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流储备分数联合斑块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璐 庞蒙蒙 +1 位作者 宋庆桥 吴华芹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对于CHD的无创和有创诊疗方式不断改进。近年来,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在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缺血功能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同时由于斑块特征与缺血密切相关,采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对于CHD的无创和有创诊疗方式不断改进。近年来,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在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缺血功能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同时由于斑块特征与缺血密切相关,采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进行斑块分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总结FFR CT联合斑块分析在CHD中的研究进展,探讨FFR_(CT)联合斑块分析在冠状动脉评估中的优势及不足,以期为CHD的诊断、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t血流储备分数 斑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阻塞性冠心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2
作者 周建昌 纪丽萍 +3 位作者 蒙志宏 张帆 曹宇佳 李文慧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磁共振(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参数对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80例阻塞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 目的 探讨心血管磁共振(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参数对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80例阻塞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行CT血管成像及CMR心肌灌注成像检查,并通过现场随访或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患者1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不同的预测模型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共45例为观察组,其余135例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男性占比、吸烟者占比、总胆固醇水平、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高脂血症者占比、首过灌注时间及心肌延迟强化信号值等指标升高,CT-FFR及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指标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指标进一步做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男性、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首过灌注时间、心肌延迟强化信号值是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FFR及Slopemax是其保护因素(P<0.05)。仅使用临床参数(包括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95%CI:0.645~0.812);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713~0.873);在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的基础上加入临床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35~0.952)。结论 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是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在临床模型基础上加入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可显著提高对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 ct血流储备分数 阻塞性冠心病 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与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祯 税星 +2 位作者 吴震 陈泽锋 陈璘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6-456,共11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对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并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对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并行CCTA显示存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50%~70%)的2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临界病变血管304条。对以上纳入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行FFRct检查。FFRct以0.8为界,分为缺血组(FFRct≤0.8,N=108例)与非缺血组(FFRct>0.8,N=11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FFRct≤0.8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C/HDL-C对FFRct≤0.8的预测价值;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RC/HDL-C与FFRct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缺血组中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01)。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患者RC、RC/HDL-C比值、Non-HDL-C、APOB、HbA1c、FPG水平显著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C/HDL-C比值、RC、Non-HDL-C、TC、TG、LDL-C、HDL-C、LP(a)、HbA1c、FPG均与FFRct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RC、RC/HDL-C比值、Non-HDL-C、TG、LP(a)、HbA1c、FPG均与FFRct≤0.8均呈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C/HDL-C比值是FFRct≤0.80的预测因子(OR=4.682,95%CI 1.197~18.316,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界病变患者RC/HDL-C比值水平与FFRct≤0.8独立相关,RC/HDL-C比值可能成为评估冠状功能性缺血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临界病变 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 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残余胆固醇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书苑 杨宝珠 +1 位作者 于鑫鑫 王锡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评估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随访... 目的评估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以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临床、CCTA及冠状动脉CT-FFR、FAI,筛选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临床、CCTA特征,以及CT-FFR及右冠状动脉(RCA)FAI建立嵌套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Harrell C指数,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及其拟合优度。结果MACE组22例、无MACE组117例。CT-FFR(HR=3.683)及RCA-FAI(HR=3.261)均为AVR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模型、临床+CCTA、临床+CCTA+CT-FFR模型及临床+CCTA+CT-FFR+RCA-FAI模型预测AVR术后MACE的AUC分别为0.636、0.730、0.758及0.817,C指数分别为0.614、0.707、0.733及0.782;其中,临床+CCTA+CT-FFR+RCA-FAI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最高、拟合优度最佳。结论CT-FFR及RCA-FAI联合临床及CCTA特征能有效预测AVR术后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 不良心血管事件 ct血流储备分数 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相关性的分析
