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被引量:1
1
作者 Huang Tieqing, Liu Jian, Chen Panqin & Fu Bojie(CAS Burea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2年第3期174-177,共4页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and its mission, mandate,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with examples of research, demonstration and consultation for policy-setting.
关键词 cern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Wor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珍稀濒危维管植物名录数据集
2
作者 苏文 张琳 任小丽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266-275,共10页
珍稀濒危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因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涵盖丰富的植被类型,包括大量的珍稀濒危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因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涵盖丰富的植被类型,包括大量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研究CERN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加工生成了CERN珍稀濒危维管植物名录数据集,包含分布在14个生态站的189种珍稀濒危植物。本数据集数据来源可靠、加工方法合理,因此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可作为开展国家尺度植物多样性相关研究的基础数据,也可为生态站加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监测和利用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珍稀濒危植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11年CERN土壤环境元素含量数据集 被引量:7
3
作者 宋歌 施建平 +36 位作者 侯卫龙 解宪丽 潘贤章 陈春兰 党廷辉 樊月玲 傅伟 郝翔翔 何永涛 况福虹 兰中东 李国振 李伟 李小军 李小丽 李晓明 李玉强 林丽 刘海丰 刘素萍 鲁志云 热甫开提 沙丽清 苏永中 田振荣 王书伟 王小亮 吴瑞俊 杨风亭 杨桂生 叶学华 于小军 曾静 张德强 张玉铭 郑兴波 宗海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1期11-26,J0013-J0031,共16页
土壤环境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土壤环境问题的关注重点在于土壤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以无机污染为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自1988年组建以来,在中国主要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 土壤环境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土壤环境问题的关注重点在于土壤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以无机污染为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自1988年组建以来,在中国主要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中,按统一的规范,对与土壤环境状况有关的铁、锰、铜、锌、硼、钼、镉、铬、铅、镍、汞、砷、硒元素进行了长期定位监测。通过对CERN典型生态样地表层土壤环境元素监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得1995~2011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元素含量数据集。本数据集中13种土壤环境元素指标测定的相对误差平均为6.55%,重复测定的相对偏差为7.70%。同时附有完整的背景信息,保证了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致性。本数据集可以为全国和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以及环境土壤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重金属 土壤污染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长期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15年CERN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7
4
作者 宋创业 张琳 +21 位作者 吴冬秀 白帆 冯静 冯丽 杜明武 杜娟 戴冠华 李向义 李以康 李原理 刘世忠 倪建 冉飞 饶兴权 唐建维 王小亮 温韩东 颜绍馗 于立忠 张新厚 赵常明 周志琼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1期27-34,J0032-J0041,共8页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候观测数据综合集成的产物,包含21个生态站2003~2015年660余个物种的物候观测记录。因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观测的物候期不同,本数...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候观测数据综合集成的产物,包含21个生态站2003~2015年660余个物种的物候观测记录。因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观测的物候期不同,本数据集被分为木本子集和草本子集。木本子集主要记录了芽开放期、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果实或者种子成熟期、叶秋季变色期和落叶期等物候信息。草本子集则记录了萌动期、开花期、果实或种子成熟期、种子散布期和黄枯期等物候信息。另外,本数据集还包含生态站代码、年份、样地代码、样地名称、样地类别、植物种名、拉丁名等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环境变化、碳循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植物物候 气候变化 环境变化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N农田站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耕作制度本底数据集
5
作者 张琳 吴冬秀 +3 位作者 宋创业 袁伟影 贾元 桑佳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193-201,共9页
CERN农田站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耕作制度本底数据集是CERN农田生态系统的台站在长期样地建立之初的样地和种植制度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包含15个农田站、5个荒漠农田复合站和1个沼泽农田复合站共21个生态站148个长期样地的本底信息、代表... CERN农田站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耕作制度本底数据集是CERN农田生态系统的台站在长期样地建立之初的样地和种植制度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包含15个农田站、5个荒漠农田复合站和1个沼泽农田复合站共21个生态站148个长期样地的本底信息、代表性农田类型和耕作制度的观测记录。数据集包含生态站代码、生态站名称、样地代码、样地名称、样地类别、样地代表性、地理位置、行政位置、海拔高度、样地面积及形状、样地建立时间和设计使用年数、作物名称与轮作体系、耕作制度、灌溉制度等字段。该数据集可以为作物资源分布和农业区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本底数据 耕作制度 样地背景 长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5年CERN光合有效辐射数据集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慧 唐利琴 +41 位作者 胡波 刘广仁 王跃思 白帆 陈永福 程一松 杜娟 杜明武 高美荣 高新连 高永平 官有军 郭永平 韩建梅 韩军 何其华 姜峻 蒋正德 李国振 李猛 李小丽 李玉霖 林静慧 刘文杰 刘允芬 娄金勇 孟泽 乔田华 宋星宇 孙聃 孙维 王可琴 王克林 武传胜 徐浩 徐文婷 尹春梅 张法伟 张秀永 赵永芳 朱广伟 朱元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1期1-10,J0001-J0012,共10页
