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技术联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刘世雄 张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1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技术(CTA)联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延安市黄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A、心脏彩超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C...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技术(CTA)联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延安市黄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A、心脏彩超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阳性及阴性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CAG诊断结果显示,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阳性50例,阴性30例;心脏彩超诊断阳性45例,阴性35例;CTA诊断阳性45例,阴性35例;心脏彩超联合CTA诊断阳性62例,阴性18例。心脏彩超联合CTA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心脏彩超、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CTA、心脏彩超联合CTA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联合心脏彩超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血管造影技术 心脏彩超 阳性检出率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穿支皮瓣临床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珏 刘海峰 +4 位作者 王旭东 杜博帆 王海宁 黄伟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1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术前下肢穿支血管特征评估、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50例,采用CDU和MDCT术前探测下肢穿支血管位置、口径、走...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术前下肢穿支血管特征评估、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50例,采用CDU和MDCT术前探测下肢穿支血管位置、口径、走行等信息,并加以比较评估,选择优势穿支指导皮瓣设计。术中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大腿区域穿支血管识别率CTA 100%,CDU 94.1%;在小腿区域,则是CDU 96.9%,CTA 87.9%。CDU表现出更好的下肢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有2例皮瓣远端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44例直接关闭缝合,6例行部分植皮关闭。结论穿支血管术前影像学导航技术可提供穿支血管位置、口径、走行等信息,以指导手术设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对于下肢脂肪层厚的部位建议行CTA,脂肪层较薄的部位建议行CD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下肢 ct血管造影技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MMP-9、PAF及Lp-PLA2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峰 邓大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2期291-295,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威胁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确诊的20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114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92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威胁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确诊的20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114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92例(SAP组),用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检测患者的斑块性质,并检测了血清明胶酶B(MMP-9)、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Lp-PLA2)浓度,分析MMP-9、PAF及Lp-PLA2与斑块性质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CS组患者斑块面积和偏心指数均大于SAP组(P<0.05);ACS组患者血清MMP-9、PAF及Lp-PLA2的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ACS组患者易损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SAP组(P<0.05)。所有易损斑块患者血清MMP-9、PAF及Lp-PLA2的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偏心指数与血清MMP-9、PAF及Lp-PLA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通过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结合血清MMP-9、PAF及Lp-PLA2浓度,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血清MMP-9、PAF及Lp-PLA2浓度与斑块的性质及不稳定性有关,可为预测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 MMP-9 PAF LP-PLA2 冠状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汤素琼 李彬 +4 位作者 吉六舟 黄华明 张景宇 伊藤理江子 山田麻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33期3748-3750,共3页
目的评价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头颈动脉狭窄患者34例,均进行头颈部血管CT血管造影、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GE... 目的评价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头颈动脉狭窄患者34例,均进行头颈部血管CT血管造影、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DSA诊断血管正常412支,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155支,其中轻度狭窄104支,动脉血管中度狭窄33支,重度动脉血管狭窄11支,闭塞7支。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血管正常418支,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160支,其中轻度狭窄93支,动脉血管中度狭窄48支,重度动脉血管狭窄12支,闭塞7支。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561/578),96.1%(149/155),97.4%(412/423),93.1%(149/160)及98.6%(412/418)。结论 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 头颈部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技术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健康人群阑尾中的显示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洪 皱庆 +2 位作者 明兵 罗小兰 周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422-1423,142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阑尾的显示率和正常影像表现。方法:本文回顾分析114例利用MSCT的薄层容积扫描,重建健康阑尾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健康阑尾最大管径可达8.5 mm,阑尾管腔内可以含气,肠壁较薄...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阑尾的显示率和正常影像表现。方法:本文回顾分析114例利用MSCT的薄层容积扫描,重建健康阑尾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健康阑尾最大管径可达8.5 mm,阑尾管腔内可以含气,肠壁较薄,阑尾周围筋膜清晰,无增厚表现。结论: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是阑尾的最佳显示技术;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阑尾动脉的显示可以辅助阑尾的显示,但不能提高阑尾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多平面重建技术MPR ct血管造影技术(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董琴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D患者,34例患者均接受CTA检查,将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结果的准确...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D患者,34例患者均接受CTA检查,将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CT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Stanford分型情况、破口分区情况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术前诊断AD中使用CTA技术能够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型情况进行准确地反映,并进行破口分区,可指导术前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CT血管造影技术在糖尿病足病血管病变诊断中的评估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传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期221-222,共2页