5
作者 李莎 张帅 +4 位作者 马文珊 许天旗 常凯 史荣超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CCTA)检查的患者340例,根据肝/脾CT值比是否≤1.0分为NAFLD组(126例)及非NAFLD组(21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斑块性质、高危斑块及冠状动...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CCTA)检查的患者340例,根据肝/脾CT值比是否≤1.0分为NAFLD组(126例)及非NAFLD组(21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斑块性质、高危斑块及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CT angiography-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之间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与CT-FFR≤0.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AFLD组和非NAFLD组在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尿酸水平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非钙化斑块、高危斑块及CT-FFR≤0.8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钙化斑块、部分钙化、高危斑块及阻塞性斑块后,NAFLD仍是CT-FFR≤0.8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83;95%CI:1.156~4.507;P=0.017)。结论NAFLD与基于CCTA检测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相关,独立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CCTA解剖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对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贾成高 谷凌云 +2 位作者 徐卓文 李伟章 张华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905-911,共7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应用列线图构建用于评估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模型。方法纳入2017年12月—2023年1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和IVUS检查(检查相差时间不超过2周)...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应用列线图构建用于评估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模型。方法纳入2017年12月—2023年1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和IVUS检查(检查相差时间不超过2周)的264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Lasso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预后模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Gensini评分、CT-FF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载脂蛋白A1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的AUC值为0.795(95%CI:0.728~0.863),验证集的AUC值为0.697(95%CI:0.579~0.81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χ2=6.400,P=0.603,提示拟合良好。训练集、验证集的DCA曲线显示该列线图预后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CT-FFR的列线图预后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个性化评估IVUS指导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 预后模型 列线图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叶才杰 许轶洲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4期400-404,共5页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是一种新型的无创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技术,可从解剖学和功能学的角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现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研究表明,CT-FFR可有效诊断特异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有...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是一种新型的无创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技术,可从解剖学和功能学的角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现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研究表明,CT-FFR可有效诊断特异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从CT-FFR技术原理、CT-FFR测量及结果、诊断效能、临床应用及展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心血管危险因素联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瑶 王波 孙筑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冠状动脉狭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不良心脏事件(MAC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A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完整临床... 目的探究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冠状动脉狭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不良心脏事件(MAC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A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完整临床资料,分析其冠状动脉CT成像,并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对患者临床影像学CT-FFR、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风险预测,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糖尿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程度、CT-FFR值≤0.80(基于患者、血管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狭窄≥70%~90%者、既往有糖尿病、CT-FFR值≤0.80(P<0.05)。LVEF增大是CA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保护因素。预测结果: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95%CI)=0.946(0.898,0.994)]与3种独立预测模型对比更优(P<0.05)。结论CT-FFR≤0.8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血管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效果较好,可为CAD患者预后临床干预、诊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血流储备分数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冠状动脉造影 多因素分析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不同操作者间测量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耿文磊 高扬 +8 位作者 赵娜 安云强 宋雷 慕朝伟 胡奉环 尹栋 高立建 徐波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3-688,共6页
