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效Cu-0.6Zr-0.3Fe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1
作者 郭密雪 周孟 +3 位作者 张毅 景柯 田保红 刘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共8页
通过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Cu-0.6Zr-0.3Fe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元素分布、物相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铸态Cu-0.6Zr-0.3Fe合金的晶粒较... 通过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Cu-0.6Zr-0.3Fe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元素分布、物相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铸态Cu-0.6Zr-0.3Fe合金的晶粒较为粗大,同时晶间存在黑色球状、长条状共晶组织;经930℃固溶处理60 min后的晶粒组织变得细小,并且共晶组织由长条状转变为球状,经30%冷变形及时效后晶粒基本保持着冷轧形貌;时效初期合金的硬度先迅速升高达到峰值,而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开始降低,最后趋于平缓或下降,抗拉强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同;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合金的最佳时效工艺参数为450℃时效120 min,此时其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分别为152.6 HV0.3、495.4 MPa和55.5%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6zr-0.3fe合金 热处理工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冷变形及时效处理对Cu-0.3Zr-0.2C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政遨 刘勇 +4 位作者 侯瑾睿 周孟 景柯 邹晋 贾延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7-786,共10页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Cu-0.3Zr-0.2Cr合金,将其热锻后在900℃进行固溶处理,随后进行轧制量30%与60%的冷轧处理,之后再对合金进行(400~550℃,0~360 min)的时效处理;对时效处理后合金进行性能测试及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固溶后的合金再经...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Cu-0.3Zr-0.2Cr合金,将其热锻后在900℃进行固溶处理,随后进行轧制量30%与60%的冷轧处理,之后再对合金进行(400~550℃,0~360 min)的时效处理;对时效处理后合金进行性能测试及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固溶后的合金再经过60%的冷轧+450℃时效120 min后拥有较好的性能,硬度可达179HV,抗拉强度为467 MPa,导电率为88.5%IACS,伸长率为12.1%,此时合金主要存在Copper织构;在450℃时效360 min后合金的主要织构转变为Brass织构,织构的转变对合金的延展性有一定的影响;时效处理后,基体析出大量纳米尺寸的Cr相,这导致合金的强度与导电率大幅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3zr-0.2Cr合金 轧制 时效处理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Cu-0.6Cr-0.15Zr-0.12Fe-0.06P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清泉 帅歌旺 周平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132,共6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分析仪、导电仪和硬度计,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Cu-0.6Cr-0.15Zr-0.12Fe-0.06P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合金电导率、硬度均有所下降;时效处理后,合金电导率快速上升;硬...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分析仪、导电仪和硬度计,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Cu-0.6Cr-0.15Zr-0.12Fe-0.06P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合金电导率、硬度均有所下降;时效处理后,合金电导率快速上升;硬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升后降;时效温度提高,达到时效硬化峰值的时间就越短,电导率上升的也越快。合金经980℃×2 h+500℃×3 h处理后,电导率可达44.2 MS·m^(-1),硬度可达154.76 HV0.2,软化温度达到603℃。合金析出相主要成分是以Cr为主的(Cr Zr Fe P)化合物和(Cr Zr P)化合物。试验对比了980℃×2 h固溶后时效和未经固溶直接时效两种工艺,发现合金电导率相差不大,但经过固溶处理后合金析出相颗粒分布更均匀,硬度峰值升高18 HV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6Cr-0.15zr-0.12fe-0.06P合金 固溶处理 时效
原文传递
Cu-0.3Cr-0.15Zr-0.05Mg合金形变时效强化与再结晶 被引量:12
4
作者 苏娟华 董企铭 +2 位作者 刘平 李贺军 康布熙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共4页
