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9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匀浆联合氧化苦参碱治疗大鼠骨关节炎
1
作者 吴富章 张鹏礼 +2 位作者 章振华 何永兵 孙和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75-2682,共8页
背景: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治疗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单独应用时的治疗效果有限。氧化苦参碱可缓解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与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联合膝关节腔注射对大... 背景: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治疗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单独应用时的治疗效果有限。氧化苦参碱可缓解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与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联合膝关节腔注射对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获取SD大鼠股骨软骨,采用物理、化学与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取50只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骨关节炎组、单纯材料组、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每组10只,后4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大鼠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单纯材料组大鼠膝关节腔注射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匀浆,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膝关节腔分别注射含50,100μg氧化苦参碱的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匀浆。注射4周后取材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比较,骨关节炎组关节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ɑ、丙二醛水平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P<0.05);与骨关节炎组比较,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关节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ɑ、丙二醛水平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P<0.05),其中高剂量药物组变化更显著。②Tunel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骨关节炎组凋亡软骨细胞增多;与骨关节炎组相比,单纯材料组、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凋亡软骨细胞减少,其中高剂量药物组减少更显著。③苏木精-伊红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骨关节炎组大鼠膝关节软骨严重退变,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表达降低(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升高(P<0.05);与骨关节炎组相比,单纯材料组、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明显改善,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表达升高(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药物组改善最显著。④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骨关节炎组软骨组织中Nrf2、HO-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骨关节炎组相比,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Nrf2、HO-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药物组改善更显著。⑤结果表明,膝关节腔内联合注射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与氧化苦参碱可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抑制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发挥骨关节炎治疗作用,该治疗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脱细胞软骨细胞外 氧化苦参碱 软骨细胞 细胞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复合外泌体构建组织工程尿道
2
作者 王丹 朱小军 +1 位作者 李志成 李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07-4914,共8页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已被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可用于尿道的修复重建,但其单独应用时存在宿主细胞生长缓慢、支架血管化不足而成活困难、重建尿道狭窄梗阻等问题,仅适用于较短的尿道狭窄。目的:探讨应用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复...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已被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可用于尿道的修复重建,但其单独应用时存在宿主细胞生长缓慢、支架血管化不足而成活困难、重建尿道狭窄梗阻等问题,仅适用于较短的尿道狭窄。目的:探讨应用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复合外泌体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可行性。方法:从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分离提取外泌体;制备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将外泌体负载于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上。将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外泌体(PKH26染料标记)复合物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12 h,观察细胞摄取外泌体情况。