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热时间对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氧化和脱碳的影响
1
作者 纪显彬 潘吉祥 +2 位作者 李照国 魏海霞 钱张信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研究了在1050℃下,不同加热时间(20、40 min)对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氧化和脱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加热温度下,较长的保温时间导致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出现严重的内部氧化和晶界氧化,氧化层厚度达到15~17μm。此外,延长保温时间... 研究了在1050℃下,不同加热时间(20、40 min)对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氧化和脱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加热温度下,较长的保温时间导致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出现严重的内部氧化和晶界氧化,氧化层厚度达到15~17μm。此外,延长保温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氧化反应随之加剧,一方面,氧气不断向钢材内部扩散;另一方面,钢材中的碳元素则向外迁移。由于碳原子的扩散速率超过了氧化速率,加剧了表面脱碳过程,降低了表层的碳含量,从而导致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硬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r13不锈钢 刀具 加热时间 氧化 脱碳
原文传递
多向锻造4Cr5MoSiV1模具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科 陈建华 李相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2,共5页
为了研究多向锻造4Cr5MoSiV1模具钢的显微组织以及高温性能,对该模具钢试样进行了多向锻造处理,并与多向锻造前的坯料试样进行对比,测试和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450℃高温测试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多向锻造显著细... 为了研究多向锻造4Cr5MoSiV1模具钢的显微组织以及高温性能,对该模具钢试样进行了多向锻造处理,并与多向锻造前的坯料试样进行对比,测试和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450℃高温测试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多向锻造显著细化了内部晶粒,改善了试样内部显微组织,明显提高了试样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耐磨损性能。与多向锻造前4Cr5MoSiV1模具钢坯料试样相比较,多向锻造后该模具钢锻造试样在450℃高温测试环境下的抗拉强度增大幅度达60.78%,屈服强度增大幅度达73.54%,摩擦磨损5 min后的磨损体积减小幅度达52.78%,摩擦磨损20 min后的磨损体积减小幅度达5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1模具钢 多向锻造 高温力学性能 高温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茴香荧光碳点的制备及水中Cr^(6+)的检测
3
作者 张丽珍 张利娜 +2 位作者 杨冬业 黄晓艳 覃思银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1,257,共6页
以自然界中生物质为前体合成功能性碳量子点(C-CDs)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合成策略。本研究以小茴香阴干草质茎作为碳源,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水溶性良好的C-CDs。该C-CDs在紫外灯照射下能够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 以自然界中生物质为前体合成功能性碳量子点(C-CDs)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合成策略。本研究以小茴香阴干草质茎作为碳源,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水溶性良好的C-CDs。该C-CDs在紫外灯照射下能够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波长分别为381nm和460nm。实验发现,C-CDs具有良好的抗光漂白性,以及优秀的pH稳定性。此外,C-CDs对金属Cr^(6+)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460nm处的荧光强度随Cr^(6+)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显著的荧光猝灭效应。C-CDs的荧光猝灭与Cr^(6+)浓度在0~10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64),最低检出限为0.30nmol/L。在实际应用中,自来水和湖水中的Cr^(6+)检测回收率在97.1%~100.25%。因此,小茴香C-CDs可作为荧光探针检测Cr^(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荧光碳点 水热法 荧光探针 cr^(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态18Cr2Ni4WA钢高温变形本构模型研究