目的:评价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不同操作者测量的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入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证实冠状动脉狭窄30%-90%且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的患者。FFR<0.8诊断为缺血。两操作者分... 目的:评价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不同操作者测量的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入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证实冠状动脉狭窄30%-90%且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的患者。FFR<0.8诊断为缺血。两操作者分别测量CT-FFR,计算Kappa值,评价二者测量CT-FFR诊断缺血的一致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血管水平CCTA及CT-FFR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173支冠状动脉血管,其中FFR<0.8血管85支(49.1%),FFR≥0.8血管88支(50.9%)。两操作者测量CT-FFR差值为0.032(0.008,0.092);FFR<0.8血管的两操作者测量差值显著高于FFR≥0.8血管[0.078(0.016,0.128)vs. 0.013(0.007,0.048),P<0.001]。两操作者测量CT-FFR诊断缺血的Kappa值为0.86;诊断缺血的AUC分别为0.913(95%CI:0.861-0.950)和0.948(95%CI:0.903-0.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均显著高于以CCTA管腔狭窄≥50%诊断缺血的AUC[0.690(95%CI:0.616-0.758)],P均<0.001。结论:不同操作者测量CT-FFR一致性良好,诊断缺血的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t血流储备分数 一致性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CT血流储备分数对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预后预测作用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念 耿巍 +3 位作者 刘冲 杨露露 刘秋梅 闫少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利用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分析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诊断价值,探究CT-FFR <0.8对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 目的:利用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分析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诊断价值,探究CT-FFR <0.8对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提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并行冠状动脉造影(ICA)的冠心病患者356例,计算其冠状动脉CT-FFR值。以CT-FFR <0.8视为冠状动脉存在功能性缺血界值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CT-FFR <0.8的相关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多个相关因素联合对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诊断价值。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FFR <0.8与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DW升高、LAD病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危险因素,HDL-C升高是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保护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联合多个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T-FFR <0.8与患者发生MACE呈显著相关性,为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CCTA中度狭窄患者,HDL-C降低、RDW升高、LAD病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有预测作用,且CT-FFR <0.8对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MACE事件有重要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流储备分数 功能性缺血 冠状动脉中度狭窄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苟煜幸 光雪峰 戴海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487-492,共6页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金标准。现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的CT-FFR蓬勃发展。仅需对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的图像进行计算机后处理即可得到FFR值,便捷地将功能学、影像学...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金标准。现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的CT-FFR蓬勃发展。仅需对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的图像进行计算机后处理即可得到FFR值,便捷地将功能学、影像学结合起来。多个国际多中心研究不仅证实了CT-FFR可靠的诊断效能,而且显示出CT-FFR在卫生经济学、预测心血管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古涛 师毅冰 +3 位作者 夏平 高永广 王晴 李莹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2年第6期422-427,共6页
目的探讨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MB)引起相关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造成MB伴钙化斑块时左前降支壁冠状动脉(MCA)段FFRCT值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为左前降支中段MB或左前降支中段MB合并MC... 目的探讨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MB)引起相关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造成MB伴钙化斑块时左前降支壁冠状动脉(MCA)段FFRCT值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为左前降支中段MB或左前降支中段MB合并MCA近端钙化斑块的患者124例,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以MCA段(FFRCT≤0.8)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与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标准之间的一致性。124例病例按MB是否合并钙化斑块分为单纯MB组、MB合并钙化斑块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MB合并钙化斑块的64例患者分为FFRCT异常组(FFRCT≤0.8)和FFRCT正常组(FFRCT>0.8)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MB伴钙化斑块时MCA段FFRCT值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设MCA段(FFRCT≤0.8)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与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标准之间Kappa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值=0.773,P<0.001)。MB合并钙化斑块时较单纯MB更易出现心肌缺血症状(两组心肌缺血发生率为43.75%比20.00%,P=0.005)。MB合并钙化斑块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斑块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钙化斑块钙化积分、MCA收缩狭窄程度是引起MCA段FFRCT值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28、1.022、1.171,P值分别为0.040、0.027、0.012。结论通过监测左前降支MCA段FFRCT能较好地判定心肌缺血的发生,当左前降支中段MB合并MCA近端钙化斑块时,钙化斑块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钙化斑块钙化积分、MCA收缩狭窄程度是引起MCA段FFRCT值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t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对冠心病诊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文溪 于雪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98-102,共5页
