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α,ω-二溴代烷、丁基咪唑和三丁基膦为原料经过二步反应合成了3种Bola型非对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1-(12-溴十二烷基)-3-丁基咪唑溴盐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丁基咪唑)∶n(1,12-二溴十二烷)∶n(四丁基碘化铵)=1∶1.5...以α,ω-二溴代烷、丁基咪唑和三丁基膦为原料经过二步反应合成了3种Bola型非对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1-(12-溴十二烷基)-3-丁基咪唑溴盐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丁基咪唑)∶n(1,12-二溴十二烷)∶n(四丁基碘化铵)=1∶1.5∶0.005,异丙醇作溶剂,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 h;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1-(12-溴十二烷基)-3-丁基咪唑溴盐)∶n(三丁基膦)=1.05∶1,微波辅助反应,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2 h。所合成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表现出了优良的表面活性,30℃时cmc在5.7×10^-3~8.7×10^-2mol·L^-1之间、γcmc在30~36 m N·m^-1之间;随着碳链长度的增长,其cmc,γ_cmc及分子最小横截面积(A_min)逐渐减小,饱和吸附量(Γ_max)和吸附效率(pc_20)逐渐增大。展开更多
以1,3-二(氯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在浓盐酸催化下制成α,ω-二氯丙基聚硅氧烷,再与N-甲基咪唑反应合成Bola型咪唑离子液体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结构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以1,3-二(氯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在浓盐酸催化下制成α,ω-二氯丙基聚硅氧烷,再与N-甲基咪唑反应合成Bola型咪唑离子液体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结构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表征,并进行了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与烷基类Bola型表面活性剂相比,Bola型咪唑离子液体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第一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3 g/L、第二cmc为7.92 g/L,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为24.3 m N/m。展开更多
制备了一种含肉桂酸基团的Bola型两亲分子HDC(4-(10-羟基癸氧基)-10-羟基癸氧基肉桂酸酯).该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形成多分子层Langm uir膜结构.紫外光照可使膜中H D C 分子发生光致二聚,也可使H D C与1,16-十六碳二醇形成的混和膜中HDC ...制备了一种含肉桂酸基团的Bola型两亲分子HDC(4-(10-羟基癸氧基)-10-羟基癸氧基肉桂酸酯).该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形成多分子层Langm uir膜结构.紫外光照可使膜中H D C 分子发生光致二聚,也可使H D C与1,16-十六碳二醇形成的混和膜中HDC 分子发生二聚.光照前后膜中分子倾角分别为58.8°和53.2°.从实验结果推测了分子排列模型,认为HDC 分子在LB膜中有序排列,这来源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和疏水亚甲基链的Z 型构象堆积.展开更多
文摘以α,ω-二溴代烷、丁基咪唑和三丁基膦为原料经过二步反应合成了3种Bola型非对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1-(12-溴十二烷基)-3-丁基咪唑溴盐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丁基咪唑)∶n(1,12-二溴十二烷)∶n(四丁基碘化铵)=1∶1.5∶0.005,异丙醇作溶剂,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 h;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1-(12-溴十二烷基)-3-丁基咪唑溴盐)∶n(三丁基膦)=1.05∶1,微波辅助反应,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2 h。所合成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表现出了优良的表面活性,30℃时cmc在5.7×10^-3~8.7×10^-2mol·L^-1之间、γcmc在30~36 m N·m^-1之间;随着碳链长度的增长,其cmc,γ_cmc及分子最小横截面积(A_min)逐渐减小,饱和吸附量(Γ_max)和吸附效率(pc_20)逐渐增大。
文摘以1,3-二(氯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在浓盐酸催化下制成α,ω-二氯丙基聚硅氧烷,再与N-甲基咪唑反应合成Bola型咪唑离子液体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结构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表征,并进行了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与烷基类Bola型表面活性剂相比,Bola型咪唑离子液体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第一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3 g/L、第二cmc为7.92 g/L,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为24.3 m N/m。
文摘制备了一种含肉桂酸基团的Bola型两亲分子HDC(4-(10-羟基癸氧基)-10-羟基癸氧基肉桂酸酯).该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形成多分子层Langm uir膜结构.紫外光照可使膜中H D C 分子发生光致二聚,也可使H D C与1,16-十六碳二醇形成的混和膜中HDC 分子发生二聚.光照前后膜中分子倾角分别为58.8°和53.2°.从实验结果推测了分子排列模型,认为HDC 分子在LB膜中有序排列,这来源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和疏水亚甲基链的Z 型构象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