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表达HDAC1通过诱导SP1去乙酰化改善类固醇诱导的小鼠骨细胞凋亡
1
作者 张申尧 卢敏 +3 位作者 邝高艳 许晓彤 付俊 曾楚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探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通过特异性蛋白1(SP1)调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骨样细胞MLY-O4分为对照组、曲古抑菌素(TSA)组、类固醇组、类固醇+oe-NC组、类固醇+oe-HDAC1组、oe-NC组、oe-HDAC1组。对照... 目的探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通过特异性蛋白1(SP1)调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骨样细胞MLY-O4分为对照组、曲古抑菌素(TSA)组、类固醇组、类固醇+oe-NC组、类固醇+oe-HDAC1组、oe-NC组、oe-HDAC1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接受试剂诱导及细胞转染;TSA组细胞接受400 nmol/L TSA处理24 h;类固醇组接受1μmol/L地塞米松诱导24 h;类固醇+oe-NC组或类固醇+oe-HDAC1组接受oe-NC或oe-HDAC1转染,通过LipoHigh脂质体高效转染试剂行细胞转染,转染48 h后进行类固醇诱导。oe-NC组或oe-HDAC1组接受oe-NC或oe-HDAC1转染。观察各组细胞在HDAC、HDAC1蛋白、SP1蛋白、凋亡相关蛋白(裂解capase-3及Bax)、乙酰化水平、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方面的差异,采用通过免疫共沉淀验证HDAC1与SP1的相互作用。结果类固醇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升高,HDAC1下调,裂解caspase-3及Bax上调,细胞增殖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A组、类固醇组与对照组相比,乙酰化水平显著升高,SP1蛋白显著上调,类固醇+oc-HDAC1组与类固醇+oe-NC组相比,乙酰化水平降低,HDAC1上调,SP1、裂解caspase-3、Bax下调,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凋亡降低(P<0.05)。oe-NC组及oe-HDAC1组Input样本存在HDAC1蛋白条带,表明两组样本均可表达HDAC1,两组IgG抗体上并未检测出HDAC1蛋白,而两组SP1抗体上均存在HDAC1,表明HDAC1可与SP1相互作用。结论HDAC1通过介导去乙酰化修饰抑制SP1表达,从而抑制类固醇诱导的骨细胞凋亡,并促进骨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sp1 HDAC1 去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G5A-11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2
作者 梁学诚 畅文军 +2 位作者 戴好富 周丽华 曾艳波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文章对南海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G5A-11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对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G5A-11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 文章对南海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G5A-11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对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G5A-11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文献数据比对,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并用四唑盐比色(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对所鉴定的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从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sp.G5A-11中共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N-乙酰酪胺(1)、 methyl2-(6-hydroxybenzothiazol-4-yl) acetate (2)、R-甲羟内酯(3)、烟酸(4)、altechromone A (5)、2,5-dimethy-7-hydroxychromone (6)、methyl7-hydroxy-2-methylchromone-5-carboxylate(7)、 stagonoculiepine[(2S,5R)-1-formyl-1,2,3,4-tetrahydro-5H-2,5-epiminobenzo[b]azepin-5-ylacetates](8)、(4R,5S)-5-(hydroxymethyl)-5-methyl-4-(3-oxobutyl)dihydrofuran-2(3H)-one(9)、9α-hydroxy-1,2,3,4,5,10,19-heptanorergosta-7,22-diene-6,9-lact (10)、3β,5α,9α-tr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11)、过氧化麦角甾醇(12)、(22E,24R)-24-methylcholesta-2,22-diene-3β,5α,6β-triol(13)、麦角甾醇(14)、豆甾醇/β-谷甾醇(15)、3β,5α-d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16)和3β,5α-d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e(17)。其中,化合物7和9为新天然产物。肿瘤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0对肿瘤细胞K562 (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和SGC-7901 (人胃癌细胞)显示出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最大抑制浓度值分别为(12.07±0.12)μmol·L^(-1)和(13.17±0.02)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Penicillium sp.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树来源内生真菌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3
作者 王越 周学明 +3 位作者 杜金风 林叶 陈惠苹 宋鑫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了从红树内生真菌中寻找具有农用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株来源于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内生真菌T.assiutensis sp.的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2... 为了从红树内生真菌中寻找具有农用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株来源于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内生真菌T.assiutensis sp.的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2D NMR、旋光以及高分辨质谱对纯化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5个次级代谢产物:5-乙酰氨基戊酸(1),4-乙酰氨基丁酸甲酯(2),pyrophen(3),(E)-6-hydroxy-5-(1-propenyl)-1,2-dihydropyrano[3,2-b]pyrrole-3,7-dione(4),N-乙酰基酪胺(5),fonsecinone A(6),aurasperone A(7),asperpyrone D(8),aurasperone F(9),isoherqueinone(10),ergosterdiacids B(11),曲酸(12),L-1-柠檬酸甲酯(1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4)和对羟基苯乙酸(15).化合物1和2为首次报道1H/13C NMR数据的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化合物1~15进行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测试,发现聚酮类化合物6~10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内生真菌 Talaromyces assiutensis sp.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科鱼类SP1密码子的偏好性与进化
