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tellite-based detection of 16.76 MeV γ-ray from H-bomb D-T fusion
1
作者 CHENG Jinxing WANG Lan +5 位作者 OUYANG Xiaoping SHI Jianfang ZHANG Anhui SHEN Chunxia OUYANG Maojie NAN Qinli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Based on the high energy γ-ray yield from the H-bomb D-T fusion reaction, it brings forward the idea applying the 16.76 MeV γ-ray to judge whether the H-bomb happens or not, and to deduce the explosion TNT equivalen... Based on the high energy γ-ray yield from the H-bomb D-T fusion reaction, it brings forward the idea applying the 16.76 MeV γ-ray to judge whether the H-bomb happens or not, and to deduce the explosion TNT equivalent accurately. The Monte Carlo N-Particle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high energy γ-ray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reaching the geosynchronous orbit satellite, and the CVD diamond detector suit for the requirements was research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testify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diamond detector. It provides a brand-new approach to satellite-based nuclear explosion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物理 金刚石 炸弹 d-t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向加权方法在D-T聚变中子能谱测量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冠鹰 韩然 欧阳晓平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1-346,共6页
中子能谱是研究和诊断核反应过程特性最重要的特征量之一。建立了一种新的多方向加权方法用于D-T聚变中子能谱测量:在反冲质子出射方向的多个不同角度上,同时布置探测器,最终的中子能谱由各方向所获取的反冲质子能谱结合相应的权重值确... 中子能谱是研究和诊断核反应过程特性最重要的特征量之一。建立了一种新的多方向加权方法用于D-T聚变中子能谱测量:在反冲质子出射方向的多个不同角度上,同时布置探测器,最终的中子能谱由各方向所获取的反冲质子能谱结合相应的权重值确定。Geant4模拟结果显示,多方向加权方法可以提升探测效率和求解结果精度。利用多方向加权方法对高斯分布中子源以及实际的D-T聚变中子能谱进行测量模拟与求解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能谱 d-t聚变 多方向加权方法 GEAN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gamma rays and neutrons energy response optimization of a scintillating fiber detector for EAST with Geant4 被引量:3
3
作者 Wei-Kun Chen Li-Qun Hu +4 位作者 Guo-Qiang Zhong Rui-Jie Zhou Bing Hong Qiang Li Li Y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40-49,共10页
A new scintillating fiber detector inside magnetic shielding tube was designed and assembled for use in the next round of fusion experim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to provide D–T neutron... A new scintillating fiber detector inside magnetic shielding tube was designed and assembled for use in the next round of fusion experim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to provide D–T neutron yield with time resolution.In this study,Geant4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pulse height spectra for ideal signals produced when detecting neutrons and gamma rays of multiple energies.