4
作者 段兴旺 贺林峰 +1 位作者 焦永星 王敏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锻态18Cr2Ni4WA钢进行单道次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钢的高温流变行为。通过采集数据获得了实验温度为(1 123~1 473)K、应变速率为(0.001~0.1)s-1和变形量为55%的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Arrhen...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锻态18Cr2Ni4WA钢进行单道次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钢的高温流变行为。通过采集数据获得了实验温度为(1 123~1 473)K、应变速率为(0.001~0.1)s-1和变形量为55%的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Arrhenius本构模型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应变对本构模型的作用,建立了应变补偿Arrhenius本构模型,用以预测其高温流变行为。结果表明: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大导致锻态18Cr2Ni4WA钢的真应力增加;通过将所建立本构模型的理论预测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吻合度较好,说明所建立的锻态18Cr2Ni4WA钢应变补偿Arrhenius本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态18cr2Ni4WA钢 热压缩 本构模型 应变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通过下丘脑室旁核CRH神经元改善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
5
作者 陈静 陈聪聪 +2 位作者 张凯娜 赖昱霖 邹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1-512,共12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神经元在慢性束缚压力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诱导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干预是否通过PVN CRH神经...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神经元在慢性束缚压力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诱导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干预是否通过PVN CRH神经元缓解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方法2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Ctrl)组和CRS组,并通过旷场(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 test,EPM)范式,评估其焦虑样行为,并对慢性束缚压力应激后的小鼠摄食量进行统计。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PVN脑区c-Fos的表达情况,以及与CRH神经元的共标情况。利用化学遗传学激活PVN CRH神经元,检测其焦虑情况。通过8周跑台干预(10~16 m/min,60 min/d,6 d/周),观察其对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最后,探讨PVN CRH神经元在运动改善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结果与Ctrl组相比,CRS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焦虑样行为,在旷场中间区域的时间减少(P<0.001),在高架十字迷宫的开臂时间减少(P<0.001),并且出现食欲下降的现象(P<0.05);与Ctrl组相比,CRS组小鼠能够促进PVN脑区c-Fos的表达(P<0.001),并且这些c-Fos信号与CRH神经元有大量共标(P<0.001);利用化学遗传学直接激活PVN CRH神经元,小鼠出现焦虑样行为(P<0.05),并且出现抑制摄食的现象;运动干预可以缓解CRS诱导的焦虑样行为(P<0.001),并缓解摄食抑制现象(P<0.05);运动干预可以抑制由CRS诱导的PVN CRH神经元活性增强(P<0.001),并且消融PVN CRH神经元可缓解CRS诱导产生的焦虑样行为。结论慢性束缚压力应激通过激活PVN CRN神经元,诱导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和食欲下降的现象;8周运动干预可能通过抑制PVN CRH神经元缓解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CRH PVN神经元损毁,慢性束缚压力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得到改善。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运动缓解压力诱导的焦虑样行为的潜在神经机制,为治疗焦虑等精神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压力 焦虑样行为 PVN crH神经元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8Ni8型不锈钢零件真空炉气淬及空气炉水淬工艺验证
