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秦汉简帛语料库的“倍”“背”记词变化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再兴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1期19-32,共14页
现代汉语中记录脊背、违背类意义的'背'字产生于西汉早期。战国楚简中用'怀'字记录脊背、违背类意义。秦文字中用'北'记录脊背义,用'倍'记录违背类义。用字习惯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西汉早期开始,'... 现代汉语中记录脊背、违背类意义的'背'字产生于西汉早期。战国楚简中用'怀'字记录脊背、违背类意义。秦文字中用'北'记录脊背义,用'倍'记录违背类义。用字习惯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西汉早期开始,'北'字增加义符产生'背'字,用来记录脊背义,这一过程在西汉晚期可能已经完成。西汉晚期以后,一直用'倍'字记录的违背类意义也开始用'背'字来记录。魏晋碑刻材料显示,当时的违背类意义用'背'字记录已经相当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简帛语料库 用字 记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説“[不不]”
2
作者 陳斯鵬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由安大簡《詩經》“[不不]”爲今本“副”之異文,及銅器自名“[否否]”“[■]”讀爲“桮”,可以推斷“[不不]”衍“不”聲。清華簡拾《四告》“[不不]益增多”應讀“倍益增多”,由此推論西周金文中的“不[不不]”“不[否否]”均應讀爲... 由安大簡《詩經》“[不不]”爲今本“副”之異文,及銅器自名“[否否]”“[■]”讀爲“桮”,可以推斷“[不不]”衍“不”聲。清華簡拾《四告》“[不不]益增多”應讀“倍益增多”,由此推論西周金文中的“不[不不]”“不[否否]”均應讀爲“丕倍”,是大而多之意,多用作定語以修飾“休”“魯休”“元德”等詞,也可作狀語以修飾動詞或整個句子形式。“[不不]”字構形即以兩花柎表達雙倍之意。《尚書》中的“丕丕”有可能原本寫作“不[不不]”,後世轉寫之時因誤讀而寫成“丕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安大簡 清華簡 [不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整合视域下的东丹国南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雅迪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辽立国之初,效法中原确立了太子继承制度。阿保机立嫡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后有悔意,以次子耶律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为此皇位继承问题困扰着阿保机。渤海灭亡后,他将东丹国和契丹故地分别委派皇太子耶律倍和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管理... 辽立国之初,效法中原确立了太子继承制度。阿保机立嫡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后有悔意,以次子耶律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为此皇位继承问题困扰着阿保机。渤海灭亡后,他将东丹国和契丹故地分别委派皇太子耶律倍和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管理。因辽太祖去世,耶律德光在后族支持下发动“扶余之变”,在与耶律倍的政治博弈中取得皇权。耶律德光继位后将东丹国迁徙,并对契丹最高权力结构进行整合。耶律倍南逃后,人皇王妃萧氏成为东丹国名义上的首脑,而萧氏病逝,也预示着东丹国名存实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耶律 东丹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