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im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Evolution of Shapes and Styles
1
作者 WANG Ning HU Jia-j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5期523-529,共7页
Hanzi (Chinese character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ffluent content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 online program has been launch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an... Hanzi (Chinese character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ffluent content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 online program has been launch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and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to explain Chinese characters' original meanings and evolution processes with vivid and expressive animation videos. Currently, More than 1,000 videos can be accessed through the website “http://www.chinesecharacter.org/”. Besides these online resources, a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ystem is also proposed to simulate clerical chang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rough computer morphing technology. What we want is to mak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more reasonable, more easily understandable and more inter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TION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original meaning clerical cha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演进与审美流变主题下的绘本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衍谨 王晓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54-365,共12页
目的分析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结构与形体的构建、书写载体的演进与审美观念的流变,探究当代以汉字为主题的绘本设计形式与思路,助推当下汉字教育的传承与汉字文化的传播。方法首先,通过资料整理与绘本收集的方式分析汉字主题绘本的特征,... 目的分析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结构与形体的构建、书写载体的演进与审美观念的流变,探究当代以汉字为主题的绘本设计形式与思路,助推当下汉字教育的传承与汉字文化的传播。方法首先,通过资料整理与绘本收集的方式分析汉字主题绘本的特征,以“兔”字为脉络梳理汉字演进与审美流变;其次,从文字学、语言学、心理学等角度紧扣“源考、形式、受众、展示”四个方面,总结得出绘本设计中汉字“谱系梳理的严谨性”“符号语言的视觉性”“认知层次的接纳性”“媒介呈现的多样性”的设计原则;最后,基于研究理论与设计原则完成绘本创作。结论基于儿童时期识字教育的前提,以绘本的形式讲述汉字的历史变迁,引导读者从根源上认识汉字并强化对汉字体系的宏观认知,提高自身文化认同感,缓和了汉字构造的严谨性与插图绘制的生动性、汉字知识的丰富性与插图视觉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为汉字主题的绘本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演进与审美流变 汉字传承 “兔” 绘本设计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1
3
作者 谷文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汉字中的"井"既是一个常见字,也是一个多义字。它本身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蕴。其词义演变的历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由狩猎文化向农耕文化发展,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等几次重大社会与文化变迁的客观写照。
关键词 词义演变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趣”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前的衍化
4
作者 胡建次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10,共5页
“趣”作为古文论审美范畴前的衍化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先秦两汉时期 ,“趣”主要作为动词和副词的词性出现 ,表现出非审美系统之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趣”在用于人物品评的同时 ,伸展到论文谈艺中 ,显示出了“趣”的多种... “趣”作为古文论审美范畴前的衍化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先秦两汉时期 ,“趣”主要作为动词和副词的词性出现 ,表现出非审美系统之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趣”在用于人物品评的同时 ,伸展到论文谈艺中 ,显示出了“趣”的多种审美涵义 ;三、唐代 ,以“趣”评诗论文较之以前虽不见大增 ,但个别诗论家从理论抽绎的高度将“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 非审美运用 审美运用 衍化 升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字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文田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93-94,共2页
