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编《全唐诗》如何重新整理?——论《唐五代诗全编》的纂修理念与策略
1
作者 罗时进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6,共8页
自闻一多、李嘉言师生提出《全唐诗》整理方案以来,学界进行过一系列讨论,涉及辑佚、辨伪、校勘、考事、编次等诸多方面,核心问题集中于三点:一是使“全唐诗”名实相符,二是力求回复唐诗的本来面貌,三是构建新的统序之法。解决好这三个... 自闻一多、李嘉言师生提出《全唐诗》整理方案以来,学界进行过一系列讨论,涉及辑佚、辨伪、校勘、考事、编次等诸多方面,核心问题集中于三点:一是使“全唐诗”名实相符,二是力求回复唐诗的本来面貌,三是构建新的统序之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方能表现出当代学术立场和学术风范,建立一种新的文献学研究、古籍整理范式。陈尚君编纂的《唐五代诗全编》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回应了学界的期待,在辑佚求全、尊宋求真、统序求法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其纂修策略、理念方法对于当前如何重新整理和研究诗歌总集类文献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唐诗》 《唐五代诗全编》 辑佚 尊宋 统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词对《莺莺传》的引用及影响
2
作者 张悦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莺莺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经典名篇,以一种典范性的爱情题材被后代的宋词所借鉴引用。宋词对《莺莺传》的引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对《莺莺传》内容的引用;二是对《莺莺传》典故的引用;三是对《莺莺传》诗句的引用。宋词在对《莺莺传》... 《莺莺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经典名篇,以一种典范性的爱情题材被后代的宋词所借鉴引用。宋词对《莺莺传》的引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对《莺莺传》内容的引用;二是对《莺莺传》典故的引用;三是对《莺莺传》诗句的引用。宋词在对《莺莺传》情节、诗句及人物原型引用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引申、发挥,颠覆了其中的“忍情”“善补过”之说,为《王西厢》《董西厢》情节的转变做了铺垫,架起西厢故事流变的桥梁,加强了《莺莺传》经典化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莺莺传》 唐传奇 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诗词中的绿野堂书写
3
作者 钟虹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绿野堂是裴度在洛阳建立的凉台暑馆,白居易、刘禹锡曾在这里吟咏唱和、纵酒放歌。绿野堂的创建背景和文学活动使其成为唐代著名的文学景观。宋代绿野堂一度归属张齐贤,也有相关逸闻轶事的流传。在宋人诗词中,绿野堂多作为典故意象出现,... 绿野堂是裴度在洛阳建立的凉台暑馆,白居易、刘禹锡曾在这里吟咏唱和、纵酒放歌。绿野堂的创建背景和文学活动使其成为唐代著名的文学景观。宋代绿野堂一度归属张齐贤,也有相关逸闻轶事的流传。在宋人诗词中,绿野堂多作为典故意象出现,常用来表现酬唱应和的文采风流、出世与入仕的矛盾心态。由唐至宋,绿野堂完成了实体性文学景观向虚拟性文学意象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词 裴度 绿野堂 文学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间词的空间呈现与词之“本色”的形成
4
作者 宋学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9-57,共9页
花间词的文本空间,大多呈现为女性化的闺阁庭院,以“狭小精致”为主要审美特征。这种“狭小精致”空间感的形成,受到情感表现、书写方式及题材内容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相思离别主题下,悲戚、哀伤的人物情绪对整体的文本空间格局起到... 花间词的文本空间,大多呈现为女性化的闺阁庭院,以“狭小精致”为主要审美特征。这种“狭小精致”空间感的形成,受到情感表现、书写方式及题材内容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相思离别主题下,悲戚、哀伤的人物情绪对整体的文本空间格局起到柔化作用;其次,聚焦于细节的描写方式,将空间的表现力束缚至极小的体量之内;再次,男性作家通过虚构所书写的女性相思离别故事,亦不需要宏大场面去表现,从而将想象空间限制在细小场景之中。花间词“狭小精致”的空间呈现,奠定了词之“本色”的艺术框架,在作为一种美学风格的同时,更具有一种词体之体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花间 文本空间 “本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歌录考辨
5
