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ochastic Approach for Blurred Image Restoration and Optical Flow Computation on Field Image Sequence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文 陈熙霖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1997年第5期385-399,共15页
The blur in target images caused by camera vibration due to robot motion or hand shaking and by object(s) moving in the background scene is different to deal with in the computer vis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auth... The blur in target images caused by camera vibration due to robot motion or hand shaking and by object(s) moving in the background scene is different to deal with in the computer vis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tudy the relation model between motion and blur in the case of object motion existing in video image sequence, and work on a practical computation algorithm for both motion analysis and blur image restoration. Combining the general optical flow and stochastic process, the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by which the motion velocity can be calculated from blurred imag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blurred image can also be restored using the obtained motion information. For solving a problem with small motion limitation on the general optical flow computation, a multiresolution optical flow algorithm based on MAP estimation is proposed. For restoring the blurred image, an iteration algorithm and the obtained motion velocity are used.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for both motion velocity computation and blurred image restoration work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vision optical flow computation image restoration
原文传递
Advances in Computer Vision-Based Civil Infrastructure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被引量:72
2
作者 Billie F. Spencer Jr. Vedhus Hoskere Yasutaka Narazaki 《Engineering》 SCIE EI 2019年第2期199-222,共24页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in conjunction with acquisition through remote cameras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offer promising non-contact solutions to civil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 assessment. The ultimate ...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in conjunction with acquisition through remote cameras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offer promising non-contact solutions to civil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 assessment. The ultimate goal of such a system is to automatically and robustly convert the image or video data into actionabl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as they apply to the problem of civil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 assessment. In particular, relevant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computer vision, machine learning,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s presented. The work reviewed is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inspection applications and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The inspection applications reviewed include identifying context such as structural components, characterizing local and global visible damage, and detecting changes from a reference image. The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discussed include static measurement of strain and displacement, as well as dynamic measurement of displacement for modal analysis. Subsequently, some of the key challenges that persist toward the goal of automated vision-based civil infrastructure and monitoring are presented.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ongoing work aimed at addressing some of these stated challe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uter vision Machine learning optical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blind image restoration based on Chan-Vese denoising model
3
作者 王智峰 唐延东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05-407,共3页
