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温和液氮温度Si基底C60薄膜的微观结构与光学特性比较研究
1
作者 段金霞 黄新堂 +3 位作者 甘仲维 高建明 黄祥平 吕海峰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在室温和液氮温度(77K)下用蒸镀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C60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两种不同基底上制备薄膜的微观结构,并用椭圆偏振光谱仪测量了光学参数(包括吸收光谱、折射率及光频介电常数)。结果表明,衬底温度降低,薄膜...  在室温和液氮温度(77K)下用蒸镀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C60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两种不同基底上制备薄膜的微观结构,并用椭圆偏振光谱仪测量了光学参数(包括吸收光谱、折射率及光频介电常数)。结果表明,衬底温度降低,薄膜更均匀,颗粒更细,光学吸收峰位置出现蓝移且在整个光频范围吸收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 液氮温度 光学特性 比较研究 c60薄膜 微观结构 蓝移 椭偏谱 硅衬底 薄膜制备 吸收光谱 60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锡C60薄膜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电导性研究
2
作者 伍春燕 张海燕 +3 位作者 何艳阳 梁礼正 朱艳娟 张春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2-94,共3页
本文报道了锡掺杂C6 0 薄膜样品的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阻随温特性的测量结果 ;显示样品由纳米级颗粒组成 ,为面心立方结构 ,掺杂锡原子在禁带中形成施主能级 ,电阻随温度增加呈指数衰减 ,霍耳效应证实为N型半导体。
关键词 锡掺杂 紫外可见光吸收 电阻 c60薄膜 60薄膜 半导体 电子结构 电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云母上外延生长C60薄膜的研究
3
作者 义仡 《电子材料快报》 1995年第7期1-2,共2页
关键词 云母 外延生长 c60薄膜 薄膜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土族金属掺杂对C_(60)薄膜的电子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伍春燕 陈易明 +4 位作者 钟韶 张海燕 何艳阳 朱燕娟 梁远博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2-265,共4页
将Sn粉末和C60粉末共同蒸发获得碱土族金属掺杂的C60薄膜样品,与未掺杂的纯C60样品一起进行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阻随温度变化特性的测量,分析比较掺杂对薄膜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掺锡后组成... 将Sn粉末和C60粉末共同蒸发获得碱土族金属掺杂的C60薄膜样品,与未掺杂的纯C60样品一起进行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阻随温度变化特性的测量,分析比较掺杂对薄膜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掺锡后组成薄膜的纳米颗粒略有增大并突出表面,使薄膜的电子发射阈值降低;掺入的Sn原子在禁带中形成杂质能级,使电子吸收跃迁由原来的直接跃迁变为间接跃迁,导电性也由原来的绝缘体变为N型半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电子吸收跃迁 导电性 c60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氩气氛下生长的C_(60)薄膜的结构与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燕 陈易明 +3 位作者 伍春燕 何艳阳 王金华 朱燕娟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64-1268,共5页
采用惰性气氛蒸发法制备 C6 0 薄膜 ,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X射线衍射 (XRD)、红外光谱 (IR)及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了在氩 (Ar)气氛下生长的 C6 0 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光吸收特性 .AFM测量表明在 Ar气氛下生长的C6 0 薄膜的表面生长... 采用惰性气氛蒸发法制备 C6 0 薄膜 ,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X射线衍射 (XRD)、红外光谱 (IR)及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了在氩 (Ar)气氛下生长的 C6 0 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光吸收特性 .AFM测量表明在 Ar气氛下生长的C6 0 薄膜的表面生长岛更尖锐 ,并且有较大直径的表面粒子 .由紫外 -可见光吸收谱测量发现 Ar气氛下生长的 C6 0 薄膜的强度和吸收峰位置与在真空下生长的 C6 0 薄膜比较有大的红移 .可求出在 Ar气氛下生长的 C6 0 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 Eg=2 .2 4e V,比在真空下生长的 C6 0 薄膜禁带宽度 (2 .0 2 e V)要大 .与真空下生长的 C6 0 薄膜比较 ,Ar气氛下生长的 C6 0 薄膜的红外谱没有变化 ,但 X射线衍射表明其结构从面心立方 (fcc)相变成 fcc相与六角密堆 (h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薄膜 惰性气氛 紫外-可见光吸收谱 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GeV Fe离子在C_(60)薄膜中形成潜径迹的Raman谱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金运范 姚存峰 +7 位作者 王志光 谢二庆 宋银 孙友梅 张崇宏 刘杰 段敬来 赵志明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7-670,共4页