4
作者 何志敏 朱肖霞 +6 位作者 余清婷 曾子豪 肖阳 钟高德 李当 唐建洲 刘臻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0,共12页
【目的】特异性蛋白1(SP1)是Sp/KLF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最早被发现的转录因子,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本研究目的是为了解鲤科鱼类SP 1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其与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实现鲤科鱼类异源高效表达提供理... 【目的】特异性蛋白1(SP1)是Sp/KLF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最早被发现的转录因子,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本研究目的是为了解鲤科鱼类SP 1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其与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实现鲤科鱼类异源高效表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Codon W、Clustal X、MEGA 4.0及SPSS软件,对4种鲤科鱼类与其他10个不同物种的SP 1序列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和进化分析。【结果】4种鲤科鱼类SP 1编码亮氨酸和异亮氨酸时分别对CUG和AUC密码子具有较强的偏好性。14个物种SP 1的ENC平均值为50.57,CAI值介于0.184~0.379,均远小于1,表明该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较弱。4个鲤科鱼类SP 1均表现出相似的密码子偏好性。ENC-plot分析发现SP 1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基于SP 1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与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聚类分析结果差异较小。大肠杆菌是草鱼SP 1最佳的外源表达系统,模式动物斑马鱼、小鼠均可作为草鱼SP 1的遗传转化受体。【结论】CUG和AUC为4个鲤科鱼类SP 1最优密码子,物种之间密码子偏好性存在差异,自然选择是导致14个物种SP 1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为鲤科鱼类SP1的分类、演化与表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 sp1 密码子偏好性 分子进化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1/IGF2BP3轴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黄雨馨 王伟 +1 位作者 李一星 唐中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为了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基因,以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 为了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基因,以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CNA、CDK4、Cyclin A2和MKI67的表达,采用EdU和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和速率,通过突变IGF2BP3基因启动子区SP1结合位点的双荧光素酶试验和ChIP试验探索转录因子SP1对IGF2BP3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中敲低IGF2BP3后,细胞增殖标志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上调,EdU阳性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增殖速率在48、72 h均明显提高。SP1结合位点的突变使双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而过表达SP1使双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强。SP1可与IGF2BP3基因启动子区结合。干扰SP1后IGF2BP3表达降低,而过表达SP1后IGF2BP3表达增加。过表达SP1能部分消除敲低IGF2BP3促进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表型。综上,转录因子SP1与IGF2BP3基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IGF2BP3 sp1 猪骨骼肌卫星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轧机主偏心轴国产化路径研究
6
作者 陈晓楠 《鞍钢技术》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由于进口备件通常极其昂贵,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开展了SP轧机主偏心轴国产化路径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机械性能,选择30Cr2Ni2Mo作为主偏心轴材质。采取仿真计算方法确定主偏心轴承担侧压力的情况,并结合平面几何计算得到主偏心轴负... 由于进口备件通常极其昂贵,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开展了SP轧机主偏心轴国产化路径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机械性能,选择30Cr2Ni2Mo作为主偏心轴材质。采取仿真计算方法确定主偏心轴承担侧压力的情况,并结合平面几何计算得到主偏心轴负担扭矩的情况,进而确定校核主偏心轴的受力参数和位置参数。基于三维建模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主偏心轴承受最大载荷时的应力状态。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SP轧机主偏心轴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轧机 主偏心轴 国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益气汤对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血清SP、DA、PRL、CCL-18水平、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7
