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复合保温干预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
1
作者 黄晓倩 朱利 李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3期607-610,6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复合保温干预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者1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保温干预,复合组给予基于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复合保温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复合保温干预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者1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保温干预,复合组给予基于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复合保温干预,对比两组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热舒适度评分,计算低体温和寒颤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复合组入手术室时(T0)、麻醉时(T1)、切皮时(T2)、胎儿娩出时(T3)、缝皮时(T4)的体温变化无差异(P>0.05),且T1~T4时体温(36.85±0.36℃、36.72±0.42℃、36.60±0.37℃、36.31±0.49℃)均高于对照组(36.55±0.44℃、36.31±0.51℃、36.11±0.46℃、36.01±0.56℃)(均P<0.05),T0~T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无差异(均P>0.05),热舒适度评分(53.21±7.11分)低于对照组(66.23±10.94分),低体温(2.7%)和寒颤(4.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2.0%、13.3%)(P<0.05)。结论:结合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实施的复合保温干预,能维持剖宫产者术中体温稳定,降低低体温和寒颤发生率,改善产妇的热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 复合保温 低体温 心率 寒颤 热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体位干预在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顺兰 付正颖 +2 位作者 周好 杨翠 郜业闫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体位干预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患者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选取医院眼科2018年7月17日-2018年10月13日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患者作为对照组,共70例;2018年12月4日-2019年5月31日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 目的:观察术前体位干预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患者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选取医院眼科2018年7月17日-2018年10月13日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患者作为对照组,共70例;2018年12月4日-2019年5月31日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患者作为干预组,共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术前体位干预,收集两组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满意度、睡眠质量、体位依从性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满意度、睡眠质量、体位依从性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体位干预提高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患者被动体位的舒适度及依从性,改善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提高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 术前体位指导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菊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7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收治剖宫产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在麻醉前予以复方平衡盐水和胶体,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体位干预。结果:麻醉后3 min、10 min内,干预组患...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收治剖宫产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在麻醉前予以复方平衡盐水和胶体,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体位干预。结果:麻醉后3 min、10 min内,干预组患者使用升压药和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患者在术中产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预防机制 体位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综合干预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慧鸿 孙晓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407-1412,共6页
本文总结了失眠的综合干预进展概况,综合干预治疗失眠有效率高,兼顾短期和长期疗效,对患者的综合获益多;总结了现有综合干预的模式特点;提出了在干预技术、干预可行性、组织建设与医疗人员培养、综合干预中的交互作用、赋能教育等方面... 本文总结了失眠的综合干预进展概况,综合干预治疗失眠有效率高,兼顾短期和长期疗效,对患者的综合获益多;总结了现有综合干预的模式特点;提出了在干预技术、干预可行性、组织建设与医疗人员培养、综合干预中的交互作用、赋能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综合干预 食疗 身心结合 赋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孕妇妊娠期体重、体成分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战芳 岳晓玲 +2 位作者 刘杰 刘亚鑫 王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122-125,130,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妊娠期体质量、体成分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的161例肥胖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1例),试验组采用孕中晚期线...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妊娠期体质量、体成分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的161例肥胖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1例),试验组采用孕中晚期线上线下联合营养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线下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体重增长及体成分和其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孕妇干预后的体重增长量、体脂百分比、脂肪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产后出血、产程延长或停滞、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采用联合干预可改善肥胖孕妇体质量增加和人体成分,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联合营养干预 人体成分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介入治疗装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汪美玲 周晓辉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10期160-164,共5页
外介入治疗装置具备与血液非接触的特点,从根本上避免了血液感染、血液生物相容性等问题,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根据外介入治疗装置的功能特点进行归纳分类,阐述外介入治疗装置的基本理论,以及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 外介入治疗装置具备与血液非接触的特点,从根本上避免了血液感染、血液生物相容性等问题,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根据外介入治疗装置的功能特点进行归纳分类,阐述外介入治疗装置的基本理论,以及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分析外介入治疗装置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这类装置的进一步研发和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外介入治疗 第二体腔装置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疗方式在晚期复治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虞喜豪 李新娉 +3 位作者 周建梁 程永德 王建平 王革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6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在晚期复治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不同化疗方式的应用意义。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整理了2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接受不同治疗分为介入化疗组(A组)、减量热化疗组(B组)、常规静脉化疗组(C组),比较在不同肿瘤之间各组的... 目的探讨化疗在晚期复治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不同化疗方式的应用意义。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整理了2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接受不同治疗分为介入化疗组(A组)、减量热化疗组(B组)、常规静脉化疗组(C组),比较在不同肿瘤之间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MST)及总生存率。结果A、B、C组肿瘤有效率分别为31.2%、20.0%和6.2%(A、B组与C组相比,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0、9.87和6.78个月。3组近期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但23年生存率以热化疗(B组)为高,分别为33.3%及12.5%。结论单纯静脉化疗肿瘤缓解率较低,介入化疗有效率较高,但并不一定延长生存率;减量热化疗在提高复治患者的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方面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介入化疗 热化疗 常规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治疗结合医学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体质量管理及产后3个月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赛君 万佳义 +2 位作者 杜学文 付文君 陈世清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130-1135,共6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结合医学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MD)患者血糖水平、体质量管理及产后3个月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14例GMD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7)和对...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结合医学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MD)患者血糖水平、体质量管理及产后3个月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14例GMD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规范化治疗,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治疗结合医学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体质量管理、产后3个月糖代谢转归、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5.20±0.34)%]、空腹血糖(FPG)[(4.69±0.31)mmol/L]、早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G)[(7.32±2.13)mmol/L]、晚餐后2 hPG[(7.54±2.36)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38±0.42)%、(6.34±0.45)mmol/L、(9.01±2.27)mmol/L、(9.35±2.47)mmol/L](t=16.48、22.79、4.09、4.00,均P < 0.001)。观察组孕期体质量增加[(12.19±2.35)kg]、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增加[(4.52±1.13)kg/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21±2.64)kg、(6.11±1.25)kg/m2](t=8.58、7.12,均P < 0.001)。观察组产后3个月糖代谢异常率[5.3%(3/57)]略低于对照组[8.8%(5/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462)。观察组的胎膜早破[5.3%(3/57)]、羊水过多[14.0%(8/57)]、剖宫产发生率[15.8%(9/5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8%(13/57)、35.1%(20/57)、40.4%(23/57)](χ^(2)=7.27、6.81、8.51,均P < 0.05),两组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5.3%(3/57)]、巨大儿[3.5%(2/57)]、呼吸窘迫[7.0%(4/57)]、新生儿低血糖[3.5%(2/57)]、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5.3%(3/5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8%(13/57)、17.5%(10/57)、21.1%(12/57)、15.8%(9/57)、19.3%(11/57)](χ^(2)=7.27、5.96、5.60、4.93、5.21,均P < 0.05)。结论规范化治疗结合医学营养干预可以对GMD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降低,使体质量得到控制,改善产后3个月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疗法 规范 营养状况 干预性研究 糖尿病 妊娠 血糖 体质量 妊娠结局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