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与自然的互动--陈献章哲学思想及其道德实践
1
作者 李晨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陈献章作为明代重要哲学家之一,以往学界多从其学说整体角度研究其思想,缺乏对其内在观点的深入解读。陈献章认为“心”是连接个体与宇宙的桥梁,通过“心”的修养,人能与自然法则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将“自然”视为宇... 陈献章作为明代重要哲学家之一,以往学界多从其学说整体角度研究其思想,缺乏对其内在观点的深入解读。陈献章认为“心”是连接个体与宇宙的桥梁,通过“心”的修养,人能与自然法则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主张人应顺应这一法则。他提出个体通过静坐与内观的方法,结合日常实践,能够认识到自我的道德责任和整个宇宙的秩序,实现“心”与“自然”的互动。这一思想成为明代心学萌发的开端,也为理解儒家天人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研究陈献章哲学中“心”与“自然”的互动与实践,以及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有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更好地传承古代哲学、文化思想中的有益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心学 自然 天人合一 道德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散佚弟子拾遗
2
作者 刘金荣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25,90,共6页
明初以陈献章为宗师的白沙学派崛起于粤中而倾动全国,四方拜入门下者众多。对于白沙学派弟子门人的来源、分布以及数量等情况,前人先后作过几种辑录,但仍有遗漏。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和地方志、文集、传记、墓志等多种文献史料,考得散佚... 明初以陈献章为宗师的白沙学派崛起于粤中而倾动全国,四方拜入门下者众多。对于白沙学派弟子门人的来源、分布以及数量等情况,前人先后作过几种辑录,但仍有遗漏。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和地方志、文集、传记、墓志等多种文献史料,考得散佚陈献章弟子15人,其中广东省内5人,省外10人。白沙学派弟子门人特别是广东省外弟子门人的补缺,对揭示白沙心学的地域流布及社会影响状况,展演白沙学派的规模与传承轨迹不无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白沙学派 弟子 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以“自得”为核心的育德思想
3
作者 张芳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6-30,93,共6页
陈献章作为明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岭南地区创立了“江门学派”,建立了一套以“自得”为核心的育德思想。他提出了“学贵自得”“勿忘勿助”“静坐养端倪”“诗以载道”等育德理念和方法,强调以“育”代“教”,旨在培养具备“学贵... 陈献章作为明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岭南地区创立了“江门学派”,建立了一套以“自得”为核心的育德思想。他提出了“学贵自得”“勿忘勿助”“静坐养端倪”“诗以载道”等育德理念和方法,强调以“育”代“教”,旨在培养具备“学贵知疑”的求真精神、“以自然为宗”的向善之德、“万化感应”的审美旨趣的“成人”。这些德育理念对当今仍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自得 育德 古典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诗教”思想研究
4
作者 范国增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95-198,共4页
“诗教”是陈献章的教育方式方法。其“诗教”实践是以宗自然的心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天道、人道、诗道构建“诗教”哲学基础。以道德教育为“诗教”实践的目的,要引导、教育学生形成君子人格。以情感教育为“诗教”实践的中心,引导学生... “诗教”是陈献章的教育方式方法。其“诗教”实践是以宗自然的心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天道、人道、诗道构建“诗教”哲学基础。以道德教育为“诗教”实践的目的,要引导、教育学生形成君子人格。以情感教育为“诗教”实践的中心,引导学生求真、求实、情感互动。以自我探索为“诗教”实践的方法,要求学生敢于立志、精于用心、善于反求诸身。陈献章的“诗教”实践培育了一代优秀学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诗教 宗自然 君子人格 自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思、得——陈献章实施“诗教”的逻辑路径
5
作者 范国增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3期125-127,共3页
