与转速的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优的质粒表达条件及菌株,并在无机盐培养基与玉米浆培养基中进行发酵验证。结果表明,在装液量为200 mL/250 mL、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含有启动子pflBp6-pnirB的表达质粒的工程菌株HBUT-L4发酵18 h时D-乳酸脱氢酶活力最高,为81.1 U/g。在此条件下进行无机盐培养基和玉米浆培养基发酵时,工程菌株HBUT-L4相对于出发菌株HBUT-L,D-乳酸消耗速率分别提高250%、217%,L-乳酸的光学纯度分别从96.32%、98.48%提升至99.95%、99.98%。在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L-乳酸的过程中,带有厌氧诱导启动子pflBp6-pnirB的表达质粒可提高D-乳酸脱氢酶活力,强化菌株消除外源D-乳酸,进而提高L-乳酸的光学纯度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光学纯度 启动子 d-乳酸脱氢酶基因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和猫眼草酚D的含量
8
作者 袁诗佳 郑绍琴 +7 位作者 杜岵骏 邱翠雯 刘瑞媚 周珊宇 肖飞 古玉正 陆小梦 邓长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31,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猫眼草酚D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纯水(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猫眼草酚D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纯水(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和猫眼草酚D进样量分别在1.6088~16.088μg(r=0.9999)、0.0141~0.1414μg(r=1)、0.1851~1.8509μg(r=0.9999)、0.1441~1.4414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44%、97.82%、95.07%、95.55%,RSD分别为1.12%、1.44%、1.29%、1.5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酚D、猫眼草黄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水提浸膏 青蒿素 青蒿乙素 猫眼草黄素 猫眼草酚d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D-、L-和DL-青霉胺的太赫兹时域光谱 被引量:28
9
作者 吉特 赵红卫 +4 位作者 张增艳 葛敏 王文锋 余笑寒 徐洪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9-1162,共4页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对D-、L-和DL-青霉胺的研究发现,三种样品在0.2THz到1.8THz波段的吸收光谱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THz吸收光谱能够鉴别青霉胺对映异构体,这一特点将可以用于青霉胺药物的检测.本文利用纯D-、L-青霉...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对D-、L-和DL-青霉胺的研究发现,三种样品在0.2THz到1.8THz波段的吸收光谱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THz吸收光谱能够鉴别青霉胺对映异构体,这一特点将可以用于青霉胺药物的检测.本文利用纯D-、L-青霉胺的THz吸收光谱,对D-、L-青霉胺混合样品的THz吸收光谱进行拟合,证明可以用THz光谱定量分析混合样品中D-、L-青霉胺的相对含量.这项研究为手性药物分子检测和分析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也对深入了解手性药物与生物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d-、l-、dl-青霉胺 对映异构体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 Ⅲ.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 被引量:15
10
作者 廖凯荣 赵剑豪 +1 位作者 罗丙红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将取向模压增强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物圆棒(φ=3.2mm)在37℃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水解液的pH值和棒材的力学性能随降解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 将取向模压增强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物圆棒(φ=3.2mm)在37℃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水解液的pH值和棒材的力学性能随降解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HA对PDLLA的降解有较大抑制作用,圆棒的力学强度保持时间比纯PDLLA棒长.SEM观察表明,纯PLA材料的“双态降解”(bimodeldegradation)现象在 PDLLA/HA复合材料中同样出现.复合物中PDLLA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但它们的降解速率常数明显小于纯PD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体外降解 相对分子质量 力学强度 降解速率 内固定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氨基酸和二肽甜味剂产业化技术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木庚 张湘宁 +4 位作者 蒋昊峰 刘益平 蒋丰 许国荣 刘纪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简述D,L-苯丙氨酸,D,L-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的基本属性、制备途径;并以此为原料合成二肽甜味剂阿斯巴甜、阿力甜和乐甜,以实现其产业化。