A semi-blind image restor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based on reduced non-convex approximation of Luminita Vese and Tony Chan's (C-V) denoising model. Compared with C-V denoising model, we modify the fidelity term ... A semi-blind image restor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based on reduced non-convex approximation of Luminita Vese and Tony Chan's (C-V) denoising model. Compared with C-V denoising model, we modify the fidelity term and add a term on 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 The function depends on two variables: the image function to be restored u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Gaussian kernel to be estimated a. Then the problems consist in solving a system with two coupled equ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Leah Bar's semi-blind image restoration model which must solve three coupled equations, our method only needs to solve two equations. Furthermore, the estimation of f by our algorithm is superior to Leah Bar's algorith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lean functions computer networks image reconstruction 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 REPAIR restoration
原文传递
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全路径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估
4
作者 王翠云 杜永峰 朱前坤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针对当前结构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和标准只考虑结构响应而忽略结构主要使用者(人)的感受,或仅以结构的振动响应代替行人的实际感受来进行振动舒适度评估,以及传统采集方法不能同时实现结构和人的数据采集的现状,建立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 针对当前结构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和标准只考虑结构响应而忽略结构主要使用者(人)的感受,或仅以结构的振动响应代替行人的实际感受来进行振动舒适度评估,以及传统采集方法不能同时实现结构和人的数据采集的现状,建立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激励‐传播‐感知全路径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方法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取行人激励下人行桥和行人的运动视频,利用分段光流法和MMTracking算法获取二者的振动响应,通过提取和转换获取相应的行人加速度,进而以加速度均方根值对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进行评估。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实验室人行桥模型上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法能够同时实现行人和人行桥响应的非接触测量,并具有较高的精度,而全路径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比常规只将结构振动响应作为或代替行人实时响应来进行振动舒适度评估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舒适度评估 人行桥 计算机视觉 全路径 分段光流法 MMTr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帧间局部相关信息的光流估计网络
5
作者 徐煦 马鹏飞 +1 位作者 司建军 高国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为解决光流估计网络在目标边缘分割、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视频帧间局部相关信息的光流估计网络。运用特征编码器从图像中提取出编码特征,通过上下文网络获取图像的上下文特征。采用下采样处理减小特征尺寸提高计算... 为解决光流估计网络在目标边缘分割、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视频帧间局部相关信息的光流估计网络。运用特征编码器从图像中提取出编码特征,通过上下文网络获取图像的上下文特征。采用下采样处理减小特征尺寸提高计算效率。根据连续两帧光流图像位移较小的特性,提出一种分区计算视觉相似度的方法,构建更为精细的4D相关体。采用残差滤波器和相似卷积块的方法,分别针对相关体和光流信息进行操作,更有效地保留局部微小位移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视频帧间局部相关信息的光流估计网络进行计算,端点误差分别实现了8.0%和5.7%的优化,显著提升了光流估计的准确性,对复杂场景下光流信息提取更准确。研究结果可为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光流估计 深度学习 区域匹配 迭代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与加速度测量的结构动态位移融合估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熊春宝 孙长保 牛彦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1-901,共11页
结构动态位移测量与精准估计对于结构安全运营和性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位移监测方法具有精度高、非接触式、成本低、设备安装简便等优点,在实际复杂工程环境中,设备难以架设,视觉测量方法较传统接触式位移监测方法具有... 结构动态位移测量与精准估计对于结构安全运营和性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位移监测方法具有精度高、非接触式、成本低、设备安装简便等优点,在实际复杂工程环境中,设备难以架设,视觉测量方法较传统接触式位移监测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图像分辨率和拍摄帧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视觉方法的使用.针对视觉位移测量技术高频振动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与加速度测量的结构动态位移重构方法,通过融合视觉低频与加速度高频振动响应信号,实现结构动态位移精准识别.首先,利用光流法从结构振动视频数据中提取结构位移响应,引入前后向误差与离群值过滤机制,提升特征点追踪精度,避免漂移问题.然后,利用逐次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分别从视觉位移与加速度二次积分得到的位移信号中提取相应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最后,基于互相关函数筛选机制,确定融合模态分量,融合基于视觉测量的低阶IMF与基于加速度测量的高阶IMF,重构结构位移响应.通过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对提出的位移融合估计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单一视觉测量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估计结构动态位移,并且通过引入加速度测量中的动态位移分量,融合后的位移比基于视觉测量的结果具有更宽的频率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计算机视觉 光流法 逐次变分模态分解 互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水视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学龙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082,共42页
