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Cu^(2+)胁迫对半叶马尾藻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付贵权 韩婷婷 +1 位作者 巩秀玉 黄洪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9,共6页
采用半静态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离子(Cu2+)胁迫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藻体相对生长速率(RGR)持续升高,胁迫组均先上升而后下降,实验第8天时只有ρ(Cu2+)为0.05 mg&#... 采用半静态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离子(Cu2+)胁迫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藻体相对生长速率(RGR)持续升高,胁迫组均先上升而后下降,实验第8天时只有ρ(Cu2+)为0.05 mg·L-1胁迫组的RGR较对照组高。藻体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随胁迫时间呈波动趋势,实验第8天时,ρ(Cu2+)为0.01 mg·L-1胁迫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ρ(Cu2+)为0.05 mg·L-1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ρ(Cu2+)>0.05 mg·L-1的胁迫组,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和可溶性蛋白(SP)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余指标高于对照组,同时相对于0.25 mg·L-1胁迫组,1.25 mg·L-1胁迫组对除MDA外的其余指标影响更显著。因此,适当质量浓度的Cu2+胁迫(≤0.05 mg·L-1)对半叶马尾藻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有正面效应,而过高质量浓度Cu2+胁迫(>0.05 mg·L-1)对藻体生长和抗逆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叶马尾藻 cu2+胁迫 相对生长速率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NO对Cu^(2+)胁迫下小桐子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颖 邓明华 +2 位作者 龚明 胡嘉林 文锦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09-1414,共6页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铜(Cu2+)胁迫的缓解效应,该试验以小桐子幼苗为材料,先通过小桐子幼苗根茎生长指标的变化筛选出后续实验适宜的SNP(0.2mmol/L)和Cu2+浓度(90mmol/L),再进一步考察SNP预处理对Cu2+胁迫下幼苗脯氨...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铜(Cu2+)胁迫的缓解效应,该试验以小桐子幼苗为材料,先通过小桐子幼苗根茎生长指标的变化筛选出后续实验适宜的SNP(0.2mmol/L)和Cu2+浓度(90mmol/L),再进一步考察SNP预处理对Cu2+胁迫下幼苗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Cu2+处理能诱导小桐子幼苗叶片中Pro和MDA含量显著升高,且过氧化氢酶(CAT)、超氧物歧化酶(S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及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增强。(2)用SNP预处理能显著提高Cu2+胁迫下幼苗叶片Pro的含量,进一步增强叶片中CAT、SOD、POD和APX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研究表明,0.2mmol/L的SNP能够通过提高小桐子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来增强其抗氧化胁迫能力,从而显著缓解Cu2+胁迫对幼苗造成的氧化伤害,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幼苗 硝普钠 一氧化氮 cu2+胁迫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对罗氏沼虾血清中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慧 卢芷程 +3 位作者 谭翠婷 陈劲鑫 李可旭 申玉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罗氏沼虾血清中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为其养殖环境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0(对照组)和100μg/L(胁迫组)两个Cu^(2+)浓度,分别在罗氏沼虾受Cu^(2+)胁迫后的0、3、6、12、24和48 h取样,分离血清,...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罗氏沼虾血清中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为其养殖环境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0(对照组)和100μg/L(胁迫组)两个Cu^(2+)浓度,分别在罗氏沼虾受Cu^(2+)胁迫后的0、3、6、12、24和48 h取样,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结果】在Cu^(2+)胁迫的3~12 h,罗氏沼虾血清中T-AOC显著升高(P<0.05,下同),并在12 h达峰值,胁迫后24和48 h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CAT活力在胁迫3 h时显著升高,6 h时显著下降,12 h时又显著上升并达峰值,之后又逐渐降低,并在4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胁迫组罗氏沼虾血清中MDA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先升高后略有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P活力在胁迫后6和12 h显著升高,24和48 h时降至初始水平;AKP活力在胁迫3~12 h内无显著变化(P>0.05),胁迫后24和48 h显著降低。【结论】Cu^(2+)胁迫导致罗氏沼虾脂质过氧化发生,机体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抵御Cu^(2+)胁迫,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具有一定时间效应,其中T-AOC、CAT活力和MDA含量对Cu^(2+)胁迫较敏感,在胁迫短时间内即被显著诱导,可作为Cu^(2+)污染的潜在生物指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罗氏沼虾 抗氧化能力 免疫 生物指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对花椰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淑玲 王瀚 +1 位作者 王让军 卓平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0,共5页
