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Cymbidium faberi Rolfe 被引量:2
1
作者 汤秀菲 孙小琴 +1 位作者 彭德镇 杨柏云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Objective] By using the genomic DNA of Cymbidium faberi Rolfe as template,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sult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were researched and the optim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Method] The genomic DNA... [Objective] By using the genomic DNA of Cymbidium faberi Rolfe as template,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sult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were researched and the optim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Method] The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C.faberi Rolfe with method of modified CTAB.Different factors which affected ISSR amplification reaction were optimized.[Result] High-quality genomic DNA was obtained from C.faberi Rolfe.And the optimal reaction system was as follows:25 μl amplification reactions system contained 2.5 μl 10 × PCR buffer,2.0 mmol/L MgCl2,60 ng template DNA,160 μmol/L dNTPs,1.25 U Taq DNA polymerase,0.4 μmol/L ISSR primer and 15.85 μl ddH2O.The optimal amplification procedures were pre-denaturing for 5 min at 94 ℃,followed by 40 cycles of denaturing for 30 s at 94 ℃,annealing for 30 s at a temperature of 2-3 ℃ lower than melting temperature of each primer pair,extension for 50 s at 72 ℃.Then extension step of 7 min at 72 ℃ was performed.[Conclusion] The optimal system could provide a favorable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C.faberi Rolfe by using ISSR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mbidium faberi Rolfe ISSR Reac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基因组大小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汪琛颖 张坤 +2 位作者 梁芳 崔波 马润林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6-90,共5页
以蕙兰为试材,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以铁皮石斛为外参,对其基因组大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蕙兰的基因组大小为(4.39±0.12)Gb,即2CDNA含量为8.98pg。该研究探索了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蕙兰基因组大小的方法,所得数据为蕙兰基因组测序... 以蕙兰为试材,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以铁皮石斛为外参,对其基因组大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蕙兰的基因组大小为(4.39±0.12)Gb,即2CDNA含量为8.98pg。该研究探索了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蕙兰基因组大小的方法,所得数据为蕙兰基因组测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术 铁皮石斛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地区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林下栽培技术研究
3
作者 张焱 徐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4期101-103,111,共4页
[目的]评价林下栽培蕙兰的效果。[方法]以温室栽培的蕙兰为对照,研究林下栽培对蕙兰生根率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林下栽培的蕙兰染病死亡率为5%,低于温室对照组(20%)。2017年7、10月及2018年3月林下栽培与温室栽培蕙兰的平均生根率和... [目的]评价林下栽培蕙兰的效果。[方法]以温室栽培的蕙兰为对照,研究林下栽培对蕙兰生根率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林下栽培的蕙兰染病死亡率为5%,低于温室对照组(20%)。2017年7、10月及2018年3月林下栽培与温室栽培蕙兰的平均生根率和平均发芽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林下栽培的蕙兰2018年3月平均生根率和平均生芽率达到最高,分别为(7.94±3.45)%和(19.29±10.90)%。[结论]该研究可为西北干旱地区蕙兰的林下栽培及其野生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栽培 蕙兰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Cymbidium faberi)原球茎增殖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柏云 杨宁生 范财茂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1995年第1期39-42,共4页