关键词 d l-氨基酸 阿斯巴甜 阿力甜 乐甜 氨基酸 调味剂 制备方法 d-苯丙氨酸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行颧弓骨折内固定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魏世成 郑谦 +7 位作者 赵宗林 刘磊 李声伟 王翰章 熊成东 邓先模 罗福成 罗朝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可吸收性骨夹板的骨内固定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超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制作小夹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0只狗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并与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结果:对颧弓凹... 目的:观察新型可吸收性骨夹板的骨内固定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超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制作小夹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0只狗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并与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结果:对颧弓凹陷性骨折,分子量高达60万kD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的机械性能足够维持骨段的稳定性并支撑其愈合。结论: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同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一样,对颧弓骨折具有良好的骨内固定效果,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显著优点是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颧弓骨折 内固定 聚乳酸 Pdl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压挤出条件对聚(D,L-乳酸)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芳 贾德民 +4 位作者 吴小华 侯天伟 吴昌荣 游长江 王迎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24-627,共4页
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由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了聚 ( D,L) -乳酸 ( PDL L A) ,并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作为扩链剂分别合成了 MDI扩链聚 ( D,L) -乳酸 ( PDL L A/ MDI)和 MDI扩链聚 ( D,L) -乳酸 /羟基磷灰石( PDL L A/ HA/ MDI)复... 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由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了聚 ( D,L) -乳酸 ( PDL L A) ,并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作为扩链剂分别合成了 MDI扩链聚 ( D,L) -乳酸 ( PDL L A/ MDI)和 MDI扩链聚 ( D,L) -乳酸 /羟基磷灰石( PDL L A/ HA/ MDI)复合材料。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压挤出设备着重研究了成型加工条件对这两类可生物降解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最佳条件下 PDL L A和 PDL L A/ MDI的弯曲强度分别为 3 5 .1MPa和 5 1.3MPa,弯曲模量分别为 2 413 .6MPa和 183 0 .9MPa,PDL L A/ HA和 PDL L A/ HA/ MDI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为 3 1.2 MPa和 5 5 .4MPa,弯曲模量分别为 173 5 .0 MPa和 2 0 68.5 MPa,可见 ,MDI扩链可显著提高 PDL L A和PDL L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聚(d l-乳酸) 聚(d l-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模压挤出 生物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手性膜拆分D,L-苯甘氨酸及手性拆分机理 被引量:10
14
作者 袁黎明 苏莹秋 +3 位作者 段爱红 郑莹 艾萍 谌学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60-1965,共6页
以万古霉素和1,6-己二异腈酸酯为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砜基膜上制备了万古霉素手性高分子膜.利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膜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苯甘氨酸的手性拆分,通过优化单体摩尔比、界... 以万古霉素和1,6-己二异腈酸酯为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砜基膜上制备了万古霉素手性高分子膜.利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膜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苯甘氨酸的手性拆分,通过优化单体摩尔比、界面聚合时间及外消旋体溶液浓度等分离参数,可达到超过70%的D-苯甘氨酸对映体过剩值的手性分离.通过比较研究手性膜吸附、固相萃取、膜色谱、膜渗析和膜超滤过程,发现手性膜上优先吸附的对映体L-苯甘氨酸并不是各种模式下优先透过的对映体,结合外消旋体的缔合特性,提出了"吸附-缔合-扩散"的手性膜分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d l-苯甘氨酸 手性膜 分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的合成 被引量:6
15
作者 原续波 刘平 +2 位作者 朱登武 黎二秋 盛京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本文分别以氧化锌、氯化亚锡和辛酸亚锡为催化剂 ,采用两部法合成了聚d ,l-乳酸。用化学滴定法和粘度法测定了产物相对分子质量 ,并以红外光谱和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所得为无定形聚乳酸 ,Tg为 53
关键词 聚乳酸 合成 红外 dSC 氧化锌 氯化亚锡 辛酸亚锡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锡化合物引发D,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连喜 刘全文 +1 位作者 田华 王钧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00-702,共3页