6
作者 周文玥 邵鹏 +1 位作者 朱立新 乔益振 《山西冶金》 202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前Cr18Ni8型锁片类不锈钢零件由真空水淬炉进行淬火处理,为摸索其他热处理制度,选用1Cr18Ni9Ti作为Cr18Ni8系列材料代表,在真空气淬炉和普通空气炉采用不同热处理制度对δ1.5 mm、δ0.5 mm的1Cr18Ni9Ti板材进行热处理试验,参照材料技... 目前Cr18Ni8型锁片类不锈钢零件由真空水淬炉进行淬火处理,为摸索其他热处理制度,选用1Cr18Ni9Ti作为Cr18Ni8系列材料代表,在真空气淬炉和普通空气炉采用不同热处理制度对δ1.5 mm、δ0.5 mm的1Cr18Ni9Ti板材进行热处理试验,参照材料技术标准GJB 2295A—2006对试样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并进行硬度、弯曲、显微组织、晶间腐蚀检测。通过对比经上述热处理方式处理后的试样的各项指标得出,以普通空气炉中、保温温度1050℃、保温时间5~10 min、水冷的热处理制度获得的零件的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最优。考虑到实际生产中,零件装炉数量较多,为避免零件在固溶过程中存在热不透的情况,在空气炉水淬的热处理方式中,适当延长保温时间,选取保温温度1050℃、保温时间10~15 min、水冷的热处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1cr18NI9TI cr18Ni8型不锈钢 空气炉水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含量对Fe-Cr-B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杨智强 郭红星 +2 位作者 强少光 吴锋帅 支晓洁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以廉价的硅、锰、铬为基础元素,在低碳含量的情况下,研究硼含量对Fe-Cr-B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未加入硼元素的试样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未加入硼元素的试样组织结构简单,物相组成主要为马氏体,硬度达到59.2HRC。少量硼元素... 以廉价的硅、锰、铬为基础元素,在低碳含量的情况下,研究硼含量对Fe-Cr-B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未加入硼元素的试样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未加入硼元素的试样组织结构简单,物相组成主要为马氏体,硬度达到59.2HRC。少量硼元素的加入即可使得Fe-Cr-B组织中生成沿晶界分布网状结构的共晶相骨架,基体物相组成并无变化。随着硼含量的提高,共晶相数量增加,组织细化,并且在共晶相内部明显分为硼化物和碳硼化合物两种物相。加入硼元素后试样硬度均达到62 HRC以上,且随着硼含量增加,其中硼含量1.4%的试样硬度最高,达到65.7 HRC。但在硼含量(质量分数)从1.4%上升到2.0%的过程中,过饱和的硼元素造成共晶相组织粗大,并且使得基体显微硬度下降,硬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略微下降至65.0 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B合金 硼含量 凝固组织 碳硼化合物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生物炭/g-C_(3)N_(4)/WO_(3)复合材料光催化去除水体中Cr(Ⅵ)
8
作者 陈然 贾红斌 +3 位作者 李奕莹 李双洋 周建飞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8页
以制革领域中废弃的皮胶原纤维为原料,基于鞣制化学中的矿物鞣制原理,将钨离子负载在皮胶原纤维上,并经过高温热解得到负载氧化钨的生物炭材料(C/WO_(3)),最后采用机械混合法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与C/WO_(3)进行复合,制备得到g-... 以制革领域中废弃的皮胶原纤维为原料,基于鞣制化学中的矿物鞣制原理,将钨离子负载在皮胶原纤维上,并经过高温热解得到负载氧化钨的生物炭材料(C/WO_(3)),最后采用机械混合法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与C/WO_(3)进行复合,制备得到g-C_(3)N_(4)/C/WO_(3)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进行形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并且以Cr(Ⅵ)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g-C_(3)N_(4)/C/WO_(3)对Cr(Ⅵ)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g-C_(3)N_(4)/C/WO_(3)比表面积达到244.62 m2/g,远高于单独的g-C_(3)N_(4)(9.95 m2/g),同时g-C_(3)N_(4)/C/WO_(3)的光催化性能明显提升。Cr(Ⅵ)的去除实验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0.1 g,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溶液pH为2时,g-C_(3)N_(4)/C/WO_(3)对Cr(Ⅵ)的去除率高达99.99%,并且几乎不受水中共存物质的影响,循环性能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石墨相氮化碳 生物碳 光催化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高炉矿渣固化/稳定化Cr(Ⅵ)污染土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文杰 金典 +1 位作者 郭兴璋 李西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碱激发高炉矿渣(GGBFS)替代水泥(PC)用于污染土固化处置,具有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点,同时GGBFS中含的还原性硫可以将铬(Cr)从六价还原成三价,从而显著提高固化/稳定化效率。