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竑 林江 +3 位作者 马吉春 刘嫣方 闻向梅 钱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个病程(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个病程(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标本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定量检测。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中,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均阳性,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为阴性。在CML患者中,初发患者与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患者相比,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0.039和0.001,而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发与缓解后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可以对CML与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做鉴别诊断,并对其病程进行监测,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 bcr-abl融合基因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早期预测
2
作者 杨岚 曹丽霞 +1 位作者 任慧娟 韩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9-1355,共7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患者的连续数据。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各时点疗效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患者获得DMR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对DMR进行早期预测。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为患者获得MR4、MR4.5、stable MR4.5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确定HT的最佳截断值为28 d,与HT>28 d的患者相比,HT≤28 d的患者分别在2年、3年和5年更容易获得DMR(74.2%vs 27.3%,71.2%vs 22.7%,63.6%vs 25.0%,均P<0.001)。按照3个月BCR-ABL^(IS)水平及HT将患者分为4组,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结论:除了早期分子学反应(EMR)之外,HT可作为CML疗效的另一重要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于患者获得DMR具有更准确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 bcr-abl 减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混合型白血病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方学伟 覃骏 徐小航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对1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混合表型白血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作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经骨髓细胞学及相关免疫遗传学等检查后,本例患者诊断为B淋系/髓系急性混合型白血病伴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给予了针对淋系化疗方案并联合达... 对1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混合表型白血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作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经骨髓细胞学及相关免疫遗传学等检查后,本例患者诊断为B淋系/髓系急性混合型白血病伴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给予了针对淋系化疗方案并联合达沙替尼治疗。完全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显著。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临床少见,预后差,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并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混合型白血病 bcr-abl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BCR-ABL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
4
作者 王永健 郭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通过对现有的BCR-ABL变构抑制剂阿西米尼(asciminib)进行结构优化研究,得到N-苯基吲哚啉-5-甲酰胺分子骨架Ⅰ,并以该分子骨架为基础,利用分子对接辅助设计合成化合物1~12,使用ESI-MS和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后续采用CCK-8法测定目标化合... 通过对现有的BCR-ABL变构抑制剂阿西米尼(asciminib)进行结构优化研究,得到N-苯基吲哚啉-5-甲酰胺分子骨架Ⅰ,并以该分子骨架为基础,利用分子对接辅助设计合成化合物1~12,使用ESI-MS和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后续采用CCK-8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在体外抗BCR-ABL1依赖型Luc-Ba/F3细胞增殖能力。最终筛选出高活性先导化合物1,针对该化合物在后续成药性评价中暴露出的清除率高、半衰期短等问题进行了其成药性质优化,引入亲水性基团,后续设计并合成化合物13~22,其中化合物17具有较好的细胞抑制活性,清除率较低,半衰期较长,有望作为临床候选化合物展开进一步的生物活性和成药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bcr-abl融合蛋白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Fβ-MYH11与BCR-ABL融合基因同时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报道
5
作者 钟智强 郭芳芳 邹民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709-711,共3页
费城染色体是由t(9;22)(q34;q11)易位形成的,是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标志;伴有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率低,且诱导缓解率低,复发风险高,总生存时间较短[1-2]。而BCR-ABL和CBFβ-MYH112种融合基因同时表达的急性髓系... 费城染色体是由t(9;22)(q34;q11)易位形成的,是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标志;伴有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率低,且诱导缓解率低,复发风险高,总生存时间较短[1-2]。而BCR-ABL和CBFβ-MYH112种融合基因同时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罕见,大都以个案形式被报道。本文就赣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例CBFβ-MYH11与BCR-ABL融合基因同时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Fβ-MYH11 bcr-abl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病例分析