以花椰菜为试材,用不同浓度Cu^(2+)(12.5、25.0、50.0、100.0mg·L-1)处理花椰菜种子,研究Cu^(2+)胁迫对花椰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u^(2+)浓度增加,花椰菜植物种子的萌发受到抑制;对根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以花椰菜为试材,用不同浓度Cu^(2+)(12.5、25.0、50.0、100.0mg·L-1)处理花椰菜种子,研究Cu^(2+)胁迫对花椰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u^(2+)浓度增加,花椰菜植物种子的萌发受到抑制;对根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上升,丙二醛(MDA)及脯氨酸(Pro)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花椰菜子 叶绿素含量 SOD POD MDA Pro
原文传递
有机酸对Cu^(2+)胁迫下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俞乐 刘拥海 蔡奕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27,共4页
以水稻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Cu2+胁迫对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有机酸对Cu2+胁迫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50~1000μmol/L)Cu2+对MS培养基下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升... 以水稻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Cu2+胁迫对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有机酸对Cu2+胁迫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50~1000μmol/L)Cu2+对MS培养基下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升高,毒害程度加深。当Cu2+浓度为1000μmol/L时,表现为生长的愈伤组织块较小,颗粒表面干燥,质地较硬。而添加不同有机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和草酸)均可明显改善Cu2+胁迫下愈伤组织的生长,尤以250μmol/L抗坏血酸对Cu2+毒害的缓解效果最佳,其愈伤组织块颜色浅黄,表面湿润,愈伤组织成活率高,与对照愈伤组织形态较接近。抗坏血酸且能较好抑制Cu2+胁迫下水稻愈伤组织的褐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cu2+胁迫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幼苗对Cu^(2+)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清 谭春华 +3 位作者 王春艳 向利红 杨汉波 段辉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905-8907,共3页
[目的]了解重金属Cu2+对青稞幼苗的伤害机理以及为青稞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稞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200 mg/L Cu2+胁迫对青稞幼苗相对含水量(RWC)、叶绿体色素、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水溶性蛋... [目的]了解重金属Cu2+对青稞幼苗的伤害机理以及为青稞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稞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200 mg/L Cu2+胁迫对青稞幼苗相对含水量(RWC)、叶绿体色素、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200 mg/L Cu2+胁迫下的青稞幼苗叶片RWC、叶绿素a和b、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含量不断降低,MDA、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不断升高。[结论]200 mg/L Cu2+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了严重的生理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生理响应 青稞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形藻生长运动过程对重金属Cu^(2+)急性毒性胁迫响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超 支崇远 +2 位作者 李培林 易婷婷 张立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375,共3页
以浮游硅藻舟形藻(Planktonic diatoms Navicula)为受试藻,研究其在不同浓度Cu^(2+)胁迫下生长和运动变化特征。试验以96 h半致死浓度(EC50)、叶绿素a含量及综合运动等指标研究Cu^(2+)对舟形藻的毒性响应。Cu^(2+)对舟形藻96 h EC50值为... 以浮游硅藻舟形藻(Planktonic diatoms Navicula)为受试藻,研究其在不同浓度Cu^(2+)胁迫下生长和运动变化特征。试验以96 h半致死浓度(EC50)、叶绿素a含量及综合运动等指标研究Cu^(2+)对舟形藻的毒性响应。Cu^(2+)对舟形藻96 h EC50值为4.510 mg/L;Cu^(2+)对舟形藻叶绿素a累积最大抑制率为50%;运动速率在1.127 5 mg/L附近达到最高,表现出"中毒兴奋",随后速率线性下降。舟形藻叶绿素a含量对Cu^(2+)反应不敏感,其运动状态可综合指示Cu^(2+)含量。利用舟形藻作为指示种来反映水体受Cu^(2+)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可为农业、工业及生活污水中的Cu^(2+)监测及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形藻 cu2+胁迫 急性毒性 生长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Cd^(2+)胁迫对小麦幼根S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春喜 张志娟 +3 位作者 张黛静 邵云 姜丽娜 李婷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2-98,共7页