“诗教”是陈献章的教育方法,也是其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静—思—得”是其“诗教”实践的逻辑路径。“静”是内心的平和与专注,“诗教”的基石,通过体认自然、持敬入德、静坐来实现。“思”是独立思考与探索,“诗教”的核心,通过观物... “诗教”是陈献章的教育方法,也是其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静—思—得”是其“诗教”实践的逻辑路径。“静”是内心的平和与专注,“诗教”的基石,通过体认自然、持敬入德、静坐来实现。“思”是独立思考与探索,“诗教”的核心,通过观物思理、反求诸己、学贵知疑来实现。“得”是知识内化与人生体悟,“诗教”的目标,通过诗歌学习与交流、自得之法、体认天理来实现。此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一条完整的逻辑路径,为我们当下开展教育教学提供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诗教 静、思、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似禅非禅”说考辨
6
作者 金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7-61,93,共6页
宋明儒学发展出由人心到宇宙的新儒学范畴,无疑是受到佛教影响。明初陈献章之学强调主体通过静心涵养的工夫手段,将宇宙万物视作由自身“主一”发散至外界的心物相通,以寻求“此心此理”的契合范畴。但同门胡居仁及明中期的罗钦顺直言... 宋明儒学发展出由人心到宇宙的新儒学范畴,无疑是受到佛教影响。明初陈献章之学强调主体通过静心涵养的工夫手段,将宇宙万物视作由自身“主一”发散至外界的心物相通,以寻求“此心此理”的契合范畴。但同门胡居仁及明中期的罗钦顺直言陈献章之学是“似禅”之学,此番诘难使后世易对陈献章之学产生理解偏差。故通过陈献章“主静”“虚寂”等“似禅非禅”之考辨,并考察陈献章诗学对佛教禅学的掫聚和改造,从而重现陈献章闳识孤怀之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胡居仁 罗钦顺 “似禅非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王朝陈献章“从祀文庙”之争考论
7
作者 史策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68,94,共7页
陈献章是中国明朝最具影响力的儒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朝鲜却遭到了学界的抵制与批评,盖因大多数朝鲜学者认为其学说杂糅了禅学,与陆九渊、王守仁的学说同属异端外道,而不予接纳。在其后朝鲜王朝关于文庙从祀人员升黜的讨论中,亦未效法明... 陈献章是中国明朝最具影响力的儒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朝鲜却遭到了学界的抵制与批评,盖因大多数朝鲜学者认为其学说杂糅了禅学,与陆九渊、王守仁的学说同属异端外道,而不予接纳。在其后朝鲜王朝关于文庙从祀人员升黜的讨论中,亦未效法明制,将陈献章列入文庙供奉。这反映中国与朝鲜两国学者对本国儒学发源的认同和对佛家思想的态度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的产生,是朝鲜儒学在地化的表现,亦促进了东亚儒学演进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朝鲜王朝 性理学 从祀文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诗文中的“隐逸”审美观及其美育价值探析
8
作者 杨舟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1,共6页
陈献章将“心”与“道”放置在同等地位,从而建立了“心与道合”的心学体系,并由此展开了他的诗文创作,其中传达出浓厚的“隐逸”审美观。通过对陈献章的诗文进行分析并结合个人经历,可以挖掘出其诗文中以“淡泊名利、隐于自然、一醉千... 陈献章将“心”与“道”放置在同等地位,从而建立了“心与道合”的心学体系,并由此展开了他的诗文创作,其中传达出浓厚的“隐逸”审美观。通过对陈献章的诗文进行分析并结合个人经历,可以挖掘出其诗文中以“淡泊名利、隐于自然、一醉千秋、推崇隐士”四个层次逐级搭建所组成的“隐逸”审美观,体现出其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与追求生命解放、回归本真的独特精神。陈献章凭借与家风教育密切关联的“隐逸”审美观,为后世学人所继承宣扬,并赋予其提高精神境界与丰富人格修养的美育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中国美学 隐逸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与晚明文学思潮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学堂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7,共6页
陈献章诗歌真率洒脱、富有情韵,为长期沉寂的明代诗坛注入了一线生机。他论诗求真重趣,已为后来的公安派开启了先声。他的心学受庄禅影响,以致虚、自然和人格自觉为追求,容纳了一些情绪体验,与重性灵的诗学精神有相通之处。基于上述事实... 陈献章诗歌真率洒脱、富有情韵,为长期沉寂的明代诗坛注入了一线生机。他论诗求真重趣,已为后来的公安派开启了先声。他的心学受庄禅影响,以致虚、自然和人格自觉为追求,容纳了一些情绪体验,与重性灵的诗学精神有相通之处。基于上述事实,我们说他为晚明文学思想揭开了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晚明文学思想 风韵 心学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陈献章的自得之学——兼论陈献章与王阳明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98,125,共8页