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分3组培养:空白组常规培养,对照组加入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实验组加入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外泌体复合物,通过划痕实验、成管实验、血管生成因子分泌检测评估血管生成情况。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长段(3 cm)尿道缺损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干预(n=10):单独材料组植入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对照组植入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实验组植入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外泌体复合物,植入后12周进行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及重建尿道切片病理观察。结果与结论:(1)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中的外泌体可被脐静脉内皮细胞摄取。(2)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材料可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成血管能力以及成血管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分泌(P <0.05)。(3)尿道造影结果显示,单独材料组10只兔均出现尿道狭窄,对照组10只兔中2只出现尿道狭窄,实验组10只兔均未出现尿道狭窄。尿动力检查结果显示,单独材料组兔材料植入后12周的最大尿道压高于术前(P <0.05),对照组、实验组兔植入后12周的最大尿道压均低于空白组(P <0.05)。苏木精-伊红、Masson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单独材料组可见明显的再生上皮层、少量的皮下平滑肌与血管,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伴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可见较完整的再生上皮与少量胶原,可见大量的皮下血管与平滑肌,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可见完整的再生上皮层与大量的皮下血管、平滑肌,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AE1/AE3、ɑ-平滑肌肌动蛋白、CD31阳性表达均高于单独材料组、对照组(P <0.05)。(4)结果表明,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外泌体组织工程尿道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来修复尿道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损伤 尿道狭窄 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 细胞外 外泌体 组织工程尿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种质基腐病抗性鉴定和分析
3
作者 刘也楠 黄立飞 +1 位作者 何贤彪 刘伟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为探索甘薯基腐病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和筛选抗病种质,该研究对经过1~3 a试验筛选的81份甘薯(Ipomoea batatas)抗性或其他性状优良的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并分析甘薯不同生育时期的病情变化,以及不同抗性等级对鲜薯产量损失率的影响。... 为探索甘薯基腐病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和筛选抗病种质,该研究对经过1~3 a试验筛选的81份甘薯(Ipomoea batatas)抗性或其他性状优良的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并分析甘薯不同生育时期的病情变化,以及不同抗性等级对鲜薯产量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1份种质中,表现为高抗和抗的种质分别有24和11份。生长期从90到120 d的病情变化明显,尤其是感病种质的4级病级比例迅速提高。鲜薯产量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781^(**)),每下降1个抗性等级,鲜薯平均产量损失率将增加19.35%。生长期120 d时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25^(**)),除病情指数外,发病率也可作为甘薯基腐病抗性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腐病 种质 抗性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栽培基质对空中庭院土壤改良效果及红叶石楠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鲁耀雄 高鹏 +8 位作者 方雅瑜 孙英坤 唐桂梅 范卓 李卫东 崔新卫 彭福元 李尝君 邢汉君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为了探索蚯蚓类(蚓粪)栽培基质对空中庭院栽培用土的改良效果和绿植生长的影响,减少商品基质中草炭原料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利用蚓粪栽培基质与基坑土配比进行红叶石楠盆栽试验,并模拟空中庭院环境条件下研究不同基坑土配比对土... 为了探索蚯蚓类(蚓粪)栽培基质对空中庭院栽培用土的改良效果和绿植生长的影响,减少商品基质中草炭原料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利用蚓粪栽培基质与基坑土配比进行红叶石楠盆栽试验,并模拟空中庭院环境条件下研究不同基坑土配比对土壤理化性质、红叶石楠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土配比基质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总孔隙度和微生物总量,调节土壤pH,降低土壤容重,起到改良基坑土壤的作用。其中以蚓粪栽培基质与基坑土1∶3配比(T3)对基坑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红叶石楠的成活率和生长都优于草炭商品基质与基坑土壤互配(CK_(2)、T1和T2),其对裸根红叶石楠的成活率为76.19%,比草炭商品基质与基坑土壤1∶3最优配比(T1)的红叶石楠的成活率提高了6.66%,其株高、新梢长、叶片数和SPAD值比CK1分别提高了24.7%、2.07倍、87.3%和24.88%。主要是蚓粪栽培基质与基坑土1∶3配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1增加了11.58、2.66倍,并显著增加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比CK1增加了2.84、2.05和2.79倍,尤其是解磷菌数量,比CK1增加了10.56倍,比CK_(2)增加了15.63%,有利于土壤中养分循环利用,提高红叶石楠的存活率,促进其生长。因此,蚓粪栽培基质可以替代草炭商品基质用于改良空中庭院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空中庭院的绿植生长,减少草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粪 空中庭院 栽培 土壤改良 红叶石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
5