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是评价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重要标准。介入医生通过I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进行目测评估,决定是否采取血运重建治疗措施。然而,目测的狭窄严重程度... 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是评价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重要标准。介入医生通过I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进行目测评估,决定是否采取血运重建治疗措施。然而,目测的狭窄严重程度与下游心肌缺血情况相关性较差,仅根据解剖学的评估决定是否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采取血运重建治疗,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南提出,除了造影所见狭窄的严重程度,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也是决定是否血运重建的重要参考标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计算流体力学 机器学习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CT心肌灌注显像与CT血流储备分数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翁婷雯 齐琳 +5 位作者 李骋 关韶峰 韩文正 石川 李铭 曲新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81-88,共8页
目的分析动态CT心肌灌注显像(CTP)对功能性显著狭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种定量分析指标[心肌血流量(MBF)比值与心肌血流储备(MFR)比值]评判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准确性,并比较CTP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功能性显著狭窄冠... 目的分析动态CT心肌灌注显像(CTP)对功能性显著狭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种定量分析指标[心肌血流量(MBF)比值与心肌血流储备(MFR)比值]评判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准确性,并比较CTP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功能性显著狭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CTP检查。CCTA图像采集后行CT-FFR检测,CTP在静息相、腺苷三磷酸(ATP)诱导负荷相采集图像,用西门子CT灌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并进一步行定量血流分数(QFR)检测以作为参考标准。利用负荷状态各节段的MBF与最大值比值算得的MBF比值以及由各节段负荷相与静息相MBF比值算得的MFR与所有节段平均值的比值得到的MFR比值,两种CTP的定量指标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CT-FFR评估各支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情况。通过分析各种评估方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诊断效能指标以及与QFR结果的一致性,对各评估方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分析132支血管,其中男23例,平均年龄(65±8)岁。在血管水平,MBF比值判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P<0.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8.00%、89.72%、85.61%;MFR比值判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AUC为0.824(P<0.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4.00%、87.85%、83.33%;CT-FFR判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AUC为0.896(P<0.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00%、86.92%、86.36%。以上三种评估方法的AUC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FR比值较MBF比值需要更高的有效辐射剂量[(7.66±2.04)mSv比(3.76±1.09)mSv,P<0.001]。CTP联合CT-FFR综合判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00%、96.26%、93.18%。与QFR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显示,MBF比值、MFR比值、CT-FFR、CTP+CT-FFR的Kappa值分别为0.552、0.489、0.615和0.774。结论CTP的两种定量指标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BF比值有效辐射剂量更低,故可作为CTP评估方法的首选;CTP与CT-FFR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CTP联合CT-FFR可明显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最佳的无创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态ct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血流量比值 心肌血流储备比值 ct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诊疗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通源 张龙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1期1277-1283,共7页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1])。对于疑似或已知CAD患者,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无创和有创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CAD以及评估其心肌缺血程度,从而...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1])。对于疑似或已知CAD患者,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无创和有创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CAD以及评估其心肌缺血程度,从而针对不同风险分层的患者使用合理的治疗决策^([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ct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亚楠 高传玉 尤世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44-47,共4页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金标准。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储备分数(CT-FFR)是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为基础,重建冠状动脉三维结构后即可计算冠状动脉各处的FFR值。CT-FFR通过一次CT即可实现冠状动脉的...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金标准。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储备分数(CT-FFR)是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为基础,重建冠状动脉三维结构后即可计算冠状动脉各处的FFR值。CT-FFR通过一次CT即可实现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学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研究证实了CT-FFR的诊断性能,并探索了其在临床决策、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随着国产CT-FFR软件的问世,涌现了许多针对国产CT-FFR软件诊断性能的研究。该文介绍了CT-FFR的应用领域及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心病诊疗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宽 胡允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9期1409-1411,共3页
冠心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 冠心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但无论是冠脉造影还是冠脉CTA检查均是在血管解剖学意义上对冠脉病变的诊断,并不能明确心肌缺血引起的功能改变。由此,临床上提出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的概念,通过对解剖学提示冠脉狭窄的病变行FFR测定,得出该冠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进一步评估心肌缺血情况,目前FFR已成为公认的冠脉病变功能学评价的“金标准”。同时,依托于冠脉CTA技术的评估冠脉血流动力学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技术,成为提供冠脉病变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的新型无创检测技术,本文就CT-FFR指导冠心病诊疗的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血流储备分数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对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18
