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SS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
1
作者 严银天 施雪英 +3 位作者 唐雄伟 方平 曹莉 方国真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对比不同亚型AIS患者应用的不同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情况,为AIS患者提供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比较患者入院时、治疗后30d、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对比不同亚型AIS患者应用的不同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情况,为AIS患者提供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比较患者入院时、治疗后30d、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与入院时相比,两亚型AIS患者直接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治疗后30d、90d的NHI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亚型桥接治疗组治疗后30d、90d的NHISS评分及mRS评分均显著低于直接取栓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直接取栓组(P<0.01);CS亚型两组患者治疗后30d、90d的NHI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A亚型AIS患者桥接治疗预后优于直接取栓治疗,CS亚型AIS患者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预后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iss分型 直接取栓 桥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TOAST分型及CISS分型的信度检验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晓蕾 李菁晶 +1 位作者 李轶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5期359-365,共7页
目的评定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fication,CISS)的信度检验。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新发缺血性... 目的评定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fication,CISS)的信度检验。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由两位研究者对其进行分型,对3种分型分别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本研究A-S-C-O分型的Kappa值为0.504,P<0.01;TOAST分型的Kappa值为0.769,P<0.01;CISS分型的Kappa值为0.710,P<0.01。结论 A-S-C-O分型的一致性中等,TOAST分型及CISS分型的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A-S-C-O分型 TOAST分型 ciss分型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冯志霞 许哲通 +5 位作者 吕志坤 何妮娜 张晓红 王晓静 岳术义 郭书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CISS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青年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igh homocysteine,HHcy)的关系,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年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实验...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CISS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青年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igh homocysteine,HHcy)的关系,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年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实验组,于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Hcy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Hcy差异;实验组进行CISS分型,各型进行NIHSS评分,应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比较不同CISS分型的青年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Hcy水平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Hcy水平分别为21.38±3.32μmol/L、11.65±2.74μmol/L,两组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在实验组CISS分型中,与其他四型(PAD,CS,OE,UE)相比,LAA型Hcy水平升高,NIH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应F=209.03,P=0.0000;F=2410.54,P=0.0000),但其他四个亚型(PAD、CS、OE、UE)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LAA型病情更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应提高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脑梗死 ciss分型 高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临床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玉敏 霍丽静 +3 位作者 顾全 周琪 李艳琴 马拓 《东南国防医药》 2017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 cation,CISS)构成特点及危险因素分布、各亚型临床短期预后。方法挑选唐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CIS...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 cation,CISS)构成特点及危险因素分布、各亚型临床短期预后。方法挑选唐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心源性卒中(CS)、穿支动脉疾病(PAD)、其他病因(OE)、病因不明确(UE)]进行病因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后在CISS分型之间的差异性以得出其临床预后性。结果患病比例男性[148例(61.67%)]高于女性[92例(38.33%)],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ISS各型之间的LAA组和U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发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控风险因素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吸烟和饮酒危险因素作用也明显增加(P<0.05);LAA、PAD及UE组的高血压病和脂代谢紊乱危险因素比明显高于CS组(P<0.05);LAA、CS及UE组的糖尿病危险因素比都低于PAD组(P<0.05);CS组的心脏病危险因素比显著高于LAA、PAD、OE组(P<0.05);PAD、CS及UE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危险比明显低于LAA组(P<0.05)。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分型之间各危险因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SS各亚型之间治疗前后疗效评估比较,PAD组治疗总有效率最高(86.84%),CS组最低(4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SS分型中LAA型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CS型主要危险因素是心脏病;PAD型危险因素是糖尿病;作用OE型和UE型的危险因素不明确。CISS分型中PAD型患者治疗效果好,CS型治疗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iss分型 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强化他汀联合阿替普酶对超早期脑梗死近期疗效及CISS分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史哲 邢岩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强化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符合静脉溶栓AC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强化组68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 目的研究早期强化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符合静脉溶栓AC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强化组68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口服14 d,此后按40 mg/d继续服用90 d,同时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治疗;对照组56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90 d,同时给予相同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按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观察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及90 d的NIHS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4 d、90 d 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强化组:4.59±0.47,3.62±0.38 vs.8.09±0.54;对照组:5.74±0.48,4.78±0.51 vs.8.94±0.51;P<0.05);强化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ISS分型中,除心源性卒中外,强化组中其他4种病因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的相同类型(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强化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能安全有效改善超早期ACI不同病因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 强化他汀治疗 阿替普酶 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iss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谭丽艳 焦岩 +3 位作者 李晓红 宋永斌 杨俊 徐江涛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9期38-41,62,共5页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CISS分型标准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种类型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纳入标准的212例急性缺...