作者 罗丹 饶忠亮 肖新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BA)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根据MRI所见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将其分为穿支组(穿支型BA粥样硬化,n=57)与多机制组(动脉到... 目的观察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BA)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根据MRI所见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将其分为穿支组(穿支型BA粥样硬化,n=57)与多机制组(动脉到动脉栓塞和/或低灌注,n=90);比较组间临床资料、HR-VWI及MR血管成像参数;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以构建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穿支组罹患糖尿病(DM)及背侧斑块占比高于、腹侧斑块占比低于多机制组(P均<0.05);组间其余临床资料,责任斑块层面最厚管壁厚度、管腔偏心指数、管腔面积、管壁面积,以及血管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及BA走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M及背侧斑块均为穿支型BA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腹侧斑块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的模型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2.46%、70.00%及0.839。结论HR-VWI可用于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底动脉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值匹配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闭塞行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6
作者 管民 李子园 +5 位作者 马振凯 孟淑辉 周志龙 吴立恒 李天晓 朱良付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10月本中心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支架植入术后闭塞组(支架闭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闭塞组(ICAS)。运...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10月本中心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支架植入术后闭塞组(支架闭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闭塞组(ICAS)。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平衡两组基线特征,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90 d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07例患者,其中支架闭塞组14例,ICAS组93例。经倾向评分成功匹配14对,其中支架闭塞组14例,ICAS组27例。支架闭塞组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均低于I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11/14)vs. 100%(27/27),P=0.062;28.6%(4/14)vs. 44.4%(12/27),χ^(2)=0.976,P=0.323]。支架闭塞组90 d死亡率显著高于ICAS组[57.1%(8/14)vs. 25.9%(7/27),χ^(2)=3.873,P=0.049]。支架闭塞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I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5/14)vs. 14.8%(4/27),χ^(2)=1.289,P=0.256]。结论 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治疗,血管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与ICAS闭塞无差异,但90 d死亡率显著高于ICAS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动脉 支架植入 支架内血栓 机械取栓 倾向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寸钴基催化剂稳定策略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倩 王丽萍 +3 位作者 龚志远 王一丹 孟凡会 李忠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多相催化反应中,金属催化剂的尺寸效应对其催化活性、产物选择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将金属催化剂的尺寸从纳米颗粒减小到亚纳米团簇,甚至原子尺度,可有效提高其活性中心利用率,从而大幅提高催化活性。钴(Co)基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电... 在多相催化反应中,金属催化剂的尺寸效应对其催化活性、产物选择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将金属催化剂的尺寸从纳米颗粒减小到亚纳米团簇,甚至原子尺度,可有效提高其活性中心利用率,从而大幅提高催化活性。钴(Co)基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催化活性,在众多反应中受到关注。根据Co基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尺寸(纳米颗粒、团簇、单原子和双原子)Co基催化剂的结构及特点,阐述了提高不同尺寸Co基催化剂稳定性的策略,包括空间限域、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和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等,分析了这些策略对不同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及其优缺点,并对未来Co基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催化剂 团聚 稳定策略 限域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飞行动态径向基代理模型的辐射屏蔽优化设计
8