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interference was found to be low-energy neutrons below 10–5 MeV,which can generate numerous secondary particles in the detector components,such as the magnetic shielding tube,leading to high-amplitude output signals.To address this issue,a compact thermal neutron shield containing a 1-mm Cd layer outside the magnetic shielding tube and a 5-mm inner Pb layer was specifically designed.Adverse effects on the measurement of fast neutrons and the shielding effect on gamma rays were considered.This can suppress the height of the signals caused by thermal neutrons to a level below the height corresponding to neutrons above 4 MeV because the yield of the latter is used for detector calibration.In addition,the detector has relatively flat sensitivity curves in the fast neutron region,with the intrinsic detection efficiencies(IDEs)of approximately 40%.For gamma rays with energies that are not too high(<8 MeV),the IDEs of the detector are only approximately 20%,whereas for gamma rays below 1 MeV,the response curve cuts off earlier in the low-energy region,which is beneficial for avoiding counting saturation and signal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Fi detector dt fusion neutron thermal neutron shield Energy response GEAN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计划与聚变能发展战略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一鸣 曾丽萍 +5 位作者 沈欣媛 张利 丁亚清 肖成馨 康卫红 王海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9-365,共7页
介绍了正在法国卡达拉奇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及其计划,重点分析了各国参与ITER计划的目的以及以ITER计划为主线的各国聚变发展战略。
关键词 核聚变堆 ItER计划 采购包 部件 氘氚实验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aracasei HD1-7与S.albulus1-25原生质体融合选育产天然防腐剂的优良菌株
5
作者 雷虹 张铁丹 +5 位作者 金忠斌 庄海霁 何欣 张基亮 平文祥 周东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0,155,共6页
为获得更具优良应用特性的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和Streptomyces albulus1-25为亲株选育优良菌株,研究了L.paracasei HD1-7和S.albulus1-25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通过表型、抑菌... 为获得更具优良应用特性的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和Streptomyces albulus1-25为亲株选育优良菌株,研究了L.paracasei HD1-7和S.albulus1-25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通过表型、抑菌谱、抗药性和总DNA含量比较等手段筛选鉴定融合子,最终选育出3株以L.paracasei HD1-7为受体、获得来自S.albulus1-25的抑酵母菌基因的融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aracasei Hd1-7 S.albulus1-25 天然防腐剂 原生质体制备 融合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氘氚聚变中子源HINEG设计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宜灿 刘超 +25 位作者 宋钢 王永峰 李桃生 汪建业 蒋洁琼 赵柱民 宋勇 胡丽琴 黄群英 李亚洲 王文 王志刚 王刚 季翔 王亮 王为田 于前锋 黄国强 程雄卫 王飞鹏 张思纬 李雅男 韩运成 宋婧 龙鹏程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3,共7页
强流氘氚聚变中子源HINEG(High Intensity D-T Fusion Neutron Generator)研发分两期:HINEG-Ⅰ为直流脉冲双模式,已成功产生中子强度1.1×10^(12)n/s的氘氚聚变中子,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HINEG-Ⅱ中子强度设计指标为10^(14)~10^(15)... 强流氘氚聚变中子源HINEG(High Intensity D-T Fusion Neutron Generator)研发分两期:HINEG-Ⅰ为直流脉冲双模式,已成功产生中子强度1.1×10^(12)n/s的氘氚聚变中子,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HINEG-Ⅱ中子强度设计指标为10^(14)~10^(15)n/s量级,重点突破强流离子源和高载热氚靶技术。HNEG中子源可开展中子学方法程序与核数据、辐射屏蔽与防护、材料活化与辐照损伤机理和部件中子学性能等核能与核安全研究,同时也可在核医学与放射治疗、中子照相等领域拓展核技术应用研究。