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6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bb-Douglas及递归效用函数的养老金最优资产配置策略研究
1
作者 刘伟 丁逸康 +2 位作者 赵睿杰 杜俐 马玉梅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5年第1期24-35,47,共13页
研究考虑长寿趋势的目标收益型养老金的最优投资和收益调整问题.采用改进的死亡力模型,将养老金计划参与者的长寿趋势引入养老金的决策管理问题中.以期望效用最大为优化准则,建立随机控制模型,其中效用函数分别采用Cobb-Douglas效用函... 研究考虑长寿趋势的目标收益型养老金的最优投资和收益调整问题.采用改进的死亡力模型,将养老金计划参与者的长寿趋势引入养老金的决策管理问题中.以期望效用最大为优化准则,建立随机控制模型,其中效用函数分别采用Cobb-Douglas效用函数以及递归效用函数.针对金融市场模型不确定的特点,采用鲁棒方法求解最优控制策略.运用动态规划方法,通过求解相应HJB(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得到值函数和控制策略的显式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分析,给出两类效用下重要参数对最优控制策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收益养老金 cobb-Douglas效用函数 鲁棒控制 长寿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bb-Douglas效用和Epstein-Zin递归效用下个人年金账户的最优投资和给付策略
2
作者 王愫新 荣喜民 赵慧 《工程数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8,共20页
生命年金在养老金的提取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应对长寿风险。考虑了连续时间下个人年金计划的随机模型,参保人的年金账户初始价值是提前确定的,而年金的给付取决于账户的财务状况。年金管理者在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 生命年金在养老金的提取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应对长寿风险。考虑了连续时间下个人年金计划的随机模型,参保人的年金账户初始价值是提前确定的,而年金的给付取决于账户的财务状况。年金管理者在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上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调整年金给付水平并收取管理费,以保证该计划的稳定运行。在目标函数中我们考虑年金调整额与管理费加权乘积的效用最大化,并用Cobb-Douglas效用刻画参保人和管理者的风险偏好。通过随机控制理论建立优化问题的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进而得到最优策略和价值函数的解析式。此外,我们将模型拓展到Epstein-Zin递归效用下的最优控制问题,发现了跨期替代弹性对年金给付调整和管理费的正向影响。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模型参数对最优策略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经济解释,验证了该年金计划能够为参保人提供稳定的、持续的年金给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年金 cobb-Douglas效用 Epstein-Zin递归效用 动态规划 最优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后的U-net神经网络新模型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Cobb角测量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成 柯宝毅 +3 位作者 胡巍 马文宇 王子民 覃军焱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技术下改进后的U-net神经网络新模型(新模型法)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Cobb角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AIS Lenke 1型患者的全长正、侧位X线片,使用新模型法、Surgimap法、Photoshop法...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技术下改进后的U-net神经网络新模型(新模型法)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Cobb角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AIS Lenke 1型患者的全长正、侧位X线片,使用新模型法、Surgimap法、Photoshop法对Cobb角进行测量。比较不同测量方法测得的Cobb角及所用时间。对Surgimap法和Photoshop法的不同组测量者及同一组测量者进行Cobb角测量的一致性检验。绘制Bland-Altman图评估不同方法所测数据的一致性,以进一步验证组内相关系数(ICC)的评价。结果3种测量方法测得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使用Surgimap法、Photoshop法相比,新模型法测得Cobb角用时最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gimap法和Photoshop法的不同组测量者及同一组测量者进行Cobb角测量的可信度高、重复性好、一致性极好。3种测量方法中不同测量者测量的Cobb角及选择的上、下端椎均有轻度差异,但总体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AI深度学习技术下改进后的U-net神经网络新模型对AIS患者的Cobb角进行测量,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的优势,且准确度能达到高年资骨科医师测量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cobb 人工智能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4
作者 李振肃 曹玮 +1 位作者 宫金涛 秦晓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31±5.49)ml少于对照组的(66.89±7.21)ml,手术时间(82.43±6.21)min、住院时间(8.06±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75±8.97)min、(10.59±1.88)d(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63±2.38)°、(13.31±1.69)mm,术后分别为(10.36±1.39)°、(20.37±2.72)mm;观察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71±2.20)°、(13.65±1.31)mm,术后分别为(10.21±1.30)°、(20.45±2.76)mm。术前、术后,两组组间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5.31±1.02)、(32.49±2.57)分,术后分别为(2.95±0.63)、(15.59±1.4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5.40±0.97)、(32.63±2.21)分,术后分别为(2.24±0.38)、(15.67±1.35)分。术前,两组VAS、OD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术后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后凸cobb 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5