用能量为1.23GeV的快Fe离子辐照了多层堆叠的C60薄膜。用Raman散射技术分析了快Fe离子在C60薄膜中由强电子激发引起的效应,主要包括辐照引起C60分子的聚合及其高温、高压相(HTHP)的形成,和在髙电子能损下C60晶体点阵位置上的C60分子向... 用能量为1.23GeV的快Fe离子辐照了多层堆叠的C60薄膜。用Raman散射技术分析了快Fe离子在C60薄膜中由强电子激发引起的效应,主要包括辐照引起C60分子的聚合及其高温、高压相(HTHP)的形成,和在髙电子能损下C60晶体点阵位置上的C60分子向非晶碳的转变。由此演绎出了快Fe离子在C60薄膜中的损伤截面或潜径迹截面σ和潜径迹的半径Re,及其随沉积在电子系统中的能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径迹 强电子激发效应 c60薄膜 快Fe离子 RAMAN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 keVH^+离子注入C_(60)薄膜中的辐照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圣星 姚江宏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7-59,共3页
研究高能离子与C60 晶体相互作用 ,是认识高能离子与凝聚态物理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开发应用C60 分子材料的基础 ,对实现C60 分子掺杂以及这种材料开发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12 0keVH+ 离子注入C60 薄膜 ,系统研究不同注入剂... 研究高能离子与C60 晶体相互作用 ,是认识高能离子与凝聚态物理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开发应用C60 分子材料的基础 ,对实现C60 分子掺杂以及这种材料开发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12 0keVH+ 离子注入C60 薄膜 ,系统研究不同注入剂量对C60 薄膜结构的影响 ,用Raman散射技术分析了H+ 离子在C60 薄膜中引起的辐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H+ 离子辐照会影响C60 薄膜结构 ,使C60 薄膜产生聚合和薄膜非晶碳化现象 ,上述现象产生与辐照注入离子的辐照剂量有关。在整个辐照过程中电子能损起主导作用 ,电子能损有明显的退火效应 ,致使C60 由晶态向非晶态转变过程中 ,经历了一个石墨化的中间过程 ,即晶态C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辐照效应 c60薄膜 退火效应 碳团簇 原子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电极表面上C_(60)薄膜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8
作者 孙玉华 鲍芳 +2 位作者 顾伟 姚建林 顾仁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710,共4页
在银电极表面形成一层C60薄膜,分别在乙腈溶液和水溶液中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从而消除了溶液中的C60干扰表面吸附C60的SERS谱图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C60分子对称性的降低导致SERS谱峰发生了分裂;表面电... 在银电极表面形成一层C60薄膜,分别在乙腈溶液和水溶液中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从而消除了溶液中的C60干扰表面吸附C60的SERS谱图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C60分子对称性的降低导致SERS谱峰发生了分裂;表面电磁场的作用使得光谱选律在SERS效应中被拓宽,产生了新的拉曼谱峰。该结果与团簇吸附在粗糙银电极表面的C60分子的研究结果相似。与之不同的是在乙腈溶液和水溶液中的SERS谱图的低波数区内分别在348和311cm-1左右出现一个新峰,经过分析可认为该峰与C60-金属基底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c60薄膜 银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0)薄膜在快重离子辐照下的结构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金运范 姚存峰 +5 位作者 宋银 刘杰 王志光 孙友梅 张崇宏 段敬来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X射线光电子谱和拉曼散射技术分析了能量为GeV量级的S、Fe、Xe、和U离子,以及120keV的H离子在室温下辐照多层堆积C60薄膜的结构稳定性,即快重离子在C60薄膜中由高密度电子激发引起的效应,主要包括C6...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X射线光电子谱和拉曼散射技术分析了能量为GeV量级的S、Fe、Xe、和U离子,以及120keV的H离子在室温下辐照多层堆积C60薄膜的结构稳定性,即快重离子在C60薄膜中由高密度电子激发引起的效应,主要包括C60分子的聚合、分子结构的损伤、新的高温-高压相的形成和晶态向非晶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稳定性 c60薄膜 快重离子 高密度电子激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V能量的Fe离子在C_(60)薄膜中的辐照效应研究
10
作者 姚存峰 金运范 +5 位作者 宋银 王志光 刘杰 孙友梅 张崇宏 段敬来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9-312,共4页