作者 郭丽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唐人作有不少歌录,两《唐书》未录唐人歌录的原因是缘于其追求雅正的修史标准,这从其对唐代燕射歌录和燕射歌辞的有意舍弃就已清晰反映。而这样的收录原则也直接影响到了后世歌录的编撰,如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时就在燕射歌辞一类... 唐人作有不少歌录,两《唐书》未录唐人歌录的原因是缘于其追求雅正的修史标准,这从其对唐代燕射歌录和燕射歌辞的有意舍弃就已清晰反映。而这样的收录原则也直接影响到了后世歌录的编撰,如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时就在燕射歌辞一类中对唐代燕射歌辞一首未录,而将其大量归入专收隋唐以来杂曲的近代曲辞。唐代歌录的留存样态较为复杂,唐人有时会把歌录叫作乐录,而有些收录歌辞的诗集却又不以歌录命名,有些名为乐府的典籍虽然也载录了一些唐人乐府诗,但又不一定是唐代歌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乐府 歌录 《乐府诗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觉”通感:“自我”的隐显与唐宋词的演进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彤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我意识处于隐没状态;李煜词中意觉运用得以丰富,其对自我意识的书写推动词体转型,但这种“萌发”大致属于无意识地运用与表露;苏轼词中意觉运用具有抒情自我化、书写哲理思辨等特质,其意觉运用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认知和表达欲望,同时也为词体的功能、格调、地位都带来极大的拓展和提升。温、李、苏三位词人的创作反映出唐宋词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发展历程,而“自我”意觉的觉醒是其间重要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意觉 唐宋词 温庭筠 李煜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诗词中屏风的性别化研究
7
作者 孟雅婧 张玉勤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屏风是古代常见的家居物品,其各项特征界定了使用者的身份,在传统家庭内部则表现出男女两性之间的等级差异。唐代文学中,屏风意象同样呈现出典型的性别化特征。女性闺房中屏风上的图案多隐喻女子的感情状态,此类屏风还参与了观者对女性... 屏风是古代常见的家居物品,其各项特征界定了使用者的身份,在传统家庭内部则表现出男女两性之间的等级差异。唐代文学中,屏风意象同样呈现出典型的性别化特征。女性闺房中屏风上的图案多隐喻女子的感情状态,此类屏风还参与了观者对女性的窥视。文人书斋中的屏风则往往会升格为一种特殊的象征性文化符号,呈现出男性特质和精英色彩。比较两者,女性之身份建构是在他人的窥视下、想象中被动完成的,男性文人作为享有政治和文化特权的精英,则积极利用屏风这一媒材来彰显文人群体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风 屏风画 唐诗 五代词 性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的偶作诗与唐宋诗学转型
8
作者 吴嘉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58-167,共10页
偶作诗作为一个特定的诗歌类型,定型于中唐时期。白居易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偶作诗的诗人,他之所以创作数量如此庞大的偶作诗,除了受到了洪州禅“平常心是道”和“无事”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外,还受到他以作诗为生活方式的创作观念的影响。... 偶作诗作为一个特定的诗歌类型,定型于中唐时期。白居易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偶作诗的诗人,他之所以创作数量如此庞大的偶作诗,除了受到了洪州禅“平常心是道”和“无事”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外,还受到他以作诗为生活方式的创作观念的影响。结合白居易和其他中唐时期诗人的偶作诗,可以发现其多以叙事手法表现诗人当下的闲适生活。除了以叙事性突出诗人的日常生活,注重表现哲学性和思辨性,它们还具有“重意”“戏作”和“内省”的特质。中唐到宋代偶作意识的变化,反映出了诗人身份和创作行为不断为古典诗人所重视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偶作诗 洪州禅 唐宋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9
作者 杨志君 段海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部分诗词带有劝诫意义,承载着作者的教化意图。这些特点的形成,缘于明末清初“轶宋窥唐”的文学主张、通俗诗词受明人追捧及书商青睐、小说对道德劝诫的重视、儒家的“诗教”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袭旧诗词 唐诗宋词 通俗诗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词释放型的情感表达
10
作者 刘天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4-105,共12页