作者 李楠 谷盛莲 张竞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益气汤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肿块期患者血清SP、多巴胺(DA)、泌乳素(PRL)、趋化因子配体(CCL-18)水平、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10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西... 目的探讨扶正益气汤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肿块期患者血清SP、多巴胺(DA)、泌乳素(PRL)、趋化因子配体(CCL-18)水平、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10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益气汤治疗,2组均治疗28 d,随访9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SP、DA、PRL、CCL-18、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23%,51/53)高于对照组(83.02%,44/53)(P<0.05)。2组治疗后肿块、红肿、脓肿、瘘管、疼痛评分及血清SP、PRL、CCL-18、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DA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发热、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观察组随访6个月、9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益气汤可有效改善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中医证候,调节患者血清SP、DA、PRL、CCL-18、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及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肿块期 扶正益气汤 sp物质 多巴胺 泌乳素 趋化因子配体18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ot SP单尖充填一次法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8
作者 张双元 张嫣 +1 位作者 张廼铮 崔盛德 《科技与健康》 2025年第3期22-25,共4页
分析在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采取iRoot SP单尖充填一次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疼痛感受的影响。选取2022年7月—2024年8月黄浦区牙病防治所接诊的100例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0)... 分析在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采取iRoot SP单尖充填一次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疼痛感受的影响。选取2022年7月—2024年8月黄浦区牙病防治所接诊的100例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0),对照组行诊间封氢氧化钙方式下多次根管治疗,试验组行iRoot SP单尖充填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患牙疼痛反应发生率、术后两周窦道愈合率、术后12个月根管治疗成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48 h内疼痛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两周窦道愈合有效率、根管治疗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行一次性根管治疗中应用iRoot SP单尖充填可有效促进患者患牙窦道愈合,且可降低治疗后48 h内患牙急性疼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远期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sp单尖充填 一次性根管治疗 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环水母(Phyllorhiza sp.)无性繁殖过程及形态变化观察
9
作者 郝燕霞 赵雨轩 +2 位作者 邓丽秋 张瑞雪 王淑红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本文以蓝环水母(Phyllorhizasp.)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自由游泳胞芽形态及附着变态为水螅体、水螅体横裂产生碟状体以及碟状体变态发育成水母体的过程。蓝环水母水螅体具有出芽生殖和横裂生殖两种无性繁殖方式。水螅体可在实验室长期保存,... 本文以蓝环水母(Phyllorhizasp.)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自由游泳胞芽形态及附着变态为水螅体、水螅体横裂产生碟状体以及碟状体变态发育成水母体的过程。蓝环水母水螅体具有出芽生殖和横裂生殖两种无性繁殖方式。水螅体可在实验室长期保存,在20~25℃均可进行出芽生殖和横裂生殖,自由游泳胞芽附着变态发育为成熟水螅体需10~12d,水螅体出芽开始至产生自由游泳胞芽需要2~3d,成熟水螅体横裂生殖产生碟状体,从开始横裂至碟状体释放需经过4~5d,为单碟型横裂,当横裂体感觉器形成到水螅体触手完全消失之前横裂体中央口盘边缘会变为蓝紫色。碟状体在温度25℃、盐度29‰~32‰的条件下,约12d发育成水母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环水母 水螅体 碟状体 无性繁殖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及TRPV1、SP、CGRP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魏周园 郑雨 +9 位作者 江民健 池恒愉 康玉蓉 何晓芬 李晓宇 周姝婷 杜俊英 邵晓梅 方剑乔 蒋永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0-258,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及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 目的:观察电针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及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41只雄性SD大鼠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假手术组(11只)、模型组(15只)、电针组(15只),电针组取大鼠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共7天。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患侧MWT,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第1天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MWT显著降低(P<0.01);电针治疗后第1、3、5、7天,电针组大鼠患侧MWT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SP、CGRP阳性细胞数表达均升高(P<0.05);TRPV1和SP、TRPV1和CGRP阳性细胞共表达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SP、CGRP表达均降低(P<0.05);TRPV1和SP、TRPV1和CGRP阳性细胞共表达数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电针干预后,电针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促使MWT升高,有效抑制CCD大鼠痛觉敏化,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DRG中TRPV1、SP和CGR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镇痛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SP/GF-6发动机油活塞清净性和节能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谢欣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0,共8页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核磁共振研究程序ⅢH高温抗氧化发动机台架试验后SP/GF-6汽油机油旧油和活塞沉积物组成,结果表明活塞沉积物除积炭外主要含有发动机油的硫酸盐灰分,对功能添加剂组合对活塞沉积物影响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根据...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核磁共振研究程序ⅢH高温抗氧化发动机台架试验后SP/GF-6汽油机油旧油和活塞沉积物组成,结果表明活塞沉积物除积炭外主要含有发动机油的硫酸盐灰分,对功能添加剂组合对活塞沉积物影响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根据旧油的抗氧化性能和活塞沉积物的组成指导油品配方技术的优化。采用微牵引力摩擦试验(MTM)仪进行了油品减摩耐久性能研究,MTM对于发动机油的新油和老化油的节能性能的评价结果可作为一种模拟节能台架试验结果的有效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剂配方 功能添加剂 sp/GF-6规格 高温沉积物 减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由Smad2/3、SP1蛋白表达探讨中医不同治法对DOP大鼠骨-肌影响
