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直流输电共用接地极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帮新 陈辉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0-153,167,共5页
为分析共用接地极后两直流系统受端换流站中性母线电位升的变化情况,进而研究共用接地极对直流系统稳态运行的影响,首先讨论了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的型式和共用接地极的特点,建立了两回直流系统共用接地极的数学模型,并结合云广特高... 为分析共用接地极后两直流系统受端换流站中性母线电位升的变化情况,进而研究共用接地极对直流系统稳态运行的影响,首先讨论了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的型式和共用接地极的特点,建立了两回直流系统共用接地极的数学模型,并结合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与贵广II回直流输电系统参数,研究分析不同运行方式下该两回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对直流系统运行影响大小,以及与独立接地极相比共用接地极不同运行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大小,最后对共用接地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用接地极对直流系统运行的影响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用接地极 直流输电系统 数学模型 公共电阻 单极大地返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广直流与兴安直流共用接地极极址侧隔离开关运行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超 《南方电网技术》 2010年第4期67-69,共3页
为了节省用地和降低工程造价,云广±800kV直流工程与兴安±500kV直流工程在广东省内共用一个接地极,并在极址与每个接地极线之间安装了隔离开关(极址隔离开关)。基于共用接地极实际运行情况,讨论了极址隔离开关及有关保护的存... 为了节省用地和降低工程造价,云广±800kV直流工程与兴安±500kV直流工程在广东省内共用一个接地极,并在极址与每个接地极线之间安装了隔离开关(极址隔离开关)。基于共用接地极实际运行情况,讨论了极址隔离开关及有关保护的存在问题,建议在接地极线和极址隔离开关之间增加一个接地隔离开关以保证维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广直流 兴安直流 共用接地极 隔离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用接地极技术在云广特高压和贵广Ⅱ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成 孙帮新 王彦峰 《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 2007年第5期18-20,36,共4页
从简要介绍云广特高压直流与贾广Ⅱ回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入手,提出了共用接地极的构想。分析了两回直流系统共用接地极的数学模型,接着从工程实际的角度介绍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最后阐述了采用共用接地极对于直流输电工程的意义并预测... 从简要介绍云广特高压直流与贾广Ⅱ回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入手,提出了共用接地极的构想。分析了两回直流系统共用接地极的数学模型,接着从工程实际的角度介绍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最后阐述了采用共用接地极对于直流输电工程的意义并预测了共用接地极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用接地极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线性极化效应时直流接地极电流在油气管道耦合的电压电流建模和计算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雄 陆家榆 +2 位作者 白锋 曹方圆 李成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98-1209,共12页
准确预测直流输电接地极电流对埋地油气管道的腐蚀影响,并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对能源输送安全至关重要,但现有预测方法缺乏对管道金属与土壤间非线性极化影响的系统研究。该文建立考虑非线性极化效应时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对埋地油气管... 准确预测直流输电接地极电流对埋地油气管道的腐蚀影响,并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对能源输送安全至关重要,但现有预测方法缺乏对管道金属与土壤间非线性极化影响的系统研究。该文建立考虑非线性极化效应时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对埋地油气管道耦合电压和电流的数学模型;提出矩量法与有限元法结合计算含非线性极化交界面三维电流场的方法,并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对不考虑极化、考虑线性和非线性极化时的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获得误差分析结果;最后,进行工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可有效考虑非线性极化效应的影响,采用不考虑极化或线性极化影响的计算结果进行管道腐蚀评估,将导致腐蚀风险被高估或低估。为准确预测管道电压和电流,管道金属与土壤间的非线性极化效应不可忽略。在管道设计和建设中,考虑非线性极化影响将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防护和维护成本,或避免预测不足带来的腐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接地极 油气管道 非线性极化 数学模型 矩量法–有限元 管地电位差 泄漏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