用液体振荡培养法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荣乙酸(NAA)与6-苄基腺嘌吟(6-BA)配比对蕙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发现最佳培养基为:Ms+0.5mg/LNAA+1,0mg/L6-BA,第36天统计,其增殖率为371%。此... 用液体振荡培养法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荣乙酸(NAA)与6-苄基腺嘌吟(6-BA)配比对蕙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发现最佳培养基为:Ms+0.5mg/LNAA+1,0mg/L6-BA,第36天统计,其增殖率为371%。此外,还进一步试验了在该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的天然提取物对原球茎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球茎增重最佳的附加天然提取物是10%椰乳,第36天统计,其增重率为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原球茎 增殖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种子无菌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宁生 杨柏云 钟青萍 《江西科学》 1994年第2期80-84,共5页
对蕙兰种子无菌培养过程的观察表明,其种子萌发先形成小球体,再由小球体发育成小苗,其途径有三条:一是由小球体经原球茎发育成小苗;二是小球体伸长成根茎后发育成小苗;三是小球体先形成根茎,在根茎四周分化出许多原球茎,再由原... 对蕙兰种子无菌培养过程的观察表明,其种子萌发先形成小球体,再由小球体发育成小苗,其途径有三条:一是由小球体经原球茎发育成小苗;二是小球体伸长成根茎后发育成小苗;三是小球体先形成根茎,在根茎四周分化出许多原球茎,再由原球茎形成小苗。低温预处理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萌发和小苗的形成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适当配合,其中以MS+6-BA0.5mg/1+IAA1.5mg/1对种子萌发最佳,苗生长以MS+6-BA1.0mg/1+NAA0.5mg/1为好。液体振荡培养采用MS+6-BA1.0mg/1+IAA1.5mg/1时,原球茎月增殖8-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种子 无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分析蕙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6
作者 唐桂梅 李卫东 +7 位作者 周宇霞 孔佑涵 肖晓玲 彭颖姝 张力 符红艳 刘洋 黄国林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54,I0007-I0011,共21页
【目的】研究蕙兰种质的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关系,探讨可靠的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筛选蕙兰优异种质,为蕙兰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102份蕙兰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38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综合运用遗传多... 【目的】研究蕙兰种质的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关系,探讨可靠的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筛选蕙兰优异种质,为蕙兰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102份蕙兰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38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综合运用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蕙兰种质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F值及目标性状筛选出蕙兰优异种质。【结果】102份蕙兰种质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3.18%—28.2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52—1.97,花数、萼片形状等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各花部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有46对性状,多数营养器官性状与生殖器官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蕙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累计贡献率达到74.52%时,共提取出12个主成分;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F值,综合评价F值变化范围为-0.45—1.26,获得排名前10的综合性状优异的蕙兰种质资源;通过系统聚类将蕙兰表型性状和种质资源分别聚为3类,R型聚类结果直观展示了蕙兰不同数量、质量性状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Q型聚类结果揭示了不同蕙兰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综合评价F值排名前10的种质资源有9个位于第Ⅲ大类群。【结论】蕙兰种质资源在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上均表现出极为丰富的多样性;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蕙兰种质是可行的;隶属函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表型综合值可量化蕙兰种质资源的综合性状,筛选出‘大一品’‘金奥素’‘程梅’‘宝蕙素’‘江南新极品’‘郑孝荷’‘大陈字’‘绣蕙牡丹’‘蕙兰虎斑’‘端蕙梅’等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株型、花色、萼片及花瓣姿态可作为蕙兰种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以供蕙兰育种亲本材料筛选以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艺草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奎 张越 +5 位作者 刘建国 汪荣凤 刘财国 王善康 肖庆良 贾小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0,共6页