作者 李忠 尹祖昌 +3 位作者 闫菁辉 王铁铸 孟宪卿 王清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137例,L223例,L1121例,L123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Magerl法)定位椎弓根钉。观察组患者给予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钉。对比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骨代谢、骨愈合、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9.8±2.9)°vs(13.5±3.0)°。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高于观察组[(14.2±3.4)%vs(8.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骨钙素(BG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19.23±6.34)μg/L vs(182.54±5.17)μg/L、(112.72±2.18)μg/L vs(93.67±2.69)μg/L、(7.52±0.36)μg/L vs(4.21±0.14)μg/L。P<0.05]。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07.58±4.25)μg/L vs(92.12±4.19)μg/L、(296.57±8.04)μg/L vs(237.28±7.82)μg/L。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20±0.27)μg/L vs(1.52±0.51)μg/L、(1.06±0.14)μg/L vs(1.35±0.28)μg/L、(0.98±0.27)μg/L vs(1.19±0.42)μg/L。P<0.05]。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除第1天观察组肿胀程度高于对照组外[(3.88±0.54)分vs(3.31±0.43)分。P<0.05],其他不同时间对照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降低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提高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高度 骨代谢 cobb 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 椎弓根技术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胸弯悬吊位和矫形术后Cobb角分布差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延 刘青山 +4 位作者 王梦真 韩良丽 杨长伟 侯藏龙 张秋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分析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Cobb角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节段间悬吊牵引法测得的柔韧性、矫正率、矫正指数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一期脊柱侧凸后路... 目的分析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Cobb角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节段间悬吊牵引法测得的柔韧性、矫正率、矫正指数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一期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融合内固定术的48例Lenke 1型AIS患者。将主胸弯分为近段(T_(5)~T_(7)或T_(6)~T_(8))、中段(T_(7)~T_(9)或T_(8)~T_(10))、远段(T_(9)~T_(11)或T_(10)~T_(12)),并测量各段的Cobb角。计算不同节段的侧弯柔韧性、矫正率和矫正指数(术后矫正率/术前侧弯柔韧性)。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平均年龄为(14.31±2.24)岁,总Cobb角为(51.25±11.86)°,平均Risser分级为2.88±1.93;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8.75±8.82)个月。术前近段Cobb角与远段Cobb角相似[(13.31±5.10)°vs(13.94±5.67)°,P=0.757],中段Cobb角[(24.00±5.61)°]大于近段及远段Cobb角(均P<0.001)。术前近段、中段、远段Cobb角占总Cobb角的比例分别为(25.72±7.97)%、(47.08±5.22)%、(27.20±8.00)%。术前远段侧弯柔韧性高于近段和中段[(64.01±24.18)%vs(35.00±18.02)%、(41.49±17.65)%,均P<0.001]。术后1周,近段、中段、远段矫正率分别为(74.61±15.80)%、(65.66±16.36)%和(73.76±1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矫正指数分别为2.41±1.20、2.03±1.45和1.49±1.31,近段矫正指数高于远段(P=0.040)。末次随访时,近段、中段、远段矫正率分别为(71.10±14.07)%、(62.39±13.47)%和(69.75±17.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矫正指数分别为2.24±1.10、1.92±1.30和1.39±1.10,近段的矫正指数高于远段(P=0.026)。结论在Lenke 1型AIS患者中,近段、中段和远段Cobb角分别占主胸弯的25.72%、47.08%、27.20%。悬吊牵引法对远段柔韧性的评估能力最强,即悬吊位下远端节段最灵活,而各节段术后矫正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柔韧性 悬吊牵引法 cobb 矫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尺度注意力的脊柱侧弯Cobb角自动估计算法
7
作者 韩广萍 张魁星 +2 位作者 王苹苹 李翔 魏本征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383-390,共8页
目的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X线图像Cobb角测量法是评估患者脊柱侧凸严重程度的“金标准”。由于X线图像中肋骨和骨盆阴影重叠以及椎骨形态差异等因素影响... 目的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X线图像Cobb角测量法是评估患者脊柱侧凸严重程度的“金标准”。由于X线图像中肋骨和骨盆阴影重叠以及椎骨形态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工测量在寻找关键点时步骤复杂且耗时长,快速且准确的Cobb角自动测量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现有深度学习方法中基于分割的方法易受图像质量影响;基于关键点检测方法过于关注局部特征提取导致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椎骨为中心的标志点检测方法,来实现脊柱侧弯Cobb角自动估计算法。方法 构建一种基于融合多尺度和注意力机制M型椎骨检测网络(multi-scale attention M-shaped network,MSAM-Net)。首先,使用多尺度金字塔拆分注意力(multi-scale pyramids squeeze attention,MPSA)模块和注意力特征融合(attentional feature fusion,AFF)模块提取椎骨特征和上下文信息,然后,根据椎体中心和角偏移量定位4个角标志点,以在脊柱侧弯评估任务中提高椎骨标志点检测的性能,进而实现近胸段、主胸段和胸腰段曲线的Cobb角估计。结果 为了评估Cobb角估计与真实侧弯角度之间的偏差程度,本研究算法基于AASCE MICCAI 2019挑战赛数据集,使用4种指标对Cobb角精度进行评估,分别是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ymmetric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SMAPE)、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ED)、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MD)和切比雪夫距离(Chebyshev distance,CD)。测试得到SMAPE为9.39%,ED为4.18;MD为5.92;CD为5.34。与基于分割和检测的5种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对比,实现更好的Cobb角测量结果。