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Venture Capitalist Compens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Reputation Model
1
作者 唐翰岫 李湛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0年第4期114-117,共4页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and many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 have been proposed. A quantitative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upon Reputation Model. The present compensation str...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and many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 have been proposed. A quantitative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upon Reputation Model. The present compensation structure of U. S. venture capital limited partnerships is analyzed and a kind of new compensation structure is propos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venture capitalist’ s effort level and the two compensation structures are given . The 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results proves that the present compensation structure in U.S. may not be the best choice, and that the proposed one can give a better motivation for venture capitalist’s management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URE CAPITAL VENTURE capitalist COMPENSATION Structure EFFORT Lev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 to venture capitalist
2
作者 LIANG Peng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08年第4期23-31,共9页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s and venture capitalists (VCs), makes research on the moral hazard issues under this relationship, and how to design an effective incentive ...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s and venture capitalists (VCs), makes research on the moral hazard issues under this relationship, and how to design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to avoid it. By constructing a new incentive model,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investors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payment contract. The designed incentive contract is a kind of dominant consecutive payment mode, which plays a strong incentive role to the VCs, in addition, it also requires the VCs to invest certain capital to the proje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slapdash action of VCs, and reduce the agent cost of inves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OR venture capitalists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Windstorm Swept over Intellectual Capitalists
3
作者 Xing Yuhao 《China Today》 2000年第2期61-62,共2页
InSeptember1999.JiangQiping'snewbook,AWindstormSweptOverIntellectualCapitalists.,causedquiteastirwhenitfirstappearedinBeijing'sbookstores.Theideaofanintellectualcapitalist,althoughnotinventedbythisinstantbests... InSeptember1999.JiangQiping'snewbook,AWindstormSweptOverIntellectualCapitalists.,causedquiteastirwhenitfirstappearedinBeijing'sbookstores.Theideaofanintellectualcapitalist,althoughnotinventedbythisinstantbestselles,hasbecomeahottopicofdiscussionam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Windstorm Swept over Intellectual capitalists 1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思想探赜
4
作者 陈仕伟 刘可 《唐山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7-33,65,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思想,它揭示了科学技术产生于劳动并随之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方式通过分工形成了紧密互动、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功能,并且指明了只有在共产...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思想,它揭示了科学技术产生于劳动并随之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方式通过分工形成了紧密互动、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功能,并且指明了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才能真正消除异化、真正实现良性社会运行、真正实现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紧密互动。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强国目标,应该努力实现科学技术与劳动的良性互动、实现科学技术发展与生产相结合、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有机统一以及警惕科学技术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与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与“合”的辩证法:《共产党宣言》揭示资本主义历史的科学方法论
5
作者 杨宏伟 徐静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5,共8页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分”与“合”的辩证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从产生、发展到走向灭亡的运动过程:前资本主义的历史随着资产阶级发展走向灭亡而进入资本主义历史,推动地域性生产转变为世界性生产、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分”与“合”的辩证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从产生、发展到走向灭亡的运动过程:前资本主义的历史随着资产阶级发展走向灭亡而进入资本主义历史,推动地域性生产转变为世界性生产、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为世界大市场、“民族文学”发展为“世界文学”,实现由“分”到“合”;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巨大张力,造成其自身的貌“合”神“分”,社会内部阶级分化与对立日益加剧、全球范围“四个从属于”的不平等格局日渐形成、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的运动日益剧烈;社会发展要求对资本主义进行消“分”弥“合”,无产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革命力量,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私有制,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取代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社会 “分”“合”辩证法 自由人联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gent-based Model of a Capitalist Economy
6
作者 ZHANG Li-jun, CHENG Dai-zhanInstitute of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CSCD 2002年第3期319-327,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stabilizing role of taxation in an agent based model of a capitalist economy. The model may be considered as a control system with taxation as the control. But it differs from conventi...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stabilizing role of taxation in an agent based model of a capitalist economy. The model may be considered as a control system with taxation as the control. But it differs from conventional model of control systems. It has some significant characters of complex systems. The system is described and studied by combining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s with computer simulations. Several related concepts as ″output″ and ″control″ etc. are reconsidered from new view-points. Via this problem we explore some phenomenon in controlled complex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capitalist economy EMERGENCE TAXATION FEEDBACK
原文传递
《论犹太人问题》对资本主义人权批判的三重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7