蕙兰艺草是蕙兰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变异类型,其表型多样性研究可为艺草分类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收集的795株蕙兰艺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蕙兰艺草7个叶片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蕙兰艺草可分为边艺、缟艺、斑艺和水晶... 蕙兰艺草是蕙兰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变异类型,其表型多样性研究可为艺草分类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收集的795株蕙兰艺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蕙兰艺草7个叶片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蕙兰艺草可分为边艺、缟艺、斑艺和水晶艺4大类,斑艺类型最多共有331株,水晶艺和边艺较少,分别有84株和47株;蕙兰艺草叶色多样性指数最高,叶姿为半直立的占总数75.22%,叶艺为条纹状的占总数57.86%;4种类型中边艺的3个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均最低,缟艺叶色多样性指数最高,水晶艺叶姿多样性指数最高,斑艺叶艺多样性指数最高;蕙兰艺草4个数量性状中,水晶艺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均最高;相关分析显示,叶艺与叶片数和叶宽呈显著负相关,与叶长宽比、叶色、叶姿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蕙兰艺草表型多样性主要由叶艺、叶色和叶片大小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叶艺 表型多样性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宽河野生蕙兰濒危机制分析与保护研究
8
作者 赵腊梅 王刚狮 +2 位作者 刘瑞霞 时宝凌 贾泽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目的]为野生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太宽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蕙兰种群繁育和恢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定样方法,对野生蕙兰的资源进行调查,运用濒危系数分析法,以能够反映蕙兰濒危程度... [目的]为野生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太宽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蕙兰种群繁育和恢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定样方法,对野生蕙兰的资源进行调查,运用濒危系数分析法,以能够反映蕙兰濒危程度的活株数、自然枯死株数、幼苗数、开花植株数、坐果植株数、动物啃咬株数、人为采挖株数作为评价指标,对野生蕙兰濒危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各指标濒危系数表现为动物啃咬濒危系数(C动)0.99>坐果濒危系数(C果)0.93>幼苗濒危系数(C苗)0.89>开花濒危系数(C花)0.88>活株濒危系数(C活)0.83>人为采挖濒危系数(C人)0.71>自然枯死濒危系数(C枯)0.53。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濒危系数为0.82,依据国际濒危物种等级新标准,处于濒危状态,其中野生动物危害较大和自我更新能力差是导致保护区内野生蕙兰濒危的主要因素,同时与人的因素也密不可分。[结论]建议建立以保护野生蕙兰为主的重点保护区域,积极开展以野生蕙兰种群恢复为主的科学研究;设立野生动物补饲点,减少对野生蕙兰资源的破坏;加大宣传力度,禁止非法采挖、放牧等人为干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野生资源 濒危机制 保护 太宽河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雌雄配子和胚的发育
9
作者 李亚敏 刘志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4,共6页
以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郑孝荷’和‘新极品’为试验材料,结合石蜡切片和植物显微技术对蕙兰雌雄配子体和胚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①蕙兰花药4室,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 以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郑孝荷’和‘新极品’为试验材料,结合石蜡切片和植物显微技术对蕙兰雌雄配子体和胚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①蕙兰花药4室,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型或左右对称型。小孢子四分体在同一个胼胝质内完成有丝分裂形成成熟的2-细胞型四合花粉。②蕙兰开花当天,仅部分胚珠珠心组织分化形成孢原细胞,授粉成功后才能刺激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和胚囊的进一步发育,授粉60 d发育成8核7细胞成熟胚囊。蕙兰胚囊的发育类型属葱型(双孢型),倒生薄珠心胚珠,双层珠被。③受精后,蕙兰的合子通过橫向分裂形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和顶细胞均参与了胚体的形成,至授粉96 d,胚发育成熟。蕙兰胚的发育类型属紫菀型,成熟的蕙兰种子无胚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发育 胚的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栽培与病虫害防控技术
10
作者 唐桂梅 李卫东 +7 位作者 黄国林 张力 彭颖姝 符红艳 周宇霞 杨吉龙 陈力 肖晓玲 《南方园艺》 2024年第6期35-42,共8页