地球表面有约71%的面积被江河湖海等水体覆盖,陆地上的成像也会受到云雪雨雾等水体影响,但是,当前常见的机器视觉科研工作和应用系统基本只围绕空气和真空介质中的视觉任务展开,涉及不同形态水体的视觉工作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涉水视觉(... 地球表面有约71%的面积被江河湖海等水体覆盖,陆地上的成像也会受到云雪雨雾等水体影响,但是,当前常见的机器视觉科研工作和应用系统基本只围绕空气和真空介质中的视觉任务展开,涉及不同形态水体的视觉工作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涉水视觉(water-related vision)作为涉水光学技术在视觉领域的具象化体现,重点研究光与水的物质相互作用及跨介质传播过程中,涉水视觉影像信号智能处理与分析方面的科学问题,以及先进智能涉水视觉装备研制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本文从“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这一具有普适意义的问题出发,系统介绍了水对光的吸收、散射、衰减作用机理,对涉水视觉任务造成的影响,以及现有的涉水图像处理与解析方法.本文基于水体光学特性及成像退化机理,介绍了团队在探索涉水成像和图像解析等涉水视觉关键技术及装备方面的成果,先后研制了全海深超高清相机“海瞳”、全海深3D相机、全海深高清摄像机等,形成了从色彩、强度、偏振、光谱等全方位、体系化的水下观测解析装备研制能力,填补了我国全海深光学视觉技术的空白,推动了我国涉水视觉领域技术的升级,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水视觉 涉水光学 多模态认知计算 机器视觉 图像视频信号处理 地外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天气退化图像恢复的自注意力扩散模型
8
作者 秦菁 文渊博 +1 位作者 高涛 刘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6-1617,共12页
复杂天气下的图像恢复对后续高级计算机视觉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多数现有图像恢复算法仅能去除单一天气退化,鲜有针对多天气退化图像恢复的同一模型.对此,结合去噪扩散概率模型和视觉Transformer,提出一种用于多天气退化图像恢复的... 复杂天气下的图像恢复对后续高级计算机视觉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多数现有图像恢复算法仅能去除单一天气退化,鲜有针对多天气退化图像恢复的同一模型.对此,结合去噪扩散概率模型和视觉Transformer,提出一种用于多天气退化图像恢复的自注意力扩散模型.首先,利用天气退化图像作为条件来引导扩散模型反向采样生成去除退化的干净背景图像.其次,提出次空间转置自注意力噪声估计网络,利用退化图像和噪化状态来估计噪声分布,包括次空间转置自注意力机制(STSA)和双分组门控前馈网络(DGGFFN).STSA利用次空间变换系数实现有效学习特征全局性长距离依赖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计算负担;DGGFFN利用双分组门控机制来增强前馈网络的非线性表征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5个天气退化图像数据集上,相比近来同类算法All-in-One和TransWeather,本文算法所得恢复图像的平均峰值信噪比分别提高3.68和3.08 dB,平均结构相似性分别提高2.93%和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扩散模型 图像恢复 TRANSFORMER 天气退化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扑翼机器人机载视觉避障系统设计
9
作者 付强 张祚卿 +2 位作者 刘胜南 吴晓阳 贺威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1期97-106,共10页
扑翼机器人是一种高仿生度的飞行器,它可以执行军事侦察和民用监测任务。在执行这些任务时,避障是一种确保扑翼机器人安全的必要功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扑翼机器人自主避障系统,其中所有图像的处理计算均使用机载处理器实... 扑翼机器人是一种高仿生度的飞行器,它可以执行军事侦察和民用监测任务。在执行这些任务时,避障是一种确保扑翼机器人安全的必要功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扑翼机器人自主避障系统,其中所有图像的处理计算均使用机载处理器实现。在这个系统中,机载处理器的质量被减至48 g,以便于扑翼机器人可以携带它稳定飞行。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图像采集模块获取周围环境的视频图像;然后,机载处理器通过处理扑翼机器人第一视角的光流信息来计算方向舵角度和转弯方向;最后,飞控板接收计算结果并控制扑翼机器人避开障碍物。地面站对扑翼机器人飞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避障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翼机器人 视觉 避障 机载处理器 光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流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视频去噪算法
10
作者 孙立辉 陈恒 商月平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3-1603,共11页
为有效地去除视频当中的噪声,减少纹理细节丢失,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级联视频去噪算法。通过分组策略对序列帧进行精准对齐,然后送入集成残差细化和可选择性跳跃连接的多尺度架构,实现细节特征的精确保留与高效融合,... 为有效地去除视频当中的噪声,减少纹理细节丢失,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级联视频去噪算法。通过分组策略对序列帧进行精准对齐,然后送入集成残差细化和可选择性跳跃连接的多尺度架构,实现细节特征的精确保留与高效融合,进而采用非局部注意力机制以深入挖掘视频帧的时空特征,重建高质量视频。同时为保留更多纹理细节,提出一种联合感知损失的目标函数监督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去噪结果可以保留更多的纹理特征,更符合人眼视觉的习惯。该算法在强噪声下具备鲁棒性高、计算量小的特点,可以满足实时去噪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帧去噪 视频去噪 光流对齐 感知损失 非局部注意力 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提示学习的天气退化图像恢复
11
作者 文渊博 高涛 +2 位作者 安毅生 李子琦 陈婷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01-2416,共16页