本文简要介绍HINEG总体设计方案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氚聚变 中子源 高载热氚靶 强束流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聚变中的核物理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兴中 刘斌 +1 位作者 魏清明 任贤哲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标准的量子力学方位阱加库伦位垒,计算了氘 氚聚变截面。给出了0.2~280keV能区内的截面数据,与实验符合得很好。此模型说明了不可用Breit Wigner公式来讨论轻核聚变反应。将此模型运用于束缚态带电粒子之间的核反应,可以解释一系列... 采用标准的量子力学方位阱加库伦位垒,计算了氘 氚聚变截面。给出了0.2~280keV能区内的截面数据,与实验符合得很好。此模型说明了不可用Breit Wigner公式来讨论轻核聚变反应。将此模型运用于束缚态带电粒子之间的核反应,可以解释一系列"异常现象",并展现了开发不带强放射性的聚变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 量子力学 氘-氘聚变截面 轻核聚变反应 选择性共振隧穿模型 气泡聚变 凝聚态核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NEG强流氘氚中子发生器方案设计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宋逢泉 崔保群 +14 位作者 宋钢 马鹰俊 祝庆军 周立鹏 廖燕飞 唐兵 王文 马瑞刚 刘超 陈立华 曾勤 黄青华 蒋渭生 吴宜灿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HINEG(High Intensity Neutron Generator)中子发生器是正在设计建造的直流/脉冲两用型强流氘氚聚变中子发生装置。本文给出装置的总体方案,并对其主要设计特点进行分析。HINEG直流中子强度的最高设计指标为3×1013 n/s,脉冲中子脉... HINEG(High Intensity Neutron Generator)中子发生器是正在设计建造的直流/脉冲两用型强流氘氚聚变中子发生装置。本文给出装置的总体方案,并对其主要设计特点进行分析。HINEG直流中子强度的最高设计指标为3×1013 n/s,脉冲中子脉冲宽度的设计指标小于1.5ns,束流光学计算结果表明,总体方案设计可以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系统设计的主要特点包括螺线管透镜选束聚焦、高梯度均匀场加速管加速和高能段切割的脉冲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NEG 中子发生器 氘氚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空心玻璃微球充氘氚气体工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姚书久 彭述明 +5 位作者 李立匣 张小安 颜登云 刘国平 张传飞 赵鹏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2-74,共3页
采用分步法对低强度空心玻璃微球充氘氚气体。为了充气 ,建立一套高压系统 ,在 1 5MPa下漏率为 3 .7× 1 0 -4 Pa L/s。用铀床和 La Ni5床组合 ,作为充气的高压气源。室温和2 50℃时 ,玻璃微球的最大承受压力为 1 .0 MPa,内外压之比... 采用分步法对低强度空心玻璃微球充氘氚气体。为了充气 ,建立一套高压系统 ,在 1 5MPa下漏率为 3 .7× 1 0 -4 Pa L/s。用铀床和 La Ni5床组合 ,作为充气的高压气源。室温和2 50℃时 ,玻璃微球的最大承受压力为 1 .0 MPa,内外压之比约 0 .51。在 2 50℃时 ,充进微球内的氘氚气体量为 0 .51~ 0 .54MPa,满足了物理实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靶丸 氘氚充气系统 靶丸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改变Si(Au)探测器灵敏区厚度鉴别带电粒子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铁山 王志国 高东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重点研讨通过改变探测器偏压,进而改变探测器的PN 结(有效探测灵敏区)厚度,实现对带电粒子的种类和能量鉴别的实验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实验测量了3MeV质子和6.05MeV α粒子在金硅面垒探测器Si(Au)中的能损与探测... 重点研讨通过改变探测器偏压,进而改变探测器的PN 结(有效探测灵敏区)厚度,实现对带电粒子的种类和能量鉴别的实验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实验测量了3MeV质子和6.05MeV α粒子在金硅面垒探测器Si(Au)中的能损与探测器偏压关系曲线。同时利用刻度过的探测器鉴别氘离子束轰击氘钛(TiDX)靶发射的带电粒子能谱。在很强的本底情况下通过调节探测器偏压(灵敏区厚度)实现了对能量相近的不同带电粒子的有效鉴别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硅面垒探测器 带电粒子鉴别 d-d反应 d-t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脉冲中子源时间谱测量的非弹散射技术
11
作者 杨洪琼 潘文明 +5 位作者 杨瑞华 彭忠传 杨建伦 唐正元 马弛 李亚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6-399,共4页
介绍DT聚变反应产生的非单能的高能脉冲中子时间谱的一种测量技术——非弹散射法。利用安装在脉冲中子源附近的氧化铍(BeO)材料作为辐射转换体,测量DT聚变反应产生的高能脉冲中子与16O的非弹散射(n,n′γ)过程中产生的γ辐射时间谱,实现... 介绍DT聚变反应产生的非单能的高能脉冲中子时间谱的一种测量技术——非弹散射法。利用安装在脉冲中子源附近的氧化铍(BeO)材料作为辐射转换体,测量DT聚变反应产生的高能脉冲中子与16O的非弹散射(n,n′γ)过程中产生的γ辐射时间谱,实现对DT反应脉冲中子时间谱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聚变反应 中子时间谱 非弹散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能源中的氚化学与氚工艺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林杰 肖成建 +6 位作者 龙兴贵 陈志林 侯京伟 龚宇 冉光明 王和义 彭述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59,I0004,共21页