蕙兰在我国广泛栽培,其形态优美,观赏价值较高,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蕙兰对生长环境、水分及土壤等要求比较高,根据蕙兰的生长习性,对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蕙兰的繁殖技术、栽培环境、肥水管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 蕙兰在我国广泛栽培,其形态优美,观赏价值较高,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蕙兰对生长环境、水分及土壤等要求比较高,根据蕙兰的生长习性,对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蕙兰的繁殖技术、栽培环境、肥水管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等。为蕙兰的规模化生产及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栽培技术 病害 虫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野生春兰和蕙兰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费昭雪 雷珊 +1 位作者 崔苗苗 宋军阳 《林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5期24-27,共4页
报道了秦岭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和野生蕙兰(Cymbidium faberi)的染色体形态及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野生春兰和蕙兰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属于二倍体植物。秦岭野生春兰核型公式为2n=24m+10sm+4st+2t,染色体着丝点主要在... 报道了秦岭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和野生蕙兰(Cymbidium faberi)的染色体形态及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野生春兰和蕙兰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属于二倍体植物。秦岭野生春兰核型公式为2n=24m+10sm+4st+2t,染色体着丝点主要在中部和近中部区域,核型属于2B型,不对称系数为62.40%;秦岭野生蕙兰核型公式为2n=30m+8sm+2st,染色体着丝点主要在中部,核型属于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58%。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现有的核型文献资料,认为春兰和蕙兰染色体核型具有极度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cymbidium goeringii 蕙兰 cymbidium faberi 染色体 核型分析 秦岭
原文传递
春荷鼎杂交根状茎的组培快繁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潘银萍 李承秀 +2 位作者 王长宪 张东旭 王丰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9-212,共4页
【研究目的】采用传统品种春荷鼎与普通春兰杂交的继代根状茎为试材,对根状茎的增殖和分化进行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培养基、转换培养基、6—BA与NAA、IBA对根状茎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培养基对生长率有明显影响,1/2MS为春... 【研究目的】采用传统品种春荷鼎与普通春兰杂交的继代根状茎为试材,对根状茎的增殖和分化进行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培养基、转换培养基、6—BA与NAA、IBA对根状茎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培养基对生长率有明显影响,1/2MS为春兰根状茎的基本培养基;最适增殖培养基为1/2MS+BA0.1+NAA0.1;根状茎的最佳分化培养基为1/2MS+BA1.0+IBA1.0;以1/2MS+BA1.0+IBA1.0培养基再转入B5+BA1.0+IBA1.0培养得交替培养方式,获得分化率达76%。【结论】组培快繁是培育春兰新品种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根状茎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台兰种间杂交种子无菌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方 陈昆松 +1 位作者 陈汉韬 夏宜平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蕙兰×台兰种间杂交的种子为材料,研究适合于种子无菌播种、原球茎分化芽、生根壮苗的不同培养基.结果表明:在5种用于无菌播种的培养基中,添加IAA10mg/L的C1培养基,种子萌动率达3%,原球茎由培养120天的1... 以蕙兰×台兰种间杂交的种子为材料,研究适合于种子无菌播种、原球茎分化芽、生根壮苗的不同培养基.结果表明:在5种用于无菌播种的培养基中,添加IAA10mg/L的C1培养基,种子萌动率达3%,原球茎由培养120天的10.13个/瓶,平均直径1.63mm到220天增至19.86个/瓶,平均直径4.30mm;BA1~2mg/L有利于原球茎分化芽,分化率达100%以上;NAA2mg/L使生根壮苗率达100%.添加活性炭1.5~3g/L对种子成苗过程效果较好,在芽分化与生根壮苗培养中,减少MS大量元素的使用量有利于生长.兰花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80%,已获得4~5年生的杂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台兰 种间杂交 杂交种子 无菌播种 杂种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胚珠发育及主要发育事件分布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风童 包建忠 +4 位作者 孙叶 刘春贵 马辉 张甜 陈秀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00-2306,共7页
为深入研究蕙兰生殖特性,揭示其种子萌发率低的原因,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蕙兰的胚珠发育以及主要发育事件分布等生殖生物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蕙兰的胚囊发育模式属于稀有的双孢子类型,其胚珠发育在个体间具有极大的不同步性。... 为深入研究蕙兰生殖特性,揭示其种子萌发率低的原因,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蕙兰的胚珠发育以及主要发育事件分布等生殖生物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蕙兰的胚囊发育模式属于稀有的双孢子类型,其胚珠发育在个体间具有极大的不同步性。大孢子发育主要发生在授粉后40~45 d。授粉后40 d,约有22.33%的孢原细胞分化形成大孢子母细胞,经过第1次减数分裂,大孢子母细胞分化成为二分体,其中,合点端二分体进一步发育并液泡化,形成功能大孢子。授粉后45~55 d,大孢子发生过程结束,胚珠内开始进行胚囊分化。功能大孢子首先发育成为单核胚囊,经历第2次减数分裂后,单核胚囊分裂成为二核胚囊,之后进一步发育分化形成四核胚囊和八核胚囊。45 d时,单核胚囊、二核胚囊和四核胚囊所占比例分别为27.33%,30.67%和9.33%。55 d后,约有32.33%的胚囊发育成为成熟胚囊,这也是单个发育事件出现的最高比例。授粉后60 d,绝大多数胚珠完成胚囊发育。蕙兰胚珠发育的高度不同步性可能会导致后期胚胎细胞具有不同成熟度,这为后期胚胎发育研究以及确定种子采收时间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发生 事件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WV与TMV复合侵染大花蕙兰的细胞病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仲凯 方琦 +5 位作者 丁铭 李婷婷 彭潞波 张丽珍 李展 苏晓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155-159,共5页