陈献章不依傍权威显学程朱理学,有着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之见。他的自得之学包括:提出道(理)本论和心本论;含纳心量广大、无累无滞、自然和孔颜之乐等自得的境界;提出立志、读书和静坐等自得的方法。陈献章受到吴与弼的潜移默化并对佛... 陈献章不依傍权威显学程朱理学,有着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之见。他的自得之学包括:提出道(理)本论和心本论;含纳心量广大、无累无滞、自然和孔颜之乐等自得的境界;提出立志、读书和静坐等自得的方法。陈献章受到吴与弼的潜移默化并对佛道多有借鉴。王阳明熟稔陈献章之学,阳明心学可说是对陈献章心学的修正和发展。但因对陈献章心学有异议,且顾及视陈献章如父师的湛甘泉的感受,故王阳明平生不大提及陈献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自得之学 王阳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阅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静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88,共10页
陈献章是明代中期著名思想家,系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过渡的重要人物。在长期的读书、教学实践中,陈献章继承心学渊源,在对当时一味"述朱"的沉闷学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提出打破书本束缚,以"求自得"... 陈献章是明代中期著名思想家,系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过渡的重要人物。在长期的读书、教学实践中,陈献章继承心学渊源,在对当时一味"述朱"的沉闷学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提出打破书本束缚,以"求自得"为目的追求的阅读理念。围绕这一目标,提出"贵疑""求诸心"的阅读方法,系统阐释了"读书"在为学之道中所居的位置。在全民阅读工作持续推进的今天,陈献章提出的阅读方法,重视阅读体验的理念,仍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阅读理论 “求自得” 阅读史 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胡居仁对陈献章之批评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代湘 黄丽娅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9-32,55,共5页
胡居仁与陈献章同为吴与弼受业门徒,然治学理路却大相径庭。胡氏站在维护儒学正统的立场,从工夫修养论方面批评陈氏的心学理路,具体有三:"屏绝思虑以求静";"不读书";"放开太早,求乐太早"。这为深入研究... 胡居仁与陈献章同为吴与弼受业门徒,然治学理路却大相径庭。胡氏站在维护儒学正统的立场,从工夫修养论方面批评陈氏的心学理路,具体有三:"屏绝思虑以求静";"不读书";"放开太早,求乐太早"。这为深入研究明初理学流衍提供了极佳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居仁 陈献章 “敬” “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学脉对王阳明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学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9,共5页
从根本上说,王阳明的思想源自对儒家经典《孟子》、《大学》等的解读与发挥。就近处而言,王阳明的思想则来自朱熹思想的刺激,如果说朱熹思想的刺激属于反面的影响,那么陈献章学脉对王阳明思想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而这正是... 从根本上说,王阳明的思想源自对儒家经典《孟子》、《大学》等的解读与发挥。就近处而言,王阳明的思想则来自朱熹思想的刺激,如果说朱熹思想的刺激属于反面的影响,那么陈献章学脉对王阳明思想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而这正是本文的立脚点。陈献章学脉对王阳明的影响,通过娄谅,主要通过湛若水与王阳明的交往与论学得以显现。厘清这一点,对进一步把握王阳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之脉络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学脉 湛若水 王阳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诗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燕 王珍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陈献章不但在思想方面由程朱理学转向心学,成为明代心学的开山之人,而且在文学方面也由"抑情"转向"重情",成为晚明文学发展史上诗风转捩的发轫人物。陈献章引以"心"为本体,以自得之法直叩自然的哲学观念... 陈献章不但在思想方面由程朱理学转向心学,成为明代心学的开山之人,而且在文学方面也由"抑情"转向"重情",成为晚明文学发展史上诗风转捩的发轫人物。陈献章引以"心"为本体,以自得之法直叩自然的哲学观念入诗学,形成了诗抒性情、诗尚雅健、宗自然和以诗传道的诗学思想。这种心学思想与文学形式的相互交融不仅呈现出了一种诗学意义上迥异流俗的审美体验,还呈现出了一种价值追求意义上洒脱自如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心学思想 诗学思想 诗学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陈献章对名利的批判看道家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运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4,共5页