12
作者 杨蓝鑫 杨芳 +3 位作者 李俊儒 付夜平 刘彤 王致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1-16,共6页
目的在“骨肉不相亲”理论指导下,比较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腓肠肌中果蝇母本抗生存因子蛋白2/3(small mother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2/3,Smad2/3)、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表达在中医不同治法下的影响,分析... 目的在“骨肉不相亲”理论指导下,比较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腓肠肌中果蝇母本抗生存因子蛋白2/3(small mother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2/3,Smad2/3)、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表达在中医不同治法下的影响,分析中医药对其的防治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西药组6组,并适应性喂养1周,造模组采用尾吊法建立模型,5周后取大鼠的腹主动脉血清、股骨及腓肠肌。通过骨密度检测和对股骨远端横断面处的骨形态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股骨组织结构变化,评估骨质流失情况。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腓肠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水平和股骨、腓肠肌中Smad2/3、SP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微结构破坏明显;腓肠肌肌纤维萎缩,排列疏松;血清ALP水平显著降低、TRACP水平显著升高(P<0.01);股骨与腓肠肌中Smad2/3、S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骨微结构修复明显;腓肠肌肌纤维增粗,肌间隙减小;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健脾组和西药组TRACP水平降低最显著(P<0.01),其次是补肾组(P<0.05);各给药组股骨与腓肠肌中Smad2/3、S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骼及肌肉中Smad2/3、SP1蛋白表达的升高有关,二者的高表达可能会导致骨-肌失衡。各中医治法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可能与降低骨骼与肌肉中Smad2/3、SP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骨肉不相亲 sp1 SMAD2/3 中医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教学法在中医学专业水平技能培训的应用
13
作者 白舒霞 刘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7-9,共3页
研究国内外标准化病人(SP)相关文献,发现将其用于医学临床技能培训,更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规避伦理及缓解师资不足等带来的问题,给学生公平、客观的评价。文章以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实习生和规培生以及医院工作人员为SP招募对象... 研究国内外标准化病人(SP)相关文献,发现将其用于医学临床技能培训,更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规避伦理及缓解师资不足等带来的问题,给学生公平、客观的评价。文章以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实习生和规培生以及医院工作人员为SP招募对象,以2019级中医专业学生为培训对象,研究SP教学法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利弊,发现其在招募、筛选、培训及投入培训中存在一些困难,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SP的长远发展,从而提升中医学专业水平的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sp教学法 技能培训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SP和HF制备高强度高延伸铜箔工艺研究
14
作者 王丽娜 王庆福 +2 位作者 樊斌锋 王江帆 王旭阳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1,共8页
铜箔是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关键材料,在电池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因此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同时具备高抗拉强度和高延伸率的锂电铜箔,现有的8μm高延伸率锂电铜箔... 铜箔是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关键材料,在电池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因此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同时具备高抗拉强度和高延伸率的锂电铜箔,现有的8μm高延伸率锂电铜箔可以满足E%≥14%,但其常温抗拉强度低于350 MPa。本研究引入两类新型添加剂硫脲衍生物SP和含氮有机物HF制备具有高抗拉强度和高延伸率的8μm厚双面光锂电铜箔,优化了工艺参数,并进行了铜箔性能测试,得到以下主要结论。SP-500对铜离子电沉积过程具有抑制作用,HF-1000则对铜离子电沉积具有促进作用;在电解工艺参数为铜离子浓度100~120 g/L、硫酸浓度80~100 g/L、电解液温度40±5℃、电解液流量50±5 m^(3)/h的条件下,添加HEC 80 mL/min、明胶30 mL/min、SP-500 20 mL/min、HF-1000 40 mL/min,可以使铜箔在190℃/1 h的高温条件下延伸率(E%)达到13.95%,且常温抗拉强度(T/S)达到450.25 MPa,毛面光亮度≥40;70℃/16 h的老化处理条件为最佳,可使铜箔的常温抗拉强度和高温延伸率在60 d内衰减幅度最小,分别保持在434.21 MPa和13.91%以上。这项研究为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铜箔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锂电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铜箔 常温抗拉强度 高温延伸率 新型添加剂 硫脲衍生物sp 含氮有机物HF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A-M2、gp210及sp10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和疾病进展评估的价值
15