作者 高帅 管兴胤 +5 位作者 卢毅 叶洋 袁媛 郝帅 胡启航 张勇 《核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针对辐射屏蔽优化设计中存在的消耗时间长、优化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飞行样本更新策略的动态径向基代理模型。首先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真实目标函数的初始代理模型,然后通过差分进化算法对代理模型进行全局寻优,然后基于... 针对辐射屏蔽优化设计中存在的消耗时间长、优化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飞行样本更新策略的动态径向基代理模型。首先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真实目标函数的初始代理模型,然后通过差分进化算法对代理模型进行全局寻优,然后基于代理模型寻优结果和粒子飞行样本更新策略产生新样本点,最后将新样本点加入原有样本点后重新更新代理模型并循环迭代,直至满足收敛条件。该方法以代理模型拟合精度为依据控制原有样本点向随机样本点和最优预测样本点的飞行速度,可以实现动态代理模型全局探索与局部探索的自适应平衡。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将所提方法应用于12个数值测试函数和船用反应堆辐射屏蔽优化设计工程实例,并与其他优化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数值测试函数,所提方法在寻优结果、样本点数量和算法鲁棒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对于辐射屏蔽优化设计实例,所提方法得到的中子透射率为另外两种方法的48%和8%,所需样本点数量为静态代理模型的25%,证明该方法是求解辐射屏蔽优化等昂贵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飞行 径向函数 动态代理模型 辐射屏蔽优化 昂贵优化问题
原文传递
基于Thermal Time模型预测高加索三叶草花序生长和花期发展
9
作者 张慧敏 王明玖 +3 位作者 提忠慧 刘嘉伟 曹克璠 马一鸣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0-858,共9页
Thermal time模型认为植物需要高于基准温度(Base temperature,Tb)累积固定量的热效应(Thermal time,Tt)来完成特定的发育阶段,低于Tb或未达到固定量的Tt,不发生发育阶段的转化。本文在中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和新西兰坎特... Thermal time模型认为植物需要高于基准温度(Base temperature,Tb)累积固定量的热效应(Thermal time,Tt)来完成特定的发育阶段,低于Tb或未达到固定量的Tt,不发生发育阶段的转化。本文在中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和新西兰坎特伯雷平原设置5个试验区,以高加索三叶草(Trifolium ambiguum Bieb.)为研究对象,观测单个花序发育速率和种群开花进展速率。基于试验区温度,运用Thermal time模型预测花序生长和花期进展,旨在量化花序开放和花期推进所需的热量条件,以此指导高加索三叶草饲草利用和种子生产。结果表明,高加索三叶草从现蕾发育到最大花序尺寸约需在2℃以上累积25℃·d;从始花期到盛花期需在7.5℃以上累积635℃·d;从盛花期到结实期存在地形差异,高原地区需在8.7℃以上累积1813℃·d,平原地区需在3℃以上累积1290℃·d。在高原地区高加索三叶草更适合饲草利用,在平原地区有种子生产利用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索三叶草 温度 花期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方处理对蓝莓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裴嘉博 刘辉 +9 位作者 马振华 钟林炳 骆慧枫 刘禹姗 邓宇 黄康康 张琛 陈丽 高国忠 郗笃隽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4-111,115,共9页
以蓝莓‘优瑞卡’为试材,用椰糠、国产草炭、山沙、立陶宛泥炭和珍珠岩等材料按照不同比例均匀混拌成15种基质配方,测定分析不同基质配方处理下蓝莓果实产量、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评价不同基质对蓝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使... 以蓝莓‘优瑞卡’为试材,用椰糠、国产草炭、山沙、立陶宛泥炭和珍珠岩等材料按照不同比例均匀混拌成15种基质配方,测定分析不同基质配方处理下蓝莓果实产量、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评价不同基质对蓝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使用的蓝莓基质栽培配方,为生产推广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处理对蓝莓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T1(椰糠∶国产草炭∶山沙=2∶2∶1)的基质对果实品质的综合提升效果最佳,果实外观特征、内在品质和产量显著高于CK,总酸(柠檬酸、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总黄酮醇显著低于CK,其次是处理T5(立陶宛泥炭∶国产草炭∶山沙=2∶1∶1),处理T3(椰糠∶国产草炭∶山沙=1∶1∶1)位列第三;处理T1的产量、纵径、总花色苷最高,处理T5(立陶宛泥炭∶国产草炭∶山沙=2∶1∶1)的果实单果重、横径最大,处理T3(椰糠∶国产草炭∶山沙=1∶1∶1)的果实维生素C、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糖酸比、固酸比含量最高,处理T11(立陶宛泥炭∶椰糠=1∶1)的蓝莓果实总黄酮醇含量最高。综合分析,提升蓝莓果实品质效果较好的三个基质组合依次为处理T1(椰糠∶国产草炭∶山沙=2∶2∶1)、T5(立陶宛泥炭∶国产草炭∶山沙=2∶1∶1)、T3(椰糠∶国产草炭∶山沙=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对染料吸附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胡芳 张顺宝 +2 位作者 董旭 郑顺姬 赵红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17,228,共5页
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是将磁性纳米粒子与植物基原料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具有可持续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能够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表面活性位点的多功能性,以及易于从水介质中磁分离的优势。综述了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及... 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是将磁性纳米粒子与植物基原料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具有可持续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能够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表面活性位点的多功能性,以及易于从水介质中磁分离的优势。综述了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及对染料的吸附性能;概述了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对于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结果;阐述了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机理。在合成工艺、系统评估环境风险和工业化应用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磁性复合材料 磁性纳米粒子 吸附剂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7解毒合剂重塑细胞外基质稳态促进蝮蛇伤大鼠局部损伤组织的修复