关于"面"字的古文字到小篆字体的发展变化和现代研究结论已经基本定型,都认为其所从部件是从"目"到从"■"的讹变,本文从古文字各个时代的形体演变实际情况出发,试图推演出它的演变阶段和原因,找到其讹变... 关于"面"字的古文字到小篆字体的发展变化和现代研究结论已经基本定型,都认为其所从部件是从"目"到从"■"的讹变,本文从古文字各个时代的形体演变实际情况出发,试图推演出它的演变阶段和原因,找到其讹变轨迹,同时也根据发现的"面"字材料推断出其发生讹变的两种可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形 讹变 演变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字探源——以“串”表扦子之意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笹原宏之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219-229,共11页
穿肉的扦子"串"字,现在在同属汉字圈的中国和日本被普遍使用。"串"的字义一直被认为是源于日本或者朝鲜。但是通过文献调查可以发现在中国佛典中已存在其较早的用法。可以推断其是从"丳"字派生而来。表示扦子之意的"串"极有可... 穿肉的扦子"串"字,现在在同属汉字圈的中国和日本被普遍使用。"串"的字义一直被认为是源于日本或者朝鲜。但是通过文献调查可以发现在中国佛典中已存在其较早的用法。可以推断其是从"丳"字派生而来。表示扦子之意的"串"极有可能是随佛典的传出而东渡到日本和朝鲜的。在日本,从奈良时期开始,作为"串"字的训读使用"■"。而在朝鲜,很久以前开始多用于表示码头之意,现在一些地名当中仍然遗留些许痕迹。在中国,意为扦子的用法曾经一时消失,或者可以说"串"字似乎被限定了使用场合。但是现代由于日本料理店的流行等原因,其他国家的佚存字义又从日本和朝鲜流入到中国,重新被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字志 字义 国训 辞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科举韵书《文场韵略》简俗字问题论稿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民权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文场备用排字礼部韵略》系元代《礼部韵略》之修订本韵书,但注释文字中出现了大量的简俗字,这些俗字除元代新产生的外,多半是民间使用既久或前代字书韵书中出现的"简俗字",而在此书中得到整理和规范。所以,这些简俗字具有... 《文场备用排字礼部韵略》系元代《礼部韵略》之修订本韵书,但注释文字中出现了大量的简俗字,这些俗字除元代新产生的外,多半是民间使用既久或前代字书韵书中出现的"简俗字",而在此书中得到整理和规范。所以,这些简俗字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大多有偏旁类推的特点,或是继承前代书籍中已有的简俗字,或是根据行草楷化而类推简化,体现了汉字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梳理这些简俗字在《礼部韵略》系韵书如《文场韵略》《魁本韵略》中的分布及其规律特征,从文字断代史的角度研究宋元时期汉字的变化发展情况,可为研究汉字的演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场韵略》 元代韵书 简俗字 汉字演变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昌”考辨
8
作者 蒋维 汪启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95-101,共7页
许慎《说文解字·日部》释“昌”为“美言”,《段注》认同许说,将“美言”作为“昌”的本义,强调“昌”从“曰”,并认为许慎“一曰,日光也”的说法可能源于魏晋人妄增许昌之说。但结合字源演化、文献用例考辨发现,“昌”字上部不变... 许慎《说文解字·日部》释“昌”为“美言”,《段注》认同许说,将“美言”作为“昌”的本义,强调“昌”从“曰”,并认为许慎“一曰,日光也”的说法可能源于魏晋人妄增许昌之说。但结合字源演化、文献用例考辨发现,“昌”字上部不变、下部多变,“昌”字“从日从口”不从“曰”,且传世文献中无“昌”释“言”义之例证,其本义应为“日光亮时的大喊声”,由此引申出“明亮”“光明”义,进而衍生出“昌盛”“正当”“兴旺”“壮大”“美好”等其他意义。许慎、段玉裁训“昌”本义为“美言”,余义为“日光”的观点恐有失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段玉裁 许慎 美言 字源演化 妄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演化与书法艺术的升华
9
作者 李树栋 《珠江论丛》 2018年第1期91-105,共15页
从文字演化看书法艺术的升华,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有利于深化对书法艺术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世界语言文字中,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魅力。汉字的记录方法有三种:描画、刻铸、书写。写字是文字记录的基础,制作是文字表现的一种形式。字体... 从文字演化看书法艺术的升华,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有利于深化对书法艺术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世界语言文字中,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魅力。汉字的记录方法有三种:描画、刻铸、书写。写字是文字记录的基础,制作是文字表现的一种形式。字体和书体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符合书法规则而写出来的才是书法字体。汉字简化与书法密切相关,应历史地看待繁与简。书法是汉字书写的升华,具有规范性、书写性、审美性、个体差异性。文化内涵是书法的核心,表情达意是书法的特色,艺术是书法的表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演化 书法艺术 文化内涵 审美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字形的演变路径与美学特征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月麟 曹宋艳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1期34-36,共3页
汉字是中国独有的符号,它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汉字的字形也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不断演变的,其演变路径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正是因为汉字字形的不断演变,造就了中国文字特有的魅力,使其不仅是一种交流工... 汉字是中国独有的符号,它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汉字的字形也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不断演变的,其演变路径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正是因为汉字字形的不断演变,造就了中国文字特有的魅力,使其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成为了一种艺术,我们要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它们,发现汉字所具有的形象美、抽象美、动态美、静态美、形式美以及意境美等美学特征,因此,汉字字形的演变路径和美学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字形 演变路径 美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