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萸仙茅炮制工艺
1
作者 徐国伟 王巍 +3 位作者 刘思翰 洪艺丹 张立强 鞠成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优选萸仙茅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为影响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含量及外观性状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萸仙茅最佳炮... 目的优选萸仙茅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为影响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含量及外观性状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萸仙茅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萸仙茅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生仙茅饮片,加入等量吴茱萸汁拌匀,置密闭容器内,闷润至药汁被完全吸尽,于130℃炒制6min,取出,60℃干燥。每100kg仙茅用吴茱萸10kg。吴茱萸汁制法:取吴茱萸10kg,加12倍量水浸泡60min,煎煮50min,提取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100kg。结论本研究优化所得萸仙茅的炮制工艺可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萸仙茅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层次分析法 炮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大籽蒿膏的炮制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2
作者 王悦 王亚倩 +5 位作者 丁银 苟晓玲 黄雪梅 谢雨宸 张静 范刚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目的:优化确定大籽蒿膏的最佳炮制工艺,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籽蒿膏中4种成分(绿原酸、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考察料液比、煎煮时间、煎煮次数3个因素... 目的:优化确定大籽蒿膏的最佳炮制工艺,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籽蒿膏中4种成分(绿原酸、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考察料液比、煎煮时间、煎煮次数3个因素。运用权重赋值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 CRITIC)计算4种成分的权重系数,获得综合评分。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大籽蒿膏的炮制工艺。采用HPLC法建立大籽蒿膏的化学指纹图谱,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大籽蒿膏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6 h,滤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即得。制备3批样品进行验证,平均综合评分为94.69,RSD为0.56%,与预测值相接近,表明该炮制工艺可行。大籽蒿膏中绿原酸、芦丁、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3%,0.41%,0.66%,1.39%。大籽蒿膏共确定10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65~0.998,均大于0.95,满足指纹图谱研究要求,也表明不同批次样品的相似度较好。结论:本研究所确定的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含量测定和HPLC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为大籽蒿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籽蒿膏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炮制工艺 HPLC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珙桐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表达及调控分析
3
作者 刘晋芸 胡小盼 +3 位作者 朱大海 叶天意 李培瑶 魏炜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7,共13页
为了对珙桐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了解其对珙桐花器官特性和苞片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珙桐全基因组范围内对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类,并与近缘物种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物种内共线性基因计算珙桐MADS-box基因家族的... 为了对珙桐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了解其对珙桐花器官特性和苞片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珙桐全基因组范围内对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类,并与近缘物种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物种内共线性基因计算珙桐MADS-box基因家族的选择压力.成功鉴定了103个珙桐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其中MIKCC类基因受到更为强烈的纯化选择.通过与近缘物种的MADS-box基因家族的同源性分析发现珙桐AGL2/SEP亚家族和SQUA亚家族的MADS-box基因数目存在明显的扩张.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以及qRTPCR检测了MADS-box基因家族在3个发育阶段的苞片和叶片中的表达模式,并利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部分关键差异表达基因所编码的转录因子进行了靶基因的初步预测,发现珙桐花瓣状苞片的形成可能是花器官特征决定基因AP1-like、AP3-like和SEP-like的同源基因在苞片中的异位表达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MADS-box基因家族 花瓣状苞片 基因异位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regeneration hidden beneath inflammation
4
作者 Hanki Kim Bum Jun Kim +4 位作者 Seungyon Koh Hyo Jin Cho Xuelian Jin Byung Gon Kim Jun Young Cho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calf thymus as a DNA-binding nuclear protein and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diverse fields,including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in the ex...