应用超薄切片法制样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番茄斑萎病毒(TSWV)和烟草花叶病毒(17MV)复合侵染的大花蕙兰同一病叶的细胞病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症的叶部其亚细胞结构较完整,在叶绿体旁及细胞质中有少量的TWV聚集块;在表现为花叶的部位... 应用超薄切片法制样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番茄斑萎病毒(TSWV)和烟草花叶病毒(17MV)复合侵染的大花蕙兰同一病叶的细胞病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症的叶部其亚细胞结构较完整,在叶绿体旁及细胞质中有少量的TWV聚集块;在表现为花叶的部位亚细胞器不同程度病变,TMV粒体聚集或散布于细胞质中;在表现为黄化的叶部亚细胞大部分崩解,有的细胞中大量聚集或散布TMV粒体,有的细胞中则散布或聚集TSWV粒体,且在细胞质中出现病毒基质或空泡囊状结构,TSWV被膜粒体散布或聚集于细胞壁中,有的韧皮部细胞中充满纤维状内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大花蕙兰 细胞病理 细胞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Acti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云芳 刘艺平 +1 位作者 李涵 苏金乐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111,共5页
持家基因Actin常被用作定量、半定量PCR试验的内参。为研究其他基因的调控机制或外源基因在蕙兰中的相对表达提供内参,根据GenBank已经登录的肌动蛋白(Actin)基因的同源核苷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以蕙兰花蕾期的花... 持家基因Actin常被用作定量、半定量PCR试验的内参。为研究其他基因的调控机制或外源基因在蕙兰中的相对表达提供内参,根据GenBank已经登录的肌动蛋白(Actin)基因的同源核苷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以蕙兰花蕾期的花葶为材料,克隆了4个Actin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个Actin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 062bp,编码354个氨基酸,具有Actin基因的标记位点:肌动蛋白(YVGDEAQs.KRG和WISKaEYDE)和肌动蛋白类似物(LLTEApLNPkaNR)。各片段之间同源性高达95.97%,经BLAST分析,与文心兰同源性可达94%。其氨基酸序列与萼脊兰(AED94091.1)和蝴蝶兰(AAF71265.1)同源性达99%。得到的4个基因序列是Actin基因的同源片段,分别命名为CfACT1、CfACT2、CfACT3和CfACT5,并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分别为JN177718、JN177719、JN177720和JN177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肌动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野生春兰和蕙兰的形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君梅 宋军阳 +2 位作者 韩王亚 陈博文 张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研究秦岭地区野生春兰和蕙兰的形态多样性,从表观上了解2种兰花的形态变异情况,为该地区春兰和蕙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秦岭不同产地的53份野生春兰和45份野生蕙兰为研究对象,对其叶色、叶片质地、花色等... 【目的】研究秦岭地区野生春兰和蕙兰的形态多样性,从表观上了解2种兰花的形态变异情况,为该地区春兰和蕙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秦岭不同产地的53份野生春兰和45份野生蕙兰为研究对象,对其叶色、叶片质地、花色等主要质量性状以及叶长与叶宽、被萼长与宽、侧萼长与宽、花瓣长与宽等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和测量。质量性状以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评价指标,数量性状以其最大值、最小值、极值、平均值、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53份野生春兰和45份野生蕙兰的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质量性状分析结果显示,蕙兰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总体高于春兰;数量性状分析结果显示,春兰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57%~20.14%,蕙兰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93%~29.11%,蕙兰的变异幅度大于春兰,表明蕙兰的形态多样性高于春兰。在数量性状指标中,春兰的花叶鞘长与侧萼长、花瓣长,被萼宽与侧萼宽、花瓣宽,侧萼长与花瓣长,侧萼宽与花瓣宽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蕙兰的花葶长与萼片长、花瓣长,萼片长与花瓣长均极显著正相关;2种兰花的叶长与花葶长、被萼宽、侧萼宽、花瓣宽之间均呈现弱负相关性。【结论】秦岭地区野生蕙兰比春兰具有更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因此春兰比蕙兰可能面临更大的种群生存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蕙兰 形态多样性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秦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兰和蕙兰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红艳 姜效雷 +1 位作者 孔玉华 杨喜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345-8353,共9页