作者 罗雯琪 翟丽娜 +2 位作者 杨国威 王航宇 韩大正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gp210及sp100抗体水平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和疾病进展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拟诊断或待排除的103例PB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别纳入PBC组(n=43)... 目的 分析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gp210及sp100抗体水平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和疾病进展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拟诊断或待排除的103例PB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别纳入PBC组(n=43)与非PBC组(n=60),对两组进行AMA-M2、gp210及sp100抗体水平检测,并探究三种抗体对于PBC的诊断价值。结果 PBC组自然病程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为7例、16例、7例、13例;PBC组AMA-M2、gp210及sp10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09%、60.47%、46.51%,显著高于非PBC组的8.33%、5.00%、3.33%(P<0.05);与病理结果对照,AMA-M2、gp210、sp100诊断PBC的kappa值分别为0.633、0.623、0.464。结论 检测AMA-M2、gp210及sp100抗体水平对于诊断PBC具有重要意义,三者在PBC诊断中均具备较高诊断效能,三者均可作为诊断PBC的辅助指标,对疾病进展进行评估,可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GP210 sp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内生真菌Xylaria sp.DYR-1-4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肉桂枝枯病菌活性研究
16
作者 庞亚琪 吕佳 +3 位作者 黄宏杨 廖沛然 罗碧 潘利明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研究肉桂内生真菌Xylaria sp.DYR-1-4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肉桂枝枯病菌的活性。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手段,包括反相中压层析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方法分离纯化Xylaria sp.DYR-1-4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包括紫外光... 目的研究肉桂内生真菌Xylaria sp.DYR-1-4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肉桂枝枯病菌的活性。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手段,包括反相中压层析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方法分离纯化Xylaria sp.DYR-1-4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包括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光谱(NMR)、质谱(MS)等技术鉴定其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体外测定抗肉桂枝枯病菌的活性。结果从肉桂内生真菌Xylaria sp.DYR-1-4中分离鉴定得11个化合物,分别为Xylariaopyrone I(1)、3-(4-methoxy-2-oxo-2H-pyran-6-yl)propanoic acid(2)、nodulisporipyrones B(3)、nodulisporipyrones C(4)、nodulisporipyrones A(5)、4R,6S,9S-环(D-4-OH-L-Pro-L-Leu)(6)、环(4-OH-Pro-Phe)(7)、5-carboxymellein(8)、(2S)-butylitaconic acid(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和亚油酸(11)。其中化合物4对肉桂枝枯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值为(3.29±0.11)μg/mL,其他化合物表现出中等强度抑制活性(IC50<60μg/mL)。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化合物3、4和5的差别主要集中于侧链上C-8位-OH的存在与否及其相对构型,其抗枝枯病菌活性表现为化合物4>3>5,说明当侧链上C-8位存在-OH时,其抗枝枯病活性更强,且R-OH比S-OH活性更强。结论α-吡喃酮衍生物类化合物可能是炭角菌Xylaria sp.DYR-1-4的抗肉桂枝枯病菌主要特征性成分,这为进一步寻找新型环保的生物农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内生真菌 Xylaria sp. 次级代谢产物 抗肉桂枝枯病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NK-1R系统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林啟浩 朱家逸 闫志斌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必经阶段,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对阻止慢性肝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P物质/神经激肽受体-1(Substance P/Neurokinin-1 receptor, SP/NK-1R)系统在人类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必经阶段,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对阻止慢性肝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P物质/神经激肽受体-1(Substance P/Neurokinin-1 receptor, SP/NK-1R)系统在人类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近年来研究表明,SP/NK-1R系统参与肝纤维化的生理和病理调节过程,而NK-1R拮抗剂可抑制纤维化进程,因此阻断SP/NK-1R系统可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疾病提供解决方案。文章从肝纤维化、SP/NK-1R系统及其在肝纤维化中发挥的作用、SP/NK-1R系统的药物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综述,为靶向SP/NK-1R系统治疗肝纤维化相关研究与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P物质 神经激肽-1受体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 sp/NK-1R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of Scutiger from Sichuan, China, Previously Misreported as S. chintingensis(Anura:Megophryidae)
18
作者 Zhitong LYU Zongyuan GAO +4 位作者 Junjie HUANG Dihao WU Dechun JIANG Ke JIANG Jiatang LI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2025年第1期20-35,共16页