对Cu 0 3Cr 0 15Zr 0 0 5Mg合金形变时效强化和再结晶过程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析出相对位错的钉扎作用强烈阻碍合金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 ,使合金产生明显的时效硬化。 6 0 %冷变形 4 5 0℃~ 5 0 0℃时效 1h~ 2h ,硬度和导电率分别可... 对Cu 0 3Cr 0 15Zr 0 0 5Mg合金形变时效强化和再结晶过程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析出相对位错的钉扎作用强烈阻碍合金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 ,使合金产生明显的时效硬化。 6 0 %冷变形 4 5 0℃~ 5 0 0℃时效 1h~ 2h ,硬度和导电率分别可达 16 2HV和 73%IACS左右。大变形量降低了合金再结晶激活能 (Qr) ,加速再结晶过程 ,以致于在较高温度下时效 ,出现了再结晶形核和长大的现象 ,再结晶产生的软化导致析出硬化程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3Cr-0.15zr-0.05Mg合金 冷变形 时效 硬化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Pr_(0.1)Ce_(0.6)Tb_(0.3)Fe_(1.9-x)B_x的结构和磁致伸缩
5
作者 任芝 李松涛 +3 位作者 刘何燕 卢遵铭 曹春梅 李养贤 《磁性材料及器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15,共3页
用电弧炉熔炼法制备了Pr0.1Ce0.6Tb0.3Fe1.9-xBx(x=0.00-0.20)合金。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应变仪分析了合金的结构、居里温度和磁致伸缩。研究发现,所有样品均呈现单一MgCu2型Laves相结构;随B含量的增加... 用电弧炉熔炼法制备了Pr0.1Ce0.6Tb0.3Fe1.9-xBx(x=0.00-0.20)合金。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应变仪分析了合金的结构、居里温度和磁致伸缩。研究发现,所有样品均呈现单一MgCu2型Laves相结构;随B含量的增加,晶格常数在x≤0.1时缓慢下降而在x〉0.1时快速下降;居里温度在x=0.1处出现峰值;B的引入导致了合金室温磁致伸缩性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0.1Ce0.6Tb0.3fe1.9-xBx合金 晶格常数 居里温度 磁致伸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0.8Cr-0.3Zr-0.2Mg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16
6
作者 班宜杰 张毅 +5 位作者 田保红 董轮涛 柴哲 王冰洁 耿永锋 刘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4-49,共6页
采用Gleeble-1500D数控动态-力学模拟试验机,对Cu-0. 8Cr-0. 3Zr-0. 2Mg合金在550~900℃温度范围和0. 001~10 s^-1应变速率条件下进行了热变形试验,绘制了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其在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绘制了... 采用Gleeble-1500D数控动态-力学模拟试验机,对Cu-0. 8Cr-0. 3Zr-0. 2Mg合金在550~900℃温度范围和0. 001~10 s^-1应变速率条件下进行了热变形试验,绘制了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其在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绘制了合金的热加工图,找出热变形过程中最适宜的热加工参数。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变应力随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在热变形过程中,合金组织的演变对温度和应变速率有很高的敏感性,高温低应变速率有利于促进动态再结晶的发生;Cu-0. 8Cr-0. 3Zr-0. 2Mg合金适宜的热加工参数范围为:变形温度为850~900℃,应变速率为0. 01~0. 07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8Cr-0.3zr-0.2Mg合金 动态再结晶 热压缩变形 热加工图
原文传递
时效态Al-4.5Cu-0.6Mg(-0.3Si)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川 陈立佳 +1 位作者 车欣 李锋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0,共5页
通过硬度和拉伸性能测试以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Al-4.5Cu-0.6Mg和Al-4.5Cu-0.6Mg-0.3Si合金在180℃下进行不同保温时间(6、10、14和18 h)的时效处理及元素Si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时效时间的延长,Al-4.5Cu-0.6Mg(-0.... 通过硬度和拉伸性能测试以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Al-4.5Cu-0.6Mg和Al-4.5Cu-0.6Mg-0.3Si合金在180℃下进行不同保温时间(6、10、14和18 h)的时效处理及元素Si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时效时间的延长,Al-4.5Cu-0.6Mg(-0.3Si)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Si元素的添加使Al-4.5Cu-0.6Mg合金的硬度、强度、断裂伸长率均有明显提高,但延迟了Al-4.5Cu-0.6Mg合金达到峰时效的时间。利用SEM对Al-4.5Cu-0.6Mg(-0.3Si)合金拉伸断口形貌进行的观察表明:加入0.3%的Si元素后,Al-4.5Cu-0.6Mg合金的断裂特征由韧脆混合断裂变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4.5cu-0.6Mg(-0.3Si)合金 时效 微观组织 拉伸断口
原文传递