6
作者 沈珂 李芝帆 +1 位作者 李慧 武万良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238-2242,共5页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是急性白血病中淋系和髓系同时受累的一种罕见疾病,该文报道了1例儿童MPAL,此病例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并伴ASXL1基因突变,这种类型的遗传学改变为首次报道。该患儿接受急性淋...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是急性白血病中淋系和髓系同时受累的一种罕见疾病,该文报道了1例儿童MPAL,此病例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并伴ASXL1基因突变,这种类型的遗传学改变为首次报道。该患儿接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方案诱导治疗后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均未见明显异常。巩固治疗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30 d骨髓细胞形态学、MRD、BCR-ABL1融合基因均转阴。截至目前移植术后9个月,患者仍处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儿童 bcr-abl1融合基因 ASXL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姜扬文 钱莉 +3 位作者 蒋桂花 刘伟 龚卫娟 季明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00-803,共4页
为了研究bcr-abl融合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采用pVbcr-abl、pVbcr-abl/mIL7两种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用SP2/0/bcr-abl细胞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疫苗对SP2/0/bcr-abl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检验其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 为了研究bcr-abl融合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采用pVbcr-abl、pVbcr-abl/mIL7两种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用SP2/0/bcr-abl细胞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疫苗对SP2/0/bcr-abl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检验其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用基因疫苗免疫的两个实验组与两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相比,在移植肿瘤形成时间、肿瘤表面破溃时间、肿瘤体积、荷瘤生存期等指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pVbcr-abl/mIL7免疫小鼠组的荷瘤生存时间比pVbcr-abl免疫组相对延长。常规病理学分析发现,对照组小鼠的移植瘤组织比较致密,瘤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而两个免疫组的肿瘤组织较为疏松,肿瘤细胞体积相对较小,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两个对照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内发现有大量肿瘤转移灶,而两个免疫组小鼠则未发现。结论接受bcr-abl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被诱导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力,对SP2/0/bcr-abl移植瘤的体内生长有一定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疫苗 SP2/0/bcr-abl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转化细胞中的信号转导途径
8
作者 李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1-244,共4页
bcr-abl融合基因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肿瘤标记物,其融合蛋白BCR-ABL可通过激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途... bcr-abl融合基因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肿瘤标记物,其融合蛋白BCR-ABL可通过激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途径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综合这些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bcr-abl活化癌基因和某些细胞因子,最终导致细胞癌变的一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转化细胞 bcr-abl融合蛋白 bcr-abl融合基因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可诱导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凋亡 被引量:22
9
作者 岑溪南 朱平 +3 位作者 石永进 任雅丽 马明信 虞积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能抵抗不同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为了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能否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应用流式细胞术DNA亚G1期分析法比较了CIK和化疗药物 (喜树碱和VP 16 )诱导K5 6 2及CEM细胞发... 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能抵抗不同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为了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能否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应用流式细胞术DNA亚G1期分析法比较了CIK和化疗药物 (喜树碱和VP 16 )诱导K5 6 2及CEM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 ,RT PCR检测显示K5 6 2细胞表达bcr abl融合基因mRNA ,单独K5 6 2细胞对照组、K5 6 2 /喜树碱组及K5 6 2 /VP 16组均未见亚G1期峰 ,K5 6 2 /CIK组亚G1期峰值为38.1% ;单独CEM细胞对照组未见亚G1期峰 ,CEM /喜树碱组亚G1期峰值为 2 3.5 % ,CEM /VP 16组亚G1期峰值为 32 .3% ,CEM/CIK组亚G1期峰值为 4 5 .4 %。