D,L-丙交酯在有机锡化合物四苯基锡(Ph4Sn)、三正丁基醋酸锡(Bu3SnOAc)、辛酸亚锡(SnOct2)等催化剂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讨论了聚合单体D,L-丙交酯纯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真空度以及引发剂有机... D,L-丙交酯在有机锡化合物四苯基锡(Ph4Sn)、三正丁基醋酸锡(Bu3SnOAc)、辛酸亚锡(SnOct2)等催化剂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讨论了聚合单体D,L-丙交酯纯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真空度以及引发剂有机锡催化剂与聚合单体D,L-丙交酯的比例对聚D,L-乳酸合成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对聚D,L-乳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D,L-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的较佳工艺路线是:D,L-丙交酯重结晶5次,聚合温度140 ℃,聚合时间24 h,聚合体系真空度13.3~133.3 Pa,引发剂有机锡催化剂与单体D,L-丙交酯比例0.2‰~0.5‰,此时聚D,L-乳酸的粘均分子量最高,分别达到32.46×10^4,33.43×10^4和41.36×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d l-丙交酯 有机锡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LA/PDLL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体外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廖凯荣 全大萍 +1 位作者 高建文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用共溶液沉淀法制备了聚 (L_丙交酯 ) 聚 (D ,L_丙交酯 ) (PLLA PDLLA)共混物 ,然后用成纤模压法压制成 φ 3 2mm的棒材。考察了PDLLA质量分数对共混物棒材的力学性能和水解行为的影响。共混物棒材在PDLLA质量分数高至 2 0 %时共混物... 用共溶液沉淀法制备了聚 (L_丙交酯 ) 聚 (D ,L_丙交酯 ) (PLLA PDLLA)共混物 ,然后用成纤模压法压制成 φ 3 2mm的棒材。考察了PDLLA质量分数对共混物棒材的力学性能和水解行为的影响。共混物棒材在PDLLA质量分数高至 2 0 %时共混物仍有较高力学强度 ,但其质量分数继续增大时 ,力学性能则降低幅度较大。水解期间 ,共混物棒材的弯曲强度保持性能较好 ,剪切强度保持性能则较差。降解速度较PLLA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归因于共混物的总结晶度较PLLA低。调整PDLLA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丙交酯) 聚(d l-丙交酯)共混物 力学性能 降解行为 骨科内固定材料 降解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凯荣 薄颖慧 +2 位作者 李洪权 赵剑豪 卢泽俭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2-13,共2页
将用取向模压增强的聚 ( D,L-乳酸 ) /羟基磷灰石 ( PDLLA/ HA)复合物圆棒 ( 3.2 mm)在37℃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降解试验 ,结果显示 HA对 PDL LA的降解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圆棒的力学强度保持时间比纯 PALL A棒长。讨论了 PDL LA在
关键词 聚(d l-乳酸)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体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L-天冬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许梓荣 肖平 卢建军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0,共3页
本试验以杜长大肥育猪为试验对象 ,研究了N 甲基D ,L 天冬氨酸对其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日粮中添加 50mg/kgN 甲基D ,L 天冬氨酸使肥育猪 ( 1 )日增重提高 9.31 % (P <0 .0 1 ) ,饲料转化率提高 7.1 6 % (P <0 ... 本试验以杜长大肥育猪为试验对象 ,研究了N 甲基D ,L 天冬氨酸对其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日粮中添加 50mg/kgN 甲基D ,L 天冬氨酸使肥育猪 ( 1 )日增重提高 9.31 % (P <0 .0 1 ) ,饲料转化率提高 7.1 6 % (P <0 .0 2 ) ;( 2 )胴体瘦肉率提高 6 .53% (P <0 .0 1 ) ,脂肪比率降低 1 1 .76 %(P <0 .0 1 ) ,背膘厚降低 1 9.72 % (P <0 .0 1 ) ,眼肌面积提高 2 1 .0 1 % (P <0 .0 4 ) ;( 3)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半膜肌重量分别增加 1 1 .3% (P <0 .0 1 )、1 0 .0 9% (P <0 .0 1 )和 1 4 .4 4%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 l-天冬氨酸 肥育猪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鸟氨酸脱乙酰酶固定化细胞拆分D,L-缬氨酸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飞 熊吉滨 +2 位作者 刘均忠 刘鹏刚 焦庆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77-1580,共4页
报道了一种利用具有乙酰鸟氨酸脱乙酰酶活性的固定化细胞拆分D,L-缬氨酸的新方法. 该酶促反应最适条件: pH=6, 反应温度50 ℃, 底物N-乙酰-D,L-缬氨酸浓度200 mmol/L, 固定化细胞用量0.2 g/mL(或100 U/mL). 0.1 mmol/L CoCl2条件对... 报道了一种利用具有乙酰鸟氨酸脱乙酰酶活性的固定化细胞拆分D,L-缬氨酸的新方法. 该酶促反应最适条件: pH=6, 反应温度50 ℃, 底物N-乙酰-D,L-缬氨酸浓度200 mmol/L, 固定化细胞用量0.2 g/mL(或100 U/mL). 0.1 mmol/L CoCl2条件对该酶促反应有显著的激活作用. 在以上条件下反应2~3 h, 测得产物L-缬氨酸浓度95 mmol/L. 该固定化细胞连续10次使用, 平均转化率为90.8%(以N-乙酰-L-缬氨酸计), 显示出了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鸟氨酸脱乙酰酶 拆分 固定化细胞 d l-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