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calf thymus as a DNA-binding nuclear protein and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diverse fields,including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in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functions as a pro-inflammatory 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which has been prove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 wide variet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such as ischemic stroke,Alzheimer’s disease,frontotemporal dementia,Parkinson’s disease,multiple sclerosis,epilepsy,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Several drugs that inhibit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as a 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uch as glycyrrhizin,ethyl pyruvate,and neutralizing anti-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antibodies,are commonly used to target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activity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Although it is commonly known for its detrimental inflammatory effect,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has also been shown to have beneficial pro-regenerative role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In this narrative review,we provid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history of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research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 as a 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its downstream receptors,and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s,how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exerts the repair-favoring roles in general and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and clues on how to differentiate the pro-regenerative from the pro-inflammatory role.Research targeting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y benefit from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the two functions rather than overall suppression of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ethyl pyruvate glycyrhizzin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INFLAMMATION neural stem cells NEURODEVELOPMENT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 redox status REGEN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调肝活血稳压颗粒提取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
5
作者 李凡 张国松 +4 位作者 魏鑫华 贾超 夏明艳 李东勲 张文锍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优化调肝活血稳压颗粒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浸膏得率及丹酚酸B的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调肝活血稳压颗粒的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药材进行鉴... 目的优化调肝活血稳压颗粒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浸膏得率及丹酚酸B的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调肝活血稳压颗粒的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药材进行鉴别。结果确定最终提取工艺为: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90 min,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煎煮60 min。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可靠。薄层色谱法检测出天麻、栀子、丹参等三味中药的特征性斑点。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提取效果良好,结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活血稳压颗粒 丹酚酸B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醒9令压片糖果复方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6
作者 唐莹莹 赵小梅 +5 位作者 张颖 屈琼 张新博 魏玄 雷璇 宋逍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优化醒9令压片糖果复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通过分析回归方程模型,考察各因素对提取率... 目的优化醒9令压片糖果复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通过分析回归方程模型,考察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醒9令压片糖果复方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加入22倍体积分数为68%的无水乙醇,提取119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为0.812%。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该复方后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Behnken响应面法 醒9令压片糖果 总黄酮提取率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的混凝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工艺参数优化
7
