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江丽 蒋锐 +2 位作者 杜飞舟 盛金平 伍发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89-593,共5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HC)合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7月我院125例HC患者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及CT动态增强扫描,统计所有患者病灶大小及分布情况,CT动态增强... 目的观察肝硬化(HC)合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7月我院125例HC患者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及CT动态增强扫描,统计所有患者病灶大小及分布情况,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病灶检出情况,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对HC患者PLC的诊断价值、HC患者与HC并PLC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大小及不同肝功能CTP分级下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125例HC患者共检出161个病灶,其中直径<1 cm 8个,1~3 cm 53个,4~5 cm 63个,>5 cm 37个,肝右前叶、肝右后叶者居多,分别为45及69个;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检出病灶149个,检出率92.55%;门脉期检出病灶134个,检出率83.23%;延迟期检出病灶142个,检出率88.20%;125例HC患者中病理学检查显示75例PLC阳性,50例PLC阴性,CT动态增强扫检测HC并PLC的敏感度为94.67%,特异度为94.00%,准确率为94.40%,阳性预测值为95.95%,阴性预测值为92.16%,Kappa值为0.884,具有较高的一致性;HC组HAP、HPI值均显著低于HC并PLC组,PVP、TLP值均显著高于HC并PLC组(P<0.05);125例HC并PLC患者中CTP A级41例,CTP B级46例,CTP C级38例,CTP A级HAP、HPI值显著低于CTP B、C级(P<0.05),PVP、TLP值均显著高于CTP B、C级(P<0.05),CTP B级HPI值与CTP C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HC病灶情况,且对PL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PLC诊断和肝功能分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ct动态增强 肝脏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3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CT平扫及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3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CT平扫及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良恶性结节不同时期的CT值;比较良恶性结节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恶性48例(真恶性45例,假恶性3例),良性55例(真良性53例,假良性2例);常规CT平扫中,恶性48例(真恶性35例,假恶性13例),良性55例(真良性43例,假良性12例)。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敏感度95.74%、特异度94.64%、准确度95.15%、恶性预测值93.75%、良性预测值96.36%均高于常规CT平扫的74.47%、76.79%、75.73%、72.92%、78.18%(P<0.05)。恶性结节在平扫期、增强后15 s的CT值与良性结节相当(P>0.05),而恶性结节在增强后30、60、120、180、240、300 s的CT值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空泡征、棘突征检出率与良性结节相当(P>0.05);但恶性结节磨玻璃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胸膜凹陷检出率分别为29.79%、61.70%、55.32%、44.68%、40.43%,均高于良性结节的3.57%、28.57%、16.07%、14.29%、7.14%(P<0.05)。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从CT值、CT征象上能有效鉴别良恶性结节,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良恶性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3
作者 周伟 陈小华 +2 位作者 彭辉 丁爱民 刘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lution128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结果、检查时间和费用。结果3种检查方法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动态增强扫描误诊率高于病理检查、MRI-DWI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检查时间长于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费用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诊断中更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ct动态增强 结直肠癌 术前分期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弘 陈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3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给予胸部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3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给予胸部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16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非周围型肺癌58例,包含15例结核球,24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周围型肺癌102例,包含13例小细胞肺癌,54例腺癌,35例鳞癌。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为86.27%、特异度为81.03%、准确率为84.38%,均高于胸部平扫CT诊断的67.65%、72.41%、69.38%,其中灵敏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动态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支气管气象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高于胸部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可以获得更高的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 周围型肺癌 影像学特征分析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效能分析
5
作者 邓娜 郑玉凤 +6 位作者 刘旭红 韩晓兵 丁碧娇 曾纬阳 刘娜红 黄莹 陈梅桂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效能。方法2018年2月~2023年5月我院诊治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肝内结节患者,均接受CT动态增强扫描,经细针穿刺或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判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效能。方法2018年2月~2023年5月我院诊治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肝内结节患者,均接受CT动态增强扫描,经细针穿刺或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判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效能。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细胞癌(HCC)84例(70.0%),诊断肝内局灶性增生性结节(FPN)36例(30.0%);HCC病灶动脉期呈高增强为100.0%,门脉期呈等增强为56.0%,延迟期呈低增强为97.6%,而FPN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增强者分别为88.9%、94.4%和100.0%;在120例肝硬化合并肝内结节患者中,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PLC者83例(69.2%),FPN者37例(30.8%),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902,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4%、94.4%、95.8%、91.9%和97.6%。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通过各期表现特点准确诊断肝硬化合并PLC病灶,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ct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分析
6