固溶制度对Al-5.6Cu-1.7Mg-0.2Zr-0.1Sr-0.6Ti合金挤压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位佳 金啸鹏 许晓静 《山东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硬度、电导率、室温拉伸性能、断后伸长率和抗晶间腐蚀等微观组织观察及性能表征,研究了四种不同固溶制度对Al-5.6Cu-1.7Mg-0.2Zr-0.1Sr-0.6Ti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硬度、电导率、室温拉伸性能、断后伸长率和抗晶间腐蚀等微观组织观察及性能表征,研究了四种不同固溶制度对Al-5.6Cu-1.7Mg-0.2Zr-0.1Sr-0.6Ti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中的晶粒逐渐变大;当固溶温度低于520℃时,合金中的未溶相的数量和尺寸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固溶制度为510℃×2 h+520℃×2 h时,合金中的未溶相开始增多,合金出现轻微过烧,断后伸长率及抗晶间腐蚀性能变差,但抗拉强度最高,达到了490.14 MPa。合金的位错强度和位错贡献值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合金中的强化效果主要来源于固溶强化和时效析出强化。合金在T6状态下,(490℃×2 h+500℃×2 h)和(500℃×2 h+510℃×2 h)两种不同固溶制度下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和抗晶间腐蚀性能都较优,这两种固溶制度均是适合Al-5.6Cu-1.7Mg-0.2Zr-0.1Sr-0.6Ti合金的固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5.6cu-1.7Mg-0.2zr-0.1Sr-0.6Ti合金 固溶制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加工图的Cu-Cr-Zr-P合金的热变形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毅 柴哲 +4 位作者 孙慧丽 田保红 刘勇 刘平 陈小红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0-234,共5页
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高温等温单道次压缩试验,探讨Cu-0.8Cr-0.3Zr-0.03P合金在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别为650-950℃和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特性。通过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采集数据计算出合金高温热压缩时的本构... 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高温等温单道次压缩试验,探讨Cu-0.8Cr-0.3Zr-0.03P合金在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别为650-950℃和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特性。通过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采集数据计算出合金高温热压缩时的本构方程和热变形激活能Q,根据动态模型绘制真应变为0.3和0.5的热加工图,并结合显微组织分析合金的变形机理,确定热加工失稳区间。研究表明:功率耗散因子η随变形温度递升呈增大趋势,合金的流变软化机理由动态回复逐渐向动态再结晶转变。得出热压缩过程的的最优加工范围为:温度为730-875℃,应变速率为0.1-1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8Cr-0.3zr-0.03P合金 热压缩变形 本构方程 流变应力 热加工图
原文传递
Zr-0.8Sn-1Nb-0.3Fe锆合金显微组织与耐腐蚀性能关系(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忠波 程竹青 +2 位作者 邱军 张海 赵文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4-798,共5页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制备出Zr-0.8Sn-1Nb-0.3Fe合金板材试样,用OM、TEM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用静态高压釜进行了360℃/18.6 MPa/0.01 mol/L LiOH水溶液和400 ℃/10.3 MPa蒸气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轧温度从600 ℃增加至700 ℃时,...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制备出Zr-0.8Sn-1Nb-0.3Fe合金板材试样,用OM、TEM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用静态高压釜进行了360℃/18.6 MPa/0.01 mol/L LiOH水溶液和400 ℃/10.3 MPa蒸气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轧温度从600 ℃增加至700 ℃时,第二相分布均匀性逐渐变差,第二相主要为C14型HCP-Zr(Nb, Fe)_2;热轧前时效改善第二相分布均匀性的同时,促进Nb的扩散,相应增加了βNb的数量,延长最终退火时间对第二相分布影响不大,但增加了第二相中的Nb/Fe比;合金在2种水化学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随热轧温度升高而降低,热轧前时效能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延长最终退火时间提高了合金在LiOH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但对合金在过热蒸气中腐蚀不利;分析了显微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的关系,认为第二相尺寸分布、Nb含量是引起Zr-Sn-Nb-Fe锆合金耐腐蚀性能差别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0.8Sn-1Nb-0.3fe合金 热处理 显微组织 腐蚀
原文传递
Zr-1Sn-1Nb-0.3Fe合金腐蚀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坤 郭兴坤 +2 位作者 刘振海 邢硕 陈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93-96,共4页