作者 黎佳茜 刘雪瑜 +3 位作者 阿蓉 王栋友 张娟娟 刘明亮 《环境保护科学》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再生水循环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污水处理厂尾水是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的重要水源。文章以山东省曲阜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处理对象,首先比较了6种常用混凝剂,以景观用水标准为基准,对比这6种混凝剂对污水处理厂尾水... 再生水循环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污水处理厂尾水是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的重要水源。文章以山东省曲阜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处理对象,首先比较了6种常用混凝剂,以景观用水标准为基准,对比这6种混凝剂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选用聚合硫酸铁(PFS)作为混凝剂时,出水浓度不仅满足景观环境用水回用标准且单位水处理成本最低。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凝剂PFS投加量、pH、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MA)投加量和快速搅拌时间对混凝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效果的影响,得到优势实验条件为PFS投加量为40 mg/L,pH为6.0,PAM投加量为1.5 mg/L,快速搅拌时间为15 min。然后,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原理,建立响应曲面模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探究了混凝剂PFS投加量、PAM投加量、快速搅拌时间对混凝效果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对NH_(4)^(+)-N去除率而言,PFS投加量与PAM投加量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明显;对TN去除率而言,PAM投加量与快速搅拌时间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明显。三维荧光光谱和区域积分法证明,经混凝处理后溶解性有机物的最大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混凝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物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污水处理厂尾水 混凝 box-Behnken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主和病毒的F-Box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许明秀 桓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254,共10页
F-Box蛋白家族是一类含有F-Box结构域的蛋白,与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1(SKP1)、Cullin1和环框蛋白1(RBX1)共同形成SKP1-CUL1-F-Box(SCF)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该复合物介导底物发生泛素化修饰并经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宿主F-Box蛋白在整个病... F-Box蛋白家族是一类含有F-Box结构域的蛋白,与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1(SKP1)、Cullin1和环框蛋白1(RBX1)共同形成SKP1-CUL1-F-Box(SCF)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该复合物介导底物发生泛素化修饰并经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宿主F-Box蛋白在整个病毒感染周期中发挥关键作用。F-Box蛋白能够调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EB病毒(EBV)等多种RNA病毒及DNA病毒的复制,且调控机制均不同。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宿主F-Box蛋白可以调控病毒复制过程中关键蛋白质的稳定性和降解,也可增强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部分F-Box蛋白能通过降解宿主限制因子、抑制病毒激活和干扰素信号通路等方式协助病毒完成复制周期。病毒也可通过编码含F-Box结构域的蛋白与宿主SKP1、Cullin1和RBX1蛋白结合,降解宿主因子促进自身复制。F-Box蛋白调控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差异较大,一种F-Box蛋白能够调控多种病毒的复制,一种病毒也能被多种F-Box蛋白所调控,现从宿主F-Box蛋白和病毒F-Box蛋白角度,对F-Box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讨以F-Box蛋白作为靶点,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意义及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ox蛋白 病毒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S期激酶相关蛋白1 环框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om Box 3遥爆系统与电子雷管在G3i仪器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伟利 蒋福罡 +2 位作者 周成宽 邢永强 米辉 《物探装备》 2025年第1期49-51,共3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Boom Box 3遥爆系统,MAXAM电子雷管与G3i仪器联机使用时编码器的改进与取得的市场成果;Boom Box 3编码器与G3i仪器硬件接口的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Boom Box 3编码器译码器软件的关键参数设置及含义;G3i仪器的软件的关键参... 本文详细介绍了Boom Box 3遥爆系统,MAXAM电子雷管与G3i仪器联机使用时编码器的改进与取得的市场成果;Boom Box 3编码器与G3i仪器硬件接口的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Boom Box 3编码器译码器软件的关键参数设置及含义;G3i仪器的软件的关键参数设置;编码器时断信号(TB)的测试原理及方法和相较于使用Shot Pro 2遥爆系统测试时的区别,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同时对电子雷管的工作原理、安全优势、价格局限性及市场前景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m box3 G3i仪器 电子雷管 编译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的含锂废水制备Li_(2)CO_(3)工艺优化
10
作者 李世春 高桂梅 +4 位作者 刘大锐 张云峰 洪雨 赵宇航 武飞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3,111,共7页
以粉煤灰盐酸法生产Al2O3过程中产生的含锂废水为原料,用碳酸盐沉淀法制备Li_(2)CO_(3),研究了沉锂温度、搅拌速率、加料速率对Li_(2)CO_(3)纯度和粒径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Li_(2)CO_(3)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提高沉锂... 以粉煤灰盐酸法生产Al2O3过程中产生的含锂废水为原料,用碳酸盐沉淀法制备Li_(2)CO_(3),研究了沉锂温度、搅拌速率、加料速率对Li_(2)CO_(3)纯度和粒径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Li_(2)CO_(3)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提高沉锂温度有利于Li_(2)CO_(3)晶粒的长大和纯度的提高,在较高温度下Li_(2)CO_(3)易形成棒状晶体;搅拌速率对Li_(2)CO_(3)产品的纯度影响较小,合适的搅拌速率有利于Li_(2)CO_(3)晶体的生长;较低的加料速率可使Li_(2)CO_(3)晶体充分长大,减小包晶现象产生的概率;制备Li_(2)CO_(3)的最佳条件为沉锂温度90℃、搅拌速率200 r/min和加料速率2%/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Li_(2)CO_(3)品质最优,纯度≥96.71%,平均粒径≤7.3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锂废水 Li_(2)CO_(3) 纯度 粒径 响应面法 box-BEHNKEN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伤痛凝胶贴膏基质处方的研究
11
作者 钱珊珊 李舒寒 +3 位作者 杨满琴 谢若男 桂双英 彭成军 《牡丹江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8-122,162,共6页