尽管现有的天气退化图像恢复方法在单一天气去除任务上已经取得良好表现,但其无法适应真实场景下多变的天气类型.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提示学习的天气退化图像恢复算法,其是预训练语言图像模型与天气退化图像恢复任务结合的新范式... 尽管现有的天气退化图像恢复方法在单一天气去除任务上已经取得良好表现,但其无法适应真实场景下多变的天气类型.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提示学习的天气退化图像恢复算法,其是预训练语言图像模型与天气退化图像恢复任务结合的新范式.该算法首先设计一个查询提示约束网络(Query Prompt Contrained Network,QPC-Net),其利用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模型中的文本编码器和图像编码器来根据给定的退化图像直接编码其对应真实背景的潜在描述特征.同时,该算法还包括一个示例提示引导网络(Example Prompt Guided Network,EPG-Net),其利用给定的示例图像来引导预训练扩散模型去除查询图像上对应的天气退化.相比类似设定的现有算法,本文算法在8个天气退化数据集上平均改善峰值信噪比2.11 dB,平均改善结构相似性4.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视觉提示学习 情境学习 图像恢复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和多元特征的对虾发病检测方法
12
作者 许瑞峰 王瑶华 +3 位作者 丁文勇 於俊琦 闫茂仓 陈琛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目的/意义]对虾病害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针对对虾病害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等模式需要一种高效率对虾发病检测方法替代传统人工检查方法,实现对虾发病的及时预警。[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You Only Look O... [目的/意义]对虾病害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针对对虾病害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等模式需要一种高效率对虾发病检测方法替代传统人工检查方法,实现对虾发病的及时预警。[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You Only Look Once)和多元特征的对虾发病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改进YOLOv8网络从对虾夜间水面红外图像中进行前景提取,再利用Farneback光流法和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对虾视频片段的运动特征与图像纹理特征,利用提取到的特征参数构建训练数据集,训练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分类器用于检测对虾视频片段,实现对正常与发病的对虾视频片段的检测分类。[结果和讨论]训练好的SVM分类器在300个测试样本上的表现为检测准确率平均值为83%,检测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检测误差主要是将发病片段错误地检测为正常片段。该误差主要受水面对虾数量和视频影响。[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对虾发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检测方法。但受条件限制,仅在工厂化养殖环境下进行了实验,尚不能适用于多种养殖环境,仍有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病害 计算机视觉 YOLOv8 Farneback光流法 灰度共生矩阵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和光流的多注意力机制微表情识别
13
作者 黄凯 王峰 +1 位作者 王晔 常亦婷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949,共11页
针对光流法无法充分利用微表情面部颜色信息,导致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和光流的多注意力双流网络方法。首先,提出以CIE Luv色差图的形式,初步提取人脸情感生理特征,弥补微表情光流特征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然后,将PA... 针对光流法无法充分利用微表情面部颜色信息,导致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和光流的多注意力双流网络方法。首先,提出以CIE Luv色差图的形式,初步提取人脸情感生理特征,弥补微表情光流特征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然后,将PAM模块和ECA block并行组合得到轻量化的双注意力模块,提取空间和通道关键特征;最后,设计一种交叉注意力机制以获取颜色和光流混合特征,将其与空间通道关键特征融合用于分类。本模型在实验中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进行评估,在SAMM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达到69.18%和67.04%,在CASMEⅡ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达到72.38%和70.85%。实验结果均优于目前主流算法,进一步证明本文模型及其模块在识别微表情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微表情识别 CIE Luv 颜色特征 光流特征 双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归一化流的地铁道床异常检测方法
14
作者 甘朗齐 彭朝勇 +1 位作者 邱春蓉 罗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123,共5页
通过检测和定位道床上的异常情况,可以有效地确保地铁车辆的安全。基于无监督的异常检测方法由于只需要通过正常图像进行训练,不需要太多难以采集的异常图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上所述,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流的无监督地铁道床... 通过检测和定位道床上的异常情况,可以有效地确保地铁车辆的安全。基于无监督的异常检测方法由于只需要通过正常图像进行训练,不需要太多难以采集的异常图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上所述,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流的无监督地铁道床图像异常检测和定位方法。将多层特征图交叉融合,以提升模型对图像特征的学习能力。建立地铁道床数据集,利用该数据集训练并验证模型实用性。在MVTec A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性能优于其他同类算法,与DifferNet和CS⁃flow相比,所提方法的AUC提高了0.1093和0.0218。在地铁道床数据集上,所提方法达到了95.95%的检出率和0.9083%的误报率。这些结果表明了该模型对地铁道床异常检测的有效性,以及较好的泛化能力。这为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巡检地铁道床异常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异常检测 深度学习 归一化流 计算机视觉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流法的自动出钢模型
15
作者 马雪林 李燊 《福建冶金》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自动出钢系统相较手动出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项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操作人员手动出钢模式,而目前使用较多的自动出钢系统有的对外部数据过于依赖,有的大量使用经验数据导致时效性差、容错率低。而通过光流法得到的自动出钢模型准确... 自动出钢系统相较手动出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项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操作人员手动出钢模式,而目前使用较多的自动出钢系统有的对外部数据过于依赖,有的大量使用经验数据导致时效性差、容错率低。而通过光流法得到的自动出钢模型准确性高、时效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并且摆脱了外部数据的束缚,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此法是在出钢区域安置一台高清摄像头,通过光流法对采集到的图像序列中的两帧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光流分布图,判断出钢位置,将此算法应用到整个图像序列中,即可得到连续的出钢位置,进而控制出钢车做出相应移动,达到自动出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流法 最优估计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出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幸运区域融合的多帧大气湍流图像盲复原