作者 盛立民 沈思圆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首次系统明确地阐述人权思想的著作,是其由理性主义人权观向历史唯物主义人权观转变的思想起点。马克思从现实性与社会性出发将人视为感性存在与类存在的结合体,超越了资本主义人权的抽象人性论基础;赋予人类...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首次系统明确地阐述人权思想的著作,是其由理性主义人权观向历史唯物主义人权观转变的思想起点。马克思从现实性与社会性出发将人视为感性存在与类存在的结合体,超越了资本主义人权的抽象人性论基础;赋予人类解放以消灭私有财产的实际内涵,超越了资本主义人权的私有财产根基;将人的价值作为人类解放的追求目标,超越了资本主义人权金钱拜物教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重新挖掘《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权思想价值有助于理性审视当代人权问题、丰富和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人权思想以及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人权 人性 私有财产 金钱拜物教 人类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8
作者 刘仁营 吴丹 《学术探索》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列宁通过厘清民主话语内涵、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比较、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三条基本路径,对资本主义普选制与“金钱民主”、资本主义议会制与党争制、资本主义的宪政制和法官终身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资... 列宁通过厘清民主话语内涵、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比较、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三条基本路径,对资本主义普选制与“金钱民主”、资本主义议会制与党争制、资本主义的宪政制和法官终身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资产阶级本质,以及狭隘性、虚伪性、低效性等特征。列宁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新表现;有助于解构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话语的霸权;有助于提升中国民主的国际话语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资本主义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xt Investment Spree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private investors target China’s clean technology, medical and 3G services markets
9
作者 DING WENLEI 《Beijing Review》 2009年第31期32-33,共2页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accelerated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this year as a massive stimulus package paid off. Accordingly,
关键词 IPO Next Investment Spree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private investors target China’s clean technology medical and 3G services markets
原文传递
RED CAPITALIST A life changed by a chat with Mao
10
作者 LI LI 《Beijing Review》 2006年第40期24-,共1页
Tang Ruiren, 76, a peasant-turned-restaurateur, has led a charmed life. The founder of Mao Jia Restaurant Development Corp., with 145 franchise restaurants in 20 provinces, she heads an empire that employs 20,000 peop... Tang Ruiren, 76, a peasant-turned-restaurateur, has led a charmed life. The founder of Mao Jia Restaurant Development Corp., with 145 franchise restaurants in 20 provinces, she heads an empire that employs 20,000 people and last year paid more than 60 million yuan in taxes. What's so special about her restaurants? Mao Zedong's favorite dis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capitalist A life changed by a chat with Mao
原文传递
农业资本化的“横向集中”与“纵向集中”:重新理解马克思和恰亚诺夫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5,共22页
资本化农业如何改造小农,是农政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两个理论——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都有不足:前者忽视了商业资本通过纵向一体化及各种商品关系对小农生产的资本化改造,以及在商品关系中发生的剩余... 资本化农业如何改造小农,是农政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两个理论——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都有不足:前者忽视了商业资本通过纵向一体化及各种商品关系对小农生产的资本化改造,以及在商品关系中发生的剩余价值的剥削,而后者则在微观层面忽视了劳动力商品化对小农家庭经济行为的改造。这两个理论恰好在这两点上分别对对方做了有益的补充。本文在重新批判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的基础上,将两条理论路线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提出农业资本化的“横向集中”和“纵向集中”两条道路,并以当代中国农政变迁的实践来辅以阐述这两条道路所形成的多种资本改造小农农业生产及从小农家庭获取剩余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资本 商品化 小农经济 资本化农业 纵向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内涵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英州 何红谚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92,共13页
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内涵、形成逻辑与重要意义,需要将其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语境之中,也即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特定的时代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与理论升华,其产生的标志是统... 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内涵、形成逻辑与重要意义,需要将其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语境之中,也即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特定的时代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与理论升华,其产生的标志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相应地“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成为其核心以及主要表现形式。而新发展理念则从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维度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并指引着其发展。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不仅构成其根脉和魂脉,而且为其发展成熟提供精神指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至更高阶段,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彰显其先进特质并推动其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也就借助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文明”、新发展理念、“两个结合”与共同富裕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出来,显示出其与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相比较的创新性、发展性、世界性及其使命追求。由于人类文明新形态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发展与成熟既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熟同步,也是一个与之相比更长的发展过程,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也给人类现代化与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方案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传统社会主义文明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交往异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天宇 秦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50-60,共11页
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的联合进一步激化了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主体间交往的异化问题,呈现出交往主体虚拟化、交往形式碎片化以及交往关系表象化等新表现。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主体间的交往过程纳入资本增殖过程的现实后果,在一定程度上... 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的联合进一步激化了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主体间交往的异化问题,呈现出交往主体虚拟化、交往形式碎片化以及交往关系表象化等新表现。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主体间的交往过程纳入资本增殖过程的现实后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被数据与数据之间的交往所掩盖,人在资本的宰制下进一步被工具化。对此,数字社会主义构建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破除数字资本主义交往异化提供了一种理想范式,但其在实践层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回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探寻破除资本统治、维护数字技术良性发展、解决数字资本主义交往异化的根本性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异化 数字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数字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艺术生产经济理论
14
作者 张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0,共12页