12
作者 王万春 易军 +3 位作者 严张仁 杨悦 董德刚 李玉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6457-6465,共9页
背景:尽管抗蛇毒血清为蛇伤治疗带来了一线希望,但这种药物对由毒蛇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并不总是有效的。此外,抗蛇毒血清还存在超敏反应、“血清病”等免疫反应、部分地区难以获得等诸多局限性。因此,探寻蛇伤补充或替代疗法及治疗靶点... 背景:尽管抗蛇毒血清为蛇伤治疗带来了一线希望,但这种药物对由毒蛇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并不总是有效的。此外,抗蛇毒血清还存在超敏反应、“血清病”等免疫反应、部分地区难以获得等诸多局限性。因此,探寻蛇伤补充或替代疗法及治疗靶点已成为当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的:观察717解毒合剂对蝮蛇伤大鼠局部组织细胞外基质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抗蝮蛇毒血清组及717解毒合剂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左后肢腓肠肌注射蛇毒1.25 mL/kg进行造模,717解毒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在注射蛇毒前预防性灌胃1.98,3.96,7.92 g/kg 717解毒合剂,连续给药7 d,抗蛇毒血清组于注射蛇毒2 h后尾静脉注射0.6 mL抗蛇毒血清。注射蛇毒后24 h,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腓肠肌病理学变化,ELISA及qPCR检测血清及腓肠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腓肠肌中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CD3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局部出现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及出血,肌肉结构紊乱,肌细胞变性坏死;血清及腓肠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 mRNA表达降低(P<0.01);腓肠肌中Ⅰ型胶原、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层粘连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1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而纤连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717解毒合剂各剂量组及抗蝮蛇毒血清组肌细胞损伤减轻,炎细胞浸润及出血现象改善;血清及腓肠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717解毒合剂高剂量组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蛋白表达升高(P<0.05);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纤连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717解毒合剂低剂量组CD31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果表明,717解毒合剂可通过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的表达,促进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使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大于降解,维持细胞外基质稳态,进而促进蝮蛇咬伤局部组织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咬伤 717解毒合剂 细胞外 腓肠肌 质金属蛋白酶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工程化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制备聚酯
13
作者 宋昭峥 李思漩 +4 位作者 李晓双 李鹏 胡君航 戴鑫 蒋庆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催化体系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反应,分析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胺基桥联垂臂结构为丁基时,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展现出较好的催化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环己烷聚合性能,在110℃无溶剂下,转化频率可达到750 h-1,聚酯单元物质的量分数为98%,且对于不同种类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速率和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反应,E a为110.21 kJ/mol;二元催化体系为分子间链引发,由于羧酸阴离子存在,抑制了配合物分子内的链引发环节,聚合产物中n(poly)较高,PA活化插入速度较快,CHO开环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酸酐 环氧化物 聚合 双酚 铁系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团修饰苯基吡啶类铱磷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物理性能
14
作者 常桥稳 张柯 +6 位作者 黄光英 李诺楠 刘伟平 白福全 晏彩先 冯洋洋 左川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为研究取代基对铱磷光配合物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2,4-二(2,4-二取代基苯基)吡啶[2,4-(2,4-2R-phenyl)2py,R=甲基(HL1)、甲氧基(HL2)、氟(HL3)、三氟甲基(HL4)]为主配体,即在主配体上2个苯基的2位和4位同时引入4个相同的甲基、甲氧基、... 为研究取代基对铱磷光配合物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2,4-二(2,4-二取代基苯基)吡啶[2,4-(2,4-2R-phenyl)2py,R=甲基(HL1)、甲氧基(HL2)、氟(HL3)、三氟甲基(HL4)]为主配体,即在主配体上2个苯基的2位和4位同时引入4个相同的甲基、甲氧基、氟或三氟甲基,同时以乙酰丙酮(H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出4个铱磷光配合物(Ln)2Ir(acac)[n=1(Ir1)、2(Ir2)、3(Ir3)、4(Ir4)]。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铱磷光配合物的组成、空间结构和分子堆积。通过溶液和固态光致发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寿命和理论计算对铱磷光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4个铱磷光配合物均呈稍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中心IrⅢ分别与2个主配体的C和N原子配位形成五元螯合环,同时和辅助配体acac-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稳定的六元螯合环。配合物Ir1、Ir2、Ir3和Ir4在溶液状态下的发射波长分别为537、515、514和553 nm,溶液中量子产率分别为68%、83%、88%和81%,荧光寿命分别为26.75、163.93、64.50和330.39 ns。4个铱磷光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电子云分布特征,取代基能够调控电子云在苯环上的分布,进一步实现发射波长、发光颜色,荧光寿命和分子堆积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磷光材料 取代 吡啶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葡萄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介导髓核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