目的优选伤痛凝胶贴膏基质处方的配比。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感官评价、初黏力、持黏力作为伤痛凝胶贴膏的综合评价指标,优选伤痛凝胶贴膏基质处方。结果优选的伤痛凝胶贴膏基质处方为... 目的优选伤痛凝胶贴膏基质处方的配比。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感官评价、初黏力、持黏力作为伤痛凝胶贴膏的综合评价指标,优选伤痛凝胶贴膏基质处方。结果优选的伤痛凝胶贴膏基质处方为NP-7002.82 g,甘羟铝0.15 g,甘油11.02 g,PVPK902.50 g,高岭土0.50 g,酒石酸0.14 g。结论优选的伤痛凝胶贴膏有很好的黏性和成型性,顺应性好,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痛凝胶贴膏 基质处方 PLACKETT-BURMAN box-Behnk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Constrained Nonlinear Weighted Anisotropic TV Regularization for Beam Hardening Artifacts Reduction in CT
12
作者 Xue Shi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5年第2期392-399,共8页
I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he beam hardening artifacts are caused by polychromatic X-ray beams applied in real medical imaging. In this article, we applied the recently proposed box-constrained nonlinear weighted a... I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he beam hardening artifacts are caused by polychromatic X-ray beams applied in real medical imaging. In this article, we applied the recently proposed box-constrained nonlinear weighted anisotropic total variation regularization (box-constrained NWATV)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construction. We do numerical experiments to validate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reducing the beam hardening artifact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Hardening Artifacts box-Constrained NWATV Computed Tomograp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败毒止泻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
13
作者 房思远 赵兵令 +2 位作者 郗艳菊 朱永明 李辰荃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探索败毒止泻提取物的合理提取工艺,提高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总含量以及复方浸出物出膏率,选择影响试验指标的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等3个核心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最优单因素为影响因子,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 为探索败毒止泻提取物的合理提取工艺,提高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总含量以及复方浸出物出膏率,选择影响试验指标的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等3个核心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最优单因素为影响因子,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相关参数对综合评分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败毒止泻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1.5 h,加水量为12倍水;模型预测综合评分为96.932,验证值为96.757,理论值与验证值相对误差为0.18%。优化后的败毒止泻提取物标准工艺为中试生产转化以及临床使用的顺应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毒止泻提取物 box-Behnken响应面法 综合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柑和沃柑E3泛素连接酶U-box基因的克隆
14
作者 吴少平 覃飞 +1 位作者 廖金燕 冼睿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为了研究贡柑和沃柑无籽形成的分子机理,选取了贡柑和沃柑作为研究对象,成功克隆了它们的E3泛素连接酶U-box基因。通过测序结果分析,发现贡柑和沃柑的U-box基因存在15个核苷酸差异,导致贡柑中有4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通过序列比对,发现... 为了研究贡柑和沃柑无籽形成的分子机理,选取了贡柑和沃柑作为研究对象,成功克隆了它们的E3泛素连接酶U-box基因。通过测序结果分析,发现贡柑和沃柑的U-box基因存在15个核苷酸差异,导致贡柑中有4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通过序列比对,发现沃柑和无籽沙糖橘的E3泛素连接酶U-box基因相似度为98.19%,贡柑和无籽沙糖橘的E3泛素连接酶U-box基因相似度为97.72%,而沃柑和贡柑的E3泛素连接酶U-box基因相似度高达9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柑 沃柑 E3泛素连接酶U-b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酒黄精炮制工艺
15
作者 罗诚 蔡文菲 +4 位作者 张阿凤 汪晨怡 代安琳 胡菊 万军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930-1934,I0001,共6页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对黄精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最佳工艺参数。方法研究于2023年1—5月开展。以黄精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多糖含量等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试验进...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对黄精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最佳工艺参数。方法研究于2023年1—5月开展。以黄精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多糖含量等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试验进行响应面综合实验,运用BBD-RSM,探索黄精饮片润制时间、蒸制时间、焖制时间等对其品质的影响,优选炮制工艺参数及炮制设备。结果通过拟合模型,外观性状评分、醇浸出物含量、黄精多糖含量预测值分别为72.31分、64.86%、12.96%,优选黄精最佳酒制工艺为润制时间1.5 h、蒸制时间5.5 h、焖制时间1.0 h;蒸制设备拟选用回转式蒸药机,干燥设备拟选用敞开式烘干箱。结论所优选酒黄精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酒黄精炮制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酒制工艺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炮制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方便藜麦粥制备工艺
16