采用水培试验探索不同浓度(0 mg/L、5 mg/L、30 mg/L和60 mg/L)Cu2+或Cd2+胁迫(24 h、48 h、72 h和96 h)后对小麦幼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eal-ti... 采用水培试验探索不同浓度(0 mg/L、5 mg/L、30 mg/L和60 mg/L)Cu2+或Cd2+胁迫(24 h、48 h、72 h和96 h)后对小麦幼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Q-PCR)检测Cu/ZnSOD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u2+胁迫处理72 h后,各处理SOD活性均较对照极显著提高(P<0.01),且30 mg/L浓度下SOD酶活性最高,是对照的3.67倍;而Cd2+胁迫处理后,幼根SOD活性整体呈现"升-降-升"的趋势,胁迫前期酶活性的降低程度与Cd2+浓度成正比,至72 h酶活性最低。Cd2+胁迫条件下Cu/ZnSO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u2+胁迫。不同时间Cu2+胁迫下,Cu/ZnSOD基因表达均呈现5 mg/L浓度处理高于60 mg/L和30 mg/L,表明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该基因表达;而对于Cd2+胁迫,Cu/ZnSOD基因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至96 h最低。本实验结果表明,Cu2+、Cd2+胁迫处理后浓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大。该结果为深入探讨重金属胁迫下小麦幼根中SOD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cu2+和Cd2+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Real-timeQ-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对家山黧豆幼苗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静 王廷璞 石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01-3802,3885,共3页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家山黧豆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为提高家山黧豆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Cu2+(50、100、150、200、250 mg/L)处理家山黧豆幼苗,考察不同浓度Cu2+胁迫对其POD活性及...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家山黧豆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为提高家山黧豆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Cu2+(50、100、150、200、250 mg/L)处理家山黧豆幼苗,考察不同浓度Cu2+胁迫对其POD活性及同工酶数量和种类的影响。[结果]在Cu2+胁迫下,各处理中家山黧豆幼苗根的POD活性均高于茎和叶,且各处理下的家山黧豆幼苗根、茎、叶中POD活性均高于对照(除250 m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家山黧豆幼苗根系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大,茎和叶片比较稳定。[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家山黧豆的抗逆、抗病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对糯和非糯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爱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9-63,共5页
选择糯、非糯玉米种子,在相同的Cu2+浓度梯度下胁迫培养。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铜具有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作用,50mg/LCu2+处理浓度下二者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达到高峰,随着Cu2+处理浓度的加大,2种玉米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20mg/LCu2... 选择糯、非糯玉米种子,在相同的Cu2+浓度梯度下胁迫培养。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铜具有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作用,50mg/LCu2+处理浓度下二者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达到高峰,随着Cu2+处理浓度的加大,2种玉米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20mg/LCu2+处理浓度对2种玉米的根长、株高、地上部分和根的干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效应更为明显;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叶绿素a/b的比值却升高。研究发现:在发育早期,糯玉米对Cu2+的敏感性强于非糯玉米,非糯玉米对Cu2+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糯玉米 非糯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玉米叶片中Cu^(2+)胁迫的光谱红边参数研究
11
作者 杨可明 史钢强 +2 位作者 刘飞 孙阳阳 魏华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0-164,共5页