使用碱激发GGBFS固化/稳定化总Cr含量2000mg/kg(其中Cr(Ⅵ)121... 碱激发高炉矿渣(GGBFS)替代水泥(PC)用于污染土固化处置,具有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点,同时GGBFS中含的还原性硫可以将铬(Cr)从六价还原成三价,从而显著提高固化/稳定化效率。使用碱激发GGBFS固化/稳定化总Cr含量2000mg/kg(其中Cr(Ⅵ)1210mg/kg)的污染土,并与PC固化进行对比。通过浸出毒性、固定效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处理效果,借助pH、还原效率、化学形态、矿物成分和微观图像分析揭示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GGBFS固化污染土的Cr浸出浓度明显低于PC固化土,GGBFS掺量20%,养护龄期28 d时总Cr和Cr(Ⅵ)浸出浓度分别降至2.12,1.09 mg/L,满足填埋场进场浓度限值要求,且GGBFS固化污染土的强度明显高于PC固化土;还原效率分析表明,GGBFS中的S^(2-)可以有效地将Cr(Ⅵ)还原成Cr(Ⅲ),还原效率可达96.0%,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Cr(Ⅵ)对水化过程的抑制作用,使用GGBFS固化/稳定化该含量的Cr(Ⅵ)污染土时不需额外添加还原剂;微观分析表明,与PC相比,GGBFS固化后更多不稳定态的Cr转化成稳定形态,Cr的迁移性显著降低,同时生成了更多水化凝胶,土颗粒胶结程度更高,因此具有更好的封固效果和更高强度。该研究为GGBFS固化/稳定化Cr(Ⅵ)污染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化高炉矿渣 cr(Ⅵ)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浸出浓度 还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磁半导体Cr掺杂CdS纳米结构及磁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珠峰 任银拴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针对稀磁半导体纳米材料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溶剂热法,在180℃下,以CdO、S粉和六水合氯化铬(CrCl_(3)·6H_(2)O)为原料,乙醇胺、乙二胺为有机溶剂,用溶剂热法合成具有室温铁磁性Cr掺杂CdS纳米结构... 针对稀磁半导体纳米材料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溶剂热法,在180℃下,以CdO、S粉和六水合氯化铬(CrCl_(3)·6H_(2)O)为原料,乙醇胺、乙二胺为有机溶剂,用溶剂热法合成具有室温铁磁性Cr掺杂CdS纳米结构的稀磁半导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能量散射谱(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超导磁体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检测产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光学性质及磁学性能。结果表明,Cr掺杂的CdS纳米结构具有纤锌矿结构,Cd_(1-x)Cr_(x)S(x=3.94%)纳米颗粒具有规则形貌,颗粒直径为30~40 nm。合成产物由Cr、Cd和S 3种元素构成,Cr掺杂CdS纳米颗粒物质的量分数最高达到7.16%。在室温下,Cr掺杂CdS产生强铁磁性能,然而未掺杂的CdS则产生出较弱铁磁性能,Cd_(1-x)Cr_(x)S(x=3.94%)纳米颗粒饱和磁化强度M_(s)为9.258×10^(-6)A·m^(2)/g,H_(c)矫顽力为73.25 Oe(1 Oe=103/4πA/m)。Cr掺杂CdS铁磁性增强与CdS晶格中Cr掺杂产生结构缺陷有关,Cr掺杂CdS铁磁性的起源归因于双交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掺杂CdS 纳米结构 铁磁性 溶剂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铁基功能化钝化去除水中Cr(VI)研究
11
作者 王俊祥 李英华 +1 位作者 钱杰 黄天赐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4,130,共8页
铬作为一种常见重金属,在水中常以六价铬Cr(Ⅵ)形式存在,生物毒性强烈。本研究以Cr(Ⅵ)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首先制备了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BC)及生物炭负载硫化亚铁(FeS@BC)功能材料,表征分析了材料的表面结构和物化性质。接着通... 铬作为一种常见重金属,在水中常以六价铬Cr(Ⅵ)形式存在,生物毒性强烈。本研究以Cr(Ⅵ)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首先制备了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BC)及生物炭负载硫化亚铁(FeS@BC)功能材料,表征分析了材料的表面结构和物化性质。接着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实验探究了最佳反应条件,揭示了生物炭铁基功能化钝化去除Cr(VI)的性能和影响因素,分析了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铁基生物炭投加量、pH、Cr(VI)初始浓度以及温度是影响Cr(VI)钝化去除的关键因素。两种材料去除Cr(VI)的机理主要包括物化吸附、化学还原、金属共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生物炭 cr(VI) FES NZVI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电弧离子镀CrN/Cr涂层抗氧化性能研究