光合有效辐射在生态学、农学以及气候学等多个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是揭示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的基本生理变量,是光合潜力、潜在产量的评估研究和作物生长模拟研究、土壤碳的固定模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数据之一。该数据集涵... 光合有效辐射在生态学、农学以及气候学等多个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是揭示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的基本生理变量,是光合潜力、潜在产量的评估研究和作物生长模拟研究、土壤碳的固定模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数据之一。该数据集涵盖了中国8个典型陆地生态类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下属的40个辐射观测站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均值,时间跨度为2005~2015年。通过对传感器的集中标定与规范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保障了观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采用光谱仪、辐射标准灯传递辐射基准方案,对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进行集中标定与比对,标定精度小于5%,符合世界气象组织(WMO)标准;采用极值法对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n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 光合有效辐射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琳 李彤 +2 位作者 宋创业 韦文珊 吴冬秀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2-9,共8页
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种观测数据的综合集成,涉及22个CERN生态站1998-2018年的植物物种的观测记录3770条,包括各个台站观测的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等所有植物物种名录。另外,数据集包含生态站代码、植物种... 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种观测数据的综合集成,涉及22个CERN生态站1998-2018年的植物物种的观测记录3770条,包括各个台站观测的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等所有植物物种名录。另外,数据集包含生态站代码、植物种名、拉丁名、科中文名、科学名、属中文名、属学名、地方异名、台站地理位置等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植物名录 植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长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牛栋 黄铁青 +1 位作者 杨萍 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年第6期466-471,共6页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已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CERN建立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CERN在监测、研究、示范等工作以及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CERN未...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已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CERN建立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CERN在监测、研究、示范等工作以及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CERN未来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运行机制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0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典型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集
9
作者 郭学兵 初玉 +5 位作者 杜明武 兰玉婷 马健 潘成臣 谭会娟 王小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50-63,共14页
植被生物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重要环节,是定量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草地、荒漠生态系统之间的反馈调节作用等的基础。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荒漠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类型,本文选取中国生... 植被生物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重要环节,是定量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草地、荒漠生态系统之间的反馈调节作用等的基础。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荒漠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类型,本文选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中位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2个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海北站、内蒙古站)和5个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观测研究站(鄂尔多斯站、阜康站、临泽站、奈曼站、沙坡头站)的典型生态系统,对其按照CERN生态系统长期观测规范开展长期观测获取的植被地上生物量的2005–2020年间生长季的月动态实测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与质量控制,并开展了样方原始调查数据到样地尺度观测数据的统计计算,生成了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集,可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及植被保育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提供地面观测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草地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月动态 植被地上生物量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动植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概况 被引量:8
10
