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黄立 《当代临床医刊》 2025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股骨头坏死(ONF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82例疑似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股骨头坏死(ONF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82例疑似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2例疑似ONFH患者中确诊阳性68例,阴性14例;MRI检查显示,阳性69例、阴性13例;CT检查显示,阳性60例、阴性22例;MRI对玉期ONFH的检出率94.44%高于CT61.11%(P<0.05);MRI诊断ONFH的灵敏度、准确度97.06%、93.90%高于CT80.88%、74.39%(P<0.05);MRI骨小梁结构模糊检出率29.41%低于CT72.73%,骨髓水肿、线样征检出率76.47%、70.59%高于CT27.27%、CT27.27%(P<0.05)。结论MRI对玉期股骨头坏死(ONFH)及阳性征象检出率高于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CT扫描鉴别诊断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李俊华 陈红 周建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4期56-58,61,共4页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CT扫描鉴别诊断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行肺结节检查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肺部CT扫描,对照...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CT扫描鉴别诊断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行肺结节检查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肺部CT扫描,对照组扫描图像经专业医师人工评估,观察组扫描图像经人工智能技术评估。以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方式的评估结果。结果:对照组经病理诊断确诊良性结节21例,恶性结节18例,经专业医师人工评估良性结节23例,恶性结节16例;观察组经病理诊断确诊良性结节22例,恶性结节17例,经人工智能技术评估良性结节22例,恶性结节17例;观察组曲线下面积、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直径<5 mm肺结节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直径5~10 mm与直径>10 mm肺结节检出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实质性肺结节、磨玻璃肺结节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部分实性肺结节检出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评估的肺部CT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及灵敏度,可提高微小病灶检出率,进一步明确结节性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人工智能技术 ct 肺部ct扫描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鉴别诊断肺结节中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王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25-028,共4页
探究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鉴别诊断肺结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节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剂量的CT扫描与低剂量扫描,比较两次扫描诊断结果。结果 低剂量组诊断准确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 探究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鉴别诊断肺结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节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剂量的CT扫描与低剂量扫描,比较两次扫描诊断结果。结果 低剂量组诊断准确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剂量组CTDIvol、DLP、ED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图像质量高于低剂量组,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用于肺结节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且辐射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诊断 肺结节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对小肾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4
作者 曾玉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小肾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256例小肾肿瘤患者,均予以CT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CT增强扫描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效能,并比较不同亚型肾脏...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小肾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256例小肾肿瘤患者,均予以CT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CT增强扫描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效能,并比较不同亚型肾脏肿瘤在多期增强CT影像各期的CT衰减值范围和病灶皮质衰减比。结果:25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106例恶性肿瘤(包括70例透明状细胞癌和36例乳头状细胞癌)与150例为良性肿瘤(包括9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和52例平滑肌瘤);CT增强扫描共计检出105例恶性,151例良性。CT增强扫描对小肾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11%(104/106)、99.33%(149/150)、98.83%(253/256),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76)。不同性质肾脏肿瘤的不同亚型在多期增强CT影像各期的CT衰减值范围和病灶皮质衰减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可准确鉴别小肾肿瘤的良恶性质,诊断效能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肾肿瘤 ct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64排CT胸痛三联征扫描方案对急性胸痛的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田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探究分析GE64排CT胸痛三联征扫描方案应用于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给予所有患者常规CT扫描(对照组)和64排CT联合三联检... 探究分析GE64排CT胸痛三联征扫描方案应用于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给予所有患者常规CT扫描(对照组)和64排CT联合三联检查效果(观察组),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分析64排CT胸痛三联征扫描方案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的与各项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中,采取GE64排CT胸痛三联征扫描联合三联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以及较为优良的扫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三联检查 64排螺旋ct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及计算机扫描在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宋星仪 何震宇 徐丽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及计算机扫描(SPECT/CT)在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诊的112例疑似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异位甲状腺,均接受SPECT/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及计算机扫描(SPECT/CT)在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诊的112例疑似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异位甲状腺,均接受SPECT/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SPECT/CT对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结果,对比甲状舌管囊肿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SPECT/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SPECT/CT对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舌管囊肿阳性有71例、阴性41例;SPECT/CT检出阳性70例、阴性42例。