结论 :喜树碱和VP 16不能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而CIK细胞能诱导K5 6 2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bcr-abl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春霞 温柏平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BCR-ABL融合基因可编码产生BCR-ABL融合蛋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标志,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有多种方法可对其进行检测,主要有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Western Blot印迹法... BCR-ABL融合基因可编码产生BCR-ABL融合蛋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标志,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有多种方法可对其进行检测,主要有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Western Blot印迹法、流式免疫磁珠(CBA)等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有的费时费力,有的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等,故在临床应用中受限。随着对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CBA法对BCR-ABL融合蛋白的检测具有其特有的优越性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融合基因 bcr-abl融合蛋白 常规染色体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 荧光原位杂交法 流式免疫磁珠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Ph染色体和BCR-ABL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费新红 武淑兰 +8 位作者 孙瑞娟 周葭蕤 王静波 王彤 刘红星 王卉 童春容 吴彤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548,共4页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q34;q11)或变异的t(9;...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q34;q11)或变异的t(9;22)异常,诊断时和诱导治疗后没有CML慢性期的证据。结果表明,12例患者经形态和免疫分型检查确诊8例为AML,4例为髓系及B淋巴细胞系混合细胞白血病。12例患者中除2例初诊时未做染色体检查外其余患者均可检测到Ph染色体,且部分患者伴有复杂染色体或与正常核型共存。在12例患者中均可检测到BCR-ABL阳性,其中b3a2 7例,b2a2 1例,b2a2变异体1例,ela2 2例,e18a2 1例。12例患者经治疗均获得缓解,其中3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格列卫治疗后2例死亡;9例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患者复发后死亡,1例死于移植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为24(8-8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1.4±17.7)%。结论:Ph+AM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AML,格列卫联合化疗可使患者达完全缓解,缓解后尽快进行HSCT能获得长期生存,改善患者预后。BCR-ABL基因及其变异体的检测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作为初治白血病的常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急性髓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克隆与真核细胞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扬文 季明春 +2 位作者 钱莉 龚卫娟 万兵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99-901,共3页
目的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肿瘤基因疫苗 ,克隆和表达CML的bcr abl融合基因片段。方法 根据bcr abl(b3a2 )融合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 ,以CMLK5 6 2细胞株的总RNA为模板 ,通过RT PCR扩增包含bcr abl融合位点周围... 目的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肿瘤基因疫苗 ,克隆和表达CML的bcr abl融合基因片段。方法 根据bcr abl(b3a2 )融合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 ,以CMLK5 6 2细胞株的总RNA为模板 ,通过RT PCR扩增包含bcr abl融合位点周围 4 5 0bp的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进pGEM Teasy载体。经序列测定证实其阅读框架正确后 ,将bcr abl融合基因片段正向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cDNA3 1。以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pcDNAbcr abl转染中国仓鼠卵巢 (CHO)细胞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包含融合位点基因片段的bcr abl融合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cDNAbcr abl,pcDNAbcr abl转染的CHO细胞的免疫荧光强度高于K5 6 2阳性对照细胞。结论 bcr abl融合基因片段在真核细胞中能高效表达 ,pcDNAbcr abl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bcr abl融合基因在CML防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克隆 真核细胞 肿瘤基因疫苗 脂质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舒畅 张健存 陈赛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297,共5页
伊马替尼是首个上市的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在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取得了很大成功。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部分患者产生了耐药性。伊马替尼耐药性的产生与BCR-ABL激酶的突变有关,第二代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和尼罗替尼能克服大部... 伊马替尼是首个上市的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在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取得了很大成功。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部分患者产生了耐药性。伊马替尼耐药性的产生与BCR-ABL激酶的突变有关,第二代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和尼罗替尼能克服大部分突变产生的耐药性,但不能有效克服T315I突变。AP245234、达努塞替等针对T315I突变的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相继出现,展现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抑制剂 伊马替尼 达沙替尼 尼罗替尼 T315I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阳性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颜灵芝 陈苏宁 +11 位作者 平娜娜 王琴荣 刘红 丁子轩 朱明清 梁建英 刘丹丹 岑建农 潘金兰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访结果。