作者 李洋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MS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283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MS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283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MSCT的诊断价值。根据漏诊情况将确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漏诊组(n=41)和未漏诊组(n=128)。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MSCT漏诊的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果28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淋巴结转移169例,MSCT检查出淋巴结转移128例,漏诊41例。MSCT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2.75%,阴性符合率为71.72%,总符合率为81.98%。ROC曲线显示,MSCT的AUC为0.741(95%CI:0.723~0.826),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分化、Ki-67阴性、间质浸润深度<1/2是MS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大小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论MS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良好。但对于肿瘤大小<4cm、高分化、Ki-67阴性、间质浸润深度<1/2的患者可能出现漏诊,对此类患者应结合其他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漏诊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联合CT动态增强对晚期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朱继兰 赵霞 +1 位作者 王市伟 杨蕾 《肝脏》 2024年第9期1040-1046,共7页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联合CT动态增强对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经穿刺活检...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联合CT动态增强对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晚期HCC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均于免疫治疗前接受MRI及CT动态增强检查。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86例纳入训练组,37例纳入验证组。训练组免疫治疗8周后,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控制组(32例)和进展组(54例),比较两组MRI参数[增强率(Enhanced response, ER)、脂肪分数(Full fat, FF)、最大下降斜率(Mean squared deviation, MSD)、最大上升斜率(Modified surface index, MSI)、平均强化时间(Mean exit time, MET)、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和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灌注值、强化峰值(Potential of hydrogen, PH)、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值、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ime-to-peak tension, Tp)]。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MRI参数和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晚期HCC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RI参数联合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晚期HCC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并在验证组中加以验证。结果 控制组ER、MSI均大于进展组,ADC、Ktrans、Ve均小于进展组(P<0.05)。控制组灌注值、PH值均小于进展组,Tp大于进展组(P<0.05)。MRI参数ER、MSI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性(r=0.326、0.331,均P<0.05),ADC、Ktrans、Ve与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性(r=-0.331、-0.342、-0.350,均P<0.05);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灌注值、PH与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性(r=-0.402、-0.394,均P<0.05),Tp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性(r=0.387,P<0.05)。训练组MRI参数ER、MSI、ADC、Ktrans、Ve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770、0.761、0.720、0.731,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灌注值、PH、Tp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730、0.743、0.699,均小于MRI参数与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联合预测的AUC(0.879)(均P<0.05)。联合预测在验证组中亦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868)。结论 MRI参数联合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于晚期HC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ct动态增强 疗效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纹理分析对结肠癌的评估效果
8
作者 李长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69-2972,共4页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纹理分析对结肠癌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3例高度疑似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动态增强扫描、纹理分析,以结肠镜下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纹理分析对结肠癌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3例高度疑似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动态增强扫描、纹理分析,以结肠镜下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纹理分析对结肠癌的评估价值。结果93例高度疑似结肠癌患者,经结肠镜下活检证实为结肠癌69例,占比74.19%,剩余24例均为溃疡性结肠炎,占比25.81%。结肠癌患者静脉期P90、静脉期熵、延迟期变异数差均高于非结肠癌患者(P<0.05),纹理分析各参数对结肠癌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均>0.7,静脉期P90、静脉期熵、延迟期变异数差最佳截断值分别取82.940、2.820、2.845时,可获取理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纹理分析与结肠镜下活检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565、0.585,P均<0.001),联合扫描与结肠镜下活检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801,P<0.001)。联合评估的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纹理分析(P<0.05)。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纹理分析评估结肠癌与结肠镜下活检一致性较好,可提高对结肠癌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结肠炎 ct动态增强扫描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李智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良性组(60例)和恶性组(40例)。两组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两组患者病灶定位的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长度、壁厚及上方扩张段末端管径分别为(9.56±1.06)mm、(1.99±0.16)mm、(8.67±0.43)mm,均短于恶性组患者的(14.68±2.06)mm、(3.02±0.46)mm、(11.36±0.56)mm(P<0.05);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管径为(2.86±0.65)mm,长于恶性组患者的(1.60±0.78)mm(P<0.05)。两组患者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分别为(23.87±2.16)Hu、(27.57±1.48)Hu、(15.68±1.06)Hu,低于恶性组患者的(42.56±2.45)Hu,(44.98±2.51)Hu,(29.98±2.06)Hu(P<0.05)。结论:对胆道狭窄患者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各具优势,均有助于鉴别诊断胆道狭窄的性质,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临床可将两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ct动态增强扫描 胆道狭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及诊断价值
10
作者 刘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64-0167,共4页