目的:观察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部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5例,将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与超声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手术病理等诊断方法的结果进... 目的:观察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部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5例,将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与超声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手术病理等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与超声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手术病例等诊断方法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不存在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评估效果比较好,适合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谈ct血管造影技术 糖尿病足部病 血管病变诊断 评估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春芹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均采取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同时给予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均采取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同时给予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57例显像成功,24例为单纯脑动脉瘤,11例为脑动脉狭窄合并脑梗死,8例为单纯脑动脉狭窄,6例为脑动脉瘤合并脑动脉狭窄,8例为动静脉畸形。CT血管造影(CTA)诊断符合率为95.00%(57/60)。2例CTA诊断结果与DSA不同,1例出现运动伪影,显像模糊。结论:以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对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脑动脉成像 ct血管造影技术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诊断中采取CT血管造影技术(CTA)的检出率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万振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9期130-131,共2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45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128层螺旋CTA检查诊断,并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视为金标准,对诊断结果准确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45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128层螺旋CTA检查诊断,并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视为金标准,对诊断结果准确分析。结果:45例患者180节段冠脉血管中,经CTA呈现检查提示:45支阳性,135支阴性;SCA检查:50支阳性,130支阴性。128层螺旋CTA诊断冠心病敏感度、特异性、总符合率、PPV和NPV分别是80.00%(40/50)、96.15%、91.67%、88.89%和92.59%;在阳性预测值(PPV)方面,SCA诊断方法与CTA诊断方法无明显差异(χ~2=1.385;P=0.239)。结论:CT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其可以清楚的诊断患者病情变化状况,以便及早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技术 冠心病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3D-CTA)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琳 杜瑞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接收的80例确诊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所有患...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接收的80例确诊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D-CT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3D-CTA检查,颅内多发动脉瘤检出77例,诊断准确率是96.25%。通过不同角度的旋转,能够将颅内动脉瘤清楚的显示出来,通过观察3D-CTA彩色图像,能够将动脉瘤生长方向、载瘤动脉、立体形态、瘤颈宽窄和瘤体大小等显示出来。动脉瘤分布位置:基底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瘤、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占比分别是1.25%、1.25%、8.75%、7.50%、1.25%、1.25%、11.25%、30.00%、15.00%、12.50%、6.2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将多发动脉瘤所处位置及病变状况等清楚的显示出来,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 128层螺旋ct 诊断准确率 基底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方面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书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9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3D-CTA)对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5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全部患者均行3D-CTA检查,将3D-CTA检查结果与血管介入证实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3例患者... 目的:观察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3D-CTA)对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5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全部患者均行3D-CTA检查,将3D-CTA检查结果与血管介入证实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3例患者经血管内介入证实均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3D-CTA共检出5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检出率达到94.34%。其中39例为2个动脉瘤,14例为3个动脉瘤。结论:对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而言,3D-CTA检查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式,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检出率,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多发动脉瘤 检出率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效用研究
12
作者 魏在容 杨凤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35-37,共3页
探讨CT血管造影技术用来诊断颈动脉狭窄斑块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方法 将2020年5月~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50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患者都进行CT血管造影扫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CTA和DSA诊... 探讨CT血管造影技术用来诊断颈动脉狭窄斑块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方法 将2020年5月~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50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患者都进行CT血管造影扫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CTA和DSA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DSA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100%,CTA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SA对于颈动脉狭窄Ⅰ级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显著高于CTA检查的8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对颈动脉Ⅱ级、Ⅲ级及Ⅳ级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技术对于发现颈动脉狭窄斑块具有重大意义与价值,其诊断具有无创、方便、快捷、患者接受射线剂量少的特点,在检查颈动脉狭窄的程度、长度及血管内表面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便于医生准确的制定方案,利于患者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技术 颈动脉狭窄斑块 诊断 效用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13
作者 丁薇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10期4807-4807,共1页