结论 本研究可以准确识别和定位X线图像中椎骨,帮助医生测量AIS患者的Cobb角,为临床AIS诊断、手术计划和脊柱健康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椎骨检测 cobb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凸Cobb's角、BMD、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弛 吴海龙 +2 位作者 张帅 田振峰 张斌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后凸Cobb's角、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KP... 目的探讨后凸Cobb's角、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KP术的OVCF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年随访,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新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28例和未再发骨折组8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指标,Cox分析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后凸Cobb's角、BMD、P1NP对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骨折再发生率为25.45%(28/110)。再发骨折组后凸Cobb's角、P1NP高于未再发骨折组,BMD低于未再发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4.678/<0.001,4.591/<0.001,4.784/<0.001);Cox分析结果显示,后凸Cobb's角增大、BMD降低、P1NP升高均是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OR(95%CI)=1.394(1.135~1.712)、1.910(1.127~3.236)、2.140(1.084~4.22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后凸Cobb's角≥5.87°、BMD≤-3.38 SD、P1NP≤50.67μg/L为截断值,后凸Cobb's角、BMD、P1NP预测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分别为0.725、0.846、0.836,3项联合AUC为0.899,高于单项检测(Z/P=8.129/<0.001,7.195/<0.001,7.695/<0.001)。结论定期监测后凸Cobb's角、BMD、P1NP水平可在早期预测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以便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再发骨折风险 后凸cobb's角 骨密度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弯Cobb角测量与腰椎横突之间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友辰 陆晓生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711-714,共4页
研究显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目前的病理机制仍是未解之谜,而其主要表现为冠状面脊髓侧弯超过10°,并且可能会影响矢状面及横面,而且这种疾病的症状往往会在10岁左右出现,此时人们的身体机能基本达到最佳状态^([1-2])。一个... 研究显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目前的病理机制仍是未解之谜,而其主要表现为冠状面脊髓侧弯超过10°,并且可能会影响矢状面及横面,而且这种疾病的症状往往会在10岁左右出现,此时人们的身体机能基本达到最佳状态^([1-2])。一个多世纪以来,AIS是一种复杂的胸椎和腰椎三维变形,其特征为侧偏、旋转和相对前凸。先前报道的AIS的一个有趣的方面是脊柱的前侧比后侧长^([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AIS) 新型钩棒系统 cobb Mimics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戴栋栋 张波 +2 位作者 汤卜赫 纪岳 吴苏东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68-672,677,共6页
目的分析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接受经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 目的分析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接受经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Cobb角度增加情况分为Cobb角增加组、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术后随访17~36个月,失访5例。73例术后Cobb角度增加值≤3°(记为对照组)、32例≥4°(记为Cobb角增加组);两组在年龄和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椎体Cobb角及Cobb角增加值、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椎间隙高度改变、伤椎椎体复位程度、术后功能锻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椎体Cobb角大、术前椎体压缩率>50%、术后功能锻炼不合理为术后Cobb角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伤椎椎体复位程度高是保护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Log(P)=1.205×术前椎体Cobb角+1.859×术前椎体压缩率-0.064×伤椎椎体复位程度+3.765×术后功能锻炼不合理-72.909;术前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复位程度预测Cobb角增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0.714。该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9,P=0.356),有较好的符合程度。结论术前椎体Cobb角、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后功能锻炼,为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伤椎椎体复位程度高是保护因素,可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co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S工作站上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何家维 严志汉 +4 位作者 虞志康 池永龙 倪文飞 麻元兴 万梦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32-734,共3页
目的:研究在图像存贮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工作站上进行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A、B两位医师分别采用传统的标尺和角度测量仪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X线胶片上测量Cobb角(简称传统法),... 目的:研究在图像存贮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工作站上进行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A、B两位医师分别采用传统的标尺和角度测量仪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X线胶片上测量Cobb角(简称传统法),同时在PACS工作站上行Cobb角测量(简称PACS法),间隔3周后,采用同样方法重复测量一次。另外在一定条件下(确定测量的主弯及上、下端椎),由8位医师对同一患者进行重复测量。测量的结果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应用传统法和PACS法测量的最小差值分别是1°和0,最大差值分别是24°和20°,平均为(6.73±4.56)°和(5.70±3.83)°。