作者 裴男才 陈步峰 史欣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5期191-194,共4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为发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等基本特征,建立起广东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区域涉及广州(主站点为帽峰山)、佛山、中山、肇...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为发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等基本特征,建立起广东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区域涉及广州(主站点为帽峰山)、佛山、中山、肇庆等地,也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重要成员(CFERN;http://www.cfern.org/index.asp)。该文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近15年来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的各类公开发表文献,主要是生物基本要素(植物多样性、群落和景观多样性、鸟类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结果可为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 森林生物学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站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数据集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文 陈春兰 +17 位作者 党廷辉 樊月玲 郝翔翔 何永涛 况福虹 兰中东 李国振 李小军 李小丽 李玉强 热甫开提 苏永中 田振荣 王书伟 吴瑞俊 杨风亭 张玉铭 宗海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52-64,共13页
耕地有机碳是农田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耕地土壤分布广泛,土壤的区域异质性高,利用方式和种植制度复杂多样,因此研究耕地有机碳及储量的变化规律,摸清耕地土壤的固碳能力,认识耕地固碳与生产力保持的耦合机制,对中国来讲尤其重... 耕地有机碳是农田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耕地土壤分布广泛,土壤的区域异质性高,利用方式和种植制度复杂多样,因此研究耕地有机碳及储量的变化规律,摸清耕地土壤的固碳能力,认识耕地固碳与生产力保持的耦合机制,对中国来讲尤其重要。国内很多学者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文献报道的数据开展相关研究,但总体上看,系统的、长期的耕地土壤观测与试验数据相对缺乏。本数据集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9个涵盖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站多年系统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实测数据,结合有机碳估算模型,计算出2005–2015年来中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站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可以为更准确地估算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 农田生态系统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长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发展概况 被引量:12
12
作者 卢康宁 段经华 +3 位作者 纪平 李惠鑫 陈欢欢 杨振寅 《温带林业研究》 2019年第3期13-17,共5页
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是对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典型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地段建立长期定位观测设施,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等在自然状态或人为干扰下的变化过程进行长期连续观测,以... 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是对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典型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地段建立长期定位观测设施,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等在自然状态或人为干扰下的变化过程进行长期连续观测,以阐明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的内在机制。单个站点的长期定位观测、实验和研究往往具有其局限性,难以揭示更普遍性的规律。多站联合,从站到网的模式成为生态定位观测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70年代,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的网络化、全球化迅速发展。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是开展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平台,为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的发展现状,本文从发展情况、取得成果等方面重点介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的三个主要网络: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T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并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生态学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CTERN cern CNE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实物资源服务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文 郭学兵 何洪林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06,112,共6页
实物资源是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hinese National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NERN)的宝贵财富,对于开展联网观测、实验、研究具有广泛的用途及重大的价值。研究CNERN实物资源服务的相关问题,探索运行服务阶段CNERN实物资源服... 实物资源是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hinese National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NERN)的宝贵财富,对于开展联网观测、实验、研究具有广泛的用途及重大的价值。研究CNERN实物资源服务的相关问题,探索运行服务阶段CNERN实物资源服务的模式,对实现实物资源服务从服务科研创新向全面服务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探讨CNERN实物资源服务的内涵、特点、服务内容,并提出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实物资源服务模式,为"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技资源服务系统"的实物资源服务子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模式,也期望为相关部门开展实物资源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实物资源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并行编程技术在批量气象规范报表入库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学兵 《软件》 2018年第7期24-29,共6页