在唐宋词情感结构的横向维度中,主体的能动意识与情感本体的潜意识共同决定着情感动向。若词人对情感脉络的前行之势不加约束,而是任其肆意消泻,便是释放型的情感表达,多呈现出单向无止境的样态和延展性组合的特征。主要可从两条路径对... 在唐宋词情感结构的横向维度中,主体的能动意识与情感本体的潜意识共同决定着情感动向。若词人对情感脉络的前行之势不加约束,而是任其肆意消泻,便是释放型的情感表达,多呈现出单向无止境的样态和延展性组合的特征。主要可从两条路径对这种表达方式加以解构。从内容上看,可将情感分为豪情与幽情,二者各具群体共通感与个体化思绪的蕴意指向。从形式上看,可将情感的释放形态分为倾泻式的明潮和渗透式的暗涌,二者的划分标准同意脉流速和心理欲力相关;明潮讲求意脉的直观彰露,暗涌意指创作主体往往选择在场或不在场媒介来对情感表达略作荫蔽。词作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令切分后的这四重界域交汇共融,大致呈现出四种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释放型 情感表达 豪情 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苏轼词的词史定位——兼及如何打破“婉约”“豪放”二分法
11
作者 宋学达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苏轼 豪放词 以诗为词 东坡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海燕 刘仲华 +1 位作者 刘德华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另辟奚径,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史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表达的茶之形色、香、味... 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另辟奚径,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史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表达的茶之形色、香、味美,生动地描绘了茶至清至洁、至真至善之审美意象,丰富了诗词研究题材与内容,填补了茶诗美学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代 诗词 审美意象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词中的长安书写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文利 张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作为都城记忆的文化影像,长安书写从唐到宋大为减弱,且内涵和功能都发生很大变化。宋词中的长安书写,不仅作为地理名词出现,更是含义丰富的语码,还体现出词人对有关长安意象的刻意选用,不同的长安意象,包蕴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唐诗比较... 作为都城记忆的文化影像,长安书写从唐到宋大为减弱,且内涵和功能都发生很大变化。宋词中的长安书写,不仅作为地理名词出现,更是含义丰富的语码,还体现出词人对有关长安意象的刻意选用,不同的长安意象,包蕴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唐诗比较,宋词中的长安书写,发生了由"地方"到"空间"的变化,其意味自然有从价值、认同和归属向距离、冷静和理性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宋词 唐宋诗 地方 空间 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海燕 王秀萍 +2 位作者 刘仲华 刘德华 施兆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7-89,106,共4页
以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深刻地阐述了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一是"有我有茶"之境,是"我"寄情于茶的和美意境,二是"茶我同一"之境,是"我"与茶融合为一整体的和美意境;三是"无我无茶&... 以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深刻地阐述了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一是"有我有茶"之境,是"我"寄情于茶的和美意境,二是"茶我同一"之境,是"我"与茶融合为一整体的和美意境;三是"无我无茶"之境,"我"与茶都已融入了天地之间,世界一片空灵,"万物与我同一",亦即"天人合一"的最高和美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 品茶意境 唐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研究方法争议浅析——以宋词流派特征远距离阅读项目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苏文成 卢章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8,43,共8页
文章以笔者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信息学院泰德·安德伍德教授的数字人文课程上开展的宋词流派特征远距离阅读项目为例,综合调研国内外文献,总结数字人文方法应用中的争议点,探讨算法机械性、研究方法与主题互动性弱、人文学科属... 文章以笔者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信息学院泰德·安德伍德教授的数字人文课程上开展的宋词流派特征远距离阅读项目为例,综合调研国内外文献,总结数字人文方法应用中的争议点,探讨算法机械性、研究方法与主题互动性弱、人文学科属性遭削减等现阶段数字人文方法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研究方法 争议 宋词流派 远距离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戏题诗论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瑞峰 周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124,159,共6页