12
作者 迟百成 卢旭东 +2 位作者 郭策安 车龙 孙慧贤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55-60,共6页
为提升钛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延长其在高温环境下的服役寿命,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CrN/Cr涂层,研究钛合金及CrN/Cr涂层在600、800、90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钛合金经高温氧化后在其表面生成了TiO_(2)和Al_(2)O... 为提升钛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延长其在高温环境下的服役寿命,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CrN/Cr涂层,研究钛合金及CrN/Cr涂层在600、800、90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钛合金经高温氧化后在其表面生成了TiO_(2)和Al_(2)O_(3)混合氧化物膜,随温度升高,Al元素沿合金晶界和氧化物颗粒间隙向外扩散能力增强,钛合金表面氧化物含量增多,混合氧化物膜厚度增大;CrN/Cr涂层经高温氧化后,其中的CrN与O_(2)反应生成了Cr_(2)O_(3)氧化膜,对钛合金基体起到保护作用,反应温度越高,氧化越充分,形成的氧化物颗粒更均匀,氧化膜更致密,涂层的抗氧化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弧离子镀 crN/cr涂层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Y@Zr-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荧光传感检测Cr(Ⅵ)离子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洋 刘洁 +3 位作者 秦颖彤 翟薇丽 王志刚 李庆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针对荧光MOFs传感检测印染废水中Cr(Ⅵ)离子精准性较低的问题,将荧光染料曙红Y(EY)原位内嵌到Zr-MOF中,设计了EY@Zr-MO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EY@Zr-MOF能够对Cr(Ⅵ)离子进行高选择性荧光猝灭传感,即使在目标分析物与其他单一或混合阴/阳... 针对荧光MOFs传感检测印染废水中Cr(Ⅵ)离子精准性较低的问题,将荧光染料曙红Y(EY)原位内嵌到Zr-MOF中,设计了EY@Zr-MO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EY@Zr-MOF能够对Cr(Ⅵ)离子进行高选择性荧光猝灭传感,即使在目标分析物与其他单一或混合阴/阳离子共存时,依然显示出高抗干扰检测能力。荧光演化研究发现,对Cr_(2)O_(7)^(2-)和CrO_(4)^(2-)离子的检出限(DL)值分别低至6.88μg/L和6.93μg/L,荧光猝灭常数(K_(SV))值分别高达1.55×10^(5) L/mol和1.05×10^(5) L/mol,并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实现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有机框架 后修饰 cr(Ⅵ) 荧光传感检测 高灵敏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r复合涂层的磁控溅射沉积与性能优化
14
作者 许瑞 刘龙 +3 位作者 刘翠翠 徐志刚 彭健 王传彬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50-60,共11页
目的在Ta涂层与基体之间引入Cr缓冲层,研究不同Cr缓冲层厚度(447~1503 nm)对涂层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结合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以提高Ta涂层与不锈钢基体间结合力,提升Ta/Cr复合涂层的性能。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PCr... 目的在Ta涂层与基体之间引入Cr缓冲层,研究不同Cr缓冲层厚度(447~1503 nm)对涂层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结合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以提高Ta涂层与不锈钢基体间结合力,提升Ta/Cr复合涂层的性能。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PCrNi1MoA合金钢基体上引入Cr缓冲层,构筑Ta/Cr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Ta涂层的物相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Ta/Cr复合涂层表面和截面的形貌特征,测量其厚度,观察截面致密度。