包壳材料是燃料组件设计研究的重点,而限制包壳材料的主要特性则是其腐蚀性能。锆合金腐蚀机理较为复杂,中子辐照条件对锆合金腐蚀又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仅依赖堆外腐蚀试验难以评定锆合金的腐蚀性能并建立理论模型。本文通过结合Zr-1Sn... 包壳材料是燃料组件设计研究的重点,而限制包壳材料的主要特性则是其腐蚀性能。锆合金腐蚀机理较为复杂,中子辐照条件对锆合金腐蚀又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仅依赖堆外腐蚀试验难以评定锆合金的腐蚀性能并建立理论模型。本文通过结合Zr-1Sn-1Nb-0.3Fe合金堆内腐蚀试验结果首次建立了Zr-1Sn-1Nb-0.3Fe合金腐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1Sn-1Nb-0.3fe合金 模型建立 腐蚀性能分析
原文传递
Zr-0.8Sn-1Nb-0.3Fe合金Kr^+离子辐照后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忠波 程竹青 +3 位作者 邱军 吴宗佩 张海 冉广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128,共6页
采用高压釜腐蚀实验研究了2种不同制备工艺下的Zr-0.8Sn-1Nb-0.3Fe合金(1#,2#)经360℃、5~25dpa的Kr^+辐照后、在400℃/10.3 MPa过热蒸汽中的耐腐蚀性能,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合金腐蚀后氧化膜... 采用高压釜腐蚀实验研究了2种不同制备工艺下的Zr-0.8Sn-1Nb-0.3Fe合金(1#,2#)经360℃、5~25dpa的Kr^+辐照后、在400℃/10.3 MPa过热蒸汽中的耐腐蚀性能,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合金腐蚀后氧化膜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100 d腐蚀后,合金的腐蚀增重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1#合金中的第二相比2#合金更为细小、弥散,相同辐照剂量下,前者的腐蚀增重较低。腐蚀转折前,从蒸汽腐蚀侧到锆合金基体,氧化膜中的氧含量逐渐降低,靠近蒸汽侧的氧化膜主要由等轴晶形态的单斜ZrO_2组成,而基体界面处的氧化膜主要为柱状晶形态的四方ZrO_2和六方Zr_3O;腐蚀转折后,基体界面处的氧化膜呈"花菜"状生长,"花菜"尺寸大小与氧化膜生长速率的高低及不均匀生长趋势的大小呈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0.8Sn-1Nb-0.3fe合金 离子辐照 腐蚀 氧化膜
原文传递
La和Ce对铸造Al-7Si-0.6Cu-0.8Fe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吴顺意 葛富彪 +3 位作者 甘培原 胡振光 黎永生 谭海军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9-535,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导热等手段,研究了单独或复合添加La、Ce对铸造Al-7Si-0.6Cu-0.8Fe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3%的(La+Ce)后,合金中α-Al相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细化,二次枝晶臂间距(SADS)达到...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导热等手段,研究了单独或复合添加La、Ce对铸造Al-7Si-0.6Cu-0.8Fe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3%的(La+Ce)后,合金中α-Al相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细化,二次枝晶臂间距(SADS)达到较小值(13.1μm),共晶Si形貌转化为细小的颗粒状且均匀地分布于晶界处,富Fe相长度降低了57.51%,其合金的热导率为159.68 W/(m·K)、抗拉强度为231.3 MPa、伸长率为6.89%,与未添加稀土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13.79%、24.96%和118.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6cu-0.8fe合金 La和Ce 热导率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Zr-Sn-Nb合金带材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研究
14
作者 崔怡然 杨忠波 +4 位作者 刘然超 邓传东 王晓敏 邱军 徐春容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31-136,共6页
为探究Zr-Sn-Nb合金带材织构对其不同方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和拉伸试验分别对成品退火态Zr-0.85Sn-1Nb-0.3Fe合金带材的织构及不同方向力学性能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带材中形成了典型的基面双峰织构,... 为探究Zr-Sn-Nb合金带材织构对其不同方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和拉伸试验分别对成品退火态Zr-0.85Sn-1Nb-0.3Fe合金带材的织构及不同方向力学性能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带材中形成了典型的基面双峰织构,导致了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随拉伸加载方向与轧制方向(RD)夹角的增大,带材主要滑移系的Schmid因子呈下降趋势,使得滑移系开启难度增大,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增大,抗拉强度和硬化指数降低,Zr-Sn-Nb合金带材在RD上具有相对较好的冲压成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0.85Sn-1Nb-0.3fe合金带材 织构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