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CISS分型标准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种类型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纳入标准的2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9例(46.7%)、心源性卒中型35例(16.5%)、穿支动脉疾病45例(21.2%)、其他病因型5例(2.4%)、病因不确定型28例(13.2%)。吸烟者、患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者在5亚型间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房颤与心源性卒中亚型有正相关性(β=1.34、2.206,P<0.05),高血压病与穿支动脉疾病亚型有相关性,为正相关性(β=1.074,P<0.05)。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房颤、冠心病是心源性卒中亚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是穿支动脉疾病亚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iss分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及NIHSS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雷俊杰 冯可可 +1 位作者 莫志怀 王俊峰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NIHSS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诊断分型及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48例,按CISS分型分类,将脑梗死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10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NIHSS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诊断分型及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48例,按CISS分型分类,将脑梗死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106例、心源性脑栓死(CS)组58例、穿支动脉疾病(PAD)组91例、其他病因(OE)组32例、病因不确定(UE)组61例,比较各组间的Hcy及NIHSS水平。结果所有分型中Hcy值均高于10μmol/L,OE组较其他组Hcy水平均高(P>0.05)。CE组较其他4组Hcy水平均低,但仅与U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NIHSS评分上,CS组较其他4组均高,但仅与P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E组较其他4组均低,LAA组除较CS组低外,较其他组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与脑梗死关系密切,且CS型及LAA型脑梗死发病后NIHSS评分更高,提示CS型及LAA型脑梗死合并Hcy水平升高可能神经功能缺损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iss分型 NIHSS评分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的亚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蕾 廖晓凌 +1 位作者 白水平 韩臻臻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28期3084-3086,3099,共4页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归纳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特点。方法选择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00例,均具有完善的数字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病...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归纳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特点。方法选择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00例,均具有完善的数字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资料,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采用CISS分型方法对每位患者进行亚型判定。结果 CISS亚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占69%,其中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闭塞病因所占比率最高为23%;穿支动脉性卒中占12%,心源性卒中占7%,其他病因性卒中占1%,病因不明性卒中占11%。不同性别间CISS各亚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为常见,其中尤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闭塞原因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ciss分型 病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CISS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蓓 周东 +1 位作者 何兰英 李怀苏 《西部医学》 2015年第6期813-81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2小时内的308例脑梗死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CISS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2小时内的308例脑梗死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CISS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心源性脑梗死(CE)组、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PAO)组、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和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AA及PAO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是LAA、PAO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CISS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ciss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浦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和TOAST分型比较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晓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12-2513,共2页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应用价值,并比较其与TOAST分型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2010年3月5日至2012年3月4日住院治疗的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由2位高年资主治医生盲法进行CISS分型及TOAST分型;对分型不一致患者交由全科讨论后确定;...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应用价值,并比较其与TOAST分型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2010年3月5日至2012年3月4日住院治疗的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由2位高年资主治医生盲法进行CISS分型及TOAST分型;对分型不一致患者交由全科讨论后确定;比较分析两种分型法各亚型的构成比、差异。结果①CISS分型各病因学亚型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弓粥样硬化2例,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166例)168例(70%),穿支动脉疾病24例(10%),不确定病因型10例(4.2%),心源性脑卒中型36例(15%),其他病因型2例(0.8%)。其中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根据其病因进一步分为: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共计82例(占49.4%),动脉到动脉栓塞共计59例(占35.5.%),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共计22例(占13.3%),混合型有3例(占1.8%)。②TOAST分型各亚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共计120例(占50%),小动脉闭塞型共计51例(占20.1%),不明病因型共计33例(占13.9%),心源性栓塞型共计34例(占14.2%),其他明确病因型有2例(占0.8%)。③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CISS及TOAST分型时,有68例(28.33%)患者的分型发生变化。结论CISS分型与TOAST分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TOAST分型相比,CISS分型在反映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更准确,更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TOAST分型 ciss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淼霞 周芝文 郑燕青 《当代医学》 2017年第8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探讨丁苯酞治疗疗效与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按CISS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CISS病因分为:5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50例心源性组和50例穿支动脉组。对比:(1)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探讨丁苯酞治疗疗效与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按CISS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CISS病因分为:5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50例心源性组和50例穿支动脉组。对比:(1)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2)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出院6月死亡/残疾率。