Comprehensive survey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ndangered Chinting alpine toad(Scutiger chintingensis) were recently conducted, revealing important findings regarding its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integ... Comprehensive survey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ndangered Chinting alpine toad(Scutiger chintingensis) were recently conducted, revealing important findings regarding its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integrated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es to clarify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these populations. Based on detailed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the population from Wolong, Wenchuan County,Sichuan, China, is identified as a new species, which is formally described herein. The new specie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all known congeners by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1) small body size, SVL 42.2–46.9 mm in adult males, SVL54.3–56.3 in adult females;(2) vomerine ridges and vomerine teeth absent, maxillary teeth present;(3)internasal distance and interorbital distance relatively large;(4) subarticular tubercle absent on fingers and toes;(5) dorsal and lateral skin rough with densely-distributed horny spines in males, smooth and lacking black horny spines in females;(6) vocal sac absent in males;(7) pair of pectoral glands and pair of axillary glands present on chest in males, axillary gland about two-thirds pectoral gland in size;(8) in breeding males, pectoral glands and axillary glands covered by dense spines, belly rough with horny spines, nuptial spines present on dorsal and lateral surface of first and second fingers and inner side of third finger,dense spines on inner forelimb aligned, extending from wrist to near axilla.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accurate taxonomic identification, particularly for endangered species, as misidentifications can misguide subsequent biological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diversity PHYLOGENY Scutiger wolong sp.nov. taxonom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窑余热发电SP锅炉漏水问题原因分析
19
作者 王炯 魏连有 牛威 《中国水泥》 2025年第2期61-64,共4页
SP锅炉作为水泥窑余热发电的主要设备之一,对水泥窑余热发电高效运行十分重要。SP锅炉漏水是造成SP锅炉故障停运的主要因素之一,振打套管与承压母管的焊缝存在泄漏的风险较高。通过工程实际泄漏案例的分析,找出泄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 SP锅炉作为水泥窑余热发电的主要设备之一,对水泥窑余热发电高效运行十分重要。SP锅炉漏水是造成SP锅炉故障停运的主要因素之一,振打套管与承压母管的焊缝存在泄漏的风险较高。通过工程实际泄漏案例的分析,找出泄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锅炉泄漏的建议,对预防SP锅炉泄漏和降低SP锅炉泄漏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窑余热发电 sp锅炉 泄漏 疲劳 腐蚀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Kukri Snake(Serpentes:Colubridae:Oligodon) from Xizang, China
20
作者 Ke JIANG Dihao WU +4 位作者 Junjie HUANG Jinlong REN Zongyuan GAO Zhitong LYU Jiatang LI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2025年第1期36-48,共13页
A new species of the Kukri snake genus Oligodon is described from Medog County in the eastern Himalayas of China. The species, named Oligodon zhangfujii sp. nov.,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all known congeners by a com... A new species of the Kukri snake genus Oligodon is described from Medog County in the eastern Himalayas of China. The species, named Oligodon zhangfujii sp. nov.,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all known congeners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follow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1) 17-17-15 dorsal scale rows;(2) six supralabials, third and fourth entering orbit;(3) one loreal present;(4)seven infralabials, first to fourth in contact with anterior chin shields;(5) 173 ventral scales and 47 pairs of subcaudal scales;(6) cloacal plate divided;(7) hemipenis single, shallowly bilobed, with large calcareous spines and a calyx area, sulcus spermaticus single;and(8) eight maxillary teeth.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two mitochondrial genes revealed that this species occupies an independent phylogenetic position, distinct from the eight recognized species groups within the genus, and represents a sister taxon to the clade comprising the O. theobaldi and O. cinereus groups.The description is based on a single road-killed individual. As such, ecological data for the species remain sparse, underscoring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field surveys across the eastern Himalaya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Himalayas HEMIPENIS Medog Oligodon zhangfujii sp.nov. taxonom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