为了研究农作物重金属Cu2+污染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设置了3种Cu2+胁迫程度(0μg/g、250μg/g、500μg/g)的玉米盆栽试验,实测了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在3种Cu2+胁迫下的高光谱反射率、叶绿素含量和Cu2+含量,也对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中叶... 为了研究农作物重金属Cu2+污染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设置了3种Cu2+胁迫程度(0μg/g、250μg/g、500μg/g)的玉米盆栽试验,实测了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在3种Cu2+胁迫下的高光谱反射率、叶绿素含量和Cu2+含量,也对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和Cu2+含量与土壤中Cu2+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实现基于高光谱遥感信息区分Cu2+胁迫程度及预测Cu2+含量,提出了红边一阶微分偏移面积(FMAR)和红边一阶微分面积偏移率(FMRR)的红边参数,并与常规的红边位置(REP)、红边最大值(MR)、红边一阶微分包围面积(FAR)等红边参数进行了区分与预测能力比较,实测数据与红边参数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土壤中Cu2+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红边位置在Cu2+胁迫时的蓝移没有老叶片到新叶片蓝移明显;FMAR和FMRR在区分Cu2+胁迫程度及预测Cu2+含量方面比REP、MR和FAR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叶片 光谱分析 红边参数 cu2+胁迫 胁迫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NO介导Cu2+胁迫下番茄幼苗活性氧与内源NO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逸筠 李晓云 +1 位作者 王建 崔秀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8-688,共11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Cu^(2+)胁迫下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介导的番茄幼苗活性氧及NO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在Cu^(2+)胁迫下,番茄叶片和根系氧自由基含量增加,NO释放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和一氧化氮合酶(nit...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Cu^(2+)胁迫下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介导的番茄幼苗活性氧及NO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在Cu^(2+)胁迫下,番茄叶片和根系氧自由基含量增加,NO释放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降低。外源NO能提高Cu^(2+)胁迫下番茄叶片NR和NOS活性,促进NO的产生,根系NOS活性及NO产量也同时上升。外源NO使精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Hb(牛血红蛋白,NO清除剂)可部分抵消NO的促进作用,使Cu^(2+)+SNP+Hb处理下番茄精氨酸含量显著下降。可见,外源NO的加入可通过酶促和非酶促途径促进Cu^(2+)胁迫下NO的合成,介导NO信号调控网络,调节内源NO、精氮酸和活性氧代谢途径,从而缓解过多Cu^(2+)引起的氧化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cu2+胁迫 一氧化氮 活性氧 精氨酸 一氧化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苗期耐Cu^(2+)胁迫QTL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盟成 张文会 +2 位作者 张晓杰 刘晓红 陆建云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9期1119-1123,共5页
利用栽培稻优良品种"特青"与普通野生稻"元江普野"构建的DH群体139个家系构建连锁图谱,采用蛭石进行水稻幼苗培养,待第2片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硫酸铜(150mg/L)胁迫处理;处理15d后,以苗高、鲜重及干重抑制率的平均值作... 利用栽培稻优良品种"特青"与普通野生稻"元江普野"构建的DH群体139个家系构建连锁图谱,采用蛭石进行水稻幼苗培养,待第2片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硫酸铜(150mg/L)胁迫处理;处理15d后,以苗高、鲜重及干重抑制率的平均值作为考察苗期耐Cu2+胁迫指标,用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以苗高、鲜重及干重的平均抑制率作为胁迫指标,共检测到11个与硫酸铜胁迫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1、第2、第6、第7、第8、第9以及第10染色体上;其中,RM11和RM118(Chr 7)、RM337和RM152(Chr 8)以及RM105、RM219、RM296(Chr 9)附近的7个来源于栽培稻亲本特青等位基因的QTL位点,表现为耐硫酸铜胁迫;RM1(Chr 1)、RM318(Chr 2)、RM176(Chr 6)以及RM222(Chr 10)附近的4个来源于野生稻等位基因的QTL位点,表现为耐硫酸铜胁迫。虽然检测到的QTL位点较多,但每个QTL的作用相对较小,表明调控水稻幼苗耐铜毒性的遗传机制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群体 QTL定位 cu2+胁迫 水稻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对凤眼莲根系活力及Cu^(2+)-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秀丽 李裕红 吴朝金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5-20,共6页