结果 (1)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治疗前NIHSS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治疗后NIHSS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出院6月死亡/残疾率分别为38%、46%、24%,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中,丁苯酞治疗穿支动脉型脑梗死疗效最好,患者预后佳,其中以心源性脑梗死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ciss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不同CISS分型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文旭 薛军 钟晓明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10期4602-4602,共1页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申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到2012年8月间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标准化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申捷80毫克加入氯化钠...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申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到2012年8月间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标准化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申捷80毫克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日一次静点12天,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2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并对治疗组进行CISS分型。结果申捷组以及对照组在治疗12天后NIHSS评分均有改善,Barthel指数有所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这种优势在CISS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更为突出。结论申捷在脑梗死的早期即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其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申捷) NIHSS评分 ciss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剑锋 牟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7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患者中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3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231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CISS分型将其分为LAA组、CS组、PAD组、O...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患者中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3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231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CISS分型将其分为LAA组、CS组、PAD组、OE组、UE组等5个亚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烟酸肌醇酯口服。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同时,对观察组中5个亚组患者在治疗1a后的NIHSS评分、脑卒中再发率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D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LAA组(P<0.05),LAA组显著高于UE组和CS组(P<0.05);治疗1a后,CS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LAA组(P<0.05),LAA组显著高于PAD组(P<0.05),CS组患者的脑卒中再发率显著高于LAA组(P<0.05),LAA组显著高于PAD组(P<0.05);LAA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CS组(P<0.05),CS组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OE组和UE组(P<0.05),而PAD组的下降幅度均显著低于以上4组(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对ACI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在不同CISS分型患者中,以PAD型患者的疗效和近期预后最好,CS型患者的疗效和近期预后最差,阿托伐他汀对LAA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ciss分型 疗效观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卒中患者不同CISS分型预后分析
14
作者 张东 李勇 +2 位作者 沈永玲 王冬敬 魏宁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探讨CISS分型与小卒中患者进展、死亡、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01月住院患者,选取NIHSS评分<4分且头CT或MRI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3d)。入院后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第1天、第7天、3个月、... 目的:探讨CISS分型与小卒中患者进展、死亡、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01月住院患者,选取NIHSS评分<4分且头CT或MRI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3d)。入院后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第1天、第7天、3个月、1年、3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复诊,以卒中再发(包括出血性、缺血性)、急性心血管事件、卒中进展(NIHSS较前增加2分以上)、死亡为终点访视事件,并对各型患者的加重、再发、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ISS不同分型之间患者加重、死亡、再发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LAA、CE型患者加重、死亡、再发例数最多,尤其以CE型患者预后最差,UE型与卒中再发呈相关性,PAD患者例数最多,卒中加重、死亡、再发率较低。结论:不同CISS分型患者卒中预后不同,心源性栓塞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卒中 ciss分型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SS分型载体动脉斑块阻塞穿支所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15
作者 陈明 高华 裴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5期16-17,共2页
目的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标准,研究穿支动脉堵塞所致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采用lo... 目的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标准,研究穿支动脉堵塞所致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按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58例(45.1%),穿支动脉疾病(PAD)型71例(54.9%);载体斑块堵塞穿支69例(53.5%)、联合斑块延伸支穿支32例(24.8%)、和穿支动脉口形成的微小粥样病变28例(21.7%);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结论穿支动脉堵塞所致脑梗死中以载体斑块堵塞穿支最多见,常见危险因素在各机制分布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s分型 脑梗死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ISS分型与血脂、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海林 刘宁 +3 位作者 陈军 谷有全 陈江君 赵俊杰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分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与血脂、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发病72小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分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与血脂、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发病72小时内且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76例,并进行CISS分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RDW值,并分析其与CISS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191例(50.70%),病因不确定(Undetermined Etiology,UE)103例(27.60%),其次分别为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51例(13.50%),心源性脑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30例(8.00%)、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卒中(Other Etiology,OE)1例(1.00%)。比较5种亚型TC水平,CS均低于其他4类亚型(P<0.05),其余亚型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胆固醇悖论"现象。年龄比较,CS均高于其他4种亚型(P<0.05);RDW水平比较,CS均高于其他四种类型(P<0.05)。总胆固醇与CS负相关,而年龄、RDW是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2.83,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以LAA及UE为主,心源性脑卒中存在"胆固醇悖论"现象,检测TC、年龄、RDW值对进行病因分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2型糖尿病 ciss分型 胆固醇悖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影响及CISS分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满卓 赵素霞 李嘉民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6期2480-2482,2486,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近期临床疗效影响及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26例AC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其中,强化组68例,入院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口服14d,此后按20m...