作者 郑守晶 黄思梅 +2 位作者 岳文杰 黄子建 郑明锋 《武夷科学》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以复水率、复水时间和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方便藜麦粥的最佳浸泡温度、料水比和蒸煮时间;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采用加权法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浸泡温度41℃,料水比1∶9,蒸煮时间23... 以复水率、复水时间和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方便藜麦粥的最佳浸泡温度、料水比和蒸煮时间;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采用加权法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浸泡温度41℃,料水比1∶9,蒸煮时间23 min。经验证试验,其综合得分为96.08,与理论预测值(96.43)的相对偏差为0.35%(<5.0%)。优化的方便藜麦粥制备工艺为其开发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方便粥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葛根异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损伤心肌细胞治疗作用研究
17
作者 蔡琳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9-13,20,共6页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葛根异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葛根异黄酮对损伤心肌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溶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葛根异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葛根异黄酮对损伤心肌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溶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以葛根异黄酮总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分析回归方程模型,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验证工艺;采用MTT法检测葛根异黄酮对损伤心肌细胞的治疗作用。结果: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到葛根异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30 mg·mL^(-1),提取时间为100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73%,葛根异黄酮的总提取率平均值为41.6 mg·g^(-1),与预测值42.08 mg·g^(-1),相对误差0.81%;葛根异黄酮对H 2O_(2)损伤的缺氧复氧模型和Na 2S_(2)O 4损伤的缺血再灌注模型OD值分别为0.7436±0.0292和0.7457±0.0094,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1.32%和73.41%。结论:优选葛根抗氧化活性异黄酮最佳工艺稳定,预测模型效果良好,且葛根异黄酮对心肌缺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异黄酮 box-Behnken 提取率 提取工艺 损伤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栀子茯苓压片糖果的提取工艺
18
作者 邓刚 梁可文 蒋婳影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提取液中栀子苷含量及干膏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直接回流提取法、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 以提取液中栀子苷含量及干膏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直接回流提取法、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120 min,料液比17倍,栀子苷平均含量为3.17%,平均干膏率为11.33%,综合评分平均值为98.30(n=3,RSD=0.18%)。该工艺合理可行,有效成分提取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茯苓压片糖果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紫斑牡丹中丹皮酚和芍药苷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坤 付永莉 +2 位作者 罗婷 罗星 吴春芳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目的优选紫斑牡丹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液料比、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以丹皮酚和芍药苷提取率的总权重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 目的优选紫斑牡丹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液料比、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以丹皮酚和芍药苷提取率的总权重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8倍,提取时间150 min,乙醇体积分数52%。此工艺条件下,丹皮酚提取率为0.49%(RSD=1.33%,n=3),芍药苷提取率为5.38%(RSD=1.07%,n=3)。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紫斑牡丹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丹皮酚 芍药苷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生物启动子TATA-box·GC-box和CAAT-box的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小辉 祁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80-1381,1395,共3页
下载了已经通过试验证实的2541条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TAT—box、GC—box和CAAT—box的数量及其在启动子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有23.85%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中至少有1个TAT—box,且TATA—box主要分布在转... 下载了已经通过试验证实的2541条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TAT—box、GC—box和CAAT—box的数量及其在启动子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有23.85%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中至少有1个TAT—box,且TATA—box主要分布在转录起始位点前24~36bp的区域内;有47.30%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中至少有1个GC—box,且GC—box在转录起始位点前23~128bp的区域内分布比较集中;有42.35%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中至少有1个CAAT—box,且CAAT—box在转录起始位点前51~159bp的区域内分布比较集中。这说明TAT-box在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的位置比较固定,对基因转录的正确起始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GC—box和CAAT-box分布区域较广,数量也明显多于TAT—b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生物 启动子 TAT—box GC—box CAAT—b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