通过水培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5,1.0,2.5,5.0,10.0 mg/L)对水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及Cu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胁迫对凤眼莲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及Cu2+-ATP酶活性的影响与Cu2+胁迫浓... 通过水培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5,1.0,2.5,5.0,10.0 mg/L)对水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及Cu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胁迫对凤眼莲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及Cu2+-ATP酶活性的影响与Cu2+胁迫浓度及胁迫时间均有关,在Cu2+胁迫时间为1,3,10d时,各Cu2+胁迫浓度下均有利于凤眼莲叶片蛋白质含量的积累.一定浓度和时间的Cu2+胁迫使凤眼莲体内蛋白质含量应激积累增多.在Cu2+胁迫时间为1d时,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凤眼莲根系活力逐渐增大;当胁迫时间达10d时,根系活力在Cu2+浓度为1.0mg/L Cu2+时达最大,以后逐渐降低.试验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叶片Cu2+-ATP酶活性在0.5 mg/L时达最大,之后逐渐降低;随Cu2+浓度的增加根系Cu2+-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叶片Cu2+-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凤眼莲 根系活力 cu2+-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下一氧化氮对小白菜生长状况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5
作者 李晓京 王秀峰 +1 位作者 王新伦 刘雪峰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84-86,90,共4页
以四季小白菜为试材,研究了Cu2+胁迫下一氧化氮对小白菜生长状况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u2+胁迫使小白菜生长受到抑制,Fv/Fm和ФPSⅡ降低;Cu2+浓度为100~1000μmol/L时,300μmol/L硝普钠能缓解Cu2+胁迫对小白菜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 一氧化氮 cu2+胁迫 小白菜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下花斑裸鲤IL-8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16
作者 栗瑞红 韩步鹰 +6 位作者 张霞 王玉晴 马睿 吴君 王国杰 王振吉 李长忠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7,共7页
采用RT-PCR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了花斑裸鲤IL-8基因的全长及生物信息学特征,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GeIL-8mRNA在花斑裸鲤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研究黄河上游水域水质污染的生物标记物,为水环境污染的早期预警以及花斑裸鲤的保... 采用RT-PCR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了花斑裸鲤IL-8基因的全长及生物信息学特征,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GeIL-8mRNA在花斑裸鲤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研究黄河上游水域水质污染的生物标记物,为水环境污染的早期预警以及花斑裸鲤的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花斑裸鲤GeIL-8序列共582bp,由45bp的5'-UTR、240bp的3'-UTR和297bp的编码区构成,编码98个氨基酸;GeIL-8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鲫鱼的同源性最高(87%)。Real-time PCR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花斑裸鲤GeIL-8肝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在肾和脑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Cu^(2+)胁迫下,花斑裸鲤肝脏、肾脏、脑和鳃组织的GeIL-8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总体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规律性应答,说明Cu^(2+)能够诱导GeIL-8的表达,也表明GeIL-8是潜在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提示,IL-8可作为黄河上游水域水质污染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裸鲤 白介素8 REAL-TIME PCR cu2+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重金属土壤微藻F1对Cu^(2+)胁迫的耐受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穆海热姆.艾则孜 阿曼古力.海瓦尔 +2 位作者 帕孜来提.拜合提 麦合穆提江.达吾提 吾甫尔.米吉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52-2459,共8页
以从新疆富蕴县金属矿区土壤筛选出的抗重金属微藻F1为材料,测定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mmol/L)Cu^(2+)胁迫下F1微藻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 以从新疆富蕴县金属矿区土壤筛选出的抗重金属微藻F1为材料,测定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mmol/L)Cu^(2+)胁迫下F1微藻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L)的活性,同时用红外光谱仪检测细胞壁上参与重金属螯合的官能团,用扫描电镜分析细胞壁上的离子交换情况,探讨F1土壤微藻对Cu^(2+)胁迫的耐受生理机制,为利用微藻生态修复技术去除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F1土壤微藻对Cu^(2+)具有较强的耐抗性。(2)F1土壤微藻细胞中参与吸附Cu^(2+)的基团分别为-OH、-CH2、-RCONH2和C-OH等。(3)F1土壤微藻在吸附Cu^(2+)的过程中,Cu^(2+)与细胞壁上的Al^(3+)、Fe^(2+)、Mg^(2+)、Ca^(2+)、K^+、Na^+和Zn^(2+)发生了交换。(4)藻细胞中的GSH和GSH-PX在F1土壤微藻耐受Cu^(2+)胁迫时起主要作用。研究认为,F1微藻种对Cu^(2+)的耐受性首先与其细胞壁外表细微结构及其离子交换特性有关,并且细胞壁上-OH、-CH_2、-RCONH_2和C-OH等化学基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细胞内的谷胱甘肽以及谷胱甘肽相关酶类能够有效清除活性氧的过量积累,最终保护细胞免受重金属胁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F1土壤微藻 重金属耐受性 生物吸附 功能团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对牧草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根伸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哲辉 李海飞 朱维琴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1年第5期19-23,共5页