15
作者 郭晓燕 曹胜 +4 位作者 王玲玲 徐昆 杨佳琦 杨雪 王晶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处理对大鼠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凋亡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从雄性Wistar大鼠腰椎组织中分离NPC。将NPC分为6组:对照组,葡萄糖5、15、...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处理对大鼠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凋亡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从雄性Wistar大鼠腰椎组织中分离NPC。将NPC分为6组:对照组,葡萄糖5、15、25 mmol/L组,葡萄糖+NAC组(25 mmol/L葡萄糖+3 mmol/L抗氧化剂NAC),葡萄糖+PDTC组(25 mmol/L葡萄糖+10μ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PDTC)。分别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用于检测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 mmol/L葡萄糖组和15 mmol/L葡萄糖组的细胞活力和凋亡无明显变化,而25 mmol/L葡萄糖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与2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葡萄糖+NAC组和葡萄糖+PDTC组Bcl-2关联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MMP-13、金属蛋白酶AD-AMTS(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4和ADAMTS-5表达均明显降低,而Bcl-2蛋白、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COLⅡ)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2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葡萄糖+NAC组和葡萄糖+PDTC组细胞内ROS水平和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2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葡萄糖+NAC组和葡萄糖+PDTC组细胞p-P65/P65和p-IκBα/IκB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葡萄糖处理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NPC的凋亡和ECM降解,这一过程涉及其对ROS/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椎间盘退行性变 髓核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 细胞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成分配比对三角梅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黄建 姚航 +3 位作者 张旭乐 钱仁卷 郑坚 马晓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66-73,共8页
为研究不同品种三角梅最适宜的基质成分配比,以当年生健康的‘云南紫’‘、绿叶橙’‘、潮州大红’、‘小叶紫’‘、白雪公主’‘、加州黄’6个三角梅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基质配比条件下的地径、主干增量、最长枝增量、生物量... 为研究不同品种三角梅最适宜的基质成分配比,以当年生健康的‘云南紫’‘、绿叶橙’‘、潮州大红’、‘小叶紫’‘、白雪公主’‘、加州黄’6个三角梅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基质配比条件下的地径、主干增量、最长枝增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三角梅的地径增量、主干增量、叶绿素含量、叶生物量及光合参数在不同基质处理下的变化趋势显著不同‘。潮州大红’‘、小叶紫’和‘绿叶橙’在园土:泥炭土:珍珠岩(1:1:1)基质处理时表现出较高的主干长增量,‘绿叶橙’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园土:泥炭土:谷壳(1:1:1)基质处理时,‘潮州大红’和‘小叶紫’在园土:泥炭土:珍珠岩(1:1:1)基质处理时表现出较高的茎生物量。不同基质处理下,‘云南紫’、‘潮州大红’、‘小叶紫’、‘白雪公主’和‘绿叶橙’的叶绿素a含量在纯泥炭土时出现最高值,叶绿素b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相似。‘潮州大红’和‘云南紫’的净光合速率在园土:泥炭土:谷壳(1:1:1)时出现最高值。因此,不同的三角梅品种间的最适宜生长基质存在极大差异,‘潮州大红’‘、小叶紫’‘、白雪公主’和‘加州黄’适宜园土及园土:泥炭土(1:1)的基质条件,‘绿叶橙’和‘云南紫’则更适应园土:泥炭土:珍珠岩(1:1:1)或者园土:泥炭土:谷壳(1:1:1)配比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生长 叶绿素 光合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微型桩动态调控软岩路基上拱效果研究
17
作者 张锐 张喜伟 +2 位作者 罗辉 余雷 刘正楠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2-1063,共12页
