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新津宝墩遗址的植硅体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涛 江章华 +6 位作者 何锟宇 杨洋 Jade d’Alpoim GUEDES 蒋洪恩 胡耀武 王昌燧 吴妍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农业是文明产生的深厚基础。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的中心,探讨其史前农业的经济形态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新津宝墩遗址的文化层剖面及两处灰坑的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并结合浮选结果,以期探讨宝墩遗址农业经... 农业是文明产生的深厚基础。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的中心,探讨其史前农业的经济形态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新津宝墩遗址的文化层剖面及两处灰坑的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并结合浮选结果,以期探讨宝墩遗址农业经济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宝墩文化层中,存在大量具有驯化特征的产于水稻叶秆的扇型和横排双裂片型(哑铃型)植硅体以及产于水稻稃壳的双峰型植硅体,同时还存在少量黍稃壳植硅体碎片。水稻扇型植硅体多呈典型的驯化形态,总体尺寸较大,其测量数据符合粳稻植硅体特征。这表明宝墩先民的经济结构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有粟作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宝墩遗址 植硅体 稻作农业 粟作农业 新石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的文化探寻 被引量:7
2
作者 乔南 李可可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4-55,91,共3页
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在两千余年的历史中,都江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水文化,这一文化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既反映了普遍的科学技术原理,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地区特征。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高度展现。
关键词 都江堰 成都平原 水利史 治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