目的对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行血管置换术或者是腔内隔绝术临床患者病例35例,对其术前和术后展开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将... 目的对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行血管置换术或者是腔内隔绝术临床患者病例35例,对其术前和术后展开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同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CTA检查确诊患者StanfordA型者5例,破口处在0-2区;确诊为StanfordB型者30例,其中有26例破口处在3-4区,另外4例属于多破口。术中发现与以上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采用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在主动脉夹层展开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很高,能够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准确的分型,为手术规划提供可靠参考,值得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 主动脉夹层(AD) 术前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14
作者 徐懋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56-58,共3页
在脑血管疾病人员中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所采取的检查手段为脑动脉成像血管造影技术(CTA),检查结束后分析CTA所获取的价值。方法 研究展开地点、时间段、病例数分别设定为长沙市中医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60例疑似脑血管疾... 在脑血管疾病人员中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所采取的检查手段为脑动脉成像血管造影技术(CTA),检查结束后分析CTA所获取的价值。方法 研究展开地点、时间段、病例数分别设定为长沙市中医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6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人员,经CTA检查后,与临床综合诊断为最终检查结果,进而判断CTA在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人员为56例,CTA结果则显示确诊者为54例,分析诊断效能情况如下:敏感度具体计算为96.43%(54/56)、特异度具体计算为100.00%(4/4)、准确度具体计算为96.67%(58/60),检验值为0.831,一致性检测结果良好。CTA所示脑血管疾病类型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有较高相似性(P>0.05)。 结论 对于脑血管疾病人员而言,CT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检出率,且对机体无创,病患接受度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 ct血管造影技术 血管疾病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穿支血管定位中的比较 被引量:31
15
作者 冯少清 喜雯婧 +3 位作者 王珏 李华 李科 章一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特征和效果。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对自下肢切取穿支皮瓣的40个病例术前均采用两种技术进行穿支血管的评估,包括位置、口径、走行路径等信息...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特征和效果。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对自下肢切取穿支皮瓣的40个病例术前均采用两种技术进行穿支血管的评估,包括位置、口径、走行路径等信息,依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穿支血管,并将术前检测的结果与术中探查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DU和CTA在下肢穿支血管的识别率分别为95.0%和90.0%、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5.O%和82.5%,CDU表现出更高的精确度。在检查及图像分析总时间上两种技术没有明显差异。设计的所有皮瓣均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出现2.0cm×2.0cm的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35例直接关闭缝合。5例通过部分植皮关闭。结论术前影像学技术可提供准确的穿支血管解剖学信息,方便手术设计,减少供区损伤。获得最佳手术效果。对于下肢穿支血管的术前评估,建议首选CDU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下肢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血管造影技术
原文传递
三维CT血管造影-表面遮盖显示技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慧 王夏红 赵建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7-349,共3页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表面遮盖显示技术 数字减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杨余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S0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CT血管造影技术(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每组68例。A组采取方案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B组采取方案为管电压100 kv... 目的探讨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CT血管造影技术(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每组68例。A组采取方案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B组采取方案为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s。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质量评估(主、客观评分)、射线剂量评估(扫描长度、有效剂量)结果等。结果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质量评估的主、客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射线剂量评估的扫描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有效剂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CTA技术能非常清楚地观察病变情况,而适当降低管电压不仅不影响诊断效果,同时还可降低射线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ct血管造影技术 影响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波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7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7月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0例临床冠心病诊断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患者诊断效果...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7月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0例临床冠心病诊断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患者诊断效果。结果:80例患者诊断中,阳性诊出例数为78例,阴性诊出例数为2例,患者阳性诊出率97.50%。同时不同分支冠状动脉CTA诊断符合率如下:主左干符合率89.29%,右冠状动脉符合率82.76%,左前降支符合率94.54%,左回旋支符合率97.74%。结论:CT血管造影技术可满足冠心病患者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技术 冠心病患者 诊断方法 应用效果 观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应用
19
作者 王永利 张建宁 杨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68-270,共3页
关键词 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动脉瘤 肿瘤破裂 急性期 3D-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在MB-MCA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王亚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在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就诊的疑似MB-MCA患者21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冠状动脉造影(CAG)与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CTA)检查,对比CAG检查和CTA...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在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就诊的疑似MB-MCA患者21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冠状动脉造影(CAG)与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CTA)检查,对比CAG检查和CTA检查诊断一致性与狭窄程度与长度,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CTA检出浅在型MB-MCA52例,深在型MB-MCA44例,共99段MB-MCA段数,CAG检出浅在型MB-MCA47例,深在型MB-MCA44例,共94段MB-MCA段数,两种检查方法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浅在型MB-MCA的MB长度明显大于CAG检查(P<0.05),CTA检查与CAG检查检出浅在型MB-MCA的MCA狭窄度,深在型MB-MCA的MB长度及MCA狭窄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CTA检查诊断深在型MB-MCA与浅在型MB-MCA阴阳性均与CAG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1,Kappa值=0.91)。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可有效诊断MB-MCA,并评估患者实际病情,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 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