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Ta/Cr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利用洛氏硬度计和划痕仪测试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情况,并利用摩擦磨损仪对材料的耐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缓冲层厚度在447~1283 nm时,可以得到单一物相的α-Ta涂层;缓冲层厚度为1283 nm时,Ta涂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硬度达到11.42 GPa,弹性模量为179 GPa,且界面结合力超过30 N,并且表现出优异的摩擦磨损特性,摩擦因数仅0.3~0.4,磨损率低至0.011×10^(-6) mm^(3)/(N·m)。结论Cr缓冲层厚度的变化显著影响Ta/Cr复合涂层的物相结构、晶粒尺寸及表面形貌,进而影响基体与Ta涂层间的结合力以及涂层的力学性能,引入一定厚度的Cr缓冲层有利于制备优异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α-Ta涂层,且与基体结合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Ta涂层 cr缓冲层 磁控溅射 力学性能 界面结合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12Cr12Mo钢电子束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于继洋 魏明炜 +5 位作者 王善林 柯黎明 陈玉华 涂文斌 徐睦忠 余沛垌 《材料热处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12Cr12Mo马氏体不锈钢被广泛应用于燃气轮机叶片的制造,但其电子束焊接接头易出现组织和性能不均匀性问题。为此,研究了回火温度对12Cr12Mo马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温回火热处理,焊缝中的脆... 12Cr12Mo马氏体不锈钢被广泛应用于燃气轮机叶片的制造,但其电子束焊接接头易出现组织和性能不均匀性问题。为此,研究了回火温度对12Cr12Mo马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温回火热处理,焊缝中的脆硬马氏体转变为回火索氏体。随着回火温度从650℃升高到720℃,焊缝区大角度晶界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回火温度为690℃时回火索氏体亚板条平均尺寸最小,为0.26μm。与未回火相比,690℃回火后焊缝与母材的抗拉强度差从563 MPa缩小到58.2 MPa,显微硬度差从148 HV0.2下降到22 HV0.2,接头抗拉强度达到了845.5 MPa。当回火温度高于690℃时,回火索氏体中的亚板条结构长大,碳化物发生粗化,导致接头的拉伸强度及显微硬度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12Mo钢 电子束焊 回火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淬火温度对35Cr2Ni4Mo1V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石永智 胡士廉 +4 位作者 胡俊 蔡波 徐宁 许婷婷 黄建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将新型35Cr2Ni4Mo1V钢分别加热至980、1 000、1 020、1 040、1 060℃奥氏体化,保温后淬火,随后进行550℃回火,采用OM、SEM和TEM等表征方法观察显微组织,测定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奥氏体晶粒长大,室温拉伸性能先升后降... 将新型35Cr2Ni4Mo1V钢分别加热至980、1 000、1 020、1 040、1 060℃奥氏体化,保温后淬火,随后进行550℃回火,采用OM、SEM和TEM等表征方法观察显微组织,测定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奥氏体晶粒长大,室温拉伸性能先升后降,在1 020℃下淬火,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1 568、1 348 MPa,在-40℃时低温冲击功为20.2 J,断后伸长率为12.5%,塑韧性匹配最佳。分析认为,由于调质后组织均匀细腻,且析出纳米级碳化物,使钢的强韧性升高;当淬火温度升至1 060℃时,晶粒变粗,且有M_(23)C_(6)型析出,材料塑韧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cr2Ni4Mo1V钢 淬火温度 回火托氏体 碳化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Cr(Ⅵ)试验研究
17
作者 秦玉馨 查雨心 +6 位作者 何新雨 史小舟 陈琳 陈国壮 马越 马丙瑞 李金成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在40 min黑暗条件下,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吸附率为43.2%,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见光照射100 min后,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为81.3%,其光催化还原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g-C_(3)N_(4)与Bi_(2)WO_(6)复合后形成了Z型异质结,拓宽了其光吸收范围,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显示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光催化剂 还原 g-C_(3)N_(4)/Bi_(2)WO_(6) 制备 cr(Ⅵ) Z型异质结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r,V,Nb,Mo)(C,N)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的制备工艺研究