马克思是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等经济学著作中阐述其艺术生产理论的,这意味着他更多的是从经济学而非哲学层面立论,其核心问题是艺术家能否成为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资本... 马克思是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等经济学著作中阐述其艺术生产理论的,这意味着他更多的是从经济学而非哲学层面立论,其核心问题是艺术家能否成为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资本购买并运用劳动力商品和生产资料的方式进行。马克思对视觉艺术(包括文学)和表演艺术做了细致的区分:前者如作家、画家的创作,至多为向形式上从属于资本过渡的状态;后者则可能以剧院老板雇佣演员演出为其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出现,处于形式上从属于资本的状态。艺术生产之所以无法在实际上从属于资本,是因为它无法采用机器大生产和规模经济的方式进行。这一点表明,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是鲍莫尔成本病理论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艺术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 剩余价值 成本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汽车公司的公私合营改造
15
作者 岳谦厚 陈曙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工商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恢复与建设,而合理有序地调整工商业则是初期经济工作的核心。中央人民政府全面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经济建设总方针... 工商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恢复与建设,而合理有序地调整工商业则是初期经济工作的核心。中央人民政府全面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经济建设总方针,基于各省市不同地情、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地方政府在具体落实执行时采取不同手段灵活地开展调整工作,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江南汽车公司系国民党大官僚张静江于20世纪30年代出资创办的私营企业,亦是解放前南京市最重要的市区公共交通公司之一。由于该公司的特殊性质与发展背景,南京市军管会与人民政府先后采取代管与公私合营的改造方式,使之变成人民的企业,服务于共和国建设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汽车公司 资本主义工商业 代管 公私合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的洪水期前的条件”——对马克思的“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再考察
16
作者 孙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西方学术界始终逗留于“资本的现代史”视野去谈论解放、主体,一直无法寻找突破资本主义围城的出口,最终徘徊于资本逻辑派与劳动逻辑派两种话语之间。当然,这一困境也影响了汉语学术界的讨论。之所以如此,在于研究者遗忘了对“资本的形... 西方学术界始终逗留于“资本的现代史”视野去谈论解放、主体,一直无法寻找突破资本主义围城的出口,最终徘徊于资本逻辑派与劳动逻辑派两种话语之间。当然,这一困境也影响了汉语学术界的讨论。之所以如此,在于研究者遗忘了对“资本的形成史”的研究。通过厘清“资本的原始积累”的三重内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资本主义科学认识论起点、新社会制度创造历史前提,可以看到,马克思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所分析的“资本的形成史”,着重强调了资本主义本质中的“分离”与“颠倒”,以及为如何瓦解资本主义提供出路的方向,这些内涵无疑为摆脱当下资本主义批判仅仅局限于“资本的现代史”的拜物教视野、实现从批判理论提升到解放理论的研究路向提供必要的思想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的形成史 资本的现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17
作者 王雨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27,F0003,共10页
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是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再生产,并把理论重点放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强调不能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归结为一种产权关系或法律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 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是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再生产,并把理论重点放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强调不能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归结为一种产权关系或法律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剥削关系。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如何实现的,阿尔都塞分析了法、国家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本质和功能,把国家划分为“镇压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认为“镇压性国家机器”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发挥作用提供了政治保障,“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当前主要是通过教育国家机器培育公民必备的劳动技能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形成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理论创新。阿尔都塞再生产理论从理论目的维度上看,是为了解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问题;从实践目的维度上看,是为了强调意识形态斗争在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重要性。阿尔都塞在要求重视意识形态斗争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原理,以避免革命中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具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理论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质和独到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社会形态理论 再生产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镇压性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性超越
18
作者 沈文玮 李昱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5-10,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其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科技发展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劳动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追求的生态观和以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为导向的全球观,不仅适应了新质生产力的发...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其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科技发展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劳动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追求的生态观和以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为导向的全球观,不仅适应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体现出了显著的制度优势和民族气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截然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资本主义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近社会存在的思想征途——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883—1990)》的当代审视
19
作者 黄志军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225-244,共20页
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被看作是一段切近现代社会存在的思想征途。M.C.霍华德和J.E.金合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就是这样一部以此为对象的研究力作。它阐述了从马克思去世后到东欧剧变时期(188... 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被看作是一段切近现代社会存在的思想征途。M.C.霍华德和J.E.金合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就是这样一部以此为对象的研究力作。它阐述了从马克思去世后到东欧剧变时期(1883—1990年)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知识谱系,让我们看到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起伏和追求真理的努力。从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演变的理论阐释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的问题意识是明确的,评价是犀利的,视野也是独特的。但是受立场和时代的限制,它又不可避免地显现出自身的理论偏颇和历史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文强 王连伟 《北方论丛》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道路。作为全球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因创新了发展模式、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共享了现代化的成果,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是一...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道路。作为全球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因创新了发展模式、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共享了现代化的成果,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是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作为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因顺应了世界历史的时代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吸纳了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其必将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资本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