甲状舌管囊肿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肿块形态、囊内容物密度、增强扫描强化表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7%(68/71)、95.12%(39/41)、95.54%(107/112),均较高;而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4.23%(3/71)、4.88%(2/41),均较低。结论SPECT/CT用于诊断甲状舌管囊肿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状舌管囊肿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源CT的影像学模型对儿童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琴 吴广巍 +4 位作者 孙亮 刘克明 曲源 陈杰 艾尼瓦尔·玉素甫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的影像学模型用于儿童上尿路不同成分结石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上尿路结石的5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体内的结石分析应用双能量方式进行扫描,而体外结石则将... 目的 探讨基于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的影像学模型用于儿童上尿路不同成分结石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上尿路结石的5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体内的结石分析应用双能量方式进行扫描,而体外结石则将其放置于新鲜的猪肾内并全部浸于生理盐水中再扫描,体内和体外结石的扫描条件一致。在其软组织窗分别采用80kV、120kV和140kV电压下测定患儿结石的CT值,并采用双能量结石分析的相关软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判断。同时应用前期文献构建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和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样品的主要成分。结果 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和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发现29例纯结石,5例为混合结石。24例术前采用DSCT扫描发现21例纯结石, 2例混合结石。经统计分析,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羟基磷灰石、胱氨酸结石这四种纯结石年龄之间经统计分析,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患儿发病情况经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比体内、外草酸钙结石、羟基磷灰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的扫描CT值在80kV、120kV和40kV下经统计分析,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结石采用DSCT法(80kV和140kV)时CT值的差值和DEI值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常规扫描方法和DSCT法测定的ED值、CTDIvol值和DLP值经统计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SCT法均高于常规扫描法。结论 四种纯结石在不同电压下进行体内或体外扫描其C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CT可作为临床上分析儿童上尿路结石成分的准确方法之一。结合CT值测量及DSCT分析软件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 上尿路结石 儿童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与CT及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8
作者 周建华 陆晴 +2 位作者 茅博伟 贝楚天 孙启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4期141-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诊断中应用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就诊于苏州市中医医院的90例疑似LDH患者,均实施X线平片、CT、MRI检查,以手术结果及临床综合判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案的检出...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诊断中应用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就诊于苏州市中医医院的90例疑似LDH患者,均实施X线平片、CT、MRI检查,以手术结果及临床综合判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案的检出率、诊断效能、检出情况。结果:金标准确诊LDH阳性64例,X线平片检出真阳性52例,CT检出真阳性55例,MRI检出真阳性56例,而三者联合检出真阳性62例。三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Kappa值均高于X线平片、CT、MRI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查不同分型、突出部位检出总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CT、MRI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诊断中应用X线平片、CT、MRI检查均有一定的价值,但3种方案联合检查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准确率、灵敏度较高,可成为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ct 磁共振 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央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艳 杨亚苹 韩文雄 《包头医学》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86例,进行多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86例,进行多层螺旋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诊断效能以及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直径大小结石的准确率,并分析多层螺旋CT、MRCP技术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经MRCP检查后,胆总管内存在明显可见的圆形、类圆形或者不规则形态的低信号影、结节;经多层螺旋CT检查,胆总管存在明显可见的椭圆形、圆形的高密度、低密度以及等密度结节。将手术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显示阳性74例,阴性12例。MRCP敏感度93.24%、阴性预测值68.75%、准确度93.02%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结果在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对结石直径大小0.5~1.0 cm的准确率(95.45%)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的准确率(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直径小于0.5 cm的结石以及直径大于1.0 cm的结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与金标准诊断的Kappa数值为0.741,大于多层螺旋CT与金标准诊断的Kappa数值0.705。结论:MRCP较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更高,尤其敏感度和准确率与病理金标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两种方法均对结石直径大于1.0 cm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肺结核诊断筛查中应用低剂量CT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吴光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7期74-76,共3页
目的探究在诊断青少年肺结核中应用低剂量CT筛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针对本院2018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疑似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40例疑似青少年肺结核患者均实施低剂量CT筛查诊断,将其与最终的PPD试验及临床... 目的探究在诊断青少年肺结核中应用低剂量CT筛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针对本院2018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疑似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40例疑似青少年肺结核患者均实施低剂量CT筛查诊断,将其与最终的PPD试验及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低剂量CT筛查诊断青少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低剂量CT筛查青少年肺结核的敏感度为94.29%,特异性为80.00%,诊断准确性为92.50%,与最终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筛查青少年肺结核的诊断中使用低剂量CT诊断的价值较高,且能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学图像,减轻CT诊断带给青少年的辐射影响,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设计和预后的判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肺结核 临床诊断 低剂量ct筛查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双期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甲状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聂银银 张瑞 +1 位作者 宋振强 范倩倩 《包头医学》 2024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期CT增强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甲状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75例,均采用64排CT扫描仪,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双期CT增强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甲状腺肿瘤、... 