陈献章以自然为宗旨,从实现个体精神的自由境界出发,对名利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正是在这种批判中,体现了道家尤其是庄子对白沙思想的明显影响,彰显了白沙社会批判思想中的道家文化色彩。
关键词 陈献章 道家 名利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全粤诗》明三家诗集的校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福标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74,共3页
《全粤诗》在编纂过程中,广搜博采各种相关文献,精心校理,保证了数量之"全"与质量之"善",既有助于岭南文学研究的深入,又保存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以其中陈琏集、陈献章集和谢元汴集三家的校理可窥一斑。
关键词 全粤诗 陈琏集 陈献章集 谢元汴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献章及其门人的隐士传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铁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77-80,共4页
明代广东儒学在陈献章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隐士风潮。这与陈献章哲学思想中对于"静"和"自得"的推崇有关。隐逸对于陈献章来说是一个为学的必要阶段,只有通过隐逸达到不以功业为挂碍的境界,才可以自在地出仕或不仕... 明代广东儒学在陈献章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隐士风潮。这与陈献章哲学思想中对于"静"和"自得"的推崇有关。隐逸对于陈献章来说是一个为学的必要阶段,只有通过隐逸达到不以功业为挂碍的境界,才可以自在地出仕或不仕。陈献章门下几位隐士的表现,体现了其为学之道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广东儒学 隐士 处士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儒道兼综的道德文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运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5,93,共5页
陈献章作为明代社会变化的感受者和见证者,为救人心、救社会、重建道德主体哲学,摆脱束缚,大胆创新,实现了学术文化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向。在这种转向过程中,透过陈献章对生死、苦乐、名利、仕隐等道德文化问题的阐述,可以看出其儒道兼综... 陈献章作为明代社会变化的感受者和见证者,为救人心、救社会、重建道德主体哲学,摆脱束缚,大胆创新,实现了学术文化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向。在这种转向过程中,透过陈献章对生死、苦乐、名利、仕隐等道德文化问题的阐述,可以看出其儒道兼综的道德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生死 苦乐 名利 仕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献章对悦生恶死观念的批判与道家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运华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人类思想史上,社会批判思想是表现人的觉醒的一种意识。陈献章对悦生恶死观念的批判,体现了道家尤其是庄子对白沙思想的明显影响,彰显了白沙社会批判思想中的道家文化色彩。
关键词 陈献章 白沙 社会批判思想 庄子 道家思想 思想史 道家文化 人的觉醒 观念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与弼对陈献章之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运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93,共6页
吴与弼的学术成就导引了明代中期心学思潮的兴盛,深刻地影响着陈献章创立的江门学派和王阳明的"王学"。从陈献章心学思想的形成及人生历程看,吴对他的影响主要在于:接受儒家思想渊源的系统知识,学习精神激励和高尚人格引导,... 吴与弼的学术成就导引了明代中期心学思潮的兴盛,深刻地影响着陈献章创立的江门学派和王阳明的"王学"。从陈献章心学思想的形成及人生历程看,吴对他的影响主要在于:接受儒家思想渊源的系统知识,学习精神激励和高尚人格引导,学习方法启发和学术思想承绪,耕读教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与弼 陈献章 心学 静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