为了阐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和蕙兰(C. faberi)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变化情况,根据157条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应用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对2070年4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春兰和蕙兰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 为了阐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和蕙兰(C. faberi)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变化情况,根据157条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应用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对2070年4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春兰和蕙兰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并筛选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2070年春兰和蕙兰分布点的年均温(bio1)、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和最冷季平均温度(bio11)等均升高,气候有变暖趋势;(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在0.9—1.0之间,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度较高;(3)影响春兰、蕙兰当前和2070年地理分布的限制性气候因子主要有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最冷季平均温度(bio11)、年均降水量(bio12)和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4)气候变暖将会对春兰和蕙兰的适宜生境范围和面积产生影响。预测2070年春兰的适宜生境面积将会有所减小,而蕙兰的适宜生境面积将会增加,且整体有向北迁移的趋势。研究结果为野生春兰和蕙兰的生态风险评价和引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蕙兰 气候变暖 地理分布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根内可培养细菌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褚晓玲 杨波 +3 位作者 高丽 李洪林 胡磊 杨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以MS基本培养基添加蕙兰菌根浸出液制成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的方法,从野生蕙兰(Cymbidium faberi)根部首次分离到内生细菌。经过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纯菌株27株。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比对,其相似性均在98%以上,分析... 以MS基本培养基添加蕙兰菌根浸出液制成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的方法,从野生蕙兰(Cymbidium faberi)根部首次分离到内生细菌。经过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纯菌株27株。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比对,其相似性均在98%以上,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存活的22株菌可分为8属14种。分别隶属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Leifsonia属、贪食菌属(Variovorax)、欧文氏菌属(Erwinia)、Duganella属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对这些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有助于理解兰花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开发利用这些微生物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细菌多样性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蕙兰杂交种子的无菌萌发和快速繁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东旭 李承秀 +3 位作者 王长宪 潘银萍 王丰妍 张传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9-164,共6页
实验采用蕙兰传统品种‘崔梅’与普通蕙兰进行杂交,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进行无菌萌发实验,并作不同培养基的对照。对萌发原球茎的增殖及分化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培养基、6-BA和NAA对根状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0天的种子接种... 实验采用蕙兰传统品种‘崔梅’与普通蕙兰进行杂交,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进行无菌萌发实验,并作不同培养基的对照。对萌发原球茎的增殖及分化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培养基、6-BA和NAA对根状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0天的种子接种在KC培养基上萌发效果最佳,蕙兰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NAA0.5mg/L+6-BA1.0mg/L,根状茎分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1.0mg/L+6-BA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组织培养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