同一观测者采用传统法或PACS法重复测量时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测量方法不同观测者间比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设定条件下,对同一患者测量,传统法和PACS法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法一样,PACS法重复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测量过程更简单,误差减小,在一定条件下重复测量可无统计学差异,PACS法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放射摄影术 测量 PACS cobb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颈前路融合术后颈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比较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谭俊铭 叶晓健 +5 位作者 袁文 史建刚 何海龙 严望军 李家顺 贾连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植入物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颈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的情况。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随机选择行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60例,其中...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植入物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颈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的情况。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随机选择行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6~68岁,平均57岁。病程1~36个月,平均6.2个月。按植入物类型分为自体骨(A组)、自体骨+交锁钢板内固定(B组)及Syncage~C(C组)各20例。术前,术后7d、3个月及最后1次随访(2年以上)摄X线片,评估3组患者融合节段的颈椎前柱高度、Cobb角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2~7年。未保留终板的A、B组,较保留终板的C组,其融合节段的颈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丢失更明显。术后12例植骨块塌陷、3例植骨块移位和10例颈椎姿势异常,主要发生在A、B组。A、B及C组骨性融合分别为17、19及20例,功能评估示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5%、85%及90%。结论为更好维持颈椎前柱高度和生理曲度,须强调保留椎体终板、重视植骨技术、术前仔细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和必要时选用颈前路交锁钢板固定和/或Syncage-C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前柱高度 co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蒋戚 李博 +4 位作者 陈锴 周潇逸 翟骁 陈自强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4名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住院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对67例AIS患者术前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 目的探讨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4名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住院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对67例AIS患者术前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及矢状位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进行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时间。对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信度分析),对3名住院医师两次测量结果进行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测量的主弯Cobb角分别为49.4°±8.2°和41.4°±15.6°,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差值为8.29°±4.36°;测量时间分别为(5.2±0.7)min、(8.8±1.5)min,测量时间差为(3.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可信度分析显示,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24、0.875、0.962)。可重复性分析显示,3名住院医师前后2次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875~0.984)。结论 Surgimap软件测量Cobb角优于传统测量法,具有效率高、学习曲线短、数据可统一导出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cobb Surgimap软件 传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与Cobb角及轴向躯干旋转角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4
作者 袁望舒 陈丽霞 +5 位作者 沈建雄 王海 余可谊 刘颖 周靖雅 林友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824-3828,共5页
背景:目前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进展判断主要依靠X射线片,但反复照射X射线存在众多弊端,急需更多的方法来完善诊疗过程。目的:希望通过采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两侧椎旁肌的表面肌电活动信号——均方根值,判断其顶椎两侧... 背景:目前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进展判断主要依靠X射线片,但反复照射X射线存在众多弊端,急需更多的方法来完善诊疗过程。目的:希望通过采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两侧椎旁肌的表面肌电活动信号——均方根值,判断其顶椎两侧椎旁肌肌肉功能是否平衡,探索顶椎两侧均方根对比值、Cobb角和轴向躯干旋转角三者的相关性,试图为临床诊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严重程度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89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78±2.20)岁。