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氘氚聚变反应具有反应截面大、反应速率高、点火温度低及释放能量大等优点,是目前聚变研究的主要目标,而高效的氘氚燃料循环工艺与技术是实现聚变... 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氘氚聚变反应具有反应截面大、反应速率高、点火温度低及释放能量大等优点,是目前聚变研究的主要目标,而高效的氘氚燃料循环工艺与技术是实现聚变能源商业应用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氘氚燃料循环所涉及的等离子体排灰气中氚的快速回收、氚的增殖与提取、大规模氢同位素分离、氚测量等相关氚化学与氚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以期对未来聚变能源氚工厂相关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能源 氚化学与氚工艺 氚工厂 氘氚燃料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卡马克氘氚聚变堆中氚的二倍频ICRF加热物理分析
13
作者 王少杰 邱励俭 +1 位作者 徐强 栾贵时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42,共6页
本文从准线性理论出发,导出了ICRF二倍频加热时对磁面平均的吸收功率密度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并指出了这一近似的适用范围。采用冷等离子体近似计算波的色散关系,利用EPPAC程序求解二维时间相关Fokker-Planck方... 本文从准线性理论出发,导出了ICRF二倍频加热时对磁面平均的吸收功率密度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并指出了这一近似的适用范围。采用冷等离子体近似计算波的色散关系,利用EPPAC程序求解二维时间相关Fokker-Planck方程,分析了氚的二倍频加热。对于典型的氘氚聚变反应堆参数,计算了等离子体各组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及氚的分布函数随时间的演化,并分析了氚的非麦氏分布及相关的氘氚聚变反应率。结果表明,对于反应堆规模的等离子体来说,ICRF加热只在温度不太高时才导致明显的非麦氏分布及氘氚聚变反应率提高;在等离子体温度提高到约10keV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氚聚变堆 二倍频 ICRF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氘氚冰籽晶的形核行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伟光 张凯奋 +4 位作者 夏立东 黄鑫 周晓松 彭述明 施立群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09,共6页
为了实现激光约束核聚变(ICF)的自持聚变目标,对靶壳内氘氚冰的质量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冰层内表面和靶壳的同心度要求大于99.9%,冰层内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MS)优于1μm.高质量的冷冻氘氚靶建立在靶壳内高质量氘氚冰层的前提之上.单晶... 为了实现激光约束核聚变(ICF)的自持聚变目标,对靶壳内氘氚冰的质量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冰层内表面和靶壳的同心度要求大于99.9%,冰层内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MS)优于1μm.高质量的冷冻氘氚靶建立在靶壳内高质量氘氚冰层的前提之上.单晶是冰层的最好形态,在靶壳内获得氘氚冰籽晶是基础条件.本文通过采用逐渐降低升温速率的台阶控温方法,开展了充气微管内保留籽晶的研究,揭示了充气微管内保留籽晶的形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充气管口可保留稳定、单一的籽晶,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当氘氚籽晶c轴方向与充气管轴向平行时,生长速度较c轴垂直于充气管轴向时的速度慢约1—2个量级,为获得高质量的籽晶从而形成高质量的氘氚冰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氚冰 形核 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聚变中子辐照对YBCO超导带材的影响
15
作者 李佐光 朱红梅 +3 位作者 周超 秦经刚 肖冠宇 杨东昇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0,16,共5页
研究了D-T聚变中子辐照(剂量为1.55×10^(13) n/cm^(2)和7.78×10^(13) n/cm^(2))对YBCO带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前试样未发现任何放射性同位素,而辐照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放射性增加。同时,YBCO带材中Cu包覆层... 研究了D-T聚变中子辐照(剂量为1.55×10^(13) n/cm^(2)和7.78×10^(13) n/cm^(2))对YBCO带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前试样未发现任何放射性同位素,而辐照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放射性增加。同时,YBCO带材中Cu包覆层经辐照后无新的析出相,且衍射峰位置与强度未发现明显变化。在77 K和自场测试条件下,YBCO带材的临界电流I_(c)和n值在辐照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聚变中子 辐照 YBCO超导带材 临界电流 缺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