为研究并提出一种经济有效调控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变形的工程措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自研可动态调节上拱变形的预应力微型桩试验装置,室内测得不同预应力(50、100、150和200kN)与桩顶竖向位移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桩径D为0.17 m的单... 为研究并提出一种经济有效调控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变形的工程措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自研可动态调节上拱变形的预应力微型桩试验装置,室内测得不同预应力(50、100、150和200kN)与桩顶竖向位移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桩径D为0.17 m的单桩(桩长8、10和12 m)与群桩(桩间中心距3D、4D、5D、6D)调控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变形的效果与机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微型桩可有效控制上拱变形,但控制能力并非随预应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需实时监测上拱变形值,并动态调整预应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处治措施的工况下,试验路段因湿化作用和侧向地应力引起的上拱变形量约为9.5 mm;8、10和12 m长的预应力微型桩单桩调控下,上拱变形分布曲线在成桩位置出现突变,数值急剧减小,桩长和预应力的增加可使调控范围出现小幅度的增加,调控范围的最大值在2~3倍桩直径范围内波动;在试验选取的桩长和桩距范围内,12 m桩长、5D桩距的预应力群桩可同时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使轨道附近上拱变形量分别减小至3.2mm(降幅为66.3%)、2.9mm(降幅为69.5%)和3.5mm(降幅为63.5%),最终满足规范对上拱变形量的控制要求;此外,群桩在施加预应力后调控能力明显增强,达到无预应力条件下的1.4倍左右。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处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微型桩 红层软岩 高铁路 上拱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矿物基复合材料控制水环境污染:性能、机制与功效
18
作者 刘子森 李勇 +4 位作者 张义 周巧红 田熙科 吴振斌 王焰新 《地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共18页
矿物基复合材料融合了矿物材料的特性和复合材料的优势,因其独特的功效而成为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质量提升的工程实践中.综述了矿物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提升方法,包括酸/碱刻蚀、热活化改性、表面改性及金... 矿物基复合材料融合了矿物材料的特性和复合材料的优势,因其独特的功效而成为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质量提升的工程实践中.综述了矿物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提升方法,包括酸/碱刻蚀、热活化改性、表面改性及金属纳米颗粒负载改性,并探讨了其高效固定/去除水环境中重金属、有机及无机污染物的机制,包括吸附作用、催化反应及其与水体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的联合作用.矿物基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强化生物生态修复,促进水生植物生长,增强微生物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总结了矿物基复合材料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工程应用案例,并强调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评估其在不同水质环境下的效能及长期影响,探索与先进技术的最佳联合应用,优化生产工艺和材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复合材料 性能提升 污染控制机制 水环境质量提升 工程应用
原文传递
不同构型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19
作者 滕杰 邹文广 +4 位作者 张艳 梁哲宇 蒋福林 傅定发 杨光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5,共9页
采用喷雾造粒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双重网络结构的纳米SiC颗粒/晶须混杂增强8009Al/6061Al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ith dual network structure,AMC-DNC),并同时制备SiC增强相在8009Al/6061Al基体中均匀分布... 采用喷雾造粒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双重网络结构的纳米SiC颗粒/晶须混杂增强8009Al/6061Al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ith dual network structure,AMC-DNC),并同时制备SiC增强相在8009Al/6061Al基体中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ith uniform structure,AMC-US).本研究对两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测定了AMC-DNC和AMC-US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形貌,深入分析了双重网络结构对复合材料磨损机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的AMC-DNC和AMC-US的致密度分别高达98.1%和99.2%.在低载荷、低转速条件下,AMC-DNC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其中颗粒的脱离导致氧化膜破裂,进而造成材料表面损伤.而在较高载荷和较高转速条件下,磨损机制转变为剥层磨损.在相同的摩擦磨损实验条件下,AMC-DNC展现出优于AMC-US的摩擦磨损性能,表明双重网络构型的设计在提升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方面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双重网络结构 放电等离子烧结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方对白参菌栽培的影响
20
作者 马吉平 王赟萍 +4 位作者 王素贞 肖银润 熊小文 钟国祥 张诚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4-45,8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白参菌栽培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配方,研究白参菌在不同栽培配方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结果]利用杂木屑30%、棉籽壳50%、玉米粉8%,麦麸10%、过磷酸钙1%,石膏粉1%的配方栽培白参菌,菌丝满袋时间最短(19.0 d)...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白参菌栽培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配方,研究白参菌在不同栽培配方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结果]利用杂木屑30%、棉籽壳50%、玉米粉8%,麦麸10%、过磷酸钙1%,石膏粉1%的配方栽培白参菌,菌丝满袋时间最短(19.0 d),菌丝生长速率也最快,达8.20 mm/d,生物学效率达44.57%。[结论]该研究可为白参菌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参菌 质配方 食用菌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