分别收集所有患者的顶椎两侧椎旁肌均方根值、Cobb角和轴向躯干旋转角度,计算顶椎两侧椎旁肌均方根对比值,并分析顶椎两侧均方根对比值、Cobb角和轴向躯干旋转角三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凸侧椎旁肌的均方根值高于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2);②在所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Cobb角与轴向躯干旋转角呈正相关性(r=0.613,P≤0.001),均方根对比值与轴向躯干旋转角呈正相关性(r=0.269,P=0.011);③在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均方根对比值与Cobb角、轴向躯干旋转角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④结果表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两侧椎旁肌肌肉功能不平衡;在轻中度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顶椎椎旁肌均方根对比值和轴向躯干旋转角度均可间接判断Cobb角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表面肌电 均方根值 X射线 cobb 轴向躯干旋转角 顶椎椎旁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凸凹侧椎旁肌平均肌电比值与Cobb角度相关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许轶 王楚怀 +1 位作者 赖建洋 李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比值与相应的Cobb角度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所有患者均执行BST实验,采用芬兰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比值与相应的Cobb角度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所有患者均执行BST实验,采用芬兰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计算凸凹侧AEMG比值,并与相应Cobb角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EMG比值与Cobb角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4,(P<0.0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IS患者AEMG比值与Cobb角呈正相关,表明Cobb角度越大,凸凹侧的肌力差异越大,失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平均肌电比值 cobb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板法与椎弓根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Cobb角测量的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欣 邱勇 +4 位作者 刘臻 钱邦平 吴涛 乔军 王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Cobb角测量的终板法和椎弓根法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方法的可信度、可重复性及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3月门诊就诊的55例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患者,由一名高年资医师预...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Cobb角测量的终板法和椎弓根法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方法的可信度、可重复性及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3月门诊就诊的55例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患者,由一名高年资医师预先确定测量主弯的上、下端椎后,3名脊柱外科医师分别使用终板法和椎弓根法对站立位X线片进行手工测量评估,记录冠状面侧凸Cobb角数值,同时根据Nash-Moe法评估测量主弯上、下端椎的旋转度。1周后,打乱患者顺序,再由该3名医师重复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析,检验一致性并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根据端椎旋转度和Cobb角大小分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终板法和椎弓根法测量主胸弯Cobb角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为好~极佳的水平。终板法测量的总体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别为0.969和0.900,椎弓根法测量的总体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别为0.972和0.880。根据下端椎旋转度将AIS患者分组后的结果显示:下端椎无旋转组(Nash-Moe 0度)中椎弓根法与终板法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下端椎旋转明显组(Nash-MoeⅠ度和Ⅱ度)中椎弓根法测量结果较终板法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obb角是否大于25°进行分组后的统计分析表明,在两组中椎弓根法测量结果均显著小于终板法(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而言,终板法和椎弓根法测量Cobb角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较好,但对于下端椎旋转明显(Nash-MoeⅠ度以上)的患者,椎弓根法较终板法测量结果小,建议对此类患者采用终板法测量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终板法 椎弓根法 co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的比较 被引量:99
17
作者 聂锋锋 张英华 +2 位作者 黄寿国 鞠亮 陈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094-7099,共6页
背景:切开复位内固定创伤大,并发症多,随着微创观念深入临床,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逐步显示出其显著的优越性。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修复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收... 背景:切开复位内固定创伤大,并发症多,随着微创观念深入临床,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逐步显示出其显著的优越性。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修复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其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25例、开放手术组25例。分别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治疗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目测类比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24,48 h检测外周血肌酸激酶活性及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前后通过影像学结果观察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治疗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轻。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肌酸激酶活性在治疗前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24,48 h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开放组治疗后24,48 h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肌酸激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微创组。两组治疗后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修复胸腰椎骨折效果相近,但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对患者全身创伤反应的影响程度较开放手术明显降低,更具有微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微创 经皮 内固定 开放手术 胸腰椎骨折 肌酸激酶 C-反应蛋白 cobb’s角 椎体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分级、Cobb角及椎管侵占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胡家美 徐新华 乐敏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48-2150,共3页