戏题诗源于六朝,至唐宋得到丰富与发展。戏题诗之"戏",其本旨除了戏谑嘲调或游戏为诗以外,还可以是一种"遁言"与"放言"相结合的表达策略。诗人们以"戏"来婉转其意,获得戏言免罪的表达效果;同... 戏题诗源于六朝,至唐宋得到丰富与发展。戏题诗之"戏",其本旨除了戏谑嘲调或游戏为诗以外,还可以是一种"遁言"与"放言"相结合的表达策略。诗人们以"戏"来婉转其意,获得戏言免罪的表达效果;同时又可以放言其意,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乃至狂言妄论。在看似简单的戏谑嘲调中,包蕴着由戏谑、调笑、讽刺及自嘲所造成的不同内涵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戏题诗 戏谑 表达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话”体诗学论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海鸥 梁穗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1,124,共7页
“话”体诗学批评兴于北宋,其传统有二:一是诗学批评传统,二是诗学叙事传统。前者表现为以诗人诗作诗艺为具体批评案例的诗学批评、艺术探讨,这是构成“话”体诗学的评论性因素,诗话著作因此而在后世目录学中被归于“诗文评”类;后者表... “话”体诗学批评兴于北宋,其传统有二:一是诗学批评传统,二是诗学叙事传统。前者表现为以诗人诗作诗艺为具体批评案例的诗学批评、艺术探讨,这是构成“话”体诗学的评论性因素,诗话著作因此而在后世目录学中被归于“诗文评”类;后者表现为讲述诗人诗作的故事或考征典实,这是构成“话”体诗学的史实因素,诗话因此而始终“体兼说部”。该文首先考察诗话与多种文体的渊源关系,其次考辨《唐宋分门名贤诗话》、《古今诗话》、《诗话总龟》,提出三书一体同源的看法,澄清了自宋人以来的一些误解,并比较其与《渔隐丛话》体制形态之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体诗学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古今诗话》 《诗话总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士人的心理构成对南宋词风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虹 付红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0-114,共5页
靖康之变,宋室南渡,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变化,士人的心理世界也随之生变。爱国主义精神、理性意识、闲逸心态共同建构了南宋士人的心理世界。词至南宋几乎为士人所独享,士人们的心灵世界无疑会直接影响到词风的形成。于是,... 靖康之变,宋室南渡,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变化,士人的心理世界也随之生变。爱国主义精神、理性意识、闲逸心态共同建构了南宋士人的心理世界。词至南宋几乎为士人所独享,士人们的心灵世界无疑会直接影响到词风的形成。于是,在士人们旋律不一的复杂心态的影响下,豪放、风雅、疏狂成为南宋词坛的主要风格。从南渡词人张元干、朱敦儒、陈与义到中兴词人张孝祥、辛弃疾、陆游;江湖词人姜夔、吴文英;再到遗民词人周密、张炎,等等,这些南宋主要词人的作品无不或轻或重、或隐或显地呈现了这样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士人心 豪放 风雅 疏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唐宋词海外翻译出版看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立 白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25,共5页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界应如何更好发挥其纽带作用,在新环境下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中国传统典籍 海外经典化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诗赋取士”说平议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3,共5页
“诗赋取士”的提法并不准确 ,但这一说法来源有自。作为科举考试的新概念 ,唐人对“诗赋取士”多所批评 ,但并未废止 ,实包含一种不得不如此的理势。从唐代学术文化思想角度来理解“诗赋取士”的命题 ,包含如下几方面意义 :社会以进士... “诗赋取士”的提法并不准确 ,但这一说法来源有自。作为科举考试的新概念 ,唐人对“诗赋取士”多所批评 ,但并未废止 ,实包含一种不得不如此的理势。从唐代学术文化思想角度来理解“诗赋取士”的命题 ,包含如下几方面意义 :社会以进士科为荣美 ,诗赋遂成为一种必备的人文素养 ;诗赋作为科举与铨选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 ,使考试具有了更大程度的“机会的形式平等”;以声律工拙论高低 ,可以用文学的标准衡量文学 ;唐代诗赋文学多具怀疑精神与自由意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科举 许赋取士 制度创新 机会形式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