研究肝硬化(HC)合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以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肝硬化(HC)患者,实施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患者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100例HC患者中... 研究肝硬化(HC)合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以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肝硬化(HC)患者,实施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患者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100例HC患者中病灶共137个;HC患者经扫描后,动脉期病灶高于延迟期高于门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75);HC伴PLC患者肝脏血流关注参数和HC组比较(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CTP)的患者肝脏血流灌注参数比较(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CT动态增强扫描,其扫描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ct动态增强扫描 扫描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11
作者 辛全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7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析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11月日照港口医院收治的70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患者均进行CT检查,包括CT常规扫描及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 目的:探析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11月日照港口医院收治的70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患者均进行CT检查,包括CT常规扫描及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结果证实,70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中,47例(67.14%)为恶性,23例(32.86%)为良性。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35;CT常规扫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70。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的灵敏度97.87%、准确率97.14%、阴性预测值95.65%均高于CT常规扫描的80.85%、84.29%、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肺部孤立性结节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增强CT值均高于良性肺部孤立性结节(P<0.05)。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孤立性结节 ct动态增强扫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病灶CT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迎 曾纪珍 +3 位作者 周晓琳 周建华 陈友良 朱智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病灶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与动态强化曲线及其机理。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病患者40例,行前瞻性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最大强化值及时间密度曲线。并对20例手术标本行CD34染色。结果恶性...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病灶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与动态强化曲线及其机理。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病患者40例,行前瞻性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最大强化值及时间密度曲线。并对20例手术标本行CD34染色。结果恶性结节的强化(范围16~76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范围-6~46HU,P<0.01)。以强化值15HU为阈值,敏感性100%(27/27例恶性结节),特异性46.2%(6/13例良性结节),准确性82.5%(33/40例肺结节)。结节的强化程度与结节中央微血管数呈正相关(P=0.006)。结论强化值≤15HU,提示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更富血管,其强化程度也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炎性假瘤是产生假阳性的主要原因,动态曲线分析对其与恶性结节的鉴别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动态增强扫描 鉴别诊断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婕 茆占湖 +4 位作者 肖锡昌 杨波 朱志韬 陈瑶 张军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7期1903-190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肺部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PN患者70例,将患者CT常规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肺部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PN患者70例,将患者CT常规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病理穿刺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对比常规与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变化。结果 SPN在病理穿刺诊断结果中,良性46例,恶性24例。SPN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良性43例,恶性27例,与病理穿刺诊断比较,误诊率与漏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动态增强扫描的敏感度为93.02%,特异度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86.96%,诊断符合率为87.14%。恶性SPN的常规扫描(25.52±11.39 Hu vs.13.24±5.79 Hu)与动态增强扫描CT值(79.38±7.68 Hu vs.17.49±5.63 Hu)均明显高于良性SPN,良性与恶性SPN动态增强扫描CT值改变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扫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技术能够准确鉴别诊断SPN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孤立性结节 ct动态增强成像 良恶性 定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与MRI在肝脓肿病理分期中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4
14
作者 何瑜 贺国庆 张顺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与MRI在肝脓肿病理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肝脓肿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比较肝脓肿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的影像表现特征,对...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与MRI在肝脓肿病理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肝脓肿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比较肝脓肿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的影像表现特征,对其病变分期、病因、范围、形态以及强化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中单发67例、多发14例;肝脏脓肿位于肝肝右叶49例、肝左叶25例、同时侵犯左右肝脏7例;病灶的直径在1cm^13cm之间;CT动脉期表现为脓肿壁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炎性反应带无强化;门静脉期脓肿壁强化程度降低,其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强化,呈等密度改变;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其密度稍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3期扫描中脓腔中心液化坏死区均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主要表现为T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T2表现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呈环形或蜂窝状强化,分房的脓肿间隔也出现强化,液化区无明显强化。结论联合应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在对肝脓肿病理分期临床诊断中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 MRI 肝脓肿 病理分期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伟 杨镇洲 +2 位作者 李显敏 胡南 何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5197-519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靶向治疗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EGFR敏感、突变的老年NSCLC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1 w内,服药1个月后均经CT...