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和Raman谱仪分析了0.98GeV的Fe离子在电子能损Se为3.5keV/nm时,不同辐照剂量(5×1010—8×1013ions/cm2)下,在C60薄膜中引起的辐照损伤效应。分析表明,Fe离子辐照引起了C60分子的聚合与损伤。在辐照剂量... 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和Raman谱仪分析了0.98GeV的Fe离子在电子能损Se为3.5keV/nm时,不同辐照剂量(5×1010—8×1013ions/cm2)下,在C60薄膜中引起的辐照损伤效应。分析表明,Fe离子辐照引起了C60分子的聚合与损伤。在辐照剂量达到一中间值1×1012ions/cm2,C60分子的损伤得到部分恢复,归因于电子激发引起的退火效应。通过对Raman数据的拟合分析,演绎出Fe离子辐照在C60材料中形成的潜径迹截面或引起损伤的截面约为1.32×10-14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薄膜 辐照效应 GeV能量的离子 退火效应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气氛下制备的C_(60)薄膜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
11
作者 伍春燕 张海燕 +3 位作者 王金华 陈易明 何艳阳 朱燕娟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X射线衍射 (XRD)、红外光谱 (IR)及紫外 可见光谱 (UV/VIS)研究了在氩 (Ar)气氛下制备的C60 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光吸收特性。发现其UV/VIS的强度和吸收峰位置明显不同于在真空中制备的C60 薄膜。与真空中制... 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X射线衍射 (XRD)、红外光谱 (IR)及紫外 可见光谱 (UV/VIS)研究了在氩 (Ar)气氛下制备的C60 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光吸收特性。发现其UV/VIS的强度和吸收峰位置明显不同于在真空中制备的C60 薄膜。与真空中制备的C60 薄膜比较 ,所研究薄膜的红外谱没有变化 ,但X射线衍射表明其结构从面心立方 (fcc)相变成fcc相与六角密堆(hcp)相的混合相。AFM表明 ,在Ar气氛中制备的C60 薄膜有较大的表面粒子 ,并且表面生长岛更尖锐。这将有利于C60 薄膜的场电子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薄膜 氩气氛 紫外-可见光吸收谱 形貌 结构 60薄膜 富勒烯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0)薄膜的制备
12
作者 杨国伟 游富强 《微细加工技术》 1994年第3期67-72,共6页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C_(60)分子的结构以及C_(60)固体的结构和物性,然后较详细地讨论了目前采用的几种气相生长C_(60)。薄膜的方法,以及不同的衬底上C_(60)薄膜的生长特性,最后提出了目前C_(60)薄膜生...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C_(60)分子的结构以及C_(60)固体的结构和物性,然后较详细地讨论了目前采用的几种气相生长C_(60)。薄膜的方法,以及不同的衬底上C_(60)薄膜的生长特性,最后提出了目前C_(60)薄膜生长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生长 c60薄膜 薄膜 笼状碳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压强对氮气氛下制备的C_(60)纳米薄膜形貌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宇 张海燕 +5 位作者 钟韶 伍春燕 何艳阳 宁锌 梁远博 朱燕娟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用扫描电镜、双光束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椭偏仪研究了在氮气 (N2 )氛下制备的C6 0 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光吸收特性。研究发现 ,薄膜表面粒子粒径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表面结晶现象也随气压增大而明显 ;与真空中制备的C6 0 薄膜比较 ,发... 用扫描电镜、双光束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椭偏仪研究了在氮气 (N2 )氛下制备的C6 0 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光吸收特性。研究发现 ,薄膜表面粒子粒径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表面结晶现象也随气压增大而明显 ;与真空中制备的C6 0 薄膜比较 ,发现其紫外 可见吸收的相对强度明显不同 ,吸收峰位红移 ;并且随着氮气压强的增加吸收峰位红移增加。对氮气氛下C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薄膜 氮气氛 紫外-可见光吸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3C_(60)单晶薄膜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宏年 徐亚伯 +4 位作者 鲍世宁 李海洋 钱海杰 易.奎热西 刘风琴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4-196,211,共4页
根据K在C60 晶体中的扩散系数分析了在C60 (1 1 1 )单晶解理面上制备K3 C60 单晶膜的实验条件。对制备出的样品进行了角分辨光电子谱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确实为K3 C60 单晶 ,并首次观察到K3 C60 的能带色散。