为满足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英文全称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对大批量气象规范报表(Excel格式)进行高效快速转换并载入数据库的需求,作者在对当前流行的并行编程方法和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Pytho... 为满足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英文全称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对大批量气象规范报表(Excel格式)进行高效快速转换并载入数据库的需求,作者在对当前流行的并行编程方法和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Python的多进程编程技术实现报表处理的方案,建立了CERN气象规范报表的抽象数据转换模型,并编写了多进程并行处理程序,实现了将大批量气象报表的快速转换载入Oracle数据库的功能。同时,作者对多进程编程的不同参数设置情景下的转换效率进行了测试、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利用Python并行编程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的潜力和性能,从而大大提高处理效率,且方法简便、事半功倍。作者最后进一步建议通过利用Parallel Python软件包,可更充分利用计算机多核性能,更大程度提高处理效率。更加满足CERN日益增长的数据快速处理需求。同时本文为类似数据处理需求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cern PYTHON 并行编程 多进程 气象 报表 转换入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的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资源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文 郭学兵 +1 位作者 何洪林 唐新斋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30-235,共6页
科技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又复杂的工程,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科技资源的管理,阐释CNERN科技资源及其生命周期,将CNERN科技资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资源需求、资源整合、资源保管、资源分析、资源服务和服务评... 科技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又复杂的工程,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科技资源的管理,阐释CNERN科技资源及其生命周期,将CNERN科技资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资源需求、资源整合、资源保管、资源分析、资源服务和服务评估6个阶段。在分析科技资源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涉及的管理内容基础上,提出基于生命周期的CNERN科技资源管理框架模型,实现CNERN科技资源的全链条、系统化管理,以提升CNERN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促进CNERN科技资源开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 科技资源管理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学兵 《情报探索》 201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意义]探讨2011—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简称CERN)的研究重点与热点。[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对这5年CERN(包括各生态站/中心)发表论文的关键词进行Web挖掘,运用共词分析方法对核心关键词的词频、共现... [目的/意义]探讨2011—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简称CERN)的研究重点与热点。[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对这5年CERN(包括各生态站/中心)发表论文的关键词进行Web挖掘,运用共词分析方法对核心关键词的词频、共现关系进行计算,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Pajek的可视化展示手段,对CERN科学研究主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土壤、水、微生物、碳、氮、肥、生物等主题是研究重点。并提出论文关键词标注应规范化,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cern 生态学 CSCD 中文文献 关键词 共词分析 共现关系 研究热点 Pajek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中国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水体pH和矿化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旭艳 张心昱 +3 位作者 袁国富 朱治林 唐新斋 孙晓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4-1222,共9页
选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2个典型农田生态系统,2004-2006年和2014-2016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pH和矿化度的监测数据,分析中国典型农田生态系统10年间pH和矿化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pH最低.10... 选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2个典型农田生态系统,2004-2006年和2014-2016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pH和矿化度的监测数据,分析中国典型农田生态系统10年间pH和矿化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pH最低.10年间桃源、千烟洲降水pH显著降低,且2014-2016年pH<5.60,为酸沉降;地表水pH为红壤丘陵区(6.33-6.89)低于其余地区(7.61-8.19),10年间桃源、海伦地表水pH降低1.39和0.35,而鹰潭、千烟洲地表水pH升高0.77和1.19;地下水pH为南方红壤丘陵区(5.55-7.45)、东北平原(6.71-7.46)低于其余地区(7.62-8.27).10年间栾城地下水pH降低0.60,而盐亭、千烟洲地下水pH增加0.47和0.78;地表水矿化度为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川中丘陵>红壤丘陵区.其中禹城(936-1183 mg·L^-1)最高,鹰潭和千烟洲最低(25-87 mg·L^-1).10年间桃源和千烟洲地表水矿化度降低138 mg·L^-1和62 mg·L^-1,其余农田生态系统变化不显著;地下水矿化度禹城(1594-2094 mg·L^-1)最高,为Ⅳ类地下水(1000-2000 mg·L^-1);封丘、栾城、安塞、常熟、盐亭、沈阳(319-750 mg·L^-1)其次,为Ⅲ类(500-1000 mg·L^-1)或Ⅱ类(300-500 mg·L^-1);其余生态系统达Ⅰ类(<300 mg·L^-1)地下水标准.10年间禹城地下水矿化度增加500 mg·L^-1,沈阳、长武、盐亭、千烟洲、常熟站、桃源降低102-384 mg·L^-1.不同空间格局、地质结构差异、化石燃料燃烧、人类活动(耕作、施肥、灌溉)是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各水体pH和矿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生态系统水体酸碱度、矿化度评估及其长期动态变化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农田生态系统 PH 矿化度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每木生物量数据质控方法和技术研究
