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在CT静脉增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樊勤莲 喻建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研究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在CT静脉增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行CT静脉检查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进行CT静脉增强检测,观察与评价患者身体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120... 目的研究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在CT静脉增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行CT静脉检查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进行CT静脉增强检测,观察与评价患者身体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120例患者中全身耐受性为佳者112例,大部分患者对该药剂有良好的耐受性;在安全评价上,所有患者均呈轻度反应,持续时间较为短暂,且在后期复查时自行消失。结论在CT静脉增强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重度不良反应,适用于CT静脉增强检查环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静脉增强 碘佛醇 非离子型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在CT静脉增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
作者 陈胜军 吴丽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419-420,共2页
目的探讨CT静脉增强扫描中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4例行CT静脉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碘佛醇用量为80~100 mL,注射速度为3~6 mL/s,均在增强扫描前2 h及增强扫描后即刻、扫... 目的探讨CT静脉增强扫描中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4例行CT静脉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碘佛醇用量为80~100 mL,注射速度为3~6 mL/s,均在增强扫描前2 h及增强扫描后即刻、扫描后1 h、48 h对生命体征记录,观察注射部位,检查心电图,在增强扫描前2 h和增强扫描后48 h,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及肾功能检查,且在增强扫描时及扫描后即刻、扫描后15 min、1 h、48 h等不同时间段对不良反应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碘佛醇注射后,全身耐受优良率为100%,有潮红及热感7例,占8.3%;轻度不良反应1例,占1.2%,无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CT静脉增强扫描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不良反应率居较低水平,具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静脉增强扫描 非离子型对比剂 碘佛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肺静脉增强CT结构特征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新华 吕传国 +2 位作者 张珂 顾庆春 薛春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6期415-421,共7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肺静脉CT增强结构特征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9月—2021年6月103例NVAF患者肺静脉CT增强检查和临床资料,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将患... 目的探讨左心房-肺静脉CT增强结构特征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9月—2021年6月103例NVAF患者肺静脉CT增强检查和临床资料,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53例与无血栓组50例。分析两组肺静脉CT增强结构特征,包括肺静脉开口直径、同侧上下肺静脉间夹角,左心房左右径、前后径及上下高径、左心耳的开口长径及深度,左心房中部CT值、左心耳开口处及最深部CT值及其相应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每位患者D-二聚体指标。采用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因素诊断左心耳血栓的价值。结果103例NVAF患者中,男62例,女41例,平均(67.17±5.32)岁。血栓组较无血栓组左侧肺静脉夹角较小(P=0.047),左心房各径线(左右径、上下径及前后径)(P=0.042、0.024、0.001)及左心耳开口长径较大(P<0.001);左心房中部SNR(P=0.003)、左心耳开口处及深部的CT值及SNR(P=0.053、0.006、0.01、0.044)、左心耳开口处CNR较小(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P=0.747)、各肺静脉开口直径(P=0.464、0.284、0.702、0.159)、右侧上下肺静脉夹角(P=0.252)、左心耳深度(P=0.888)、左心房内CT值(P=0.156)均无显著差异(P>0.05)。D-二聚体有统计学差异(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耳开口长径是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ROC曲线分析当左心耳开口长径为22.5 mm时,诊断左心耳血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96.0%。结论NVAF患者左心耳开口长径增大、左心房各内径增大、左心耳开口处CT值降低、D-二聚体升高,对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均有一定的风险预测价值,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要低于其余各项,其中左心耳开口长径(22.5 mm)可作为独立风险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左心耳 静脉ct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脑控制专用CT增强注射器在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思霞 植伟科 庄伟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8期102-103,共2页
我院CT室从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对1089例患者在应用专用CT增强注射器时CT增强扫描的临床体会。本组病例中男697例,女392例。年龄最小的为14岁,最大的为80岁,平均年龄53.5岁。55~70岁年龄段患者作CT增强检查最多,占CT增强总人数的42... 我院CT室从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对1089例患者在应用专用CT增强注射器时CT增强扫描的临床体会。本组病例中男697例,女392例。年龄最小的为14岁,最大的为80岁,平均年龄53.5岁。55~70岁年龄段患者作CT增强检查最多,占CT增强总人数的42.5%。1089例病人中随访除穿刺部位局部渗漏23例、上肢肿胀1例外,无空气栓塞,无心脑血管病意外发生。说明微电脑控制专用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CT增强扫描的正确性、可靠性是较为理想的。指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操作方法,严谨的管道排气,正确的编程,适当的造影剂注入量、流量及总量的计算保证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注射器 ct增强扫描静脉穿刺 造影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评估效果
5
作者 黄秋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分析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栓的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4年1月本院86例疑似左心耳血栓的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与TEE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诊断准确率及特异度... 分析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栓的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4年1月本院86例疑似左心耳血栓的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与TEE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诊断准确率及特异度方面,第2期CT较第1期CT高(P<0.05);左心耳口短径与长径方面,血栓组较无血栓组高(P<0.05)。结论 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在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清楚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 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