Ph+MPAL的诊断采用WHO-2008分类标准。结果表明,Ph+在同时期总MPAL群体中的检出率为17.2%(15/87)。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51(16-81)岁;初诊时中位WBC计数为69(12.7-921)×109/L。形态学检查显示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者2例(1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6例(40.0%)、杂合型白血病(HAL)者7例(46.7%)。免疫学分析表明,此15例患者均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93.3%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面有CD34的表达,其中64.3%(9/14)的患者CD34表达率在60%以上。染色体R显带技术检测显示,正常核型者2例(13.3%),单纯Ph+者8例(53.3%),Ph+伴附加异常者5例(33.3%)。附加的染色体异常分别为-7(2例)、+Ph(1例)、dic(7;9)(1例)、i(8q)和-16(1例);有残余正常分裂相者4例。多重巢式PCR检测发现,e1a2型融合基因6例(40.0%)、b2a2或b3a2型共9例(60.0%)。7例Ph+MPAL患者中有4例检测到IKZF1基因缺失。本组中10例患者诱导治疗一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为70.0%,其中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的CR率(83.3%;5/6),优于单纯化疗组(50.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今,6例患者由于疾病复发或进展而死亡(60.0%;6/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患者总生存优于单纯化疗组(P=0.004)。结论:Ph+MPAL主要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多数年龄较大,高表达CD34抗原。在BCR-ABL融合基因亚型和基因突变方面类似于Ph+急性白血病。初诊时WBC计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复发进展仍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联合TKI和allo-HSCT或许能改善预后,有必要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K562细胞BCR-ABL基因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艳斌 马文丽 +4 位作者 冯春琼 毛向明 石嵘 张宝 郑文岭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0-623,共4页
目的运用RNAi技术,设计针对BCR-ABL基因融合位点的siRNAs,研究其干扰后细胞变化。方法针对BCR-ABL基因的融合位点设计siRNAs,用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进行MTT法、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其干扰效果。结果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 目的运用RNAi技术,设计针对BCR-ABL基因融合位点的siRNAs,研究其干扰后细胞变化。方法针对BCR-ABL基因的融合位点设计siRNAs,用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进行MTT法、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其干扰效果。结果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减少,BCR-ABLmRNA表达量降低,并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运用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BCR-ABL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为白血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S bcr-abl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融合蛋白BCR-ABL适配子筛选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平娟 赵娜 +5 位作者 申智慧 阴明星 张倩 张伟 马雪姗 陈传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筛选、鉴定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融合蛋白BCR-ABL适配子。方法:利用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技术,以高纯度融合蛋白BCR-ABL为靶分子,从体外化学合成的长度为90 bp的随机单链DNA文库中来筛选与融合蛋白... 目的:筛选、鉴定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融合蛋白BCR-ABL适配子。方法:利用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技术,以高纯度融合蛋白BCR-ABL为靶分子,从体外化学合成的长度为90 bp的随机单链DNA文库中来筛选与融合蛋白BCR-ABL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并进行解离常数(Kd)值测定和适配子序列测定,再分别用Clustal W软件包和DNA Folding Sever分析适配子一级结构及二级结构,以酶联仪测定OD450值,根据OD值高低判定适配子亲和力大小。结果:经过13轮筛选,随机ss DNA文库与融合蛋白的亲和率从0.3%上升到47.1%,所有的一级结构没有共同的同源序列,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茎和环等二级结构可能是适配子和融合蛋白BCR-ABL结合的基础,其中,寡核苷酸适配子A2与BCR-ABL亲和力最高,kd值达72 nmol/L。结论:利用随机寡核苷酸文库筛选技术成功获得抗融合蛋白适配子,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X技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蛋白bcr-abl 适配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平娟 赵娜 +4 位作者 王保全 申智慧 阴明星 庞晓斌 陈传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7-172,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基因功能的研究,反义核酸技术无疑为这项宏伟工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关于反义寡核苷酸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很少。本实验在体外构建针对人慢性粒细...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基因功能的研究,反义核酸技术无疑为这项宏伟工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关于反义寡核苷酸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很少。