目的:探讨双期CT增强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甲状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75例,均采用64排CT扫描仪,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双期CT增强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甲状腺肿瘤、病理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双期CT增强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甲状腺腺瘤占比44.00%、甲状腺癌占比56.00%;甲状腺腺瘤分型中,滤泡型、乳头型占比较高,分别为51.52%、42.42%,不典型占比较低,甲状腺癌分型中,乳头状癌占比最高,为73.81%,滤泡状癌、髓样癌占比均较低,分别为14.29%、11.90%。双期CT增强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敏感度95.35%显著高于双期CT增强敏感度81.40%(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特异度、准确度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双期CT增强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粗钙化、微钙化及病灶化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4.23%、72.73%、89.74%、87.12%。结论:双期CT增强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甲状腺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高,对颈部淋巴结肿大、钙化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 三维重建技术 甲状腺肿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8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究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应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MRI)的价值。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CT、MRI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 目的:探究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应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MRI)的价值。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CT、MRI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5.0%,高于CT诊断的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时应用MRI的价值好于CT,因此MRI值得优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骨折 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老年性黄斑变性干湿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13
作者 张世伟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3期15-18,共4页
目的 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老年性黄斑变性(SMD)干湿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45例干性型SMD患者(45只眼)临床资料纳入干性组;另收集同期医院收治的45例湿性型SMD患者(45只眼)临床资料纳入湿... 目的 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老年性黄斑变性(SMD)干湿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45例干性型SMD患者(45只眼)临床资料纳入干性组;另收集同期医院收治的45例湿性型SMD患者(45只眼)临床资料纳入湿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OCT检查,比较两组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E)、黄斑神经纤维层(MNFL)、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层(PRE/CC)的平均厚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CT对SMD干湿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湿性组RNE、MNFL、PRE/CC的平均厚度均大于干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RNE、MNFL、PRE/CC的平均厚度单独及联合诊断SMD干湿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1,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测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RNE、MNFL、PRE/CC的平均厚度对SMD干湿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可将OCT作为鉴别诊断SMD的有效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湿性型 干性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价值
14
作者 柳军晓 朱桂玉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特点,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特点,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MRI检查在诊断膝关节损伤中的价值.结果:90例疑似患者中,经膝关节镜检查发现有60例存在膝关节损伤.MRI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阳性预测值98.31%(58/59)、特异度96.67%(29/30)、灵敏度96.67%(58/60)、准确度96.67%(87/90)、阴性预测值93.55%(29/31)均高于CT检查的86.21%(50/58)、73.33%(22/30)、83.33%(50/60)、80.00%(72/90)、68.75%(22/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采用CT、MRI检查不同损伤类型均有独特的影像表现,临床可根据影像特点作出准确诊断,且MRI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点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患儿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张领 徐明雷 +2 位作者 王兆清 朱玲玲 郭万亮 《大医生》 2025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术(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患儿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31例疑似脑动静脉畸形患儿。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脑动静脉畸...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术(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患儿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31例疑似脑动静脉畸形患儿。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一致性,观察病变大小及部位、DSA检查影像学特征、CTA检查影像学特征。结果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准确率为96.18%,灵敏度为96.80%,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9.18%,阴性预测值为55.56%,Kappa值为0.866。动脉期检查结果显示,血管团呈现为扭曲、不规则,并发现数根或者1根供血动脉,显影较少;在引流静脉早期发现扭曲扩张血管影,部分导入静脉窦显影,而病变远侧脑动脉则表现为不充盈或者是充盈不良。平扫结果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明显增粗,右枕叶脑沟内存在高密度影,呈条带状;脑表浅部位存在混杂密度、不规则病灶,不存在占位表现,边界模糊,病变内存在高密度钙化,病变周围在无出血状态时表现为无水肿,边缘清晰,存在弧线状或者点状血管影,部分病变周围存在迂曲、强化的血管影。结论CTA检查可有效诊断脑动静脉畸形患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且诊断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脑动静脉畸形 影像数据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碘剂造影联合CT后重建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探究