关键词 K3c60单晶薄膜 制备 表征 能带色散 有机超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杆元法在C_(60)晶体薄膜力学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海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6,共3页
根据分子动力学过程中粒子热运动与慢运动可以分离以及有限元思想 ,提出了一种“剔除”粒子热运动的可用于纳米材料准静态力学特性分析的非线性杆元 (NSE)法。将NSE法应用于C6 0 富勒烯晶体薄膜的拉 压力学特性分析 ,并与相应问题的分... 根据分子动力学过程中粒子热运动与慢运动可以分离以及有限元思想 ,提出了一种“剔除”粒子热运动的可用于纳米材料准静态力学特性分析的非线性杆元 (NSE)法。将NSE法应用于C6 0 富勒烯晶体薄膜的拉 压力学特性分析 ,并与相应问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 ,①非线性杆元法在模拟纳米材料的准静态力学特性方面是有效的 ,计算效率却比分子动力学方法高出 3个数量级以上。②当C6 0 晶体薄膜的拉、压应变分别至 14 %和7%附近时 ,C6 0 晶体薄膜达到了它的拉、压承载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杆元法 分子动力学 c60晶体薄膜 纳米材料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喷束淀积制得的C_(60)、C_(70)等薄膜的拉曼和荧光光谱研究
16
作者 王德嵘 柯国庆 +1 位作者 黄大鸣 钱士雄 《光散射学报》 1995年第2期121-121,共1页
物理喷束淀积制得的C_(60)、C_(70)等薄膜的拉曼和荧光光谱研究王德嵘,柯国庆,黄大鸣,钱士雄(复旦大学物理系上海200433)RamanandFluoresceneSpectraofC_(60),C_(70)... 物理喷束淀积制得的C_(60)、C_(70)等薄膜的拉曼和荧光光谱研究王德嵘,柯国庆,黄大鸣,钱士雄(复旦大学物理系上海200433)RamanandFluoresceneSpectraofC_(60),C_(70)FilmFabricatedby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喷束淀积 荧光光谱 拉曼光谱 c60薄膜 c70薄膜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60/Cu薄膜结构的电学性质
17
作者 贾鹤群 黄子强 《真空电子技术》 2006年第3期24-27,共4页
将C60薄膜沉积在Al上,制成了Al/C60结构的薄膜二极管。对Al/C60结构的肖特基结构与金属-绝缘层-半导体(MIS)结构的电学特性做了研究。Al/C60肖特基结构在偏压±2 V时的整流比为30,而Al/C60的MIS结构在偏压±2 V时整流比为100。... 将C60薄膜沉积在Al上,制成了Al/C60结构的薄膜二极管。对Al/C60结构的肖特基结构与金属-绝缘层-半导体(MIS)结构的电学特性做了研究。Al/C60肖特基结构在偏压±2 V时的整流比为30,而Al/C60的MIS结构在偏压±2 V时整流比为100。在MIS结构中,AlOx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还发现,刚沉积好的薄膜二极管,其整流效应并不理想,在真空中经退火处理后,其性能得到增强。此二极管在空气中无封装情况下表现出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薄膜 整流接触 肖特基势垒接触 金属-绝缘层-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0)/C_(70)薄膜在空气中的光致聚合
18
作者 陈万湘 梁伟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6-448,共3页
在空气中用 2 5 3.7nm紫外光照射 C6 0 / C70 薄膜 8h,红外光谱测试表明 ,C6 0 / C70 薄膜产生了光致聚合和氧化。
关键词 c60/c70薄膜 红外光谱 光致聚合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3C60单晶薄膜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谱研究
19
作者 李宏年 李海洋 +3 位作者 徐亚伯 钱海杰 易·奎热西 刘风琴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 2002年第1期99-100,共2页
在C60单晶(III)解理面上制各出Rb3C60单晶薄膜.得到了室温和150K温度时导带的光电子谱峰形,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态密度随温度显著变化.甚至在室温时也能观察到导带有不少于6个子峰.
关键词 Rb3c60单晶薄膜 同步辐射 光电子谱 费米面 电子态密度 温度 PES 解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60聚氨酯胺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
20
作者 赵德林 郭胜利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6年第3期28-33,共6页
利用Z扫描技术,分别测量了五种C60聚氨酯胺薄膜(C60含量分别为0%、0.16%、0.30%、 0.42%、0.52%,厚度均为0.3 mm)的非线性光学吸收系数和折射系数,并研究了该薄膜的光限幅特性。实验表明:随着样品中C60的含量由0增加到0.52%... 利用Z扫描技术,分别测量了五种C60聚氨酯胺薄膜(C60含量分别为0%、0.16%、0.30%、 0.42%、0.52%,厚度均为0.3 mm)的非线性光学吸收系数和折射系数,并研究了该薄膜的光限幅特性。实验表明:随着样品中C60的含量由0增加到0.52%,薄膜的透射率可由70%逐渐减小到10%,且透射光功率可限制在25 mJ/cm2以下。薄膜的透射率或透射功率可以随C60含量不同而改变,即薄膜的光限幅性能可以通过调节C60含量的方式加以控制。最后,基于C60分子的五能级模型,采用激发态吸收(反饱和吸收)物理机理解释了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及光限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c60聚氯酯胺薄膜 光限幅 Z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