选择水培法进行了Cu2+胁迫对牧草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根伸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冠花和沙打旺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Cu2+浓度的升高呈抑制趋势;各牧草种子的根长和苗长随Cu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各牧草种子根系被完全抑制的浓度... 选择水培法进行了Cu2+胁迫对牧草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根伸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冠花和沙打旺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Cu2+浓度的升高呈抑制趋势;各牧草种子的根长和苗长随Cu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各牧草种子根系被完全抑制的浓度则各不相同,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各牧草种子的根系抑制率增大。总体看,高丹草和冬牧70黑麦对Cu2+胁迫的耐受程度大于小冠花和沙打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cu2+胁迫 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长期胁迫下两级AO工艺运行效能及污泥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锋 龚利民 +1 位作者 周合喜 俞政鑫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38,共7页
以深圳市某水质净化厂活性污泥重金属Cu中毒事件为背景,建立实验室小试模拟系统,考察了不同梯度Cu^(2+)长期胁迫下两级AO工艺的运行效能及污泥特性.结果表明,进水中加入1 mg/L Cu^(2+),系统运行效能保持稳定;当Cu^(2+)浓度提高到5 mg/L... 以深圳市某水质净化厂活性污泥重金属Cu中毒事件为背景,建立实验室小试模拟系统,考察了不同梯度Cu^(2+)长期胁迫下两级AO工艺的运行效能及污泥特性.结果表明,进水中加入1 mg/L Cu^(2+),系统运行效能保持稳定;当Cu^(2+)浓度提高到5 mg/L和25 mg/L时,短期内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效能显著下降,但随着适应外界环境,3d后系统效能逐步恢复;然而当活性污泥中重金属Cu含量累积达94.3 mg/gVSS,系统运行效能大幅下降,面临系统崩溃;解除Cu^(2+)长期胁迫,系统运行效能逐步恢复.比硝化耗氧速率(SOUR_(A))呈现与系统运行效能相似的变化规律,随着进水Cu^(2+)浓度的提高,SOUR_(A)逐渐下降.当SOUR_(A)抑制率超过40%时,系统存在恶化可能.随着进水Cu^(2+)浓度提高和胁迫时间延长,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先增大后减少,且组分C1和C4为抵抗Cu^(2+)胁迫压力扮演重要作用.出水和污泥中重金属Cu含量显著增加至1.35 mg/L和109 mg/gVSS,解除Cu^(2+)胁迫后,两者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长期胁迫 两级AO 运行效能 污泥特性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香蒲对Cu^(2+)胁迫的生理反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习习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199-201,204,共4页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Cu^(2+)胁迫下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狭叶香蒲对Cu^(2+)胁迫的抗性机理,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Cu^(2+)浓度(1、35、60 mg/L)范围内,叶片与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时...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Cu^(2+)胁迫下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狭叶香蒲对Cu^(2+)胁迫的抗性机理,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Cu^(2+)浓度(1、35、60 mg/L)范围内,叶片与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在第7天达到最大,之后下降;相同时间不同Cu^(2+)浓度处理的植株POD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Cu^(2+)浓度为60 mg/L时POD活性最大。叶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7天达到最大;相同时间不同Cu^(2+)浓度处理的植株SOD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Cu^(2+)浓度为35 mg/L时SOD活性最大。脯氨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7天达到最多;相同时间不同Cu^(2+)浓度处理的植株脯氨酸含量随Cu^(2+)浓度增加呈增加趋势,Cu^(2+)浓度为60mg/L时脯氨酸含量最多。根系中的POD、S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大于叶片;低浓度Cu^(2+)胁迫使根系活力上升,高浓度Cu^(2+)胁迫和低浓度胁迫后期根系活力受到抑制。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以推断狭叶香蒲能够忍耐35 mg/L的Cu^(2+)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香蒲 cu2+胁迫 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