16
作者 丁军峰 张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消化道碘剂造影联合CT后重建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疑为肠梗阻患者,分别进行消化道碘剂造影以及CT后重建检查,以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的最终诊断为标准,比较单一消化道碘剂造影检查、单一CT后... 目的分析消化道碘剂造影联合CT后重建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疑为肠梗阻患者,分别进行消化道碘剂造影以及CT后重建检查,以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的最终诊断为标准,比较单一消化道碘剂造影检查、单一CT后重建检查与消化道碘剂造影联合CT后重建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100例患者最终诊断肠梗阻58例。消化道碘剂造影诊断肠梗阻55例,漏诊10例,误诊7例;CT后重建诊断肠梗阻56例,漏诊8例,误诊6例;消化道碘剂造影联合CT后重建诊断肠梗阻57例,漏诊2例,误诊1例。消化道碘剂造影联合CT后重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56/58)、97.6%(41/42)、97.0%(97/100)、98.2%(56/57)、95.3%(41/43),均高于单一消化道碘剂造影的82.8%(48/58)、83.3%(35/42)、83.0%(83/100)、87.3%(48/55)、77.8%(35/45)及单一CT后重建的86.2%(50/58)、85.7%(36/42)、86.0%(86/100)、89.3%(50/56)、81.8%(36/44),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碘剂造影联合CT后重建诊断肠梗阻的价值高于单一消化道碘剂造影检查与单一CT后重建检查,能够减少漏诊误诊情况,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碘剂造影 ct后重建 肠梗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
17
作者 孙红全 潘小磊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入选者均行MSCT、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MR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入选者均行MSCT、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MRI单项与联合检查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此外,计算MSCT、MRI单项与联合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结果:90例疑似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手术检查有55例确诊。MSCT、MRI联合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特异度97.14%(34/35)、阳性预测值98.15%(53/54)、灵敏度96.36%(53/55)、准确度96.67%(87/90)、阴性预测值94.44%(34/36)均高于MSCT(74.29%、82.69%、78.18%、87.78%、68.42%)、MRI(77.14%、85.19%、83.64%、81.11%、75.00%)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MRI单项检查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均理想(Kappa=0.598、0.622,P<0.05);MSCT、MRI联合检查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938,P<0.05)。结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MSCT、MRI联合检查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检查,可提高阳性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韩雨辰 王津津 +1 位作者 侯鹏春 常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CIS发生情况,分为CIS组(n=38)和非CIS组(n=62),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CIS发生情况,分为CIS组(n=38)和非CIS组(n=62),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经CTA检测,CIS组检测颈动脉血管314支,非CIS组检测颈动脉血管496支,CIS组关于颈动脉血管无狭窄及轻度狭窄率低于非CIS组,中度以上颈动脉血管狭窄率高于非CIS组(P<0.05)。CIS组314支颈动脉血管中,88支存在粥样硬化,硬化斑块占比为28.03%,斑块分布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处为主;非CIS组496支颈动脉血管中,62支存在粥样硬化,硬化斑块占比为12.50%,斑块分布以颈动脉分叉处为主(P<0.05)。CI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规则形态、斑块溃疡以及环形状为主,非CIS组以规则形态、无斑块溃疡以及无环形状为主(P<0.05)。CI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软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非CIS组以钙化斑块和纤维斑块为主(P<0.05)。结论CTA能够较好诊断CIS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以及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性质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研究
19
作者 黄春峰 朱彧灵 《智慧健康》 2024年第9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本院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15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资料的方式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并以病理... 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本院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15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资料的方式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并以病理学、细菌学以及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患者影像学特点、诊断价值。结果分析影像学特点,经螺旋CT扫描检查155例,显示存在斑片浸润征象、散播病灶、条索节结征象、胸膜增厚、多发空洞、肺不张、胸腔积液,其中斑片浸润征象(89.03%)、散播病灶(69.68%)、条索节结征象(63.23%)占比较高。分析诊断价值,经金标准检查出阳性120例,阴性35例。采用螺旋CT扫描后,检查出阳性117例,阴性32例。经螺旋CT扫描诊断,阳性检出率(77.42%)、灵敏度(97.50%)、特异度(91.43%)、阳性预测值(97.50%)、阴性预测值(91.43%),其与金标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符合率(96.13%)虽然与金标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能够尽早较为精确诊断,诊断效果较高,可较为清晰观察影像学特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利于为患者尽快制定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断方案中值得大力实施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扫描 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影像学特点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对早期鼻窦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芡 姚选军 钱斌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8年第4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在鼻窦癌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鼻窦癌患者及50例鼻窦炎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以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术前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在鼻窦癌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鼻窦癌患者及50例鼻窦炎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以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鼻窦CT断层扫描、CD24单独及联合诊断鼻窦癌的价值。结果:采用CT断层扫描诊断的阳性共48例,CD24检测阳性共51例,平行联合诊断阳性共59例,系列联合诊断阳性共40例;系列联合诊断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平行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平行联合及系列联合诊断鼻窦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术前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在对鼻窦癌进行诊断时,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效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断层扫描 CD24 鼻窦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