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靶向治疗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EGFR敏感、突变的老年NSCLC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1 w内,服药1个月后均经CT动态增强扫描,计算治疗前后参数:灌注值、强化峰值(PH)、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值)、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以病灶最大径判定靶向治疗效果并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59)和未缓解组(n=41),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T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并分别以灌注值、p H、M/A值减小,Tp延长作为有效的评价标准,并与以病灶最大径判定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有效组治疗后灌注值和p H显著降低,未缓解组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M/A值和T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灌注值和p H判定老年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与以病灶最大径判定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灌注值和p H的改变对疗效判定结果与病灶最大径对疗效判定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以作为NSCLC靶向治疗效果判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ct动态增强扫描 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旅辉 陈世达 +3 位作者 李冲云 蔡勇 蔡培坤 李穗燕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期2-3,共2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55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均给予病理检查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两种检查方法间隔时间在1周内。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准...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55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均给予病理检查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两种检查方法间隔时间在1周内。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包括:早期肺癌48例,肺结核5例,肺炎3例。CT动态增强扫诊断符合52例,诊断准确率为94.55%。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ct动态增强扫描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 被引量:37
17
作者 何超 林万里 任巧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3期67-69,99,共4页
目的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分析三种类型结节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使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诊断结果与... 目的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分析三种类型结节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使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对病理类型已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区别和联系。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性为85.00%;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走势存在差异;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强化峰值(PH)、孤立性肺结节强化峰值和主动脉强化值之比(SPH/PPH)与良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的PH、SPH/PPH与炎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确诊率。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特异性 灵敏度 时间-密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评估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莹莹 甘晓晶 +3 位作者 许晓燕 周诚 周永 文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旨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NSCL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靶向治疗。对患者CT图像进行分析,根据RECIST实体瘤疗... 目的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旨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NSCL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靶向治疗。对患者CT图像进行分析,根据RECIST实体瘤疗效果判断标准对82例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分别为48例、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结果缓解组治疗后灌注值和PH值明显降低,未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M/A、Tp(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灌注值、PH值的差异,将其分为治疗后降低组和升高组。治疗后灌注值、PH值降低组缓解有效率高于升高组(χ^(2)分别为6.697、3.979,P<0.05)。结论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评估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可行性高,可对早期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 定量参数 NSCLC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慧芳 张慧宇 +2 位作者 丁昌懋 王博 高剑波 《肝脏》 2016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活组织检查及影像学确诊的HSOS、布-加综合征(BCS)及肝硬化患者51例,分别利用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巴尔的摩标准再次诊断HSOS,对比两者诊断效果。结果 HSOS的典型C...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活组织检查及影像学确诊的HSOS、布-加综合征(BCS)及肝硬化患者51例,分别利用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巴尔的摩标准再次诊断HSOS,对比两者诊断效果。结果 HSOS的典型CT表现包括CT平扫呈肝大、密度减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肝动脉血管增粗扭曲;门静脉期呈"地图状"改变、肝静脉不清、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呈"晕征"或"轨道征"、下腔静脉肝段扁平等;延迟期强化范围增大。CT对HSOS的诊断敏感性0.857,优于巴尔的摩标性0.500,CT对HSOS诊断特异性0.811,差于巴尔的摩标准0.946。CT与巴尔的摩标准对HSOS的诊断准确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HSOS时,CT动态增强扫描是巴尔的摩标准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 巴尔的摩标准 肝窦阻塞综合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血清肿瘤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毅 梁旭 詹蕊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1700-1704,共5页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血清肿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化疗,观察组接受静脉化疗联合射频...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血清肿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化疗,观察组接受静脉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前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水平、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管性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PH、灌注值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血管性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PH、灌注值的水平与血清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管性肿瘤标志物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射频消融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射频消融 ct动态增强扫描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