作者 王瑞 欧阳丽娜 +3 位作者 吴倩 牛媛媛 李贵兰 朱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3-719,共7页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的金标准,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评价CT-FFR对冠状...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的金标准,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评价CT-FFR对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稳定性胸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2(0,25)个月。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研究对象分为MACE组(55例)和非MACE组(61例)。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CT-FFR之间差异性;再分别根据狭窄程度及CT-FFR中位数将患者分类,比较不同分类患者MACE总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3~6个月、>6个月MACE的发生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狭窄程度、CT-FFR及二者结合后预测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依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的预测性能。结果116例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中位数为70%(60%,80%),中位CT-FFR为0.79(0.74,0.85)。MACE组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于非MACE组(Z=-4.41,P<0.001),CT-FFR低于非MACE组(Z=-5.54,P<0.001)。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50%~69%患者(χ^(2)=19.221,P<0.001);CTFFR≤0.8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CT-FFR>0.8患者(χ^(2)=30.025,P<0.001);不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不同CT-FFR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89,P<0.001)。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50%~69%患者,CT-FFR≤0.8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CT-FFR>0.8患者,狭窄程度70%~90%+CT-FFR≤0.8的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分类(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呈负相关(rs=-0.532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OR=3.085,95%CI=1.147~8.298,P=0.026)、CT-FFR≤0.8(OR=6.527,95%CI=2.560~16.641,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CT-FFR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更高(AUC=0.812,95%CI=0.731~0.892,P<0.001)。结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CT-FFR≤0.8可能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与狭窄程度相比,CT-FFR对预测冠状动脉阻塞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具有增益价值,狭窄程度与CT-FFR结合后的预测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ct衍生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徐剑 沈珈谊 +1 位作者 魏渠成 蒋峻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329-333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再发心绞痛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老年冠心病并行PCI术和CT-FFR检查患者121例,根据术后90 d随访时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量表(SAQ)评分是否≥100分分为...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再发心绞痛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老年冠心病并行PCI术和CT-FFR检查患者121例,根据术后90 d随访时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量表(SAQ)评分是否≥100分分为心绞痛组和对照组75例。记录人口统计学资料、PCI手术史、疾病史、心绞痛分级、CT-FFR结果、治疗方案等。结果心绞痛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饮酒、陈旧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史、心绞痛分级(CCS)Ⅲ、Ⅳ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心绞痛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CT-FFR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前降支CT-FFR预测的术后心绞痛发作特异性最强。在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手术史、心绞痛分级≥3级、2支及以上血管FFR≤0.8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无创CT-FFR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疗过程中能预测PCI术后心绞痛的发病,从而帮助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 心绞痛 冠心病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CT血流储备分数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帆 张闰秋 +1 位作者 郭翔 张龙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051-2058,共8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一项单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该试验纳入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冠...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一项单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该试验纳入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且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25%~80%的稳定性CAD患者,按CCTA检查日期分配到对照组(单数日期)和试验组(双数日期),对照组只提供常规CCTA报告,试验组提供常规CCTA和相应CT-FFR的结果,纳入其中行心电门控钙化积分CT平扫的患者。CT-FFR的测量位点为各血管最狭窄处病变远端2 cm,取患者水平最小CT-FFR值,CT-FFR≤0.80定义为阳性。随访和收集所有患者MACE信息,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致的非计划血运重建,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同时使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估基于临床、解剖及CT-FFR参数的模型预测MACE发生的效能。结果共纳入78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5.3个月,年龄为(62.0±10.8)岁,男性占64.6%(506例);其中试验组383例,对照组400例。随访期间共81例发生MACE,试验组的MACE发生率(8.1%,31/383)低于对照组(12.5%,50/400)(χ^(2)=4.095,P=0.043)。CACS≥3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和CT-FFR≤0.80是发生MAGE的相关因素[HR值(95%CI)分别为2.14(1.01~4.52)、5.38(3.44~8.42)、16.91(9.21~31.04),均P<0.05]。CT-FFR模型对MACE的预测能力优于CACS模型及狭窄程度模型[C指数(95%CI)分别为0.850(0.823~0.874)、0.653(0.618~0.686)、0.718(0.685~0.749),均P≤0.001]。增加了CACS及狭窄程度的综合模型较CT-FFR模型对MACE的预测能力并未见提升[C指数(95%CI)分别为0.867(0.841~0.890)、0.850(0.823~0.874),P=0.584]。结论CT-FFR对稳定性CAD患者的MACE有较高的预测价值,CACS未能增加CT-FFR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