18
作者 郭学兵 张黎 何洪林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CSCD 2023年第1期65-73,共9页
【目的】野外森林生态站乔木生物量长期动态观测数据,对于支撑中国典型森林碳储量、森林生产力等分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每木生物量(Tree biomass weight,TBW)数据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基础。TBW数据质量是其长期观测的生命线,也是生物量... 【目的】野外森林生态站乔木生物量长期动态观测数据,对于支撑中国典型森林碳储量、森林生产力等分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每木生物量(Tree biomass weight,TBW)数据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基础。TBW数据质量是其长期观测的生命线,也是生物量数据相关科学研究获得正确结论的基础。【方法】TBW数据质控方法的研究、数据质控标准的建立和数据质控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是提升TBW数据质量的三个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森林生态站TBW数据生产过程、TBW数据模式和数据项标准化内容,然后介绍TBW数据质控总体框架及质控方法,最后介绍信息技术(基于OLE编程、Python多进程计算)在TBW基础与实测数据质控及在派生数据自动核验方面的应用。【结果】本文实现了TBW数据一致性、准确性的快速检查,有助于形成标准化的数据质控业务流程,对于海量的森林生态站多样地TBW数据的高效质控和快速计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乔木 每木生物量 数据质控 OLE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6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水体酸碱度和总溶解性固体数据集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旭艳 唐新斋 +38 位作者 朱治林 袁国富 张心昱 王娇 孙晓敏 常学向 程一松 褚国伟 戴冠华 杜娟 傅伟 郭小伟 郭永平 何其华 姜峻 蒋正德 来剑斌 兰中东 李少伟 李伟 林静慧 林永标 刘文杰 刘晓利 刘新平 刘勇刚 路永正 鲁志云 苏宏新 唐家良 汪金舫 王小亮 杨风亭 尹春梅 张志明 张志山 赵常明 赵成义 朱睦楠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水体的酸碱度(pH)和总溶解性固体(TDS)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要监测指标,可为生态系统水体质量长期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降水pH可以表征其是否为酸沉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pH则关系到水质是否对植物生长和动物饮用存在危害等... 水体的酸碱度(pH)和总溶解性固体(TDS)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要监测指标,可为生态系统水体质量长期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降水pH可以表征其是否为酸沉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pH则关系到水质是否对植物生长和动物饮用存在危害等。TDS是表征水体溶解性固体总含量的指标,同样影响到植物根系的水分吸收和动物的生存分布。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CERN农田、森林、荒漠、草原、沼泽5种典型生态系统34个生态站2004-2016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pH和TDS数据。本数据集可为分析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酸碱度和TDS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格局提供数据,可为研究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水质酸碱度和盐碱化的长期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生态站 酸碱度(pH) 总溶解性固体(TDS) 降水 地表水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长期动态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英杰 刘佩伶 +5 位作者 刘效东 张倩媚 蔡雁行 刘菊秀 周庆 张卫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6,共8页
[目的]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是林地环境特征的重要方面,探究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长期动态及其影响机制对认知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森林立地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鼎湖山国家级保护区内严格保护下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为... [目的]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是林地环境特征的重要方面,探究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长期动态及其影响机制对认知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森林立地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鼎湖山国家级保护区内严格保护下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台站标准化的观测规范,对森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长期观测(2005—2018年),探究该地带性顶极森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长期动态及其环境影响机制。[结果]鼎湖山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 975.6 mm,年均蒸发量1 117.3 mm,降雨丰富,热量输入稳定,雨热同期特征显著。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枯落物层现存量的多年均值为126.0g·m^(-2),干季期间现存量(130.3 g·m^(-2))略高于湿季(121.6 g·m^(-2));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多年均值为89.5%,湿季(103.2%)显著高于干季(75.8%),且湿季期间枯落物层含水量的变异系数(19.6%)显著低于干季(35.9%)。此外,相较于同期表层土壤(0~15 cm)的变化,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变异系数(30.1%)显著高于土壤水分的相应变异(11.6%),表明枯落物层对外界环境变化更具敏感性。进一步分析表明,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蒸发量、饱和水汽压差和土壤水分条件均显著影响着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变化,尤其是湿季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干季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对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变化表现出主导作用。[结论]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枯落物层具有重要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环境以及指示森林立地环境变化等的水文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层含水量 季风常绿阔叶林 水文功能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