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近期临床疗效影响及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26例AC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其中,强化组68例,入院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口服14d,此后按20mg/d继续服用90d,同时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治疗;对照组58例,入院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90d,同时给予相同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按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观察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d、90d NIHSS评分及评价治疗后14d、90d疗效;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90 d按CISS分型亚组间NIHSS评分比较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14d、90d后强化组疗效均较对照组更显著,且治疗后90d疗效较治疗后14 d疗效更显著(P<0.05)。CISS分型中,除心源性卒中和不明原因卒中外,强化组中其他3种病因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的相同类型(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对ACI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在不同CISS分型患者中,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LAA型、PAD型、OE型患者的疗效和近期预后更显著,而CS型、UE型患者的疗效和近期预后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强化他汀 疗效 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iss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指导下的孤立皮质下梗死的CISS分型及相关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蓓蕾 李威 +3 位作者 杨柳 于海龙 叶靖 王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指导下的孤立皮质下梗死(Single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I)患者的CISS分型、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连续入组符合孤立皮质下梗死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结合CISS分型标准进行分...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指导下的孤立皮质下梗死(Single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I)患者的CISS分型、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连续入组符合孤立皮质下梗死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结合CISS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对不同分型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发病72 h的NIHSS评分,3 m后对患者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不同分型患者的预后。结果结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根据CISS(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6例,穿支动脉型30例,心源性栓塞型1例,其他原因型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孤立皮质下梗死高龄(P=0. 002)、高血压(P=0. 019)患者的比例以及脂蛋白a(P=0. 033)、糖化血红蛋白(P=0. 049)水平,显著高于穿支动脉型孤立皮质下梗死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发生独立相关(P=0. 021)。与穿支动脉型患者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孤立皮质下梗死患者更有可能出现早期临床症状的加重(P=0. 003);而两者的远期3 m临床预后(mR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立皮质下梗死的CISS分型主要为穿支动脉病变型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年龄是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孤立皮质下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穿支动脉型孤立皮质下梗死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患者早期更容易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皮质下梗死 高分辨率磁共振 ciss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穿支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SS分型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在替罗非班治疗后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东仕 戴颖仪 +3 位作者 张竹 卢海克 刘新通 梁肖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5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不同CISS机制、危险因素与替罗非班治疗后病情进展的关系,探讨不同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对替罗非班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92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7d内病...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不同CISS机制、危险因素与替罗非班治疗后病情进展的关系,探讨不同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对替罗非班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92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7d内病情是否进展分为对照组(133例)和进展组(5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ESSEN卒中风险量表(ESRS)和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对两组患者发病机制分型及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展组治疗24h、7d的NIHSS评分、入院时ESRS评分、出院时m 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后循环梗死及CISS分型中的混合机制是替罗非班治疗后脑梗死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19,95%CI:1.180~4.561,P=0.015;OR=2.714,95%CI:1.260~5.964,P=0.011;OR=0.498,95%CI:0.254~0.975,P=0.042;OR=2.847,95%CI:1.049~7.723,P=0.040)。结论脑梗死病情进展患者入院时ESRS评分、治疗24h、7d的NIHSS评分、出院时m RS评分明显升高,CISS分型中的混合机制及糖尿病、高血压、后循环梗死是替罗非班治疗后脑梗死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s分型 替罗非班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生化指标主成分回归模型用于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能毅 武志全 +2 位作者 林树楷 陆茂葳 唐美秀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指标主成分回归模型用于脑梗死患者疾病分型(CISS分型)的可能。方法:将280例脑梗死患者参照《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均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组)、心源性卒中组(CS组)、穿支动脉疾病组(PAD组)、其他病因组(OE组...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指标主成分回归模型用于脑梗死患者疾病分型(CISS分型)的可能。方法:将280例脑梗死患者参照《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均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组)、心源性卒中组(CS组)、穿支动脉疾病组(PAD组)、其他病因组(OE组)及病因不确定组(UE组),检测5组患者外周血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淀粉蛋白(SAA)、环亲素A(CyPA)、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人类软骨糖蛋白(YKL-40)、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丙二醛(MD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纤维蛋白原(FIB)、一氧化氮(N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肽素(CP)水平共20项生化指标;对上述生化指标进行降维,获取影响疾病分型的主成分,以患者CISS分型为因变量,以影响的主成分评分为自变量,拟合回归方程分析主成分对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的综合影响。结果:5组患者外周血20项生化指标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20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为主成分1(应激和炎症,贡献率34.597%)、主成分2(蛋白神经毒性,贡献率20.412%)、主成分3(神经营养,贡献率18.558%)及主成分4(血脂状况,贡献率15.602%),累积贡献率89.169%;回归分析显示,4项主成分影响大小依次为应激和炎症(OR=4.591,95%CI为1.208~17.440)、蛋白神经毒性(OR=4.158,95%CI为1.518~11.387)、神经营养(OR=3.959,95%CI为1.313~11.935)、血脂状况(OR=3.622,95%CI为1.277~10.275)。结论:不同CISS分型的脑梗死患者其多项临床生化指标均有特征性表达,影响患者疾病分型的主要因素为高应激和炎症水平、毒性蛋白浸润神经、神经营养相关物质缺乏及血脂含量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ciss分型 生化指标 应激状态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