16
作者 鱼轮 王伊君 邢笑笑 《舰船电子工程》 2024年第12期39-43,共5页
针对大气湍流引起的观测序列图像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幸运区域融合的多帧大气湍流图像盲复原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湍流退化序列图像中提取出参考帧,通过光流法去除退化序列中的图像倾斜,然后利用几何一致性和梯度约束进行幸运区域融合... 针对大气湍流引起的观测序列图像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幸运区域融合的多帧大气湍流图像盲复原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湍流退化序列图像中提取出参考帧,通过光流法去除退化序列中的图像倾斜,然后利用几何一致性和梯度约束进行幸运区域融合,最后采用即插即用型交替方向乘子法交替迭代最小化复原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图像复原质量有所提升,复原结果具有清晰的边缘轮廓和局部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盲复原 光流法 幸运区域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象光流场计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7
作者 陈震 高满屯 沈允文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439,共6页
时变图象光流场计算技术是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为了使人们对该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因而对时变图象光流场计算技术的研究和进展做了较系统的论述 ,首先分别列举了灰度时变图象和彩色时变图象的光... 时变图象光流场计算技术是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为了使人们对该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因而对时变图象光流场计算技术的研究和进展做了较系统的论述 ,首先分别列举了灰度时变图象和彩色时变图象的光流场计算方法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类 ,然后总结了出目前图象光流场计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技术 研究进展 光流场 彩色图象 图象处理 计算机视觉 灰度时变图象 彩色时变图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试验中的视频测量技术现状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征宇 黄叙辉 +2 位作者 尹疆 周润 李多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9,共10页
视频测量(Videogrammetric Measurement,VM)技术因其对试验模型的设计制造无要求,受到国内外风洞试验机构的青睐,本文综述了国外航空航天强国的风洞试验机构所掌握的VM技术,并分析了VM技术在我国高速暂冲风洞试验中应用所面临的问题,据... 视频测量(Videogrammetric Measurement,VM)技术因其对试验模型的设计制造无要求,受到国内外风洞试验机构的青睐,本文综述了国外航空航天强国的风洞试验机构所掌握的VM技术,并分析了VM技术在我国高速暂冲风洞试验中应用所面临的问题,据此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提出了多相机动态标定与基于运动估计的序列图像匹配技术,在暂冲高速风洞高噪声(130dB左右)振动环境下,建立了高精度的模型位姿光学测量技术,2米量级高速风洞中的多个应用表明:视频测量的精度高,已用于高速试验模型的姿态与变形测量;另一方面,通过VM测量偏折位移场得到光束从摄影中心出发穿过扰流区的光程差,为气动光学效应的研究与测量以及试验模型的壁面流动显示提供新的途径,其光路简单、无需使用价格昂贵的相干光源,因此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测量 模型变形 姿态角 气动光学 流动显示 机器视觉 成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流量检测算法 被引量:26
19
作者 巨永锋 朱辉 潘勇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2-9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流量检测算法。通过分析CCD摄像头采集的现场交通视频数据,运有用图像处理的方法提取图像中通行车辆的车速以及通过视场内的车流量,研究了视场距离标定算法和基于灰度统计的通行车辆识别算法,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流量检测算法。通过分析CCD摄像头采集的现场交通视频数据,运有用图像处理的方法提取图像中通行车辆的车速以及通过视场内的车流量,研究了视场距离标定算法和基于灰度统计的通行车辆识别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交通流量 成像变换 视频图像处理 虚拟检测器 检测算法 视场距离标定算法 灰度统计 车辆识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系统识别 被引量:36
20
作者 周颖 张立迅 +1 位作者 刘彤 龚顺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3,共7页
结构系统识别是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结构系统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测量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布置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设备的过程繁琐、费时。为了提高结构系统识别的效率,提出一种无需人工靶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非... 结构系统识别是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结构系统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测量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布置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设备的过程繁琐、费时。为了提高结构系统识别的效率,提出一种无需人工靶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以消费级相机为采集设备,采用基于点匹配的特征光流技术实现目标的运动跟踪,获得目标的位移时程,进而实现结构系统识别。使用消费级摄像机对振动台试验中的结构模型进行测量,与传统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频域中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且能够准确识别出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等动力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系统识别 计算机视觉 光流法 点特征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