目的研究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IFV)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分级、Cobb角及椎管侵占情况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78例病患被确诊为脊柱骨折。以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仅行内固定方案治疗,观... 目的研究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IFV)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分级、Cobb角及椎管侵占情况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78例病患被确诊为脊柱骨折。以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仅行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则行IFV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Frankel分级,Cobb角以及椎管侵占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的比例为79.49%(31/39),优良率为92.31%(36/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8%(20/39),74.36%(29/39)(χ2=6.854、4.523,均P<0.05);两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前高的压缩比为(93.2±4.1)%,显著大于治疗之前的(58.6±3.7)%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81.7±3.9)%(均P<0.05);Cobb角为(10.6±1.7)°,椎管侵占率为(21.6±3.3)%,均显著小于治疗之前的(20.9±3.1)°,(33.9±4.8)%,以及对照组治疗之后的(15.8±1.8)°,(27.2±3.1)%(均P<0.05)。结论以IFV术式治疗脊柱骨折病患,可明显提升治疗优良率,改善Frankle分级,降低Cobb角和管侵占率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Frankel分级 cobb 椎管侵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bb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比较影像学分析(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延辉 刘亚欧 +4 位作者 李坤成 杜祥颖 高艳 曹丽珍 刘佳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9期895-898,共4页
目的:分析Cobb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影像学方法比较。方法: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或瘫痪,查体主要见下肢肌力减退和皮肤血管瘤。4例均行64排螺旋CT和DSA检查,其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CT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相应节段的... 目的:分析Cobb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影像学方法比较。方法: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或瘫痪,查体主要见下肢肌力减退和皮肤血管瘤。4例均行64排螺旋CT和DSA检查,其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CT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相应节段的髓内、髓外椎管内、椎旁及肌肉和皮下软组织内的血管畸形。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畸形血管团及其主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并可立体观察畸形血管与邻近结构的关系。MRI平扫可见髓内异常信号,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管内外可见大量流空信号,呈迂曲状;肌肉和皮下软组织内可见相似病灶,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DSA行选择性双侧椎动脉、甲状颈干和/或相应节段的肋间动脉及腰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病变节段内畸形血管团、增粗扩张的供血动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MRI能无创、准确地显示Cobb综合征髓内、椎管内外、椎体和软组织内病变的形态及范围,结合皮肤表现可对该病做出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cobb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Cobb角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吕立江 李景虎 +4 位作者 杨超 刘鼎 王玮娃 毛凌宇 王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Cobb角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纳入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67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6.09±8.26)... 目的:观察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Cobb角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纳入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67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6.09±8.26)岁,病程(13.79±15.50)个月,采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对照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36.48±7.81)岁,病程(12.82±15.68)个月,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隔1 d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参照临床评定标准对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总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各有1例脱落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分别是18.56±4.81,18.61±3.72,治疗后分别为9.41±5.19,13.55±3.68,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体疗效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06%、75.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有变小(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obb角分别为(17.95±4.45)°,(18.14±3.59)°,治疗后分别为(18.14±3.59)°,(15.49±1.75)°,治疗组Cobb角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杠杆定位手法与腰椎斜扳法两种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均有疗效,但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对Cobb角的影响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手法治疗 杠杆定位手法 腰椎斜扳法 co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