18
作者 唐鑫 金永中 +4 位作者 吴翔 苏伟 蒋武 汪俊豪 谢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TiO_(2)、Cr_(2)O_(3)、V_(2)O_(5)、Nb_(2)O_(5)、MoO_(3)和炭黑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Ti,Cr,V,Nb,Mo)(C,N),并借助XRD、SEM等表征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以TiO_(2)、Cr_(2)O_(3)、V_(2)O_(5)、Nb_(2)O_(5)、MoO_(3)和炭黑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Ti,Cr,V,Nb,Mo)(C,N),并借助XRD、SEM等表征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碳热还原氮化温度1600℃、球磨转速600 r/min和球磨时间120 min下,产物为平均粒径约3μm、元素分布均匀且具有单一相成分的高品质(Ti,Cr,V,Nb,Mo)(C,N)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碳热还原氮化温度是影响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合成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球磨转速,而球磨时间影响最小。增加碳热还原氮化温度、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利于元素固溶,但对抑制晶粒长大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cr V Nb Mo)(C N) 高熵陶瓷固溶体 机械合金化 球磨 碳热还原氮化 物相组成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Ps的合成及在水中Cr(Ⅵ)的检测
19
作者 杨颖 胡一铭 +1 位作者 刘楠 高竹青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构建了一种基于抗坏血酸修饰CuNPs高选择性检测水中Cr(Ⅵ)的方法。采用一锅合成法,以硝酸铜作为铜源,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在氢氧化钠溶液的调节下简易合成铜纳米粒子(CuNPs).合成的CuNPs表现出高且稳定的荧光性能,由于内滤效应,Cr(Ⅵ)... 构建了一种基于抗坏血酸修饰CuNPs高选择性检测水中Cr(Ⅵ)的方法。采用一锅合成法,以硝酸铜作为铜源,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在氢氧化钠溶液的调节下简易合成铜纳米粒子(CuNPs).合成的CuNPs表现出高且稳定的荧光性能,由于内滤效应,Cr(Ⅵ)可淬灭其荧光,因此可作为高灵敏度的Cr(Ⅵ)传感器,从而建立一种Cr(Ⅵ)的荧光检测方法。CuNPs的荧光淬灭效率与Cr(Ⅵ)浓度在(1~10)μ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线性相关系数R2=0.992 5,检测限为0.100 4μmol/L,该方法可快速、灵敏、选择性地检测Cr(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Ps cr(Ⅵ) 荧光淬灭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纳米颗粒强化9Cr耐热钢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20
作者 朱晓龙 王争辉 +3 位作者 王文焱 谢敬佩 刁晓刚 张飞扬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5,共9页
为提高汽轮机用耐热钢的高温强度,制备了添加不同含量TiC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05%、0.1%)的9Cr耐热钢,利用高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分析了含0.01%TiC纳米颗粒... 为提高汽轮机用耐热钢的高温强度,制备了添加不同含量TiC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05%、0.1%)的9Cr耐热钢,利用高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分析了含0.01%TiC纳米颗粒耐热钢的显微组织,并通过拉伸和冲击试验分析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C纳米颗粒的加入能明显增强9Cr耐热钢的600℃高温强度,且当添加量为0.01%时,抗拉强度最大为356 MPa,断裂时应变为38%;含0.01%TiC纳米颗粒的9Cr耐热钢在空冷条件下得到马氏体组织,第二相碳化物类别为M_(6)C,TiC纳米颗粒分布在晶内起到弥散强化作用;添加量为0.01%的耐热钢经1040℃退火+990℃正火+740℃回火后的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177 HBS、734 MPa、538 MPa、15.45%和31.15%,拉伸断口观察有大量韧窝,为韧性断裂;室温冲击吸收能量为116 J,韧脆转变温度FATT_(50)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增强 9cr耐热钢 汽轮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