本实验在体外构建针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 leukemia,CML)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探讨bcr-abl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以bcr-abl融合基因mRNA翻译起始点融合前区19个寡核苷酸为作用靶点,设计反义寡核苷酸,以其反义寡核苷酸序列转染人慢性粒细胞K562细胞,采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株的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凋亡蛋白LC3-Ⅱ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JEM-4000EX电镜术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通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K56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bcr-abl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cr-abl反义寡核苷酸各浓度组凋亡自噬蛋白LC3-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bcr-abl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K562细胞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各组G0/G1期、S期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JEM-4000EX电镜下可见明显的新月型凋亡小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10、30μmol/mL bcr-abl反义寡核苷酸组可以明显观察到以180~200 bp碱基对整倍数出现明暗间隔的DNA梯状条带。结论:Bcr-abl反义寡核苷酸可显著诱导K562细胞凋亡,为临床上基因治疗人CML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基因 反义寡核苷酸 K562细胞 凋亡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与泛素E3连接酶c-CBL的相互作用在慢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毛建华 黄秋花 +2 位作者 刘萍 罗成 奚晓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通过对BCR-ABL与泛素E3连接酶c-CBL的相互作用结构域的筛查,明确砷剂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结构基础。方法:根据BCR-ABL与c-CBL的结构信息,对二者的结合界面进行结构模拟与分析,基于此构建BCR-ABL的不同突变体[(△SH2(Src同源... 目的:通过对BCR-ABL与泛素E3连接酶c-CBL的相互作用结构域的筛查,明确砷剂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结构基础。方法:根据BCR-ABL与c-CBL的结构信息,对二者的结合界面进行结构模拟与分析,基于此构建BCR-ABL的不同突变体[(△SH2(Src同源结构域2)、△TyrKC(酪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和△SH2/TyrKC(S/H))以及c-CBL的突变体△RF(环指结构域),转染293T及HeLa细胞,应用免疫共沉淀(Co-IP)]及免疫荧光(IF)共定位的方法筛查BCR-ABL与c-CBL的相互作用结构域。结果:Co-IP发现BCR-ABL的TyrKC结构域主要参与了与c-CBL的相互作用,SH2结构域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作用弱于TyrKC结构域;当两个结构域同时截短后,BCR-ABL与c-CBL几乎不发生相互作用;同时c-CBL的RF结构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BCR-ABL的相互作用。IF的结果与Co-IP相符,证明了结构模拟的准确性。结论:BCR-ABL的TyrKC和SH2结构域主要参与了与c-CBL的相互作用,而c-CBL的RF结构域参与了与BCR-ABL的相互作用。c-CBL与BCR-ABL的相互作用对BCR-ABL的稳定性发挥调控作用,对于深入理解砷剂靶向治疗CML分子机制提供了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 C-CBL 慢性髓系白血病 砷剂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Q-PCR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薇 韩瑞玲 +1 位作者 张力 李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2期3133-3134,313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的BCRABLp210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RQ-PCR技术对60例CML患者骨髓细胞BCR-ABLp210融合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 60例BCR-ABLp210融合...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的BCRABLp210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RQ-PCR技术对60例CML患者骨髓细胞BCR-ABLp210融合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 60例BCR-ABLp210融合基因阳性的CML患者中,慢性期33例,加速期13例,急变期14例,且CML急变期患者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或经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后,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均较6个月前明显降低。但这两种方法治疗CML患者12个月后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CML 12个月后也可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结论 RQ-PCR技术监测CML患者细胞BCR-ABLp210融合基因表达有助于CML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微小残留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抗原诱导特异性同源白血病融合细胞杀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维扬 刘晓力 +5 位作者 张明徽 黄建生 兰和魁 尹芳 任大明 周淑芸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多表位BCRABL融合抗原在体外激发的免疫反应对同源白血病融合细胞的杀伤效应,探索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用人工合成含有不同HLAhumanleukcyteantigen限制性的BCRABL... 目的:观察多表位BCRABL融合抗原在体外激发的免疫反应对同源白血病融合细胞的杀伤效应,探索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用人工合成含有不同HLAhumanleukcyteantigen限制性的BCRABL多个表位的融合蛋白免疫C57BL/6小鼠,取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鼠CTLscytotoxiclymphocytes介导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果:融合抗原激发产生的鼠CTL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P<0.01但不杀伤对照组靶细胞(P>0.05。结论:设计的多表位BCRABL融合抗原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对同源白血病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为进一步实验奠定了关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免疫治疗 融合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